前不久,中國的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出了一則令人驚喜的文件:經過長久的溝通和協作,中、法兩國終於無視掉來自美國的壓力,派出雙方的代表人員共同籤署了《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關於聯合開展空間技術應用於氣候變化研究和空間探索的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份文件,中國和法國將會共同研究,並在天氣變換、空天軌道和衛星運行等領域裡展開密切的計劃和安排,這將會是我國在空天探索裡邁出的又一個大腳步。
就在2018年10月29日8時4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兩國合作研製的首顆衛星,中國負責提供衛星平臺、海風觀測載荷以及發射測控,法國負責提供海浪觀測載荷,衛星數據雙方共享。
其實早在四、五十年以前,中國與歐洲的各大國家就建立的初步的外交關係,但是迫於種種困難和阻撓,中國和歐洲各大國家在深空甚至外空的領域裡無法進行交流和溝通。最終在1977年,中國航天技術代表團在法國的幫助下成功走出了中國,對法國的先進空天技術研究所進行了短期的學習性拜訪。此後,中國在空天領域的研究開始逐漸步入正軌,我國空天技術的空白終於有了被填滿的機會。
2002年的3月,中國終於在自己的國土內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載人飛船,首次實現了中國載人飛行的夢想,這更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獲得了突破性的進步。而在近日,中國與法國共同研製的功能性火箭成功發射,整個過程近乎完美,贏得了民眾的歡呼。因為這是一顆非同尋常的衛星,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各個研發過程均遭到了美國的技術阻撓與封鎖,它的成功發射則像全世界表明了中法兩國無視霸權的決心,對於其他國家起了領頭作用,美國在外層空間領域內的壟斷已經受到了挑戰!
一直以來,美國壟斷著空間技術,更可氣的是,美國通過技術封鎖、持續施壓等多種手段阻止其他國家與中國進行相關合作,並明令禁止美國的一切部件使用於中國的火箭上。而對於歐洲國家,美國則相對寬鬆一些,所以不少歐洲國家頂著來自於美國的壓力,協助中國在西歐進行相關的研究與發射。如今,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始悄然聯合,相互合作,共同對抗高傲的美國,美國的空間霸主地位遲早會不復存在!
地球之外的外太空本應是各個國家的共同寶藏,絕不能讓美國一家獨佔。中法兩國的深度合作,向世人展示了無視霸權的決心,對於美國的空間技術壟斷,我們應該聯合一致,共同維護人類的空間使用權利,維護我們共同的外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