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霸權!中法首顆聯合衛星升空,美國:不是讓你們不要搞嗎?

2020-09-03 科技Life

前不久,中國的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出了一則令人驚喜的文件:經過長久的溝通和協作,中、法兩國終於無視掉來自美國的壓力,派出雙方的代表人員共同籤署了《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關於聯合開展空間技術應用於氣候變化研究和空間探索的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份文件,中國和法國將會共同研究,並在天氣變換、空天軌道和衛星運行等領域裡展開密切的計劃和安排,這將會是我國在空天探索裡邁出的又一個大腳步。

就在2018年10月29日8時4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兩國合作研製的首顆衛星,中國負責提供衛星平臺、海風觀測載荷以及發射測控,法國負責提供海浪觀測載荷,衛星數據雙方共享。

其實早在四、五十年以前,中國與歐洲的各大國家就建立的初步的外交關係,但是迫於種種困難和阻撓,中國和歐洲各大國家在深空甚至外空的領域裡無法進行交流和溝通。最終在1977年,中國航天技術代表團在法國的幫助下成功走出了中國,對法國的先進空天技術研究所進行了短期的學習性拜訪。此後,中國在空天領域的研究開始逐漸步入正軌,我國空天技術的空白終於有了被填滿的機會。

2002年的3月,中國終於在自己的國土內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載人飛船,首次實現了中國載人飛行的夢想,這更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獲得了突破性的進步。而在近日,中國與法國共同研製的功能性火箭成功發射,整個過程近乎完美,贏得了民眾的歡呼。因為這是一顆非同尋常的衛星,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各個研發過程均遭到了美國的技術阻撓與封鎖,它的成功發射則像全世界表明了中法兩國無視霸權的決心,對於其他國家起了領頭作用,美國在外層空間領域內的壟斷已經受到了挑戰!

一直以來,美國壟斷著空間技術,更可氣的是,美國通過技術封鎖、持續施壓等多種手段阻止其他國家與中國進行相關合作,並明令禁止美國的一切部件使用於中國的火箭上。而對於歐洲國家,美國則相對寬鬆一些,所以不少歐洲國家頂著來自於美國的壓力,協助中國在西歐進行相關的研究與發射。如今,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始悄然聯合,相互合作,共同對抗高傲的美國,美國的空間霸主地位遲早會不復存在!

地球之外的外太空本應是各個國家的共同寶藏,絕不能讓美國一家獨佔。中法兩國的深度合作,向世人展示了無視霸權的決心,對於美國的空間技術壟斷,我們應該聯合一致,共同維護人類的空間使用權利,維護我們共同的外太空!

相關焦點

  • 中法合作首顆衛星升空成功,外國專家:法國是想加入中國的空間站
    25日6時57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將「海洋二號B」衛星成功發射升空,成為7年前成功發射海洋二號A星之後的又一個可靠的「海二兄弟」,開啟了世界上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新徵程。
  • 全球首顆6G衛星發射升空!我國再度領先世界,美國無可奈何
    目前全球最火熱的科技名詞當屬5G,眾所周知,我國在5G領域的成就備受矚目,也正因此,我國遭受一些西方國家的嫉恨,千方百計予以打壓,生怕我國在5G領域實現統治,對西方國家的世界霸權造成威脅,但是我國的發展並不會因此停滯,前段時間傳來好消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升空,代表著我國在6G這個新領域佔領高地。
  • 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後年升空
    你知道嗎?北極冰川的融化,不僅關係全球氣候變化,跟我國北方的霧霾也是息息相關。更為重磅的是,雙方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北鬥三號開通重要意義,打破美國全球科技霸權壟斷地位
    由此,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個提供全球導航系統的國家。該項目也帶動了美國在晶片、航天等領域的發展,也成為了美國霸權在科技領域的最重要標誌之一。目前美國GPS在軌運行有32顆衛星。俄方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研發自前蘇聯時期,原計劃是要打造一套媲美甚至超過美國GPS的全球導航系統。
  • 中國首顆6G衛星上天啦!一箭13星
    >升空的「一箭多星「技術再次以令人驚嘆的姿態再次刷爆了各大媒體的科技板塊,其中兩大元素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這次發射的是中國首顆、全世界第一顆用於6G網絡通信的實現衛星,另一個是這一次我們總共一次性發射了13顆衛星!
  • 臺首顆自製衛星「福衛五號」將於8月在美國升空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華夏經緯網7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首顆自製衛星「福衛五號」將在8月25日凌晨發射升空。 據報導,臺灣科技部門表示,「福衛五號」是臺灣首枚自主發展的高解度光學遙測衛星,由財團法人臺灣實驗研究院臺灣太空中心規劃,結合島內微像公司及「中央大學」等產學研50餘團隊共同研發,可提供解析度黑白兩米、彩色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在歐美眾多實力強勁的國家中,潘建偉團隊為何選擇奧地利作為量子通信項目的合作夥伴?更多關於量子衛星的最新獨家報導,我們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進行了專題訪問。 絕對保密的通信依靠量子糾纏,也就是愛因斯坦說的「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來工作——兩顆光子無論相距多遠,總是「心靈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就保持同步。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空間高速相干雷射通信載荷搭載量子衛星發射升空,將開展衛星與新疆、北京地面站之間的高速相干雷射通信技術驗證。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 2020年將有10顆衛星升空
    2020年的到來可以說是不順的一年,中國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很多行業都被耽誤了,不過也不是沒有好消息中國北鬥星我們的驕傲,我國的北鬥星衛星組網是按照相關規劃,北鬥星衛星將迎來組網衛星的高密度發射,今年計劃發射18顆北鬥星三號衛星,最後一顆衛星下月發射。
  • 為什麼美國GPS只要24顆衛星,而北鬥要55顆?專家給出答案
    終於在1957年,蘇聯奪得先機,向外太空發射了首顆人造衛星,美國不甘落後,奮起直追。伴隨著美國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雙方太空競賽達到頂峰。最後,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獨佔鰲頭。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正式被命名為「墨子」,近日即將升空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正式被命名為「墨子」,近日即將升空 吳晶晶 徐海濤/新華網 2016-08-15 13:08 來源:澎湃新聞
  • 61顆衛星升空劍指蒼穹!關鍵時刻美國又搞大動作,全世界需警惕
    已通過「獵鷹9」運載火箭,成功將61顆美國衛星送入太空。這61顆衛星中有58顆「星鏈」衛星,還有3顆是美國私營的普蘭尼特公司持有的具有高解析度的地球觀測衛星,能夠實時對地球進行觀測。據悉該公司一直都在為美國政府效力,在美國的太空探索領域佔有重要地位。
  • B站首顆衛星升空,終於實現「把世界拍給你看」了
    昨天早上,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成功升空。這是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隨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據悉,這顆「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是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視頻衛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高分辨等特點,可獲取解析度優於1.2m,覆蓋面積不小於14.4Km×6km的彩色視頻影像。
  • 6G升空!世界首顆國產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進太空
    「11月6日11時19分,世界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當然不是啦,誇張了。這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重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升空
    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這顆以張衡名字命名的科學試驗衛星,將在高度約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上開展全球7級、中國6級以上地震電磁信息分析,為地震機理研究、空間環境監測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天基平臺和新的技術手段。
  • 發射1萬顆衛星上天,組建國產「星鏈計劃」,星河工程不愧大手筆
    500顆星鏈衛星,時間最近的一次發射是2020年6月13日,一枚獵鷹9型火箭把61顆星鏈衛星送入了太空。如今在晴朗的夜空中,我們不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一連串的衛星排隊一般飛過,那就是已經發射的星鏈衛星了。
  • 印媒: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 觀測美國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 印媒稱,中國計劃發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據《印度快報》網站2月11日報導,中新社援引衛星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李德仁的話稱,「珞珈一號」01星重約10千克,由武漢大學負責研發。
  • 成都欲打造「星河工程」,將上萬顆衛星送上天
    截止到今天,馬斯克名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主導發射了近500顆星鏈衛星,時間最近的一次發射是2020年6月13日,一枚獵鷹9型火箭把61顆星鏈衛星送入了太空。
  • 4.2萬顆星鏈衛星成美國太空霸權先鋒!軍事用途將讓美軍戰力提高
    一般來說,對其意見最大的是廣大的天文學家,因為數量眾多的「星鏈」衛星「包住」了地球,而其反光對於地面上的諸多天文望遠鏡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可實際上,4.2萬顆「星鏈」完成組網後卻成了美國天空霸權的急先鋒,將會對世界各國都造成影響,尤其是那些在航天技術領域相對較差,起步較晚的,甚至是沒有航天技術的國家。
  • 在美發了顆衛星後,臺當局尬吹:這次真的徵服宇宙了
    升空後不久傳回的首批遙測影像卻被發現模糊不清,島內網友嘲諷是「太空垃圾」。臺灣「福衛七號」衛星25日在美國發射,在衛星發射前,臺當局「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24日晚間在社交網站「臉書」發文稱,「這次真的『徵服宇宙』了!」有島內網友不以為然,稱「基層民眾過的不好,還要花錢搞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