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是無法控制的,正因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試圖探索天空的奧秘。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各國開始向神秘的太空發起挑戰,先是登上與地球關係最為密切的月球,然後再向更遠處進發。目前不少國家已經研製出可以探索太空的衛星以及載人飛船,與此同時美國仿佛像一個領航人一樣,一直走在各國前面,不斷探索新的太空領域。
據報導,本月18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通過「獵鷹9」運載火箭,成功將61顆美國衛星送入太空。這61顆衛星中有58顆「星鏈」衛星,還有3顆是美國私營的普蘭尼特公司持有的具有高解析度的地球觀測衛星,能夠實時對地球進行觀測。據悉該公司一直都在為美國政府效力,在美國的太空探索領域佔有重要地位。
這已經不是「獵鷹9」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了,據統計,截至目前,該運載火箭一共執行了6次發射任務,並且都取得了圓滿成功。據報導,本次成功送入太空的61顆衛星是太空探索公司「星鏈」計劃中的一部分,預計該計劃將於2024年完成。該計劃完成後,將有1.2萬顆衛星組成地球與太空之間的網際網路,同時幫助世界人民體驗更高速網絡的快感。
這61顆衛星的升空,除了為「星鏈」計劃的實施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之外,還讓馬斯克(美國太空探索公司創始人)的野心即將得以實現。受到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並不樂觀,不少企業公司都瀕臨破產風險,所以在這期間推行該計劃實施的美國太空探索公司在新一輪的融資中獲得了19億美金的募集資金,此外該公司還在計劃進行額外的資金籌備,以支持後續的項目支出,屆時該公司的市估價將升至460億美元。公司市估價的上漲不僅意味著馬斯克的身價將成倍增長,還意味著太空探索公司在美國航天領域佔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時有更多的人願意將資金投入到這個公司當中,以尋求共贏。
雖然「星鏈」計劃益處多多,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利必然有弊。此前各國在發射衛星之時就發現,有些國家的衛星在發射進入太空之後便無法工作,反而成為了太空垃圾。而「星鏈」計劃中計劃發射到太空的衛星足足有1萬多顆,就算每顆衛星都能成功發射並為人類所用,對太空環境的汙染還是存在的。據悉,目前各國的天文學家已經開始對太空環境進行相應的風險評估,許多專家表示,美國的「星鏈」計劃會對太空觀測產生影響,但是太空探索公司卻對該說法進行了否認,稱這些衛星根本不會被觀測到,而是被隱藏在太空「背景」中,不過之後許多專家對此進行了專門的觀測。事實證明,該公司的說法並不符實,多位專家在進行太空觀測時都看到了圍繞地球飛行的衛星,而且如果這些衛星按照「星鏈」計劃形成衛星網,最後恐怕人造衛星的數量會比自然行星的數量還要多。
人造衛星數量過多,將產生大量反射光線,不僅會汙染太空環境,未來可能還會對衛星通信造成幹擾。對此,美國天文學會表示,「星鏈」計劃的最初目的是給人類帶來便利,希望該公司和天文學家之間能就此事進行妥善商討,最終總結出令雙方滿意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