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3000顆衛星升級6G,美國這次步子可能邁大了

2020-12-06 網易新聞

"

5G所需要的地表大規模基建能力是中國的強項而不是美國的強項。

美國的電信覆蓋率遠低於中國,正是因為他們實行的是完全商業化的運行模式。

站點服務範圍越來越小,這也是未來5G的發展趨勢。

"

編輯/小王

據美國聯邦政府相關文件顯示,網際網路巨頭亞馬遜最近提出了一個全球網絡解決方案構想:建立一個由3236顆衛星組成的網絡。

這一名為「Kuiper」的全球網際網路接入計劃,代表著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雄心勃勃的太空夢想:

「它將發射一組低地球軌道衛星,為世界各地未被服務和服務不足的社區提供低延時、高速度的寬帶連接。」

「這是一個長期項目,旨在為數千萬無法接入寬帶網際網路的人提供服務。我們期待著在這一計劃中與我們有共同願景的公司合作。」聲明中這樣說道。

不僅如此,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也提出過類似的網絡計劃。

據報導,北京時間5月24日上午10點30分,馬斯克旗下的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將60顆Starlink衛星發射升空,其雄心勃勃的「星鏈(Starlink)」計劃拉開了組網序幕。

這項2015年提出的計劃,規模極其巨大,總計要在2025年前發射近12000顆衛星。

有自媒體認為,該計劃表示美國將在太空中建立下一代寬帶網絡,繞過5G,直接升級到6G,並據此認為「6G並不遙遠」。

美國企業頻頻提及6G,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最近鬧得火熱的華為危機。目前,全球能夠有能力提供5G網絡服務的,只有中國的華為與美國的高通。

單從實際情況來看,華為的5G網絡能力,已經遠遠領先高通。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表示,只需將一個手提箱大小的基站掛在建築物外,就能夠實現區域大範圍的5G網絡覆蓋,不但節約成本也提高了安裝效率。

美國顯然不希望華為成為5G通訊的龍頭老大,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躍躍欲試的美國企業試圖通過衛星網絡通訊,直接繞過5G升級到6G。

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1、5G所需要的大規模基建能力是中國的強項而不是美國的強項。

如果美國強行推廣,將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等真正能夠落地商用,需要等多久呢?

2、6G的特點是以衛星為基礎組建網際網路,而非光纖和基站。

基建工作主要在太空完成,而且主要是衛星發射和部署工作。毫無疑問,美國是一個航天強國,深空探測、遙感、操控技術都很發達,火箭重複利用技術也日趨成熟。但幾千顆衛星布局,花費實在太過巨大,企業能否承擔這樣巨大的成本?

3、用全年不間斷飛行的無人機代替低軌衛星?

目前,波音公司的太陽能無人機相對成熟,可以全年不間斷的飛行,似乎可以取代低軌道衛星。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無人機向地面提供的信號覆蓋半徑約為100公裡,其航速約為100公裡/小時,這個半徑100公裡的信號覆蓋區是高速移動的,你必須以100公裡/小時的速度跟著無人機跑才能持續上網。

或者每隔200公裡就安排一架無人機,讓它們排著隊依次飛行。顯然,這種接力工作模式很不靠譜。

微博知名KOL「HW前HR」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慮:

第一、室內無法使用

衛星通訊最大的問題就是要視通,如果看不見是無法使用的,而人類90%時間是在室內活動,絕大多數時間無法使用,要麼要用室外天線,太囉嗦了,難以移動。

第二、容量

目前每顆衛星的通訊容量為17-23Gbps,按3G標準、就不說4G和5G標準了,也就是2000人使用。一萬個衛星也就是2000萬人用,在全球人口九牛一毛,就算加10倍放大,也就是2億人,在全球人口還是九牛一毛。

第三、免費

別扯淡了,必然大量廣告,看一段廣告接入一下。這在很多國際機場的免費WIFI就這德行,非常噁心。

第四、範圍

全世界80%以上是海洋沙漠冰雪等無人區,真正有效的衛星覆蓋要去掉一大半。會出現太平洋的沒人用,城市的擁塞。

也就是說,這個根本就不是全世界使用,更不是什麼已經是6G這種天方夜譚。

當然,也不是一無是處,能幹什麼呢?

所以,這個給美軍用、給航海用、給飛機用,給稀少人煙區域和覆蓋不好的地方用,很不錯。

但是一定不是什麼世界人民免費上網的好東西。

照理說,常規的科研項目要經過技術論證,稍有疑點就要進行反覆論證,以確保所有技術環節的科學原理都成立,而且有足夠可靠的工程方法。

然而,近年來,美國興起了IT創投思維,跟常規的嚴謹科研不同,它的基本套路就是講故事、賣情懷、拉投資,稍微搞出點成果就大肆宣傳,目的是拉來更多投資。

這種報喜不報憂的網際網路套路,掩蓋了實際存在的大量技術障礙,因此這些項目失敗的機率極大,投資人的錢也會跟著打水漂。

從2014年開始,美國科技人士似乎就為全世界人民的上網問題「操碎了心」,搞的計劃形形色色,有用衛星的、有用無人機的、有用熱氣球的,總之就是往天上搞,核心賣點就是要覆蓋足夠大、用戶足夠多。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讓老百姓正常上網?

正確的操作方式是縮小站點範圍,把站點資源分配給更少的人群,每個人得到的資源就更多。

到目前為止,全球一共有600多萬座4G的基站,而中國就佔據其中的80%,剩下的基站被美國等190多個國家共同擁有。

可以確定的是,在全球範圍內看來,中國的電信網絡覆蓋率絕對是第一,而且遙遙領先於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所謂的發達國家

在保證廣大偏遠貧困地區的電信覆蓋率方面,中國也走在了全球的最前列。中國幾乎所有的偏遠山村、鐵路沿線和國道兩邊都能夠接收到網絡信號。

實際上,美國的電信覆蓋率遠低於中國,正是因為他們實行的是完全商業化的運行模式

在逐利的原則下,運營商顯然更喜歡在經濟發達的人口密集區建設基站,因為那裡賺錢多;不願意在人口稀疏的偏遠地區建站,因為收取的通訊費用可能連基站的電費都不夠付。

所以,美國著名的黃石公園裡是收不到網絡信號的,這在中國絕對無法想像。

說到底,美國企業大肆宣揚的「給全世界人民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口號沒有多大實際意義,倒不如先把國內的基站鋪設起來。

從最近的社交媒體上看,很多人對我國電信業建設的巨大成就毫無認識,反而把美國的這些「口號式」創新當神一樣崇拜。

就連馬斯克自己也公開承認,他心目中的航天英雄阿姆斯特朗和尤金賽爾南都公開反對他的「全球聯網計劃」。

其實,不僅這兩位,很多美國行業專家都很清楚馬斯克計劃存在著大量技術問題,只是因為一些原因他們沒有站出來說話而已。

當然,我們不能說馬斯克的這個計劃一無是處,但確實也應該冷靜分析、客觀看待,沒有必要一味熱捧,更沒必要妄自菲薄。

資料來源:

《一箭60星發射升空!美國準備跳過5G,直接升級到6G?中國顫抖了?》

《3000多顆衛星即將覆蓋全球,6G時代,再也無需翻牆了!》

微博:奧卡姆剃刀、HW前HR

相信未來

擁抱未來

添加微信

collapse06

xiao122391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當西方全力打壓華為時,中國的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據國內媒體11月8日報導,6日上午11時9分,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並成功進入了預定軌道。報導中對這顆衛星進行了詳盡的介紹,這顆衛星搭載了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並將開始人類在空間應用層面太赫茲載荷技術的首次技術驗證。雖然我國發射了許多顆衛星,但是這顆衛星發射的意義仍舊是無可替代的,雖然發射不容易引起人注意,但是其中所蘊含技術水平的先進性是無法比擬的。
  • 衛星過多已阻礙科學家探索,美國不顧一切,還要發射3000多顆
    據報導,近期,來自美國天文學會的一個天文學家工作小組,發表了一項最新的天文觀測領域研究報告,在報告中,研究者表示,目前在地球的軌道周圍,人造衛星的數量正在快速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天文觀測。超3000顆衛星即將上天
  • 國內傳來好消息,中國發射首顆6G試驗衛星,打破美國領跑優勢
    在大家都把目光對準美國之際,中國用一則好消息,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據國內媒體報導,11月6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13星的發射方式,順利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有專家解釋,這樣的發射方式,能夠將火箭的運載能力充分利用,既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 6G衛星來了?電子科大太赫茲通信技術研究開創者:這次實驗和6G沒...
    在「一箭13星」中,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的衛星備受關注,被稱為「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據電子科技大學官微報導:這顆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衛星上搭載了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
  • 中國首顆6G衛星上天啦!一箭13星
    >升空的「一箭多星「技術再次以令人驚嘆的姿態再次刷爆了各大媒體的科技板塊,其中兩大元素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這次發射的是中國首顆、全世界第一顆用於6G網絡通信的實現衛星,另一個是這一次我們總共一次性發射了13顆衛星!
  • 華為5G遭封鎖後,中國發射全球首顆6G衛星,美:差距又拉大了
    圖為6G衛星發射目前世界通訊技術的核心在於5G技術,而華為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就在華為5G遭到美國的封鎖之後,中國卻在這時候發射了全球首顆6G衛星,得知消息之後,美國感嘆差距又被拉大了,看來這一次中國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既然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全球首顆6G衛星,那麼美國的封鎖還有用嗎?繼續封鎖無疑是自欺欺人。
  • 全球首顆6G衛星炒作事件調查全梳理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成功發射》的文章,宣布此事。結合新聞稿中的描述「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一些業內專家認為,可能只是星內驗證,即轉發器接收通道和發射通道之間進行太赫茲通信。最早求證並發文質疑的是「川觀新聞」。川觀獨家丨6G衛星來了?電子科大太赫茲通信技術研究開創者:這次實驗和6G沒什麼關係!
  • 中國首顆試驗6G衛星衝上雲霄,再次成為領跑者
    而在這次,我國快美國與俄羅斯一步,首顆試驗6G的衛星成功衝上雲霄,讓我們再次成為領跑者。,也是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太空,從這些數據來看我國的火箭發射能力也做到了領先的水準。而在這13顆衛星當中,「天雁5號」也是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據了解,這個衛星是眾多科學家多年的研發才建造完成的,但它與普通衛星有很大的差別,他是全世界首顆6G實驗衛星,當他成功衝上雲霄之後,也標誌著我們要快美國和俄羅斯一步。
  • 馬斯克發射4.2萬顆衛星想取代5G?不僅不行,還可能是地球災難
    這些衛星主要靠太陽能電池板獲得能源,太陽能電池板具有很高的反照率,而且衛星自身也會為了防止受陽光直射吸收太多的熱量,通常會身披金甲或者銀甲,這些衛星本身的反照率也很高。第一次發射以後這項計劃就被正式命名為「星鏈計劃」,並且將衛星的數量擴展到了1.2萬顆,計劃首先在550公裡高的軌道上先部署1584顆衛星。
  • 世界首顆6G衛星發射成功,6G通信技術,中國再次領跑全球
    中國在現代科學技術領域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最近我國成功發射了全球首顆6G驗證衛星更加是促進了我國在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這次發射了首顆6G驗證衛星是我們突破了太赫茲通信領域的表現,6G是我們邁向太赫茲時代的重要步驟,這是我國對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探索做出的傑出貢獻。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中國發射成功
    一箭十三星完美升空航天事業的裡程碑上,美國寫下了重要的一筆,第一個將人送到月球。11月6日一枚長徵六號火箭升空,最完美運用了火箭的運載能力,一次將十三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次送到太空的衛星中,NewSat衛星座計劃中的10顆衛星跟天雁05衛星值得注意,前者是出自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的商用遙感衛星,這個衛星座一共將由90顆衛星組成,在六年內完成部署,將來能夠為數據中心提供更加精準,及時的數據。
  • 26顆衛星報廢,首批「星鏈」損失慘重,重振美國航天要靠馬斯克?
    有個美國人想出了辦法,用核彈轟炸該星球,釋放上面的二氧化碳,製造溫室效應,這樣就把火星改造成地球了。這個美國人是誰?特斯拉汽車的掌門人,埃隆馬斯克。改造火星可能有些困難,但改造地球,卻不是夢想。前面我們提到的廣播技術,其實是單向傳播的,衛星只能向地面發送信號,不能接收信號,這個和廣播電視一個道理,你可以選擇性接收信息,就像看電視換臺一樣,但是不能上傳信息,QQ不能用,微博發不了。後來,Outernet計劃因為沒有圈到足夠的錢,結果涼了。可美國總有一群人,滿懷激情和夢想。谷歌也要發射700顆衛星,構建全球無線網際網路。700顆,看起來已經不少了,關鍵看要服務多少人?
  • 美國衛星600顆,俄羅斯135顆,中國衛星令人傲驕,北鬥出彩
    是美國的萊特兄弟,時間是1903年12月17日,這對兄弟首次完成了在空中的飛行,而且這次飛機的飛行中難能可貴的是人類可以控制其飛行的起落和速度,讓飛機成為人類可控的飛行器,為後續飛機的推行成為可能。中國的第1架飛機是1908年馮如發明並製造的。
  • 專家闢謠:不存在「全球首顆 6G 衛星」,但這項 6G 候選技術有了新突破
    NewSat9-18 小衛星,發射入軌後將與 7 顆已在軌的 NewSat 衛星組網,用於商業遙感。的問題下面,有答主指出了問題:將這顆衛星稱為是 6G 試驗衛星,非常不嚴謹。無疑,這顆衛星在公眾面前給太赫茲通信技術刷了一波存在感。2004 年,美國提出了太赫茲輻射(Terahertz radiation),雖然仍處在起步階段,但已然被視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 美國要發射400顆星鏈衛星 被批是「太空殺手」
    之所以這次看似常規的發射任務如此引人關注,就在於即將被送入軌道的那60顆「星鏈」衛星——一旦發射成功,就意味著該公司「可在全球任意角落連上WiFi」的網際網路衛星計劃邁出實質性的關鍵一步。作為當前美國航天界的明星企業,SpaceX公司的標誌在甘迺迪航天中心隨處可見,就連當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使用的傳奇性39A號發射塔架也歸屬該公司使用,成為遊人的打卡之地。不過這次發射使用的是「默默無聞」的40號發射塔架,承擔發射任務的「獵鷹9」火箭也已不再新鮮,美國民眾依然對它如此關注的原因只有一個:火箭上那60顆「即將改變未來生活」的「星鏈」衛星。
  • 美國衛星6G降維打擊華為,星鏈計劃憑什麼讓川普底氣十足?
    近日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發射60顆「星鏈計劃」衛星進入太空軌道,離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寬帶網絡,完成6G布局的目標越來越近。說起衛星通訊,首先會想到20多年前拖垮摩託羅拉的銥星計劃,上世紀90年代,美國通信業鼻祖摩託羅拉提出了革命性的全球移動通信系統,使用66顆衛星覆蓋全球,只要能看到天空的地方就可以無線通信。
  • 全球首顆6G衛星!中國太赫茲通信技術迎來小爆發:美國提前布局
    編者按:「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已經入軌,這是我國發射的全球首顆6G衛星,將對太赫茲通信技術進行測試,該技術在我國也將迎來小爆發。美國在2019年已經提前布局,開放了太赫茲波頻譜,看來未來10年在6G網絡上,中美之間還將發生通信技術上的對抗。
  • 這顆行星溫度超3000℃,上面一年等於地球一個星期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通過觀測和分析發現WASP-189b是一顆地表溫度超過3000攝氏度的行星,這和它與主恆星之間的近距離有相當大的關係。據了解,這支團隊藉助了歐洲航天局的系外行星特性探測衛星,而這顆探測衛星專門被用來觀測系外行星。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中美將決戰6G,相比5G有何優勢?
    在這13顆衛星中,有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它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最近,我國長徵6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由13顆衛星組成的星座,將正式進行太赫茲通信載荷的相關試驗,同時這也是全球首次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這也是我國率先開展6G通信技術研究,取得了6G核心通訊技術的突破,
  • 26顆衛星報廢,星鏈損失慘重,重振美航天靠他?
    如果衛星故障率為3%,那就意味著總共有1260顆報廢衛星等待著與太空中的其他物體相撞。麥克道爾表示:「我想說的是,他們的故障率並不高。」「這並不比其他人的失敗率更糟。令人擔心的是,在這樣一個巨大的衛星網絡中,即便是正常的故障率最終也會產生大量糟糕的太空垃圾。」SpaceX沒有回覆置評請求,但此前公司曾向聯邦通信委員會表示,預計衛星故障率將低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