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敘州區樟海鎮的油樟樹核心種植區(張立峰 攝)
過去,敘州區傳統的「家家點火,戶戶冒煙」家庭作坊式蒸煮樟油不僅出油率低,且費時費力,汙染環境。為了推進油樟產業高質量發展,敘州區今年正加快推進樟油粗油集中加工點建設。
樟油粗油集中加工點,蒸煮樟油全程自動化
油樟是宜賓原生鄉土樹種,敘州區是油樟原生資源地,擁有全國最大面積的油樟林,樟油產量佔全國70%以上。但近幾年,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樟農老齡化,小作坊出油率低且汙染環境等問題嚴重阻礙著該產業的發展。如何破局?記者前往敘州區進行了採訪。
樟農老了 「小作坊」蒸不動了
9月3日,記者來到敘州區樟海鎮,這裡油樟樹種植面積近21萬畝,是該區油樟核心種植區。在該鎮水口村,樟農李俊修正在家中乘涼休息,回想起今年4月蒸煮樟油時的情景,李俊修很是無奈。
「幹不動咯,子女都在外面打工,請人也不好請,家裡10多畝樟樹以後不曉得該咋個辦了。」李俊修告訴記者,他今年80歲了,種了一輩子的樟樹,蒸了一輩子的樟油,如今老了,力不從心,他心裡十分難過。
傳統家庭作坊式蒸油,樟農正在蒸煮樟樹葉(黎俊 攝)
「這收集樟葉,蒸煮樟油,運輸樟油都是個力氣活。」李俊修告訴記者,過去在山坡上收集樟葉是用掃帚一點點掃,如今有了吹風機,這一塊節省了不少力氣。「但最費力的還不是在這一塊,而是蒸煮樟油。」李俊修說,把樟葉倒進蒸餾桶後要跳進桶裡使勁踩,完後還要抓著桶壁爬出來,蒸煮後還要用槓桿把蒸餾桶移開,將渣葉倒出來,全都是力氣活。
為了解決樟農老齡化問題,減少樟農勞動力成本,促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敘州區這幾年培育和引進了多家油樟種植和樟油加工企業。當天,記者來到位於樟海鎮九豐社區的宜賓友泰綠色科貿有限公司,公司法人張耀文只有35歲,共承包了600畝油樟林,她是村裡油樟標準化種植的帶頭人。
「目前公司每畝油樟年產幹葉1200斤,按照百斤幹葉出油率接近5%計算能出56斤樟油,一年下來600畝油樟林能出接近3.4萬斤樟油。」張耀文說。「按照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發展,張耀文的油樟林大多是處於4至5年樹齡的盛產期樟樹,且全部使用了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敘州區現代林業產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張耀文一年施4次肥,再加上精細化管理,使得油樟樹不僅主幹粗,冠幅也很大,產葉量自然就很高。
產葉量高了,對油樟蒸煮設備的需求也提高了。記者在張耀文的蒸煮廠房看到,2個蒸餾桶,每個都比李俊修家的大得多,據張耀文介紹,她的蒸餾桶最大蒸煮量是1000斤幹葉,按照5%的出油率計算,一個桶一次就能蒸出50斤樟油。
有了龍頭企業,提升了蒸煮水平和產油量,可這還不夠。在敘州區現代林業產業服務中心主任餘天宇看來,敘州區有近40萬畝油樟樹,涉及鄉鎮10多個,僅靠幾個中小企業,還不能實現質的飛越。「家家點火,戶戶冒煙,汙染環境,費時費力,資源浪費嚴重,眼下最好的辦法是建立大型油樟粗油集中加工點,不僅提質增效,還解決了老齡樟農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餘天宇說。
集中加工,環保高效,未來將建20個加工點
為了逐步淘汰傳統的作坊蒸油方式,敘州區計劃今年在樟海鎮、泥溪鎮、高場鎮等建設樟油粗油集中加工點20個,每個加工點年處理樟葉能力約2萬噸。
9月3日,記者來到其中一個在建加工點——樟海鎮石壩村加工點,記者看到,這裡的廠房又比張耀文的大了十多倍,加工設備科技含量更高,加工能力很大,已是大型規模化工廠。
據項目負責人陳波介紹,石壩村樟油粗油集中加工點項目佔地約30畝,建築面積達18000平方米,由區國有企業投資建設,引進了4套臥式樟油提取設備和1套立式樟油提取設備,每套設備包含1個大型鍋爐和1個大型冷卻罐及多個傳送管道。
樟油粗油集中加工點,蒸煮樟油全程自動化
陳波告訴記者,樟油提取整個過程全部自動化,樟葉抵達廠房後,經破碎機破碎,再由傳送帶自動傳送至鍋爐,一次提取時間約兩個小時。「小作坊是露天加工,用柴火燒,很不環保,我們採用電力大型鍋爐,樟油提取效率提高了很多。」陳波說。
「設備最大的優勢就是全自動、環保、出油率高,能實現廢棄物綜合利用。」陳波告訴記者,傳統蒸油作坊蒸煮樟葉至少需要2到3個青壯勞動力,且蒸煮一次需要2至3小時,有了集中加工點,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同時,集中加工點的出油率由百斤幹葉的5%能提高至5.75%,經大型提取設備蒸餾後的渣葉殘留油量更低。」陳波說。
「目前,樟海鎮祥灣村、和豐村粗油集中加工點已建成投產;樟海鎮石壩村加工點已經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餘天宇告訴記者,根據《加快推進宜賓市敘州區油樟粗油集中提取和殘渣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樟海鎮仙馬、豐富、太平村,觀音鎮蟠龍村4個點已開始進入工程建設階段;其餘13個點已完成土地流轉和服務單位招標工作,力爭2020年底建成,能基本覆蓋全區所有油樟種植區域。
如今,有了集中加工點,李俊修很是高興。「不用自己蒸煮了,政府制定了政策,到2021年4月份,加工費由財政補貼,到加工點以葉換油,我們不出一分錢加工費,也不擔心蒸煮後的廢棄樟葉不好處理了,非常划算。」李俊修說。「未來,隨著油樟粗油加工點逐步建成投產,政府將引導所有樟農將樟葉都送進工廠加工,逐步淘汰小作坊,讓敘州的樟油加工全部實現工業化生產。」餘天宇說。
位於敘州區樟海鎮的油樟樹核心種植區(張立峰 攝)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編輯:徐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