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小吃街中也現網紅「冒煙冰淇淋」
吃「冒煙冰淇淋」留神被凍傷
「冰淇淋」用液氮加工而成專家提醒需避免直接與液氮接觸
最近一段時間,在很多旅遊景點、小吃街上都出現了一種可以「冒煙」的冰淇淋。由於食用這種冰淇淋時,嘴和鼻子都會有「煙霧」冒出,讓這種冰淇淋成了許多人拍攝短視頻的「道具」。不過最近,廣西柳州一女童在吃「冒煙冰淇淋」時卻疑似被凍傷。
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發現,在北京街頭,也有商家在售賣這種「冒煙冰淇淋」。商家在出售時提醒「吃的時候不要太著急」。而相關安全專家則表示,食品級液氮用來加工製作食品是無害的,同時,由於少量液氮在常溫下會很快蒸發,人體短暫接觸時會形成一個「隔溫層」,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由於液氮溫度過低,直接接觸還是存在被凍傷的風險,所以在食用「冒煙冰淇淋」時必須小心。
網紅「冒煙冰淇淋」
疑似凍傷5歲女童
近日,廣西市民黃女士在柳州窯埠古鎮一冰淇淋攤點,買了一份「冒煙冰淇淋」給5歲的女兒吃,據黃女士所述,黃女士女兒在拿到冰淇淋不久後便呼喊「好冰好冰」,黃女士查看後發現,在女兒的肚子上灑落了一些類似冰沙的東西,「冰沙」灑落處很快出現了水泡。在醫生出具的診斷證明中,北青報記者看到了「凍傷」兩個字。
但面對這一診斷結果商家並不認可,店員還為此親自做試驗,將液氮直接往胳膊上澆,以試圖證明液氮並不傷人。
北青報記者聯繫了一家代理「冒煙冰淇淋」加盟業務的企業,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製作這種「冒煙冰淇淋」其實並不複雜。「先將奶油、鮮奶、糖等原料混合在一起,製作成一種黏稠的狀態,然後將它們做成球狀,放入液氮內。」該工作人員說,「由於液氮溫度在零下196攝氏度,所以會很快將原料凍住,形成冰淇淋,然後把這些冰淇淋盛出來就行了。而我們看到的煙霧,其實是液氮將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形成的霧珠。」
該加盟企業的工作人員說,他們會提供製作冰淇淋的原料,包括食用液氮,液氮在運送時會裝在保溫容器內,把原料球放入液氮的時候,也一定要佩戴防凍手套,「冰淇淋上最後殘留的液氮很少的,我們做了很多年,只要按照規範操作,是不會出現問題的。」
北京眾多旅遊景點
也現「冒煙冰淇淋」
據網友爆料,在北京的一些旅遊景點、小吃街上也有售賣這種「冒煙冰淇淋」的商家。
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北青報記者在王府井附近的一條小吃街上找到了銷售「冒煙冰淇淋」的攤位。在不足兩米長的攤位上,放著一個直徑約30釐米的容器,容器裡盛放著透明液體,並冒著「煙」,銷售人員表示,這就是製作「冒煙冰淇淋」的液氮。「液氮溫度低,零下一百多度,用來給原料降溫的,讓冰淇淋能『冒煙』。」
在北青報記者付款後,銷售人員隨即在現場製作起了冰淇淋。北青報記者看到,製作時,銷售人員首先將調製好的奶油擠到漏勺中,然後浸入液氮,奶油隨即定型並漂浮在液氮表面,大量的煙霧隨之冒出,模糊了視線。店員隨後將成型硬化的奶油在液氮鍋裡攪拌了幾下後,就用漏勺將其撈出,盛在小紙碗裡。
拿到裝著冰淇淋的小紙碗後,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小紙碗的溫度很低,與空氣接觸後,小紙碗的外壁會迅速凝結一層白霜,「冰淇淋」也在不斷冒著煙霧,煙霧持續時間在兩分鐘左右。在口感上,北青報記者發現,「冒煙冰淇淋」比普通的冰淇淋要硬,並不像普通冰淇淋一樣軟糯,吃進嘴中,會有煙霧冒出。
「冒煙冰淇淋」可以食用
但需避免直接接觸液氮
經北青報記者探訪後發現,這家冰淇淋店售價為25元的「冒煙冰淇淋」10分鐘左右便能賣出3至4份。
銷售人員表示,液氮溫度很低,直接接觸會凍傷,所以不能用手直接去觸碰。不過「冒煙冰淇淋」上的液氮很少,在接觸人的皮膚後瞬間就會蒸發掉,所以不存在凍傷危險。銷售人員還表示,「冒煙冰淇淋」就是要趁「冒煙」的時候吃,時間久了「煙霧」就沒了,也就不好玩了。「不過在吃的時候,要注意先用牙齒咬,不要立馬接觸舌頭,要不然會被黏住。」銷售人員說。
北京一家新能源技術公司安全部的陳博士經常會接觸液氮,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常溫情況下,人體短時間接觸液氮並不會被凍傷,這是因為「萊頓弗羅斯特」現象,「簡單來說,液氮的氣化點很低,所以在觸摸到液氮之前,液氮會氣化一大部分,然後人的皮膚外形成一層膜,把皮膚和液氮隔開,短時間接觸不會造成凍傷。」
不過陳博士表示,「萊頓弗羅斯特」現象並不能保證液氮不會致人凍傷,「液氮溫度極低,可能會將其他東西的溫度降低,導致其他物質將人凍傷,例如在食用『冒煙冰淇淋』時,就要避免液氮飛濺到衣服上,因為織物會將液氮吸走,然後帶走大量熱量,氣溫極低的織物接觸到人的皮膚,更是可能將人凍傷。」
文/本報記者付垚
實習生王憶珍王婧餘漠彥
攝/實習生王憶珍王婧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