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這個詞,如今霸佔了咱們的朋友圈。網紅小姐姐、網紅小哥哥就不說了,網紅城市,網紅景點,網紅穿搭什麼的,都是長期被觀眾的網絡熱點。對了,還有網紅美食。像這份看起來讓人「七竅生煙」的冰淇淋,就是眼下的網紅美食「一哥」——液氮冰淇淋。不過,液氮可是出了名的低溫,隨隨便便就吃,安全嗎?
網紅液氮冰淇淋 看似美麗卻危機四伏
雖然冬天快到了,但是網紅液氮冰淇淋卻依然充滿了誘惑。因為:
冒著白煙的冰淇淋看起來是很酷,不過,製作液氮冰淇淋的液氮,溫度在零下197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遠遠超過了人體能夠承受的最低溫度。目前有記錄的人體體溫的下限是13.7攝氏度,沒有受過訓練的人,在0攝氏度的冷水中浸泡的話,十五分鐘之內就會有生命危險。
那為什麼這麼多人吃液氮冰淇淋都沒問題呢?
液氮冰桶挑戰 究竟是什麼原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這兩個挑戰。2014年,美國一位前棒球選手,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漸凍人」這種罕見的疾病,發起了冰桶挑戰。很快,這一挑戰迅速風靡全球。
雖然一桶冰水確實能來個「透心涼」,不過很快,更刺激的版本——「液氮冰桶挑戰」橫空出世。從頭澆到腳的液氮,嫋嫋白氣讓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讓人意外的是,這位勇士只是在鏡頭前跳了跳腳,抖了抖衣服,「煙霧」散去後,依然毫髮無損地談笑風生。
有網友表示:這恐怕是假液氮吧?
這樣的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其它的物體倒進液氮後,基本上是瞬間被「摧毀」。比如說這把蔥:
這棵白菜:
還有這瓶可樂:
那麼,挑戰液氮的那位勇士是怎麼「倖免」的呢?其實,這並不是什麼超能力,而是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在發揮作用。
1756年,有一位名叫萊頓弗羅斯特的科學家,在一把燒紅的鐵勺上,滴上了一滴水珠,這個水珠居然能夠懸浮起來並持續30秒。
這是因為,接觸到炙熱的鐵勺後,水滴底部立即形成了一層水蒸氣,把水珠與鐵勺隔開,懸浮起來的水滴暫時不能吸收更多的熱量,從而減慢了汽化的速度。而這,就是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但是,這種現象也不是總能發生,如果鐵勺的溫度不夠高,水珠也會很快被蒸發掉,而不能形成懸浮。於是萊頓弗羅斯特推斷,要在溫度足夠高的情況下,才會發生這種現象。這個臨界溫度,就叫萊頓弗羅斯特點。
經過粗略的估計,這個點大概在193攝氏度。但是,液氮挑戰明明是碰上了低溫,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反過來想一想,極低溫的液氮碰上了常溫的人體,不就等於常溫的液體碰上了高溫嗎?
好的,回到上面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食用液氮冰淇淋,卻沒有被凍傷呢?這是因為,「冒煙」冰淇淋中,添加的液氮劑量非常少,而且液氮在常溫下立馬會發生汽化,在空氣中迅速散開形成細小的顆粒,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煙霧。但同時需要強調的是,萊頓弗羅斯特效應是有時間限定的。
非遺項目「過火」 和萊頓弗羅斯特效應的巧合
有人在挑戰極限寒冷的時候,同樣也把高溫當做信仰。我國許多傳統村落都保留著一項「過火」的民俗活動。
在廣場中搭建一個600多簍木炭組成的巨大火埕。燃燒時達到200~300℃的高溫有著興旺與福氣的美好寓意。而儀式的高潮,在於村民抬著轎子赤足通過直徑15米的滾燙木炭堆。
過火儀式承載著新的一年裡消災解厄的希冀。或許大家注意到了一個細節,赤足過火的村民,在上炭之前必定會先用水浸泡雙腳。這就是利用萊頓弗羅斯特效應,水珠形成的蒸汽層,緩解了高溫炭到足底的熱傳遞,不僅避免了被燙傷,甚至還能愉快的在上面跳一支舞。
如今,福州羅源縣的「過火」廟會,已經成為了一項備受關注的非遺活動。人們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著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美好事物的祈求。
試想,最先赤足走過炭火那位祖輩,根本就沒有聽說過萊頓弗羅斯特效應,不過,他們同樣具備智慧,知道如何向大自然表達自己崇高敬意的同時,保護好自己。那我們追逐「網紅」的時候,有沒有保護好自己?這也得向祖先們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