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曼英通訊員江鴻穎陳舒
炎炎夏日,冰淇淋是不少消費者青睞的消暑美食。隨著各大直播平臺的火爆,市面上各類網紅冰淇淋層出不窮,其中,液氮冰淇淋成為樂於嘗鮮的年輕人新寵。
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液氮冰激凌是在普通冰激凌的基礎上,澆上適量的液氮。液氮冰激凌在口味上與普通冰激凌並沒有太大差別,但由於其顏值高、外形新奇,受到大量追捧。不過,有專家表示,液氮用於製作冰激凌,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不注意,就會造成凍傷事故。
外形新穎價格親民液氮冰淇淋受追捧
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在武昌一家液氮冰淇淋店面裡看到,店員將激凌軟糊,直接擠到液氮中,簡單地攪拌幾下,就完成了製作。由於液氮沸點極低,當其汽化後,可以冒出白煙,遠遠看起來仙氣繚繞,仿佛自帶特效。這種冒煙冰激凌售價每份18元,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和小朋友駐足購買。
「外觀還是很新穎的,算是『打卡』一種網紅冰淇淋吧。」27歲的吳女士說,她早就在直播平臺上看到有人吃液氮冰淇淋,一直就想體驗一番,加上液氮冰淇淋價格也在承受範圍內,因此過來嘗試。
與吳女士一樣,許多人拿到冰激凌後都會吃上一口,待白色的霧氣從嘴巴和鼻孔冒出時,用手機拍下照片或視頻,而後上傳到網上發動態。「冰激凌口感雖然一般,但外形確實比較酷炫,花十幾塊錢買一次體驗,也是可以接受的。」22歲的劉先生的觀點,代表了不少來此消費的年輕人心聲。
有人食用後扯破唇皮有女童腹部因此凍傷
液氮冰淇淋帶來的並非都是飄飄欲仙的美妙感覺,也有消費者表示,曾因為食用液氮冰淇淋受傷。「我第一次吃液氮冰淇淋,把舌頭和下嘴唇皮子都扯破了,怕了怕了,再也不吃了。」武昌一所高校的大二學生劉同學稱,可能是因為液氮冰淇淋溫度太低,他剛將冰激凌送入嘴巴,就感覺舌頭和下嘴唇都被粘住了。他當時非常驚慌,在分離冰淇淋時,下嘴唇都扯破了皮。
楚天都市報記者搜索發現,液氮冰淇淋造成的受傷事故並非孤案。部分消費者受傷後,都曾在網上表示,食用液氮冰淇淋舌頭被凍傷。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名兒童因為食用液氮冰激凌引發哮喘,其母在社交論壇上寫道,孩子有輕微的哮喘症,在食用了冒煙冰激凌之後,開始劇烈的咳嗽,引發呼吸困難,在醫院搶救後,才有所好轉。
此外,2018年8月6日,柳州市民黃女士給5歲的女兒買了一份液氮冰淇淋。在食用時,因紙碗滴漏液氮,黃女士的女兒腹部被凍傷,皮膚上留下疤痕。
液氮使用有安全隱患直接接觸會凍傷皮膚
那麼,液氮可用於食品當中嗎?食用液氮冰淇淋有沒有安全隱患?
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科主任謝衛國表示,氮氣是一種安全的氣體,無色無味,空氣中有約78%的成分為氮氣,其化學性質不活潑且沒有腐蝕性,食入少量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此外,由於液氮沸點極低,在常溫下極容易沸騰並完全蒸發,不會殘存在食物中。因此,將液氮作為冷凍劑用於食品中,並不會帶來健康問題。
不過,謝衛國表示,食用液氮冰淇淋毫無疑問是有安全隱患的。儘管液氮本身無毒無害,但其溫度極低,在常壓下溫度可低至-196℃,醫學上常用液氮來保存細胞、組織,但在操作中,並不是將液氮直接接觸細胞和組織,而是用特殊容器隔開。平時操作液罐時,也都要求操作人員佩戴防護手套。這是因為液氮溫度極低,若是長時間接觸液氮或是大量液氮在皮膚表面汽化吸熱,都會瞬間造成皮膚凍傷,甚至導致細胞組織壞死,引發不可逆的損傷。
該院目前雖暫未接到因液氮冰淇淋凍傷來就診的患者,但因工業液氮受傷較重的患者卻並不鮮見。實際上,凍傷與燙傷類似,也分為一到四度。如果是一二度凍傷,會較易癒合。但如果凍傷達到三到四度,則癒合難度較大,需要專業治療,甚至是皮膚移植。
兒童應在家長照看下食用一旦受傷要儘快就醫
「液氮冰淇淋中含液氮少,後果還比較可控,但如果含液氮量儲存較多,再不慎被碰翻,濺到人體皮膚,是會造成較為嚴重凍傷的。」謝衛國提醒,各位家長購買這類新奇的液氮冰激凌給孩子食用時,要嚴格看管,防止冰激凌中的液氮掉落在皮膚上,引發凍傷。
此外,由於液氮溫度極低,加上一般用紙盒盛放,謝衛國建議,可用紙巾、軟布包裹冰激凌碗,以防止皮膚直接接觸溫度過低的冰激凌碗而導致凍傷。若是皮膚不小心接觸到液氮,則要用水衝對應的皮膚部位,或者用毛巾擦拭。一旦出現紅腫、水泡等局部炎症反應,則應立刻去醫院治療,千萬不可耽誤治療。「比起消費者,商家要更有安全意識。」謝衛國稱,液氮冰淇淋的從業者接觸液氮的頻率更高、體量更大,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並規範操作,避免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