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專家揭秘圓明園馬首細節:手工失蠟法製作 內有疑似水垢沉積

2020-12-06 騰訊網

國家文物局15日通報稱,根據國家文物局工作安排,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何鴻燊先生捐贈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利用可攜式X螢光光譜儀、X光照相、可塑材料翻模顯微照相、相機微距拍照觀察等方法進行了分析檢測,希望了解馬首的材質、鑄造工藝以及可能的用途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成分分析法選用德國Bruker Tracer 5i可攜式螢光光譜儀,該光譜儀測試電壓40kV,工作電流40uA;X光照相法選用美國Golden Engineering公司的XRS3型可攜式脈衝X光機來進行鑄造工藝觀察;顯微觀察法選用了日本基恩士VHX-2000型三維視頻超景深顯微鏡。

成分分析結果表明,馬首使用的材質為含微量鉛鋅的紅銅。Cu含量達到98%左右,含有1%左右的Pb,此外還含有一定量的Fe和Zn。紅銅的熔點達到1083℃,澆鑄需在較高溫度下進行,使用紅銅的原因當是為了呈現紫紅色的效果。

X光照相結果顯示,馬首除了頸部前下方可見數個鋦釘外,其他各個部位都無明顯的分鑄焊接痕跡,由此可知馬首系渾鑄而成,頸部和臉部以及眼睛、耳部、嘴和舌頭都應為一體鑄造,非常形象逼真,馬臉及下顎的曲線都被流暢地展現出來。馬首頂部的鬃毛更是曲線流暢,纖毫畢現,下部可見一明顯的銅梗將一部分鬃毛撐起,造成懸空效果。但頂部鬃毛和馬首並無明顯分界,由此可知鬃毛和馬首也是整體一次性鑄造成型。據此判斷,整個馬首都是使用精密鑄造的方法——失蠟法一次鑄造而成。

其次,馬臉部為一空腔,該空腔直通馬嘴部,空腔後部有一不規則三角形,可與頸部聯通,此孔洞邊緣部位極不規整,可能是在鑄造完成用工具臨時破開,以便水能從頸部流入嘴內。

唯一可見鉚釘(鋦釘)處位於頸部偏下處,X光照相顯示,該處明顯比馬首其他部位都厚,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鑄造前蠟模即發生錯位,為防止鑄後引起表面開裂,鑄造前用銅鋦釘將蠟模開裂部分固定在一起,同時在內壁加補蠟層,從而使得鑄後壁厚增加,而表面紋飾不致被破壞。澆鑄後,鋦釘兩端被銅水包裹,在外部無法觀察到,表明鋦釘應是先於鑄造而被安放的。

綜上,根據X光照相,包括鬃毛在內,馬首無任何分鑄焊接痕跡,整體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應為失蠟法一次鑄造成型。

為了研究馬臉部汗毛和頂部鬃毛的製作方式,研究人員還進行了表面翻模的顯微觀察,採用可塑材料對臉部、耳部等翻模,然後在超景深顯微鏡下進行微痕觀察。

對眼部細節翻模後,可以看出整體線條圓潤,翻模下凹而非凸起,且底部呈現圓弧而非三角,這表明臉部的細小毛髮也是鑄造出來的,而非刻畫形成。仔細觀察,線條並不連貫,且並不十分平行,與在蠟等柔性材料上刻畫效果類似,說明預先在蠟模等軟性材料上進行了雕刻,然後在鑄造成型。

馬首頂部鬃毛也是如此,整體線條柔和圓潤,其中可見一凸起縱觀部分鬃毛(翻模呈現一條凹槽),可能是做蠟模時不小心所致,由於僅有1mm左右長度,因此並未引起注意,這也說明蠟模是手工製作的,如此精細逼真製作,非皇家需求而不能達到。

耳部和臉部翻模亦整體線條十分柔和,但是出現了時斷時續的現象,說明制模材料一定是蠟類的柔性材料,而紋飾手法千變萬化,說明所制模工匠的技藝精湛,顯示出器物的等級頗高。

此外,還利用單眼相機的微距功能還對器物內壁細節進行了拍照觀察,內部觀察結果再次確證馬鬃毛是鑄造而成,鬃毛的分層現象清晰可見,特別是出現反覆打結的效果,這種情況是雕刻無法做到的,據此表明其制模時就進行了分層燙蠟,這樣鑄造出的鬃毛也出現分層的立體效果。

馬臉空腔和頸部連接處,可見一處方形凸起,中間則有一處不規則的孔洞,這對應了X光片的不規則三角形孔洞,應是固定臉部和頸部的結構。可能是馬臉為一個蠟模,頸部至頭頂為另一個蠟模,為保證整個馬首能夠一次成型,在兩蠟模連接處做成卯榫結構,鑄後便可形成該凸起。以上種種現象均體現出鑄造工匠的高超技藝。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內壁附著了不少白色殘留物,形態上看可能是水垢等沉澱物,這表明該器物內壁有可能和水長期接觸,使用過程中在內表面沉積了一層水垢,水垢的形成很有可能和其作為十二生肖噴泉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該馬首材質為純度98%以上的紅銅。鑄造工藝則使用了傳統失蠟法,可謂失蠟鑄造的精品。

馬首通體一次鑄造而成,沒有使用分鑄或焊接工藝。鬃毛和臉上的細小汗毛纖毫畢現。同時頂部鬃毛分層制模,通過蠟梗與馬首連接,一體澆鑄而成。總體工藝水平相當高超,體現出該器物級別很高。

馬首在鑄造之前,蠟模可能出現了局部開裂,因而通過鋦釘的方法對其進行了固定,並採用補蠟的方法對鑄型進行了修補,鑄造後雖然局部壁厚增加,但並沒有影響器物的外觀。

器物內壁殘留有可能是使用留下來的沉積物,這和其功能密切相關,若對沉積物做相應的分析或可得到更確鑿的證據。

以上僅是初步的推斷,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製作工藝值得深入研究發掘,為我國燦爛的傳統失蠟鑄造工藝復原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北青報記者 屈暢)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企鵝號作者Qnews創作,在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下屬平臺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圓明園馬首"泡麵卷"髮型用了什麼工藝?專家揭秘
    此外,在馬首內壁附著了疑似水垢的沉澱物,很有可能和其作為十二生肖噴泉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關。北大專家給它做X光檢查經過100多年的顛沛流離,此前,澳門居民何鴻燊將圓明園馬首銅像捐給國家文物局,馬首銅像將在國家博物館展覽後,回歸圓明園管理處。
  • 圓明園馬首「泡麵卷」髮型用了什麼工藝
    科學家為網友們揭示了這引領潮流的「泡麵卷」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國家文物局15日介紹,馬首銅像接受了北京大學專家的專業檢測。結果顯示,馬首包括頸部、臉部、眼睛、耳朵乃至舌頭都是一體鑄造而成。此外,在馬首內壁附著了疑似水垢的沉澱物,很有可能和其作為十二生肖噴泉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關。
  • 圓明園馬首「泡麵卷」誰燙的
    科學家為網友們揭示了這引領潮流的「泡麵卷」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國家文物局15日介紹,馬首銅像接受了北京大學專家的專業檢測。結果顯示,馬首包括頸部、臉部、眼睛、耳朵乃至舌頭都是一體鑄造而成。此外,在馬首內壁附著了疑似水垢的沉澱物,很有可能和其作為十二生肖噴泉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關。
  • 漂泊百年回歸的馬首銅像,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
    12月1日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這是12月1日拍攝的陳列馬首銅像的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
  • 圓明園馬首「體檢報告」出爐 為我國傳統失蠟鑄造工藝復原提供寶貴...
    來源:南方日報11月13日,國家文物局已將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其是首尊回歸圓明園的獸首。南方日報記者15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經初步研究分析,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製作工藝值得深入研究發掘,為我國燦爛的傳統失蠟鑄造工藝復原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同時,研究人員在馬首內壁發現了可能是水垢的白色殘留物,推測和其作為噴泉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關。
  • 離家160年「駿馬」歸園,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亮相圓明園
    12月1日,北京圓明園正覺寺,參觀者在展廳內觀看馬首銅像。  圖/新華社160年前,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十二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至此,十二獸首不僅是一套古代藝術珍品,更成了圓明園被外國列強掠奪、焚毀的歷史見證。
  • 中西失蠟法之同異
    失蠟法是早期金屬文明的一大創造,在東西方冶金史上都據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鑄造技術的演進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伊朗、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古文明約於公元前第三千紀中期或更早些時候,已使用失蠟法鑄造飾物和小型器件。  中國的失蠟法較為後起。現已確認的出土實物表明,這一技藝在公元前6世紀的楚文化地區已較為成熟。
  • 經過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
    其餘的蛇首、雞首、狗首、羊首、龍首銅像下落仍不明。2018年12月曾有疑似圓明園龍首銅像現身海外拍賣會,但其真偽仍存疑。160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積貧積弱時期,國土被踐踏、文物遭掠劫,被焚毀的圓明園就是對這段沉痛歷史的無聲訴說。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
  • 闊別160年,馬首今日入藏圓明園
    在圓明園展出的馬首銅像。人民網 韋衍行攝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韋衍行) 12月1日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 ...首帶離中國的 「關鍵人物」曝光,十二生肖獸首可不僅是「水龍頭」
    策展人之一、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說,和「主角」馬首一樣,本次展覽還有超過半數文物與圖片均是首次與公眾見面:道光帝御筆「瀛海仙山」詩石刻、五彩繽紛的西洋樓雕花琉璃構件、精緻的銅版畫和老照片……帶領觀眾走進真實的圓明園。馬首「體檢報告」失蠟法一次鑄成透明的玻璃展櫃中,馬首的神態栩栩如生,毛髮纖毫畢現,色彩深沉厚重,歷百年風雨而不鏽蝕。
  • 馬首時隔160年重回圓明園 至此鼠首等七尊獸首已回歸
    160年後,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在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這也就意味著圓明園馬首銅像的管理權正式劃歸圓明園管理處。
  • 西北油田:3D列印和「失蠟法」複合模型製作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據實驗中心物模研究人員表示,基於3D列印和「失蠟法」複合模型製作技術,模型經過重新設計和改進,其承壓梯度可達25MPa/m,較原來0.8MPa/m提高了31倍,模型透光度提升10倍,可達到類似玻璃的效果,一次性實現米級可視真三維模型的製作,針對複雜裂縫和孔洞組合進行有效模擬。
  • 是什麼原因讓離別160年的馬首銅像,終於回到圓明園
    我想各位小夥伴們,肯定是或多或少有所聽聞,百餘年流失的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這件事情了吧,小編聽聞後是激動不已呀,要知道這件馬首銅像,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重要文物了。這無疑是一件值得讓人高興的一件事。說起來這件文物距今已經有160年的歷史了。也是時候該回歸到它的原屬地了。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件文物流失在海外160年呢?這就不得不提及十二件銅獸首的鑄造及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了。說到十二件銅獸首,那堪稱是圓明園文物中的極品。
  • 【微話題】十二獸首既是噴泉又能報時,圓明園沒通電如何做到準時...
    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現安放在圓明園正覺寺中。經歷了榮光、炮火、多番易主的曲折經歷,除了馬首,目前鼠首、牛首、虎首、兔首、猴首、豬首6尊獸首也都已經回歸。這七尊歷經滄桑輾轉的獸首,仿佛靜靜地訴說著它們的故事。 十二生肖獸首為何物?
  • 四獸首「回家」引出圓明園文物話題(圖)
    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圓明園居住時間達274天,在宮中居住僅73天。所以,圓明園內的陳設應不比故宮遜色多少。  圓明園園林建築達20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多4萬餘平方米。除去不會有什麼陳設的亭軒的面積,用於園居、祭祀、讀書、遊樂、存儲庫房等的建築面積在19萬平方米左右。這些建築內按一般陳設和庫房存儲計算文物數量的話,也應不少於故宮內陳設的文物數量。
  • 圓明園馬首回歸!那些流失文物背後的唏噓往事
    13日,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這也意味著,離家一個半世紀有餘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回歸。  捐贈儀式結束後,馬首銅像併入正在舉行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與公眾見面。  其實,在這個展覽上亮相的每一件珍寶,背後都有一段令人唏噓的往事。
  • 馬首回歸圓明園,其他的獸首現在在哪裡?為什麼價值會這麼高?
    2020年12月1日對圓明園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這一天,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的馬首銅像結束了百年的流浪,回歸到了他原本的家。
  • 近日回歸圓明園的馬首,在曾經的圓明園中是何地位?
    而這些製作精美的獸首也可以從側面顯示出當時圓明園的宏大瑰麗,讓人不禁為之神往,那麼圓明園的整體布局究竟是怎樣的,這些獸首又有著怎樣的地位呢?他效仿康熙帝的做法,使圓明園具有了理政和園居的混合功能。其在圓明園的南部建起了用於聽政的正大光明殿和勤政親賢殿,並在周圍設置了內閣,軍機處,六部的值房,這裡也就成為了雍正的辦公區域,即所謂"外朝"區。而在圓明園的北面,則被雍正改建成為供自己與妃嬪們居住的生活區,即"內寢"部分,與外朝共同組成了外朝內寢的整體布局。
  •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七尊已回國 狗首真假難辨
    2013年4月26日,隨同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的法國大亨、億萬富翁弗朗索瓦·皮諾代表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的鼠首和兔首。日前,捐贈儀式已在北京舉行。  十二生肖獸首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鑄像。  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自此流失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