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生物出現在淺海區域,研究員給它起名漂浮之城,它不應該出現

2020-12-05 奇點使者

引言:你見過捆綁生存的生物嗎?研究人員意外發現一深海生物,原以為是八爪魚,沒想到是一種很少見的組合型生物,它由於無數個小生物組成。

人們常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地球寬廣,表面積達5.11*10^8平方千米,其內生活著無數生物,人類認識與了解到的只是其中部分而非全部。人類習慣於在陸上生活,對海洋世界不甚了解,對海洋生物也只是略知一二。尤其是生活在深海區域的生物,很多人類都沒見過。

前段時間,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澳大利亞以西200米內的海域中發現了一種形如八爪魚的生物。起初,研究人員以為那是未成年的小八爪魚,因為它的觸鬚比八爪魚的瘦小許多。但仔細觀察後,研究人員發現那並不是八爪魚,而是另一種海洋生物,除擁有觸鬚,它們與八爪魚幾乎沒有其他相似之處。

那麼,這種奇怪而又特殊的生物是什麼呢?研究人員表示,從遠處看,那似乎是一隻漂浮在海中的海洋生物,但近距離觀察後會發現,那根本不是一個生物,而是一群生物。也就是說,這隻看起來和八爪魚一樣擁有數條觸鬚的生物,其實是由無數個生物組成。

為方便研究,研究人員根據它的狀態給它起了一個名字——漂浮之城。經過初步分析,研究人員推測「漂浮之城」可能是「底棲虹吸管」,而「底棲虹吸管」是由無數小虹吸蟲組成。對於這一發現,研究人員有些驚喜也有些激動,因為此前幾乎沒遇上這種生物,它們似乎很少在淺海區域活動。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組合生存的生物很少見,很少人見過它們,也很少人知道它們的詳細情況,包括它們在地球內生存了多長時間、以什麼為食、如何捕食、在海洋生態鏈中扮演著怎樣角色等,我們都一無所知。

為進一步了解這種生物,科研團隊的負責人卡倫·米勒博士翻閱了大量資料,他介紹到,底棲虹吸管一般出現在海下3000米以下區域,它喜愛深海環境,很少前往淺海區域,這次突然出現在距海面僅150米的區域,著實讓人困惑,其中原因還需仔細調查與分析。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底棲虹吸管好似一支軍隊,其帳下的小虹吸蟲各司其職,有的充當指揮官,有的負責監察外部情況,有的負責捕食,還有的負責前進。對於這個相互合作共同生存的整體,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很有默契,相互之間配合得很好,但是它們嚴重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底棲虹吸管內的小虹吸蟲只擅長本職工作而不懂其他生存技巧,如果有意外使這個整體分散,成員可能很快便會死亡。

目前,科研人員了解到的虹吸蟲有近200種,無數隻虹吸蟲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團體,它們觸角朝下,身體則漂浮在上面,整體看起來纖柔而脆弱。若想捕撈它們,需用上特殊設備,一般的捕撈設備很容易刮傷它們。

當然,只憑影像資料和圖片,很難斷定它們的身份。為驗證自己的判斷,科研人員想方設法收集了生物標本,計劃與國際科學家合作,儘早確定這類生物的身份以及生活習性,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們,同時也能幫助人類了解與認識更多海洋生物。看到此,對於本文介紹的生物,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深海生物出現在淺海地區,身體龐大卻是連接而成,它到底是何物種
    如果說地球上有什麼地方還存在著最多未知物種的話,那應該就是海洋了。由於海洋環境與陸地環境不同,隨著海洋深度的增加,環境壓力在不斷地增加,溫度在不斷地下降,水中的溶解氧也在不斷減少,因此很少有人類踏入深海領域,除非是專業的深海考察隊。
  • 澳洲淺海處疑似發現稀缺深海物種?專家表示研究機會不可錯失
    世間萬物自有其生存之道,既神奇又有特定的規律性。地球上的生命也在不斷地繁衍和進化,正如達爾文給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定義一樣,有新物種的出世,當然就會有舊物種的淘汰和滅亡。這不,研究人員們又在澳大利亞以西的淺海中發現了一種奇形怪狀的生物。
  • 墨西哥灣出現深海生物,科學家稱這並非首例,它是世上最醜生物
    然而這個稱號有點名不符實,畢竟對於那「七分海洋」的探索,人們始終是處於初級階段,不及總面積的7%。陽光的穿透力有限,再加上折射效應,陽光很難到達水平面以下200米的區域,那裡是一片與地面完全不同的世界,黑暗、寒冷。再加上海水極強壓力的存在,人類根本不敢輕易涉足深海世界。
  • 深海巨妖被抹香鯨追到淺海並抓住船求救
    被稱為深海巨妖的動物有多大看過他們的人都很驚訝,甚至好奇,深海區域怎麼會的動物來到淺水區?事實上他們是王魷魚。事實上他們並不想傷害人類,因為他們的飲食中沒有機械生物或人,據國外專家推測,深海巨妖是被抹香鯨追趕到淺海的,他們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生存和人類的拯救而掙扎,因此他們不再是水手們的噩夢。
  • 深海巨妖被抹香鯨追至淺海,扒著船隻求救,不再是水手們的噩夢
    號稱深海巨妖的動物,體型究竟有多大見過它們的人,無一不驚訝的,甚至也會很好奇深海區的動物怎麼會來到淺水區呢?其實它們就是大王魷。而它們當年扒這船隻的舉動,其實也許並非是想傷害人類,因為它們的食譜裡並沒有機械造物和人,據國外專家推測,深海巨妖被抹香鯨追至淺海,扒著船隻求救,它們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和人類求救,所以它們不再是水手們的噩夢。
  • 麥田怪圈出現在海底?澳洲西部深海的怪圈,科學家懷疑是它幹的
    ,人們仍然感到十分不可思議,畢竟「一夜之間」就能夠出現「四個足球場」那麼大面積的圖案,實在不符合自然規律。 據悉,在對澳大利亞西部的深海區域進行探索和樣本採集的過程中觀察深海怪圈的相關圖片,人們會發現它們與太陽圖案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這種呈現出中心輻射狀的線條搭配,讓科學家聯想到了一種神奇的動物。
  • 「它」生活在深海區域,被捕撈之後馬上要用海水煮熟,鮮甜可口!
    「它」生活在深海區域,被捕撈之後馬上要用海水煮熟,鮮甜可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吃的方面也越來越好,以前吃不起的一些食物,現在也出現在了各家各戶的餐桌上,比如海鮮,營養豐富,味道好,所以即便是價格很貴,很多人依然喜歡吃,不過關於海鮮有人有這樣一個問題,海鮮裡面的北極能吃嗎?
  • 深海區域出現新物種,一次出現30種,它們是地球最古老的居民
    前段時間就有一支水下考察隊伍引起了轟動,他們在深海區域一次性發現了30個新物種,而且經過研究這些新物種已經有比較漫長的歷史了。據了解,這支由多個國家科考人員共同組成的國際隊伍其實在5年前就開始展開深海考察活動,這次他們利用了兩架最先進的深海潛水器來作為探測工具,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深海區域得到這一重磅發現,他們所發現的新物種都是無脊椎動物,包括了珊瑚、海綿、甲殼動物。
  • 來自深海的巨物恐懼:西瓜視頻帶你了解挪威海怪,它真的存在嗎
    在現實中,還真就存在過一種體型龐大的巨型怪獸,它就像一隻被放大了數百倍乃至上千倍的章魚,它是北歐神話中令人聞之色變的海怪,也是航海時代所有水手避之唯恐不及的海洋殺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挪威海怪」。海怪當然不會永遠漂浮在同一個地方,所以當時海上存在著很多不定時出現的「幽靈島嶼」。最後一次關於挪威海怪的記載是在二戰時期,當時美國海軍一艘驅逐艦在正常行駛過程中,速度突然變慢。船員們幾經檢查,也沒有弄清楚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沒有辦法,他們只能把船開回船塢進行修理。
  • 從淺海200米大陸架到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都有哪些神奇生物
    我們先來看看比較淺的海洋區域,那就是淺海「大陸架」區域,這裡是大陸板塊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普遍的海水深度都是在200米以下2.第二個嘛就是淺海是陸地大江大河的匯入的地方,入海時攜帶了大量的有機物,而浮遊生物就是靠吃這些有機物來填飽肚子的,因此海量繁殖的浮遊生物就為魚蝦提供了豐盛的大餐。
  • 從大陸架淺海到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大海裡都有什麼神奇生物?
    我們先來看看比較淺的海洋區域,那就是淺海「大陸架」區域,這裡是大陸板塊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普遍的海水深度都是在200米以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淺海,例如我國的黃海平均水深不到100米,而渤海僅有18米左右。
  • 芮氏6.6級地震後,海面上出現罕見深海巨魚,有人恐為厄運徵兆
    英國《鏡報》8月26日報導,發生一場裡氏6.6級的地震過後,一群菲律賓漁民們在海面上發現一條130斤的深海巨魚,有人覺得是他們的運氣好,也有人覺得這件事是厄運的徵兆,並為此感到害怕。隨著馬斯巴特省的一場6.6級地震的發生。
  • 照亮繁華的暮光之城
    在生物多樣性方面,中光帶就像海底的島嶼一樣,孕育出豐富而奇異的生物。從達爾文開始,生物學家們就已經認識到陸地上的島嶼是物種形成的鍋爐——正如科學作家大衛·誇曼【David Quammen】曾經說過的,「地理隔離是進化的飛輪。」和加拉帕戈斯群島盛產獨特的地雀和象龜一樣,各片海域的一座座「暮光之城」扮演著深海島嶼的角色,並且憑藉其地理位置孕育大量的特有物種。
  • 它是名副其實的「隱者」,全身完全透明,堪稱黑暗深海世界的怪物
    海洋,是人類尚未完全開發的區域,尤其是深海領域,我們所知道的資料是一片空白。眾所周知,海洋和陸地的面積比例是7:3,而在這70%的海洋區域中,我們人類所踏足的不過,只有5%,可見,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或許海洋還藏著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 深海中有可能存在大型海洋生物嗎?讓研究員告訴你答案
    而目前科學家們所發現的大型海洋生物,一般都生活在海洋1000米之內,比方說我們熟知的抹香鯨,作為深海裡的超級獵手,抹香鯨最深可以下潛到深海2000米處,不過它們卻一般都生活在淺海區域。這是因為抹香鯨需要用肺來呼吸,所以它們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冒出海面來進行換氣。
  • 深海中有可能存在比鯨魚更大的史前巨型生物嗎?
    但藍鯨是一種淺海生物,一般捕獵很少超過100M水深,極限個體能達到500M,但僅為個案!抹香鯨體型比藍鯨要小一些,但它的體型也超過了18M,體重可達50噸以上!抹香鯨也是一種淺海生物,儘管它極限潛深可以超過2000M,但捕獵深度大都在水深數百米範圍,另外用肺呼吸的動物也都必須在淺海休息,因為需要換氣!
  • 尼泊爾出現世界上第五隻「金龜」,它的金色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生命世界,除了智慧生命人類之外,還有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生物存在。而地球表面又是一個水資源佔到71%的海洋世界,所以海洋中的生物種類比陸地還要多,而且有很多種生物非常奇特,不被我們認知。不管是什麼樣的生物,它們都有自己的身體色彩,而且同一個物種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一些表皮顏色非常獨特的變異種類。
  • 尼泊爾出現世界上第五隻「金龜」,它的金色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生命世界,除了智慧生命人類之外,還有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生物存在。而地球表面又是一個水資源佔到71%的海洋世界,所以海洋中的生物種類比陸地還要多,而且有很多種生物非常奇特,不被我們認知。不管是什麼樣的生物,它們都有自己的身體色彩,而且同一個物種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一些表皮顏色非常獨特的變異種類。
  • 如果章魚適應了深海壓力,再到淺海會不會變大成海怪
    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還不太成熟,尤其是深海區,相對於太空而言,人類建有太空站,有星際航行,太空雖危險,似乎是明亮的,有光,太陽系有太陽,能進行發電,深海區是一片黑暗之地,影響陽光穿透深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水的渾濁度。另外,太陽在地平線上的高度、天氣條件和輻射波長也具有重要意義。
  • 深海中有可能存在比鯨魚更大的超巨型生物嗎?
    什麼大型烏賊,海怪,巨齒鯊等等……深海真有這些東西嗎?鯨魚,特別藍鯨作為地球已知最大的物種,我想目前是沒有什麼生物能夠超過它的巨大的,神秘的深海,其實沒那麼神秘,相反是個相當貧瘠之地。;1000~4000米,半深海層,海水溫度較低(2~4℃),水壓很高,淺層海域的動物很少下沉到這一深度;4000米以下,屬於深海區域,正常水溫維持在2℃,在這裡不存在藻類,動物也極少;只有一些特殊進化過的動物,能在深海區域生存,食物鏈也相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