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淺海處疑似發現稀缺深海物種?專家表示研究機會不可錯失

2020-12-05 奇點使者

世間萬物自有其生存之道,既神奇又有特定的規律性。地球上的生命也在不斷地繁衍和進化,正如達爾文給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定義一樣,有新物種的出世,當然就會有舊物種的淘汰和滅亡。這不,研究人員們又在澳大利亞以西的淺海中發現了一種奇形怪狀的生物。這隻生物粗略看去就像是一隻變異的水母一般,中間有一個頭,四周長有許多觸鬚,那些觸鬚極其的長,在水中漂浮著,很是滲人。好在這隻生物移動緩慢,才給了研究人員觀察的機會。

在仔細觀察以後,研究人員卻是瘋狂了。因為這生物雖然粗看上去只是一隻動物,但內裡實則大有乾坤。這生物實際上是由許多的同種類的細小生物組合而形成一個巨大的動物模樣,可能是它們的偽裝吧。研究人員把它稱作「漂浮之城」,而且根據資料,猜測這些細小生物可能是一種叫做「底棲虹吸管」的稀有生物。

是的,這又是一種我們沒聽說過的生物種類,而且就算是百度百科,能查到的信息資料也只是皮毛。這種生物在我們的科研資料裡幾乎是一片空白,迄今沒有任何資料可以介紹「底棲虹吸管」產生於什麼時候,在哪個區域生存繁衍,以什麼方式捕食什麼食物,究竟屬於哪一科類,在海洋生態圈中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有著什麼樣的地位等等這些基本信息。

「底棲虹吸管」在我們的研究中可謂神秘至極,當然也並非人們之前沒有發現過這類生物,沒有研究它的好奇心與熱情。實在是這些傢伙太能隱匿自己的存在了。在全球範圍內能看到這類生物出現實屬不易。卡倫博士查閱前人資料以後才確定,底棲虹吸管生活在近5000米的深海底處,屬稀有的深海海底生物,這也是我們難以一窺究竟的原因。有資料說明,底棲虹吸管其實是由無數的小虹吸蟲組成,每一隻小虹吸蟲都分工明確,在這一整體中都具有專門的職責和技能,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整體的生命體,甚至可以戲稱每一隻底棲虹吸管都是一隻訓練有素、分工明確的軍隊。這聽上去,它們的結合機構還真的挺強大的。

每一隻小虹吸蟲分工明確的工作,那當然是不需擔心它們的專業性的了,但這也導致了它們個體無法獨立生存,必須結合才能生存下去的特性。就目前的數據所記載,虹吸蟲有188種,這些小個體一起組成一個巨大的身體,相互依存。這結合維持了它們的生存,然而組合而成的長長的觸角卻把它們束縛在深海海底中,它們的身體也只能漂浮在觸鬚的上面,活脫脫一個想飛的氣球卻被無數條繩子往下拉扯的小可憐模樣。

因為這些小生物不能獨立存活,還是挺脆弱的,所以想要捕捉還需要用專門的設備,給研究帶來的難度並不少。也因此,這一次底棲虹吸管自己從3000米深的海底跑到150米的淺海處,自己暴露在我們的面前,研究者們肯定是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研究機會的。當然,這生物到底是不是底棲虹吸管還未經實驗驗證,到底是什麼,為何會出現在這兒,仍有待研究結果。

相關焦點

  • 深海生物出現在淺海地區,身體龐大卻是連接而成,它到底是何物種
    所以許多深海生物能在最小程度上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而生存,甚至還存在一些人類未知的物種。前段時間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一支科研隊伍在西部淺海地區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物種,專家表示它更應該出現在深海區域,這是為什麼呢?從該科研團隊公布的照片上來看,該生物有著多條長長的觸鬚,這應該是它們用來遊動的部位。
  • 深海巨妖被抹香鯨追到淺海並抓住船求救
    被稱為深海巨妖的動物有多大看過他們的人都很驚訝,甚至好奇,深海區域怎麼會的動物來到淺水區?事實上他們是王魷魚。事實上他們並不想傷害人類,因為他們的飲食中沒有機械生物或人,據國外專家推測,深海巨妖是被抹香鯨追趕到淺海的,他們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生存和人類的拯救而掙扎,因此他們不再是水手們的噩夢。
  • 日本多處淺海頻現深海魚類 疑為大地震前兆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周刊大眾》3月24日報導,日本海沿岸從2013年秋季開始開始頻繁有人目擊到一種名為「皇帶魚」的深海魚的蹤跡,最近4月內,這種深海魚已在日本8個行政區的沿海被發現,目擊總數達到史無前例的19隻,在水產行業引起關注並被懷疑是大地震前兆。皇帶魚俗名龍宮使者、龍王魚、大帶魚、地震魚等,廣布於熱帶深海。
  • 柱孔珊瑚:物種從深海向淺海遷徙的首個有力證據
    深海中的柱孔珊瑚向淺水進發。與這一發現相關的論文正在評審過程中。 但是研究人員尚無法確定柱孔珊瑚的入侵是何時或如何發生的。一種假設認為,柱孔珊瑚設法潛入了與它們在深水中的生活環境類似的淺水小環境,例如一個洞穴或一個黑暗的巖層。
  • 研究發現深海熱液甲殼動物趨同進化的表型及分子證據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富花研究組在Molecular Ec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Adaptation and molecular evidence for convergence in decapod crustaceans to deep-sea hydrothermal vent environments的研究論文
  • 深入大西洋深海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或刷新對外星生命認知
    深入大西洋海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 科學家花了5年時間對大西洋深海進行了全面的勘測,結果至少發現了12個新的深海物種,在之前不為人知的深海處還有大約
  • 廣元發現疑似新生物,純黑蝙蝠,4足乳白物種,環境保護生效了?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非常巨大,中國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多的國家之一,很多自然保護區都可能存在很多保護性物種,甚至我們從未見到的生物。而近日,「探險中國」探險隊一行走進廣元曾家山進行探索的時候,發現疑似新生物種,並且還發現了一些罕見物種群,這可以說非常具有價值。
  • 廣元發現疑似新生物,純黑蝙蝠,4足乳白物種,環境保護生效了?
    而近日,「探險中國」探險隊一行走進廣元曾家山進行探索的時候,發現疑似新生物種,並且還發現了一些罕見物種群,這可以說非常具有價值。本次探索主要發現的兩大生物就是「黑蝙蝠」,疑似白化小鯢,這兩種生物可能都是屬於新生物種群。首先我們來看看黑蝙蝠,對於大多數蝙蝠而言,都是褐色、灰色狀態,但是本次發現的「黑蝙蝠」是純黑,體型也比較巨大,身體高度大約15cm左右,頭部像小狗,翅膀比普通蝙蝠長很多。
  • 深海巨妖被抹香鯨追至淺海,扒著船隻求救,不再是水手們的噩夢
    在過去的幾百年裡,只要是去海上捕獵的水手們,都會聽過一些海上的傳說,其中最有名的海上傳說,那就是關於「深海巨妖」的傳說。他們說要是在海上碰到「深海巨妖」,就不能活著回來,因為它們會扒這輪船最後掀翻船隻,在各種書上都有它們的相關記載!然而事實上它們真的存在,而且還是存在於深海之中的巨型動物!
  • 深海「軟飯王」,花一生時間尋找雌性,配對後變成對方身體一部分
    鮟鱇魚(學名:Lophiiformes),也叫深海鮟鱇魚、琵琶魚等,屬於輻鰭魚綱鮟鱇目,共有18科340多種,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南極海洋的陰暗深處至海平面數千米不等的地方(200-4000米),因此又可分成淺海和深海鮟鱇。科學家所說的會「發光」的鮟鱇魚,通常指的是深海鮟鱇魚(存在少數不會發光的品種)。
  • 遺落深海的外星人:大鰭魷魚,擁有最長觸手,只在交配時在一起
    第一次在深海見到這種大鰭魷魚時,你一定會被它那副尊容嚇倒,因為它看起來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外星人,但這樣的機會可不多,因為自1907年第一次發現這種魷魚以來,和它有親密接觸的機會屈指可數,而得到的樣本更是支離破碎!
  • 遺落深海的外星人:大鰭魷魚,擁有最長觸手,只在交配時在一起!
    第一次在深海見到這種大鰭魷魚時,你一定會被它那副尊容嚇倒,因為它看起來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外星人,但這樣的機會可不多,因為自1907年第一次發現這種魷魚以來,和它有親密接觸的機會屈指可數,而得到的樣本更是支離破碎!
  • 澳洲科學家發現兩種新的大飛鼠物種
    澳洲科學家在對易危物種大飛鼠(Greater Glider)進行了DNA檢測後,發現了兩種新的大飛鼠物種。 大飛鼠是一種負鼠般大小的有袋動物,在森林中可滑翔長達100米。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懷疑大飛鼠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物種。
  • 深海真的是珊瑚的庇護所嗎?
    如果淺海的珊瑚也生活得離海平面更遠,人類造成的傷害可能更弱,那麼這些深水區域可以成為淺海物種的避難所,珊瑚可以在那裡躲避他們面臨的威脅。這是人們曾經認為的情況。然而,根據Rocha的工作,這種假設是沒有根據的。在對mesophotic珊瑚礁進行的第一次徹底研究中,Rocha和他的同事們已經證明,這些棲息地的魚類和珊瑚群落和淺層並不相同。
  • 互動研討: 三四線城市是淺海還是深海?
    第1頁:呂徵宇:豪華車並未受到太多限車的影響 第2頁:況錦文:汽車作為人們追求自由的權利不可剝奪以下為互動研討環節,主題為:三四線城市是淺海還是深海?【「三四線城市是淺海還是深海」主題研討】  主持人李潮:現在請各個桌報參加的隊員,奇瑞公司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馬德驥先生,長安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況錦文先生
  • 大西洋發現12支新物種隱藏在深海之中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五年間對大西洋深海進行全面勘測研究,發現了12種新物種。他們表示,由於此前海底環境未被深入勘測,一些海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一直沒被發現。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已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使海洋逐漸酸化,尤其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漁民深海探險捕到「深海怪物」,專家:這是新物種
    深海黑巨口魚體型較大,生得十分的嚇人,給大家造成了很大的驚嚇,這種魚十分的兇殘,長著很長的獠牙,同時,它通體黑色,所以給人造成一種感覺,就是這種魚十分的嚇人。日本的一戶漁民出去海打魚偶然之間發現了一種十分罕見的魚類,這種魚十分的兇殘,長相奇特,長著很長的獠牙,似乎大家從來都沒見過這種魚,這種魚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視覺衝擊。
  • 澳大利亞現無臉魚 在深海發現各種長相奇葩的生物
    澳大利亞現無臉魚 在深海發現各種長相奇葩的生物時間:2017-06-02 10:06   來源:網易新聞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澳深海發現奇特生物無臉魚 無眼無鼻或為新物種來源:網易新聞 外媒稱,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一艘考察船在澳洲東岸水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深海探索,發現大量形態各異的奇特生物
  • 深海生物出現在淺海區域,研究員給它起名漂浮之城,它不應該出現
    研究人員意外發現一深海生物,原以為是八爪魚,沒想到是一種很少見的組合型生物,它由於無數個小生物組成。人們常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地球寬廣,表面積達5.11*10^8平方千米,其內生活著無數生物,人類認識與了解到的只是其中部分而非全部。人類習慣於在陸上生活,對海洋世界不甚了解,對海洋生物也只是略知一二。尤其是生活在深海區域的生物,很多人類都沒見過。
  • 不是隨手塗鴉,這是科學家在深海發現的生物:46米長的管水母
    雖然看起來很像隨手畫出的弧線,但這張圖片其實是澳洲科學家在深海新發現的生物:一個有史以來最長的管水母。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Institute)在澳洲西岸寧格羅海岸附近的海底峽谷探索中,發現了30多種全新的水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