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軟飯王」,花一生時間尋找雌性,配對後變成對方身體一部分

2020-12-05 八兩科學

深海對人類來說一個未知的世界。在暮光區(海平面200米-1000米深)以下的地方基本上沒有光線,唯一的可見光都是那些發光生物產生的。儘管生物發光在陸地上並不常見,但在深海中廣泛分布。在這黑暗的水域中,絕大多數動物在旅行、狩獵和交配時都會發光。

鮟鱇魚就是深海中一種會發光的生物。鮟鱇諧音「安康」,若從名字的角度看,沒見過或者不熟悉這種魚的人或許以為它們長得挺吉祥的。但只要一見到鮟鱇魚的尊容,很可能認為它是地球上最醜陋的動物。

「姜太公」釣魚,為美食、棄顏值!

鮟鱇魚(學名:Lophiiformes),也叫深海鮟鱇魚、琵琶魚等,屬於輻鰭魚綱鮟鱇目,共有18科340多種,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南極海洋的陰暗深處至海平面數千米不等的地方(200-4000米),因此又可分成淺海和深海鮟鱇。科學家所說的會「發光」的鮟鱇魚,通常指的是深海鮟鱇魚(存在少數不會發光的品種)。

雖然種類繁多,但是其外貌特徵大抵相同,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醜。它們的體色通常為深灰色至深棕色,頭部巨大,巨大的嘴巴呈「新月形」,裡面長滿了鋒利的、半透明的牙齒。而且這種魚顯示出極端的兩性異形,即雌性比雄性大得多,雌魚身長通常可以長到0.8-1米(品種不同),而雄魚一般不到0.3米。極限情況下,雌性鮟鱇魚的身長是雄性的70倍,體重是雄性的50萬倍。

鮟鱇魚的英文名為「anglerfish」,意思是「釣魚的魚」,因為其背上有個特化成棒狀的「釣竿」背鰭,用以吸引獵物。要知道在深海中,節省能量才是生存的秘訣,所以鮟鱇魚深諳此道,從而演化出了「姜太公釣魚法」。科學上稱為吻觸手,吻觸手末端有個特化的誘引器,稱為餌球。這個東西在深海裡,可謂是指路明燈,無論是對獵物或是前來求偶的雄魚都具有超強的吸引力。

網上也將它們稱為「燈籠魚」,是因為深海鮟鱇魚頭上有一個發光器,久而久之,大家都以為所有鮟鱇魚都有發光器,也都稱為燈籠魚。但事實上並非所有鮟鱇魚燈會發光。但真正的燈籠魚(lantern fish)指的是燈籠魚目下面的魚,屬洄遊性的小魚,兩者相差甚遠。

一直都在的雄魚,但科學家在100多年內都沒有發現!

由於雄雌的體型差異太過懸殊,以致於科學家早期發現鮟鱇魚的100多年時間,一度認為這種魚沒有雄性。早在19世紀初期,有漁民意外打撈到的鮟鱇魚,從此這種外貌奇特的醜魚就進入科學家視線。但他們發現,所有得來的標本都是雌魚(角鮟鱇)的,而且身上還有一些看起來像是寄生蟲的東西,根本不知道雄魚在哪裡或長什麼樣。

直到1922年,冰島生物學家比亞德尼(Bjarni Saemundsson)發現了一條雌性角鮟鱇魚,其中兩條較小的小魚通過它們的口鼻部附著在雌魚的腹部上,他以為這是一條雌魚和它的「啃老」寶寶,但對此感到困惑:「我不知道幼魚是如何或何時附著在其母親身上,我不敢相信雄魚會把卵固定在雌性上。」

到了1924年,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查爾斯(Charles Tate Regan)也發現了一條類似附著有小魚的雌鮟鱇魚。當他解剖它時,發現這小魚不是其他的物種,也不是雌魚的孩子,而是它的伴侶。這才令學界意識到,原來雄魚一直都存在,只是被他們忽略了。

最強軟飯王,交配就會成為對方身體一部分,永不分離!

科學家在研究雄性角鮟鱇魚的時候發現,其體型比雌性小數倍,頭上沒有所謂的「釣竿」,也沒有滿嘴鋒利牙齒的大嘴。取而代之的是,雄魚的嗅探器和眼睛非常發達。與地球上任何動物的頭部相比(按身體比例),雄性鮟鱇魚的鼻孔最大的。

成熟的雌性鮟鱇魚會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信息素),雄性以此為基礎進行搜索。當雄性離得足夠近時,就可以用眼睛分辨出正確的那個它。一旦找到了雌魚,雄性鮟鱇魚咬住雌性後就會失明,因為它不再需要視覺輔助來尋找伴侶;咬合處形成纖維化組織,將雄魚牢牢固定在雌魚身上,接著身上的器官逐漸退化消失,只留下精囊,成為雌性鮟鱇魚身上不可移動的一個附肢,成為雌性鮟鱇魚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學家稱這種生殖策略為「絕對寄生」,即它們跟雌性融合前都不會成熟,並且若在幾個月內都沒有找到雌性,它們就會掛掉。這現象多發生在雄雌體型的差異巨大情況下。在這種模式下,雄性通常不需要為雌性而戰,也不會和其他雄性競爭,其一生唯一的任務就是在漆黑的茫茫深海中找到雌性、貢獻自己。

有科學家表示這是深海生物最經濟的演化策略。深海越深,食物就會變得越來越稀缺。一對伴侶(魚)在食物量差不多的情況下,雌性繁殖所需的能量遠大於雄性製造精子的成本,因此雌性就需要保持相對較大的體型,而雄性就沒必要「武裝全身、大體型」了。因此,雄魚獵食能力約等於零。即是說,雄魚的存在就是為了吃雌魚的「軟飯」,而且唯一逆風翻盤的機會,也是找到雌性的那一天。從此就能過上高枕無憂的日子……

雖然雄魚全身上下最後只剩下一個精囊,但相比以前暗無天日、分分鐘可能橫屍海底的生活,成為雌魚身體的一部分並不算什麼。另外雌性鮟鱇魚通常可以生存30年之久,期間它們會對所有雄性「來者不拒」。觀察記錄顯示,曾有雌性鮟鱇魚被8條雄魚附體。

Tips:說明一點,鮟鱇目18個科只有4科中發現有這種寄生的行為,其中角鮟鱇科最為典型。大部分的深海鮟鱇的雄魚交配後是可自由生活的。

其實像鮟鱇魚這樣一方完全犧牲自我的繁殖方式,在動物界裡其實並不罕見。動物界很多雄性動物為了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都採取了一些非常、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手段。比如雄性海馬的身上長有育兒囊、雄蛾子配對後會在雌性身上留下對雄性具有排斥性的化合物苯乙腈;有些雄性蜘蛛在交配完成後甘願被吃掉……這些千奇百怪的行為,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讓物種能夠延續下去。

西有河豚、東有鮟鱇,雖醜,但美味!

雖然深海中的鮟鱇魚,絕大部分人都沒有看過。但是生活在淺海的鮟鱇魚可是日本人最喜愛的火鍋料首選。所以又有「西有河豚、東有鮟鱇」這麼一說。日本人除了喜愛吃鮟鱇魚火鍋,也以鮟鱇魚肝當壽司食材,而鮟鱇魚肝更有海底鵝肝之稱。

資料顯示,日本人所吃的鮟鱇魚屬於黃鮟鱇屬(Lophius)、黑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這類鮟鱇魚肉質綿密、吃起來有彈性,不太像真正的魚肉,所以又被日本人稱為「窮人的龍蝦」。估計它們也沒有想到,都已經長得這麼「醜」了,還是沒有逃過人類的魔爪……

結語:

因深海的關係,過去科學家對深海中的鮟鱇魚的研究很少。所以迄今沒有實際評估過這個物種的狀態。不過隨著底拖網越來越興盛,網具越來越精良,鮟鱇魚即使不是經濟性物種或漁獲目標,但遭到誤捕的現象越來越多。

—END—

相關焦點

  • 把軟飯吃到極致的生物,將一生用作交配,最後真正「同生共死」
    對於很多男性來說,如果指責他們是軟飯男,那麼他們絕對會憤怒到想要動手,但實際上自然界當中的「軟飯男」是非常常見的。甚至於有一種把軟飯吃到極致的生物,他們將一生都用來作為交配的過程,最後形成真正的「同生共死」。
  • 為了繁殖,竟將自己變成雌性身上的器官,將軟飯吃到極致
    上篇文章我們說了自然界最強的「綠帽王」,它是斑光蟾魚雄性的一種,天生個頭矮小,但是它本領高強,可以給比它體型更大的雄性戴綠帽子,而且還會把後代留給對方,讓他代為撫養。 而自己卻跑去瀟灑,繼續過著單身貴族生活。可以說這是自然界最雞賊的一種生物了,太會享受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看一下!
  • 雌性鮟鱇魚:同時被8個「軟飯男」寄生是什麼體驗?
    當19世紀的科學家們試圖對鮟鱇魚進行研究和分類時,發現捕獲的角鮟鱇亞目下的樣本都是雌性,完全沒有看到雄性的身影。同時,也會偶爾捕獲一些身體結構相似的魚,但體型非常小,只有6-7毫米,被認為是鮟鱇幼魚。圖片來源 Science on Youtube雄性鮟鱇魚從出生開始,就踏上了尋找雌魚的漫漫徵途。一旦發現雌魚,它們當即就會墜入愛河,並且一口咬住雌魚。緊接著兩條魚的皮膚組織會融合,它們的循環系統最終也會連接在一起,使這條雄魚最終成為雌魚的一部分。
  • 雄性不僅活不成,還變成雌性的性器官
    這種魚類是深海生物的噩夢,它們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就算是它們遇到了比自己體型更大的生物,它們也毫不畏懼。但你要知道這是雌性,一般來說生物的雌性都比雄性的身體柔弱、性格更加溫柔一些,如果雌性琵琶魚都這麼兇殘的話,那麼雄性肯定是更加兇猛。不過我們的直覺又一次錯了,下面就是雄性的照片。
  • 絕佳的繁殖策略,動物界「軟飯王」,最後變成配偶的「器官」!
    動物界的繁衍策略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為了繁衍被雌性吃掉的,也有為了保證留種,一天上百次的,更有的居然一搞就是一整天!但地球上有一種動物那絕對是登峰造極了,因為它通過繁衍,不但解決了繁殖問題,還解決了終身吃飯問題,可謂是動物界頂尖級的「軟飯男」!
  • 絕佳的繁殖策略,堪稱動物界的「軟飯王」,將自己變成配偶的器官
    絕佳的繁殖策略,堪稱動物界的"軟飯王",將自己變成配偶的器官在我們人類社會當中,對於"吃軟飯"這樣的詞語,往往是一種貶義的情況,當然,這個詞語倒也不是人類的專屬,在動物當中,其實也有很多吃軟飯的存在,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動物
  • 揭秘長相奇怪、愛吃軟飯的深海醜魚——鮟鱇魚
    鮟鱇魚常年居住在200~4000米的深海,自然得想辦法練就一身震懾力十足的本事來防身。深色的皮膚是它的保護色,而肥大的體型和猙獰的一口尖牙利齒則讓它樹立了崇高的威嚴。它的體表沒有鱗片,卻遍布了粗糙起伏的皮質。這樣的形象也難怪人類把它列為醜魚的榜首。然而龐大的身軀作為累贅使鮟鱇魚遊泳相當困難。它大部分時間都棲息在海底,用鰭棘支撐著身體緩慢爬行。
  • 明明是令人羨慕的關係,為什麼動物在繁殖過程中要傷害對方?
    世界上最大的青蛙哥利亞蛙在尋找伴侶之前,一定會先準備「婚房」,雌性對「婚房」滿意了才會認可雄蛙;生活在海裡的雄蝠鱝,必須經歷一場瓊瑤式「你追我趕」的戲碼,追上雌蝠鱝,才能獲得青睞;最為奇葩的是,喜歡吃「軟飯」的雄性鮟鱇魚,基本啥都不用做,喜歡誰,就死皮賴臉地粘著她
  • 絕佳「繁殖進化」把軟飯吃到極致,最後變成配偶的「器官」
    跟自然界其他的動物不同,雄性鮟鱇魚只有雌性鮟鱇魚的1/60大,體重也僅為雌鱇魚的千分之一。一般來說,雌魚全長1~1.2米,雄魚只有8~16釐米,這就註定了雄性無法獨立存活,需要要寄生在雌魚身上而生活。所以,雄性鮟鱇魚一生都在尋找雌性鮟鱇魚。出生時,雄性安康魚已經配備了高度靈敏的嗅覺,可以檢測水中的氣味。
  • 吃軟飯的終極方式,與雌性合為一體,雄鮟鱇魚究竟有多弱
    隨意感受一下這類生活在深海中的魚自打19世紀被研究後,科學界家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咋發現的鮟鱇魚都是雌性,雄魚都跑哪去了02吃軟飯的終極方式雄鮟鱇魚從出生開始就是個戰五渣形態,沒有會發光的擬餌,沒有巨大的嘴巴,又小又弱,悲催的是它還會一直保持這個形態,為了在競爭激烈的深海中生存下去
  • 深海奇葩鬼鯊:雌性身體能保存精子達數年之久
    研究人員發現雌性鬼鯊能夠存儲精子,它長著一組細小的管狀結構,可以存儲精子很長時間。圖中是光學顯微鏡下觀測到的這一特徵。  雖然這種深海魚類仍然充滿謎團,但是研究人員近期研究揭曉了它們的歷史和解剖結構特徵。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兩種鬼鯊魚,掌握它們不同的性成熟階段。褐色鬼鯊(Chimaera carophila)和黑色鬼鯊(Hydrolagus homonycteris)都是很難捕捉到的物種,它們棲息在紐西蘭海域。
  • 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是什麼?它們幾乎用了一生的時間!
    兩億年後,海洋中的動物把這種生殖方式帶上了陸地。除了極少動物是無性生殖之外,有性生殖成為了動物繁衍後代的主要方式。在自然界中,大部分動物的交配持續時間都比較短,這對於動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例如,綿羊和山羊的交配持續時間通常只有幾十秒,儘快完成繁衍後代的行為,以避免被捕食者攻擊。
  • 揭秘:深海裡生存的安康魚,漁民究竟是如何把它們捕撈上來的
    提起安康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它是生存於深海之中的魚類,而且長相奇醜無比,在沿海城市的海鮮市場裡比較容易買到。問題在於很多網友好奇的是,這種深海魚居然可以買到?奇怪的是漁民如何把它們捕撈上來的呢?
  • 深海怪魚的交配,雄性變為雌性的睪丸,深海當中的「醜豆腐」
    只有海知道,在海洋較深的深海當中充滿著黑暗,能夠照亮夜空的陽光也無法到達這裡,無法照明漆黑的深海。希望的燈光引來的並不只是無助者,還有這深海當中恐怖的存在,它們也是憑藉著這樣的點點希望來尋找那些弱小的獵物
  • 放棄自由吃軟飯,最後變成配偶身上的「小掛件」
    根據它們的外表你應該能猜出來這一種深海魚,生活在500米到2000米的深海。原因很簡單,在一個烏漆嘛黑的環境,誰也看不見誰,長那麼漂亮給誰看?所以深海生物從來不會在外表在下功夫,隨便湊活一下就行了。也許你看見這種深海魚很陌生,認為自己不可能見到它們!
  • 放棄自由吃軟飯,最後變成配偶的「器官」
    我寫過很多生物交配類的文章,甚至有段時間有網友評論說我在一本正經的搞不正經,這完全是誤會我了。我想說的是,說起自然界的生物,你要是不講講生物之間的繁殖行為,那都有點對不起它們為此進化出來的、驚人的繁殖策略。而且交配這件事也是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除了吃飯睡覺以外,最為重要的活動,也是大自然的重頭戲。
  • 那些一生只愛一個的動物們!
    它們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一旦許下愛情的誓言,它們就會成雙入對,相伴一生。從剛剛結成連理開始,雄性天鵝就會緊緊跟著妻子,對任何有想挖牆腳的主意的鵝怒目而視。激烈的求偶期過後,它們就平靜地一起生活、覓食、戲水,天天膩在一起。馬可羅尼企鵝主要分布在南極地區雌性的馬克羅尼企鵝大約5歲的時候就開始想找老公,而雄性的要稍微晚一點,是6歲的時候開始找對象。
  • 動物的交配方式突破人類的想像:寄生在雌性體內只發育生殖系統
    雌性能長到一米多長而雄性只有3毫米。等到性成熟直接與卵子結合,這樣的關係叫性寄生,雄性從進入雌性體內,就只剩生殖器官還在發育了。第二個是燈籠魚,雖然很醜,它採用的也是這種方式。成年雌性可以長到一米二,而雄性只有16釐米。雄性出生後就沒有辦法進食,全靠儲存在體內的母體帶出來的營養支撐它們去找雌性寄生,如果找不到就只能等營養耗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