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鎮一名僅5個月大男嬰,因患急性胃腸炎,於7月29日下午送到海南省農墾總醫院(東湖院區)接受治療,當天晚上在治療過程中死亡。
嬰兒家屬稱,嬰兒在住院服藥後肚子發脹,其間家屬幾次向醫生反映病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院方表示,發現孩子不適症狀後搶救3個多小時無效死亡。
7月30日,海南省醫調委介入,後經協商雙方達成協議,醫院支付家屬20萬元賠償金。
家屬
男嬰拉肚子治療時身亡
7月30日上午,《法制日報》記者接到家屬的反映後,來到海南省農墾總醫院(東湖院區)了解情況。
在四樓的急救室裡,男嬰家人圍在病床邊。孩子父母坐在病床前,盯著床上5個月大的寶寶屍體,神情異常悲慟。
「兒子昨晚6點還能喝水呢,入院半天就沒了。」男嬰母親吳春鳳哭著說,他們是儋州市木棠鎮人。近幾天,她發現兒子一直拉肚子,7月29日下午2點來到這家醫院檢查治療。醫生診斷說小孩患了急性胃腸炎,要住院治療。入院後,醫生給孩子抽血檢查,先是抽手部,後來又抽頭部,抽了十多次都抽不出來。隨後,給兒子打吊瓶輸液,直到晚上6點左右,孩子還很清醒,可以喝水、吃點東西。
其間,孩子的伯伯陳華來看望孩子。他告訴記者,按醫生的要求他們給孩子吃了思密達蒙脫石散、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以及常樂康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三種藥,吃完藥沒多久發現孩子肚子脹得厲害,便急忙叫醫生來看。
「第一次叫醫生來時,醫生說肚子脹是因為大便憋的,沒什麼事,不用擔心。」陳華說,可醫生走後孩子的肚子一直脹著,這期間孩子家屬多次叫醫生來看,醫生都是遲遲才趕來看兩三次。直到晚上9點左右,孩子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被送往急救室搶救。
醫院
男嬰脫水嚴重盡力搶救
針對此事,該醫院兒科主任韓棟光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稱,男嬰於7月29日下午2點左右入院,入院時有嘔吐、腹瀉、發燒的症狀,經診斷為急性胃腸炎。入院時情況就已經很嚴重了,重度脫水且多器官衰竭,為此院方對其進行了補液、糾正水電解質混亂、糾正酸中毒等治療措施,並主要給患兒服用了止瀉、調節腸道功能和治療感冒的藥物。經治療,患兒病情無明顯好轉。
韓棟光表示,經他向值班醫生了解,當晚8點多,男嬰出現肚子腫脹、呼吸困難的症狀。醫院立即將患兒從病房挪到急救室,給予積極的搶救治療。經過三個小時的搶救,直到心電圖變成一條直線才停止,最後終因患兒病情危重,搶救無效死亡。
「患兒入院時情況已經很嚴重了,並不是因為吃了藥肚子脹,而是病重肚子才脹。」韓棟光說,重症腹瀉的死亡率是很高的,院方已經盡全力治療與搶救了。
此外,該院醫務處主任吳為輝表示,作為醫院希望把病人的病治好,但出現意外他們也很難受。此事處理可以通過第三方海南省醫調委進行調節,對醫院的治療過程進行評定。一旦認定是醫院的責任,院方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家長也可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
進展
雙方達成20萬元賠償
「在調解時醫院領導先是承認醫生餵藥過量確實有責任,但隨後又改口。」男嬰的親屬梁冬梅對記者說,本希望通過屍體解剖鑑定責任,因受當地風俗影響,後經雙方調解最終達成了賠償協議,醫院賠付20萬元現金。
海南省醫調委調解部部長蔡文表示,醫患雙方調解的難度比較大,家屬來了一大堆親戚到醫院希望快速解決,甚至有過激的行為,家屬也不希望醫調委進行調解,後來公安、綜治部門都趕過來維護秩序,醫院和家屬雙方繼續調解。
「我們正在籤字,雙方已達成協議調解好。」海南省農墾總醫院醫務處主任吳為輝對記者說,男嬰已被家屬拉回家。
男嬰大伯也證實,醫院賠付家屬20萬元現金,雙方均不願再多說。
對於家屬稱孩子在病情危急,多次向醫生反映的情況下,醫生遲遲不來的問題,醫院只是籠統地回應,已經趕到病房三次,不願讓當班醫生出面接受採訪。(記者邢東偉 通訊員王世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