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迷笛成文化事件 給音樂一個商業化的理由

2020-12-03 搜狐

  「沒人給你面子,你看我怎麼辦!」

  「扭曲的機器」樂隊點燃了第8屆迷笛音樂節的現場。這是迷笛音樂節第一天的晚上,白天還有些矜持的觀眾終於躁動起來。回應「扭曲的機器」唱出的這一句,是臺下樂迷筆直指向天空的手和並不整齊卻狂熱的POGO(搖滾現場一種相互衝撞的遊戲)。不僅答案在空中飄,還有那些燃燒的噪音和滾燙的生命。在這裡,這些熱愛搖 滾樂的年輕人找到了面子。

  這是年輕人的一種聚會

  這裡,北京西郊海澱公園,天安門廣場向西17公裡。正是「五一」黃金周,這兩個地方聚集了北京城很多的人,他們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從五月一日上午開始,開往海澱公園的所有公交車都擠滿了這樣一些人——他們背著帳篷、穿著透出濃厚的搖滾範兒,眼神年輕而滾燙。

  這樣的情景主辦方似乎也沒有料到,兩條安檢通道明顯力不從心。據迷笛音樂學校辦公室主任王夢雲介紹,音樂節第一天,1.4萬張門票全部告罄,主辦方不得不臨時用第二天的門票來救急。

  公園裡的遊人還在詫異,從哪裡突然冒出這麼多奇怪的年輕人,而商販們則已經熱情地向這些年輕人高價販賣啤酒、橙汁和羊肉串。「其實,音樂在這兒就是一個名義而已,更多的人是來交朋友,來玩的,這是年輕人的一種聚會。」一位樂手表示。

  事實的確如此,當麥田守望者的主唱大聲喊出「哪些觀眾是從外地特意趕過來的」時,臺下一陣騷動,有近一半的樂迷舉起雙手,這正如他們所唱的那樣——「在路上,和我唱這一首歌。」

  白天的迷笛音樂節更像是一次音樂廟會。而夜幕降臨,當身上的燥熱逐漸褪去,現場的溫度卻開始上升,搖滾與黑夜完美結合。黑暗中舞臺旋轉的燈光,臺上歇斯底裡的歌聲,臺下的樂迷有力揮動的雙手,音樂狂歡在這裡到達了巔峰。

  「這也許是中國目前最好的戶外音樂節。」青年最後機會樂隊主唱閻焰說,「至少它能讓更多人關注搖滾,這是一種全民的參與。」

  從非商業到商業,從亞文化到年輕人的盛會,今年,迷笛音樂節已經走過了第8個年頭,它已經發展為一個文化事件。




  迷笛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堅持

  「每一個階層都有他們活動的場所和空間,他們也因此而快樂著。」

  紀錄片《後革命時代》中呈現了早期迷笛音樂節的場景:那時,他們擠在狹小的迷笛音樂學校禮堂裡,設備簡陋,經常是演出到一半兒,效果器就出現了問題。然而在那裡,你卻能遇到你所有的兄弟。

  很多人都懷念在迷笛音樂學校時候的音樂節,那時,樂手常和樂迷一起蹲坐在教室外牆的陰涼下,談論著各自喜歡的樂隊。樂評人顏峻回憶,因為在香山,每天晚上都有近千人為打車回家發愁,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幕:卡車上拉著手高歌的陌生人、睡在禮堂裡的人、擠在迷笛學生宿舍裡的外地樂手、走幾個小時夜路第二天繼續再來的樂迷。一位樂迷回憶道:「那時候條件很惡劣,沒有這麼好的公園、這麼好的草坪,但是大家玩得更high。為什麼?氣氛好。」

  而新褲子樂隊卻不這麼認為。主唱彭磊並不喜歡早期的迷笛,「其實前幾屆我們都去過,那時的教室特別破,滿地都是土。從去年開始就特別好了,大家真是來娛樂了。」

  自2002年搬到戶外舉行後,除了專業搖滾樂迷,迷笛音樂節開始吸引更多的人關注。記者不再追著文身、眉環和雞冠頭拍照了,一些媒體甚至成了迷笛音樂節的協辦單位。

  2004年之後,迷笛不再是免費的午餐,票價也從10元增加到現在的50元,加上音樂節商戶的攤位費,2006年,主辦方已經達到了收支平衡。迷笛音樂學校早期提供的5塊錢份飯和兩塊錢的啤酒則變成了一張水票——每個樂手憑水票可以換一杯免費的飲料,看不見樂手聚在一起吃盒飯的場景了,秩序井然卻少了一絲溫情。樂隊的出場費則開始規範化,就在一年前,還不是所有的樂隊都能拿到出場費。雖然對於外地來的樂隊來說連路費都不夠,但是,「今天給了錢,至少是對我們的尊重」,閻焰表示。

  一個世界,多種聲音,迷笛也開始嘗試加入不同的音樂元素。不再僅僅拘泥於搖滾這一音樂形式,今年,HipHop舞臺和民謠舞臺的增加分散了不少觀眾,這也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裡。但也有樂迷表示,舞臺被分為了好幾塊,大家都遊蕩在各舞臺之間,整體的連貫性差了很多。

  在接受採訪時,樂手提到最多的就是「這是一個階段」。從2000年到2007年,8年來,在「變味」的質疑聲中,迷笛的規模和影響力都在不斷擴大,就像新褲子樂隊的鍵盤手龐寬所說:「迷笛音樂節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堅持。」

  有多少人願意為搖滾樂埋單

  堅持,也是中國所有搖滾人的理念。迷笛音樂節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中國搖滾樂的一個標本。「這麼多年來迷笛音樂節變化很大,它越來越商業化了。」新褲子樂隊表示,「其實,搖滾是能在商業上有所作為的。」在搖滾樂的發展中,商業化逐漸成為他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2002年去Pub演出,一個樂隊才掙7塊錢。在真正被主流接納之前,我們必須用其他的收入來養活我們的夢想。」閻焰說。現在,閻焰的副業做的是網際網路用戶體驗。即使是像新褲子這樣在商業上已經很成功的樂隊,在音樂之外也從事著其他的行業。他們表示,這麼多年來形成了習慣,先把自己的生活弄好,然後再做音樂。

  儘管樂手們都表示,這麼多年來,搖滾樂人的生存壓力有所緩解,但隨著搖滾樂隊數量的增加,市場並沒有真正打開。就像崔健所說,中國只有搖滾樂現象,沒有搖滾樂文化。在這裡,究竟有多少人願意為搖滾樂埋單?

  「像這樣的音樂節一天50塊錢,4天才100塊錢,但是很多來聽搖滾的人還是覺得很貴,這個現象很奇怪。你隨便去一個其他的音樂節,或是單場的演唱會就得五六十。」閻焰認為,國外搖滾樂能傳入中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業化。搖滾想在一個地方活下去,商業化是必需的。

  搖滾樂給人的一貫「革命」姿態,讓很多人認為,搖滾本身是反商業的。實際上,成熟的搖滾樂必須利用商業。在不幹涉音樂人創作自由的前提下,商業適當地介入是最好的狀態。

  而已經發表了4張唱片的新褲子樂隊卻把商業化看得很淡,他們認為,商業化並不成為搖滾樂的一個問題,中國搖滾樂的發展關鍵在於樂隊自身的水平。中國的搖滾文化還沒有形成,這才是中國缺乏搖滾消費的根本問題。

  一方面被標榜為中國搖滾樂最偉大的節日,而另一方面又具有濃厚的商業味道,迷笛音樂節似乎陷入了一個悖論。「寧可少點精神,讓大家舒舒服服地享受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組織者應該做的是創造更好的條件,讓這種文化更健康地成長。」樂迷們說。

  其實,搖滾樂不一定要那麼沉重,就像新褲子樂隊所說,心態放輕鬆一些,就像平時玩籃球一樣。迷笛音樂節不一定要承載太多意義,把音樂做好,就已經是最好的超越。

  

(責任編輯:董文)

相關焦點

  • 迷笛、東海音樂節共泊楠溪江,溫州永嘉跨年開唱
    本次跨年音樂節特設「致敬逆行者」,為感謝醫護人員在今年艱難防疫戰中作出的偉大貢獻,全國範圍內擁有市級表彰的醫護人員均可享受免費兌換音樂節單日票。這是迷笛音樂節、東海音樂節以文化工作者的名義,真誠地向所有逆行者、抗疫英雄致敬。
  • 崔健跨年獻唱,迷笛x東海音樂節強強聯合開啟新年曙光
    新年的第一首歌是《從頭再來》,告別一個波折的年份,新的一年,一個燦爛明亮的開始。狂歡在《Let it be》的歌聲中畫上休止符,2020-2021迷笛x東海楠溪江音樂節圓滿落幕,在這些擊退寒冷的夜晚,樂迷們一起用音樂祝福新年快樂。一意不孤行 機車車隊跨年騎行作為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把機車文化與活動融入搖滾樂現場的品牌活動,「一意不孤行」車隊一路長驅直抵音樂節現場。400多名機車騎士承載楠溪江的驕傲、覽盡永嘉的平曠,目光所及皆是遠方。
  • 成都迷笛音樂節來啦!
    由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主辦,成都迷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成都城投露天音樂公園運營有限公司承辦,成都市音樂影視產業推進辦公室、成都市金牛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支持的成都迷笛音樂節將在成都迷笛中心·上山LIVEHOUSE和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辦,前夜派對室內積蓄熱量,
  • 迷笛x東海的聲音盛宴,2020-2021楠溪江跨年音樂節
    為期三天的楠溪江迷笛x東海跨年音樂節於2020年12月31日在浙江楠溪江灘地音樂公園舉行跨年倒數。2020年適逢迷笛音樂節的20周年,也是東海音樂節的10周年。此次兩大品牌的合作,共同打造今年的楠溪江迷笛x東海跨年音樂節,為一群音樂同好者提供了難得的聚會,倒數跨年,肆意狂歡。
  • 從香港紅磡到迷笛,孤獨的張楚回來了
    在王府井初次見面,張培仁問唐朝成員:「你們平時聽什麼音樂啊?」他們說:「RUSH、YES、Pink Floyd。「剛說完,張培仁哼起了RUSH的旋律,張炬和他一下子有了共鳴。之後北京住宅樓幾個沒有熱水的冬天,張培仁的酒店就成了樂隊們的澡堂,張培仁也成了他們的製作人。《唐朝》那張唱片,賣出了1200萬銷量,成了中國金屬搖滾音樂史上的傳說。
  • 小鎮+音樂究竟有多大的「化學反應」 音樂小鎮這條路為何行得通
    關鍵在於一個「特」字,如何讓特色小鎮有生命力?讓小鎮「有魂,留韻」?業內人士認為,發展音樂小鎮或是一條好路子。­  小鎮+音樂究竟有多大的「化學反應」?­  在山東即墨古城,連續兩屆古城民謠節展現了古城與音樂演出的成功跨界融合。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數位不同時代的民謠歌手在第二屆古城民謠節一展歌喉,給古城迎來了一年中人氣最集中的營收旺季。
  • 吉他中國專訪迷笛音樂學校吉他講師李國標
    曾給您最大啟發的音樂是什麼?李國標:我覺得沒有最大啟發的音樂吧,因為給予我啟發的音樂太多太多了,且啟發不僅僅是音樂還有很多,比如:思考、生活軼事、圖片色彩、人生感悟等等,我會嘗試去融入自己彈琴時的感受中,不過做起來很難,只能說是儘量用琴聲去表達情緒吧!4.        現在看吉它這個樂器和當初有什麼不同嗎?
  • 迷笛音樂節演出陣容出爐 匯集海內外60餘支樂隊
    京華時報4月2日報導 (記者侯豔)第11屆迷笛音樂節將於5月1日至4日在海澱公園舉辦,演出陣容昨天正式出爐。  本屆迷笛音樂節共有四個舞臺,唐舞臺及宋舞臺上匯集海內外60餘支搖滾樂隊的演出,明舞臺分為3天的民謠日和一天的Hip-hop日,Yen(焱)舞臺將有近百組中外樂隊及民謠、嘻哈、電子舞曲音樂家登場。  此次的海外參演陣容包括法國樂隊Izia、芬蘭的史達林格勒女牛仔、瑞典著名全女子搖滾樂隊撒哈拉熱夜、荷蘭樂隊明的美麗英雄等。
  • 多巴胺音樂實習生招募
    職位描述: 多巴胺音樂 DopamineMusic 實習生工作地點
  • 音樂黑色繪 2006音樂武道(大事件)
    第1頁:【06樂壇事件論】 主流:主要的流氓第8頁:2006音樂·武道(現場篇)第9頁:何潔·接連摔跤第11頁:費玉清·模仿蔡琴第12頁:蔡依林·變身軟體動物第13頁:迷笛音樂節  【06樂壇事件論】 主流:主要的流氓  宋祖德前不久跟張鈺在一個發布會上說,那些主流,我看就是主要的流氓。自稱詩人,還是有點語言天份。
  • B站「出圈」商業化,「用愛發電」已成過去
    破站遇貴人,B站商業化不再用愛發電在經營過程中,創始人徐逸遇到了B站的貴人現董事長陳睿。陳睿是個老動漫迷,熱衷二次元文化又很懂公司管理。早期,B站用戶都是小學生,但陳睿堅信90、00後亞文化的需求會主導未來10年網際網路的主流。陳睿愛惜B站羽翼,並沒有讓其走上愛優騰等視頻媒體貼片廣告和付費會員路子。這也算是B站最後的溫柔。因為除此之外,B站從內容到定位都不再是當年那個用愛發電的「小破站」了。到今天二次元也沒能變成為主流文化,B站開始不斷商業化,漸漸走入三次元的世界。
  • 中文播客2020:新興文化升溫,QQ音樂打造「聽場景」的新宇宙
    似乎,播客——這種獨特的音頻形式,在陡然間成了大洋彼岸內容創業的風口。而巡遊中文播客,也頗有乘風之勢。先是越來越多的媒體人推出獨立播客,將它當做一種副業,再是各類公司相繼入局:QQ音樂、網易雲音樂推出播客業務,快手、字節等推出播客APP。一時間,聲音賽道擠滿了參賽者,這場播客浪潮頗有翻湧更甚的勢頭。
  • 人民網2009年十大文化事件評選--文化--人民網
    >2、國務院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文化產業成國家戰略性產業 候選理由:2009年金融危機襲擊全球,中國的文化產業卻逆勢上揚。>候選理由: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8月14日在江蘇南京召開,數百名文化高官、企業老總共同探討文化體制改革經驗。
  • 《沙漠駱駝》爆紅 青島流行音樂翻身?
    《沙漠駱駝》的爆紅,也驗證了島城音樂界長期的觀點:青島不缺音樂人才,缺少好的平臺、好的扶持。   今年以來,青島流行音樂的大氛圍逐漸向好;從西海岸鳳凰之聲音樂節到城陽音樂節、即墨迷笛音樂節,流行音樂大型現場四處開花。在Livehouse領域,除了老牌的U秀、Downtown之外,新添的硬盒現場也銳氣十足,吸引了國內眾多大牌樂隊參與。
  • 這個渾身畫滿符咒的大光頭,靠嘶吼拿到世界頂級音樂學院的獎學金
    我之前看過一個關於重金屬的紀錄片,叫《環球重金屬之旅》。影片導演Sam Dunn走遍全世界去尋訪金屬樂隊、金屬樂迷,他說重金屬永遠是邊緣人的文化,它所觸及和歌頌的,是我們不願正視、經常否定、經常害怕的事。而Sam也曾經因為拍攝紀錄片到訪過中國,在看完春秋樂隊和零壹樂隊的現場時,留下了感嘆,「原來中國也有這麼好的金屬樂隊。」
  • 一周文化講座│吳冠軍:2017熱點事件的「冷」思考
    ,《美國音樂年鑑》樂評人,全身心投入自由撰稿,屢屢受邀週遊世界,足跡遍布歐洲與大洋洲主要音樂節、音樂廳、歌劇院和專業論壇,並在諸多媒體上記錄下所見所聞,也在境外推廣中國音樂及作曲家。它可能是一次危險莫測的個人事件,因為你無法確知閱讀之後的你是否還和從前一樣。偉大作家要對理想讀者的頭腦攻城拔寨,打破他們統一自我的幻象,摧毀他們對世界舊的認知範式,但不負責在廢墟上重建一個新的聖殿,而是讓他們學會停留在不確定的意義中,棲居於道德判斷的灰色地帶。
  • 靈機文化:將傳統文化融合大數據的商業化應用
    當傳統文化遇上大數據,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作為目前國內最早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大數據作商業化應用的網際網路公司,將這兩者完美結合的靈機文化就是這樣神奇的存在。這樣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會出現怎樣的商機和故事?
  • 為什麼一百個主辦方不能有一百種音樂節?|音樂節圖譜②
    在166個品牌推出的746場音樂節上,亮相的演出者共有8339名(其中一個樂隊被視為一名演出者參與統計)。但如果你將每一個演出者簡化為一個圓點,依照他們在746場音樂節上的出席總場次來劃分等級——曾參加50場音樂節及以上的演出者為第一級、11至49場的為第二級、2至10場的為第三級、只出席過一場音樂節的為第四級——這些大小一致的圓點,匯聚成的將是一張層級鮮明的星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