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播客2020:新興文化升溫,QQ音樂打造「聽場景」的新宇宙

2021-01-10 藍鯨財經

作者| 鹹魚魚

編輯| 吳懟懟

2020,播客在好萊塢突然成了內容金礦。

前有亞馬遜的《Homecoming》和美國網絡公司的《Dirty John》,後有ESPN的科幻劇。一茬一茬播客化身IP,成為影視公司座上賓,就連Spotify也不甘落後,一邊大力收購其他播客公司,一邊籌備與Netflix的電影交易。似乎,播客——這種獨特的音頻形式,在陡然間成了大洋彼岸內容創業的風口。

而巡遊中文播客,也頗有乘風之勢。

先是越來越多的媒體人推出獨立播客,將它當做一種副業,再是各類公司相繼入局:QQ音樂、網易雲音樂推出播客業務,快手、字節等推出播客APP。

一時間,聲音賽道擠滿了參賽者,這場播客浪潮頗有翻湧更甚的勢頭。

然而,隨著各家播客產品的相繼亮相,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雖然大家都高舉播客大旗,但顯然,就已有的播客APP們來說,其內容庫距離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播客還有那麼一點距離。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播客?

01

書單、影單之後,播客也加入年終盤點

又到了年終總結的時候,有人復盤工作,有人復盤生活,還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這一年裡的書單、影單。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2020年,很多人的年終盤點中,突然多出了一個類目——播客。甚至,在豆瓣上都出現了一個新tag,叫「2020我的播客總結」。

同時,播客創作者們也加入了年終復盤陣營。「隨機波動」召開年度論壇,以「用聲音重建附近性」為題,對2020年的社科議題做階段性總結和延伸;「路人抓馬」則從2020下半場開聊,為半年前立的flag交作業。

無論是來自用戶的播客節目推薦,還是大廠們相繼推出的播客產品,市場內外的一系列動作都在顯示,播客,這個因表達而生的音頻類目,即將要在中文網際網路裡迎接它美妙的未來。

每天,都會有新的播客頻道誕生,有人做周更類的閒聊播客,有人做專業的文化播客,也有人把影評、劇評搬上頻道。

雖然形式不同,題材迥異,但本質都是在通過聲音來交流分享。

其實,舶來的播客文化,在中文網際網路並不是此刻才出現。早在幾年前,就湧現過一輪播客熱。但與美式播客不同,此前的中文播客,認真來說,應該是一種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的音頻內容,它並不像美式播客那樣,擁有極強的信息密度與立場鮮明的話題屬性,相比之下,早期的中文播客產品,焦點更定格在段子、評書、有聲書、情感電臺等娛樂性極強的內容上。

所以,嚴格來說,此前的播客熱更像是一場由音頻平臺推動的知識付費風潮。

02

播客不是電臺,更不是有聲書

2020年以來,播客市場熱鬧非凡。

根據播客搜尋引擎Listen Notes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5月,中文播客的數量已超過1萬個,僅四月份,平均每天就新增超過10檔中文播客。

然而,即使繁榮的信號已經升空,但當下的播客市場對想要快速奔跑的播客創作者來說,並不像想像中那樣友好。

老牌播客《大內密談》的主播相徵,對當下的播客創作環境深有感觸。在他看來,播客是一個需要較長積累才會呈現正向反饋的內容形態。但就目前而言,不乏有人只為投機風口而來。

無獨有偶,同為播客創作者的「歪波音室」也有相似感受。他自陳早前輾轉多個平臺,但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感覺「我做節目是沒有任何反饋的」。他甚至懷疑,他所製作的那些節目「到底有沒有被人聽到」。

很顯然,問題的癥結在播客平臺這裡。不同於美國成熟的播客市場,早前中文播客大多根植於移動FM中,和知識付費、有聲書等內容產品同處一室,甚至在部分平臺還被歸攏為「電臺」類目之下。

必須承認的是,播客與普通音頻節目有著明顯區別。從定義上來看,播客,是一種區別於傳統電臺的音頻媒體,是用戶可訂閱的原創語言系列節目。

如果將播客與電臺、有聲書混為一談,甚至採用混雜的分發模式,不僅令播客創作者深受困擾,對於播客聽眾也不友好——入口過深,往往意味著內容檢索難以得到有效結果。

在2020年前,混雜的分發模式極大地遏制了中文播客的發展勢頭,直到今年,這種局面才有所改觀。

3月份,一款名為小宇宙的播客類APP橫空出世,憑藉出色的產品設計和專業化的內容分發,中文播客首次有了出圈勢頭。

12月,坊間傳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相繼試水播客,這意味大平臺即將加持這個嶄新的內容領域,由此而引發的猜想是,在出圈之外,播客有了往大眾圈層進駐的可能。

最終,這則傳聞以QQ音樂與小宇宙的合作為分水嶺,頭部音樂流媒體平臺確實如大眾預料的那樣,正式入局播客市場。

這次合作也相當深度,QQ音樂直接上線「播客」獨立模塊,在APP首頁以頂部入口形式呈現,與傳統「電臺」做出明顯區分。在操作體驗和訂閱形態上,則充分尊重播客特色和內容調性,保留了中文播客一貫純粹的收聽模式。

很顯然,從QQ音樂內現有的播客形態來看,無論是單獨的模塊讓渡、還是與傳統電臺的明顯區分,都在揭示其對播客這一內容形式的看重。

03

以平臺之力,寫播客故事

以QQ音樂與小宇宙的合作為分界點,播客在中文網際網路的發展已經進入第三階段。

此前,播客節目井噴,播客產品層出不窮,但內容魚珠混雜,並且大多還局限於垂直圈層,隨著頭部音樂平臺嵌入播客板塊,中文播客開始在大眾圈層正式亮相。

由此,我們對播客這一內容形式的想像也逐漸從隨機漫遊狀態切入到商業化落地層面。

那麼,問題來了,QQ音樂與小宇宙的合作是否能為播客行業帶來新的價值金線?

合作的優勢顯而易見。播客作為「聽場景」的組成部分,與音樂平臺基因契合。以QQ音樂來看,二者的合作,不僅能增加優質播客的曝光機率,還能將播客文化往大眾市場推。

敘事播客「故事FM」的主播愛哲曾談到領先平臺的重要性。在他看來,頭部音樂平臺的加持,可以讓潛在的聽眾意識到:聲音的玩法、表現形式原來可以這麼多樣,可以這麼讓人上癮。

另一方面,中文播客的發展還處於小眾生長期,播客創作者數量遠遠不足。而QQ音樂具有成熟的運營機制和扶持體系,之後針對播客創作者,也可以藉助過去的經驗去幫助播主成長發展。

事實上,伴隨著QQ音樂播客模塊的上線,一些有關創作者的扶持計劃和多角度的平臺資源已經在籌備之中。

據官方消息,QQ音樂已經與小宇宙基於創作者開展深度合作,並表示將在不久之後推出相關工具。

04

暢想播客,再造一個Spotify

如果從中國第一播客「反波antiwave」算起,中文播客已經有十幾年歷史。但事實上,即使有這麼長時間的鋪墊,中文播客至今也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媒介。

就現有的狀況而言,中文播客亟需一個像Spotify那樣的玩家出現。放眼中文播客市場,或許唯有QQ音樂有這個潛力。

為什麼這樣說?其實當前中文播客的困境並不難解,小宇宙也好,其他播客產品也好,幾乎所有的播客都離不開小眾圈層,並對既有訂閱有著深度依賴,缺少本身渠道外的流量入口和認知。

本質而言,如果沒有更大的聽眾場景將其他流量留下來,就無法搭建真正的商業業態,這也意味著內容和產品難以實現經濟效益。

目前,中文播客的商業市場還不成熟,甚至整個商業價值也還處於被低估的形態,這是光靠獨立播客們暗自努力也無法改變的局面。而美國播客能達到如今的商業化程度,與Spotify緊密相關。

從這個角度來看, Spotify改變了播客的遊戲規則,但在中文網際網路,Spotify影響力有限。

所以,中文播客這一棒很可能還是要交到國內的播客以及聽場景平臺手中。

05

從公眾號到短視頻,播客是下個內容趨勢

對比美國播客市場,中文播客還有很長一段的路要走。

據Westwood One發布的《2019年秋季播客聽眾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8月10日,約有22%的美國人一周至少會聽一小時播客,而其中8%的重度播客愛好者,他們一周收聽播客的時長在6小時以上。

相比之下,中文播客仍在用戶培育之中。所以,QQ音樂這種領先平臺入場播客領域,其更大的價值或許在於其對播客文化的傳播。一個立馬可以達到的效果是,至少在目前,會有上億用戶通過Q音對播客產生認知。

最重要的是,QQ音樂攜手小宇宙,體現出對專業播客的堅持,在驗證播客價值的同時,也可能,創造一個在公眾號和短視頻之外的內容潮流,比如,讓播客成為年輕人的交流和社交新方式。

播客自誕生至今,約有近20年歷史。在第一個十年裡,播客文化經歷短暫熱潮後回歸均值,緩慢而均勻地在網際網路一角生長。

在千禧後的第二個十年,播客文化迎來復興,這一次不再作為廣播公司和FM平臺的業務代償,而是作為一種固定的內容形式存在下來。

如今,數以萬計的年輕人選擇在城市底噪中戴上耳機,而播客,正在成為他們的新時尚。

相關焦點

  • 小宇宙攜手QQ音樂,中文播客市場迎來巨頭|BAI Portfolio
    QQ音樂將優質的播客節目與「電臺」板塊作出區分,攜手小宇宙正式上線「播客」獨立模塊,在App首頁以頂部入口形式設置了獨立「播客」入口。 小宇宙App作為國內首個專注中文播客的平臺,自今年3月正式上線,僅9個月就成為了不少中文播客愛好者的第一選擇。憑藉鮮活平等的社區運營策略,小宇宙已積累近700萬字的評論和累計超過700年的播放時長。
  • 中文播客在2021年要火了嗎
    看起來,中文播客要火了。2020年,比較明顯的變化是不少新的播客節目出現。而平臺方面,2021年初最先打響播客賽道第一槍的是荔枝旗下的獨立應用「荔枝播客」。回顧2020年,也出現了小宇宙這種專注於播客內容的 App、快手推出皮艇App。
  • 荔枝正式推出「荔枝播客」App 打造專業中文播客平臺
    1月6日,音頻平臺荔枝(NASDAQ:LIZI)正式對外公布上線了一款名叫「荔枝播客」的中文播客App產品。荔枝播客內部人士透露,早在2020年底,荔枝播客App就已經在部分主播和用戶間進行了多輪內測,並不斷改良、升級,最終在新年第一天在各大應用市場正式發布「1.0」版本。
  • 中文播客元年:2021,告別「近親繁殖」
    根據播客搜尋引擎Listen Notes的統計,中文播客的數量在2020年5月已超過1萬個,2020年新增中文播客節近1萬檔,這個數據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是1465和1931檔。變化不僅來自創作者,播客領域的產品和平臺也在這一年集中爆發。隨著國內首個中文播客平臺「小宇宙」誕生,傳統的音頻平臺和音樂流媒體也開始將觸手伸向播客。
  • MTV中文頻道將於2月1日停播;DJ Semtex推出每周播客系列
    蝦米音樂播放器2月5日關停,轉向探索音樂商業場景服務 2. 李寧攜手二手玫瑰打造新系列單曲 3. 《見證大團》售票演出改節目錄製,現僅開放少量參與名額 4. MTV音樂電視臺中文頻道將於2月1日停播 5.
  • 反光鏡|從熱愛到生意,中文播客走出「隱秘角落」
    美國播客的大熱,外加獨立播客平臺小宇宙的橫空出世,讓播客這個在早在十幾年前就出現在國內的「古早物種」在2020年突然有了燎原之勢——不僅是傳統音頻平臺,連網易雲、QQ音樂、快手都紛紛入場,百度也將於近期推出獨立的播客App。播客搜尋引擎ListenNotes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播客的數量為16448個。
  • 切入長音頻,在線音樂走出「圍城」?
    談及播客圈,伊夏如數家珍,「『即刻』推出了中文播客app『小宇宙』;頭部播客《日談公園》發起了播客聯盟『日光派對』,個人播客開始向播客經紀公司,MCN方向運營;《博物志》主播婉瑩成立了播客廠牌『小黃魚』,頭部播客正在打造產品矩陣;還有在各大播客平臺刷屏的新世相營銷廣告。」播客的商業化進程在今年仿佛被按下加速鍵,長音頻這片藍海迎來不少攪局者。
  • 喜馬拉雅的2020:聲音價值曲線不斷上揚
    不平凡的2020年過去了。這一年,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悄悄改變,喜馬拉雅等網際網路平臺迅速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化消費場景,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在這一年再次迎來高速發展期。2020年,在賽道中領跑的喜馬拉雅一刻未曾停下腳步。
  • 喜馬拉雅的2020:音頻生態經濟體成熟,延展更多可能性
    不平凡的2020年過去了。這一年,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悄悄改變,喜馬拉雅等網際網路平臺迅速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化消費場景,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在這一年再次迎來高速發展期。2020年,在賽道中領跑的喜馬拉雅一刻未曾停下腳步。
  • 音頻流量競爭新勢力 | 播客客戶端小宇宙App產品分析報告
    進而延伸出音頻最重要的優勢——在消費音頻的同時不光使用戶從固定場景中解放出來,還能跟隨用戶進行使用場景轉移,比如用戶可以跑步聽、開車聽、在家做家務聽等等;隨著無線耳機成本下降,用戶消費音頻的心理負擔進一步降低,降噪耳機提升了用戶消費體驗,收聽載體的升級也為音頻產品發展推波助瀾。
  • 春天已到,播客的風為什麼吹不起來
    根據《2020中文播客聽眾與消費調研》,在所有用戶經常收聽的節目類型中有81.4%的被訪者收聽「主播間多人聊天/清談類播客」,77.6%的收聽「嘉賓作客專訪/訪談類」。圖片來源:《2020中文播客聽眾與消費調研》這與播客的受眾群體和收聽場景有關,根據上述調研,在2020年初,聽播客的這群人是——年齡在22-35歲之間,主要生活在北京
  • 從QQ音樂插播語音廣告「被罵」,聊聊中國的音樂付費
    當天下午,QQ音樂在5月26日作出回應稱,這些語音廣告是此前"為一些歌手的新歌宣發,在非綠鑽會員用戶中進行的個性化語音推介的小批量測試:根據用戶的聽歌習慣,用戶常聽的歌手發布新歌后,用戶聽歌時,在兩首歌曲播放之間,可能收到一次該用戶常聽的歌手親自錄製的新歌語音推介。"同時,QQ音樂也在回應稱,"並未收到任何綠鑽會員聲稱聽到新歌語音推介的真實反饋。"
  • 這款超好用的播客 App 讓你愛上「聽故事」
    作為中文數碼播客的「開拓者」,相信不少聽眾對《友的聊》並不會感到陌生。雖然播客相比視頻仍屬於小眾,但一直都在飛速發展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播客,聽眾和主播的數量都在不斷增加,而播客客戶端也有不少。國內的主流播客平臺基本都聚合了音樂、有聲書等等,內容繁多,而即刻團隊卻「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一款專注於播客內容本身的 app《小宇宙》。它既擁有泛用型客戶端的優點,又適時加入了一些溫情的元素。強大的搜索與 RSS 訂閱如果你剛剛接觸播客,那麼怎麼尋找自己中意的節目和主播呢?
  • 半年新增5000檔播客,內容創作者要入局嗎?
    在上周《時代周刊》評選的2020年十佳播客中,入選的節目涵蓋了喜劇、深度調查、閒談、歷史、文化各個門類,其中排名第一的《Nice White Parents》就是由《紐約時報》旗下的調查類團隊serial製作。而2018年他們推出的新聞類播客「The Daily」就像影片《聚焦》和《總統班底》的有聲姊妹版一樣,報導極具風格化,每一集都有超過200萬的下載量。
  • 酷我音樂特別企劃「重啟21世紀」 與津津樂道播客乘坐時光機回到2009
    年度特別企劃「重啟21世紀」已在酷我音樂繼續更新。主播們將與聽眾一起乘坐時光機,回顧過去20年的閃亮記憶和美好時刻。本期節目由津津樂道播客全力打造,一起回到創業崩塌的2009年,尋找記憶深處最初的感動。
  • 騰訊音樂聲音版圖再添「酷我暢聽」 長音頻市場泛娛樂需求崛起
    發布會上,酷我音樂副總裁肖軼介紹「酷我暢聽」致力於打造全品類、全場景、年輕化的內容矩陣,並首次對外全方位地展示了酷我暢聽精心打造的「超級內容系列」,涵蓋了超級IP、超級大咖和超級自製三大內容。(圖為酷我音樂副總裁肖軼)2019年12月3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酷我音樂發布「百億聲機」全領域長音頻招募計劃,面向圖文、自媒體、播客、音樂及視頻創作者,以百億資源+資金扶持長音頻內容創作,激發了長音頻領域的一波發展高潮。
  • QQ音樂領先科技打造品質音樂生活,做更有溫度的音樂平臺
    雷教授發現,彭迦信的想法和自己不謀而合:「他跟我說,騰訊音樂的夢想,不只是做音樂播放器,更是要打造一個豐富、良性的音樂生態,讓音樂進入生活的每個場景,讓音樂人擁有體面的收入和生活,這一點深深打動了我。」相比於教授的身份,雷教授本身也是一位音樂人,「我在大學時期,曾在餐廳做過駐場的小提琴手,深知音樂人的不易。」
  • 36氪專訪|日談公園創始人李志明:播客破圈是遲早的事
    「我想說的,你想聽的。大家好,這裡是日談公園。我是李叔,我是小夥子。」 如果你是個播客愛好者,對於《日談公園》一定不會陌生,這檔目前全網播放量排名第一的播客從2016年開播伊始就如火箭般竄升,過去5年間,他們每年都能拿到蘋果播客的年度精選,某種程度上,《日談公園》就是中文播客的一面鏡子。
  • 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2020年度資助公示 酷我音樂百億聲機獲扶持獎勵
    除豐厚的獎勵外,酷我音樂還為創作者們提供了【三大硬核支撐】,豐富資源助力內容生產,數千萬曲庫資源為主播創造優質內容提供更多便利,多場景打造創作者IP,為主播提供頂尖宣推資源,觸達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超8億月活用戶實現真正破圈,並為主播提供高效變現最大化激發內容價值。
  • 國內爵士音樂品牌第一人任宇清,上喜馬拉雅做播客講爵士樂
    這是一個極其寶貴的時間,忙碌一天之後,心終於安靜了下來,聽一曲爵士,時間只屬於你自己。窩在沙發裡,或者在地鐵上帶著耳機,通過音樂審視自己,自由、平靜而溫暖。讓自己慢下來,回到真實的狀態。這也是喜馬主播任宇清(帳號「爵士大叔老任」)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在自己的播客節目中,和一幫朋友分享一些好聽的音樂,一起聊聊天,真誠、自在、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