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林家風雲史:追隨孫中山、拒絕「日化」、任第一屆臺灣省議員

2020-11-28 騰訊網

日本佔領臺灣期間,臺灣漢人有所謂「五大家族」之說,分別是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他們都是來自於福建泉州、漳州一帶,在臺灣由工商業起家,逐漸富甲一方,並在日佔時期被樹立為本地人的標杆,獲得參與政治和特許經營的權力。其中,霧峰林家的歷史最為獨特。

林家於清代乾隆年間從漳州遷至臺中,後在霧峰開墾耕作,人丁逐漸興旺,繼而靠專營樟腦發家。林家活動的霧峰地區,也是山地原住民活躍的地方,林家在衝突中養成了習武的家風。鹹豐四年(1854),閩南小刀會轉戰臺灣,攻佔雞籠(今基隆)。林家家主林定邦的長子林文察,募集鄉勇配合清軍作戰,以驍勇善戰得到清政府重視。數年後,林文察以遊擊的軍職奉命率其鄉勇到福建與太平軍作戰,其所部「皆鄉裡子弟,樸訥堅武,生死相處,故能以少擊眾,協力建功」。此後數年間,林文察率部轉戰江西、浙江,屢立戰功,升至署理福建陸路提督,最終戰死在漳州。

太平天國運動

林文察開創了霧峰林家與眾不同的家族歷史。從他開始,林家的中華意識十分突出,遠在其他家族之上。林文察的兒子林朝棟接管其臺勇,率部參加了抵抗法國、日本入侵的戰鬥,在日本佔領臺灣前率軍內渡大陸。林朝棟之子林資鏗在辛亥革命後成為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在其麾下先後擔任閩南革命軍司令、大元帥府侍從武官等職,並在為孫中山奔走時遇害身亡。

林文察堂弟林文欽一家,也在日本佔領臺灣後移居福建,但在幾年後又回到臺灣霧峰繼續家族。林文欽的兒子林獻堂成為家族領袖後,被日本人著意拉攏,委任為霧峰區區長和臺灣制麻株式會社董事。日佔期間,很多臺灣大族「皇民化」,從姓名到生活都仿效日本人,林獻堂卻始終堅持漢人生活方式,堅持不說日語,並利用自身地位屢次向日方要求設置議會和推動臺灣人參政。這一願望,他到1945年光復後才如願以償,成為第一屆臺灣省議員,但因「二·二八」事件的印象,最終不得不選擇流亡日本,客死東京。

相關焦點

  • 一棟林家宅 半部臺灣史(行走臺灣)
    本報記者 馮學知攝   建築是活著的歷史,若要在臺灣找一處近代臺灣歷史的見證,位於臺中霧峰的林家宮保第園區應該再合適不過了。作為昔日臺灣第一望族,林家的興衰與近代臺灣緊密相連,讓這座全臺最龐大、最精緻的私家建築群成為臺灣近代史的「活化石」。
  • 百年臺灣世家 中國心恆不變——訪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鹹豐、同治年間,林家來臺第五代林文察受名將左宗棠重用,因戰功卓著而官至福建陸路提督,亡故後被朝廷追封為太子少保,霧峰林家宅邸因此得冠「宮保第」之名。如今,霧峰林家保存全臺最龐大、最精緻的古建築群,從南到北寬300米,總面積達1.1萬多平方米。「宮保第」是該建築群重要組成部分,保有五進十一開間格局,正門朝西,主屋採穿鬥式構架,第一進及第五進屋頂採用閩南式建築燕尾屋脊。
  • 追隨孫中山革命的海南人:有的資助革命 有的血灑疆場
    在暹羅時,兩人白天宣傳革命,夜間就睡在林文英家的一張雙人床上,此床現存於曼谷歷史博物館。孫中山遭暹羅當局追捕,是林文英母親(暹羅人)機智應對,爭取時間,使孫中山從林家後門脫身。  為了在瓊崖宣傳革命,1913年,林文英奉命回瓊,與陳子臣、陳俠農等國民黨海口支部成員一起,創辦瓊崖第一張革命報紙——《瓊島日報》,宣傳共和與革命思想。
  • 此人是第一任臺灣行政長官,被蔣介石下令槍決,死後墓地遭人噴字
    但其中還一個名氣更大的人物,估計很多人沒怎麼聽過,他就是國民黨元老人物、國軍陸軍二級上將、第一任臺灣行政長官陳儀。陳儀1883年出生於紹興市一個大戶家庭,從小就學習封建的四書五經,後來進入浙江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學習。清光緒二十八年的時候,陳儀東渡日本學習軍事,並在同學的介紹下加入了光復會。這位同學不是別人,他是陳儀的浙江老鄉,後來更是主宰了陳儀的生命,此人便是蔣介石。
  • 孫中山蔣介石銅像遭噴漆,馬英九:保證二二八事件絕不重演
    孫中山蔣介石銅像遭噴漆,馬英九:保證二二八事件絕不重演 中國臺灣網、中國新聞網 2016-02-28 16:17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縣市基本情況介紹之基隆市
    基隆市位於臺灣東北角,下轄仁愛區、中正區、信義區、中山區、安樂區、七堵區、暖暖區等7區,157個村裡。2018 年縣市長選舉中,尋求連任的民進黨林右昌戰勝國民黨謝立功成功當選。    二、地方派系狀況    基隆派系肇始於1950年第二屆省議員選舉。議員謝清雲與張振生分別成為「謝派」與「張派」創始人,隨後又出現「蘇派」、「陳派」等派系。他們雖各立山頭,但都是國民黨籍。「謝派」主要人物是謝貫一、謝清雲 、謝修平等。
  • 臺北故宮被移置孫中山銅像歸位 馬英九出席典禮
    二00四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正館整修時,原安放在館中間的孫中山銅像被移置放於它處,此後一直未再回歸原位。今日歸位的孫中山銅像系由法國著名的雕塑家朗度斯基,根據南京中山陵的孫中山大理石坐像翻鑄而成。中新網發陳立宇攝  中新社臺北一月一日電 (記者 陳立宇 曾嘉)臺北故宮博物院正館被移置的孫中山先生銅像一日歸位,馬英九出席典禮並致辭。
  • 不當黃埔校長,不與孫中山做連襟 「魚翅司令」最終卻死於魚翅
    到了1921年,更成為未來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的最高元首,第一任的行政院長。 1927年3月,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合影,前排左四為譚延闓 譚延闓一生為官都十分隨意,但卻總能身居高位,他早年擔任湖南總督就是一段奇葩的經歷。
  • 孫主編說軍史-傳奇將軍林遵與收復南海諸島的故事(一)
    請戳頂部音頻收聽:傳奇將軍林遵與收復南海諸島的故事
  • 臺灣高校之臺灣史研究博碩士論文目錄
    1987 吳春成 日據下臺灣知識分子反殖民之意識研究--臺灣民報 中山中山所 碩士 1987 吳輝旭 國民革命與臺灣抗日民族運動 政戰政治所 碩士 1987 張文義 日本殖民體制下的臺灣鴉片政策 文化日研所 碩士 1987 莊芳榮 臺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 文化中文所 博士 1987 莊麗園 臺灣光復後公共圖書館的發展 文化歷史所 碩士
  • 【溧陽人物】臺灣大學一級教授黃希周先生
    1946年9月,受臺灣省政府和農林界專家、學者之邀赴臺(當時的臺灣省森林面積相當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總和),擔任臺灣省林業試驗所植物系主任兼主任秘書,省屏東農業專科學校教授兼森林系主任。  1957年任臺灣大學農學院森林系一級教授,併兼任實驗林管處處長。年屆退休後,按理先生家境較好,六子一女都留學英、美,子孫一大班,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但黃希周教授仍默默耕耘在農林教育事業上。
  • 誰是中山精神最忠實的繼承者?
    【兩岸快評第884期】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在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指出,民族振興、國家富強、民生幸福是孫中山先生的遺志,也是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 《十月圍城》刺殺屬虛構 專家稱孫中山遇襲無依據
    清廷刺殺 純屬虛構   近代史專家稱孫中山在香港遇襲無史料可尋   《十月圍城》雖有著刺殺孫中山這樣顯赫的歷史背景,但從本質上來講它依然是部「本故事純屬虛構」的香港製作。孫中山即在橫濱舉辦追悼會,籌了一千二百元給其妻和三女一子。但陳林也不得好死,在楊死後一個月即在其任「千總」之炮臺門外,被槍殺以滅口。
  • 林光輝:霧峰林家的愛國主義永遠長存 圖
    我現在就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談我們林家的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希望我們兩岸同胞共勉。我是來自臺中霧峰林家的林光輝,正是不久前中央電視臺播出《滄海百年》連續劇中的霧峰林家。《滄海百年》正是我們霧峰林家的歷史故事。我們霧峰林家,來自福建漳州。
  • 這個美國人身高一米五,還是個駝背,但孫中山稱他為將軍,蔣介石也...
    這個美國人身高一米五,還是個駝背,但孫中山稱他為將軍,蔣介石也十分崇拜他!但他並不氣餒,又要求到美國陸軍入伍,也被拒絕了。最後他進史丹福大學讀書,研究軍事史和政治,並開始對中國的事物發生濃厚的興趣。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好友)、軍事顧問。1912年,有一個人去世,孫中山聞訊後悲痛不已,全國都為之感到惋惜,當時著名的《大陸報》發表了文章:「他的軀體不幸畸形,但他具有非凡的才智。
  • 臺灣公布最常見名字:家豪和淑芬 姓氏陳、林為主
    【環球時報記者 林風】臺灣「內政部」29日公布最新全臺姓名統計,家豪和淑芬蟬聯冠軍,分別為男性和女性最常見的名字。臺「中央社」報導稱,全臺前五大常見名字排行榜,男性依序為家豪、志明、俊傑、建宏和俊宏;女性依序為淑芬、淑惠、美玲、雅婷和美惠,叫「家豪」的男性有1.4萬人,名「淑芬」的女性有3.2萬人。
  • 李大釗與上海的不解之緣:曾七度來滬,結識孫中山促成國共合作
    結識孫中山 努力促成國共合作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代表中共中央指導黨在北方的工作。1922年夏到1924年初,他四度南下上海,為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做出巨大貢獻。這其中,李大釗第四次來滬時,與孫中山的數次會面無疑是最為重要的。 1922年8月上旬,李大釗離京去往杭州。
  • 平和有個古村落埔坪村 是臺灣霧峰林家之本源
    村監委主任林永傑同志2014年11月被五寨鄉授予「種植經濟帶頭人」榮譽稱號;武舉人練功石  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是臺灣霧峰林家之本源 林氏家廟洋溢著海峽兩岸一家親的濃濃深情。霧峰林家的開臺始祖林石,是埔坪開基祖林子慕的第十四裔孫。自林石渡臺後,臺灣林氏族親與五寨埔坪宗親就經常往來,世世代代不曾中斷。林祖密之後,由於歷史原因,兩岸林氏交往不那麼頻繁。
  • ——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題: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祁星「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
  • 臺灣地區五大金控家族風雲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在臺灣兩次「金融改革」期間,富邦國泰蔡家、新光臺新吳家、中信辜家、華南林家與元大馬家縱橫政商兩界,積極尋求擴張,成功突圍,成就在臺灣金融業的新霸權。隨著規模的急遽擴張,在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十家企業中,金融控股公司佔到了其中的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