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林家宅 半部臺灣史(行走臺灣)

2021-01-08 臺灣頻道

  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向記者介紹家族史。
  本報記者 馮學知攝

  建築是活著的歷史,若要在臺灣找一處近代臺灣歷史的見證,位於臺中霧峰的林家宮保第園區應該再合適不過了。作為昔日臺灣第一望族,林家的興衰與近代臺灣緊密相連,讓這座全臺最龐大、最精緻的私家建築群成為臺灣近代史的「活化石」。

  霧峰林宅的大名在臺灣幾乎無人不知,這座最早建於19世紀中期的大宅子起初只是一座三進院的普通農村建築。經過20多年擴建,逐漸成為凝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精華的五進大厝。前三進主屋採穿鬥式構架,第一進及第五進屋頂採燕尾處理,第四進與第五進間採特殊廊院及穿心亭布局。閩南、蘇式、北京、日本、西洋,各種風格都有淋漓盡致的體現,成為文物專家口中的「臺灣傳統建築百科全書」。

  記者慕名而來,發現自己並不孤單,時至半晌,已遊人如織。剛一到達林宅園區正門,便看到許多遊客在大門頂端的「宮保第」匾額下合影。「宮保第」的來頭可不小,只有被封為太子太保及太子少保的官員才能用宮保第作為宅第名稱。林家祖先林文察為國捐軀受封太子少保,林文察宅第從此成為臺灣唯一一座宮保第。屋角處鑲嵌的法國水兵人偶,則是林家赫赫軍功的縮影,「我的祖先林朝棟在基隆打敗了入侵的法國人後,就把法國水兵形象刻在了屋簷下。」陪同參觀的霧峰林家後人、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首任會長林光輝先生不無自豪地說。

  進入宅第,首先看到的「大花廳」是林宅最有特色的景致之一,也是林家鼎盛時期的象徵。「大花廳」前端是臺灣目前僅存的福州式戲臺,戲臺下擺著用來擴音的9口大缸,兩邊是設計精巧的長廊,與戲臺構成回字形的劇場。林光輝介紹,當年建造房屋所用的木材、石料全部從大陸渡海運抵,精細部位也大都出自大陸的能工巧匠。有多精細呢?記者數了數,光裝飾用的花紋就有柿蒂紋、如意紋、雙錢紋、繡球紋、萬字紋、葫蘆凹、龜背紋、八達紋等至少8種。

  戲臺對面即是林家宅第的客廳,裡面的仙鶴圖案與戲臺上的麒麟圖案格外引人注目。林光輝介紹說,同時刻有這兩個圖案的宅第在全中國都很少見,因為它們分別象徵著文官一品和武官一品,在臺灣僅林家有此殊榮。最讓林光輝感到自豪的,不是當年林家的顯赫地位,而是祖先的家國情懷。「林家所有正房不像其他宅子那樣坐北朝南,而是坐東朝西,寓意著心繫故鄉,心向大陸。」林光輝自幼在這個宅子中長大,他直言這樣的設計並不「科學」,但林家人從沒覺得不好。

  然而林家人為這份家國情懷犧牲掉的又豈止是居住的舒適度,林光輝說,林家有太多的先人拋家舍業,為國捐軀了。「臺灣被割讓日本後,就是在這個戲臺,我的曾祖林朝棟誓師與日軍決一死戰,後又在朝廷勒令下無奈解散了部隊,他最後憂憤成疾,病逝在上海。」

  林朝棟去世了,林家卻沒有就此沉淪,隨著其子林祖密日漸成熟,林家再次重回歷史舞臺的中央。在林光輝的房間裡,還放有當年孫中山任命林祖密為閩南軍司令的任命狀。「日本人勸誘我祖父(林祖密)投靠,我祖父不肯當漢奸,反而不斷資助各地抗日義軍。但他後來也認識到,沒有中國的富強就沒有臺灣的光復,孫中山起來搞革命的時候,他就毅然追隨了孫中山。」不幸的是,林祖密因拒不肯資助北洋軍閥而遭殺害。

  在林家的客廳中,掛有林文察、林朝棟、林祖密的肖像,後人以「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臺灣世家」讚譽林家的愛國傳統。其實,林家的愛國志士遠不止三代人,林祖密的五兒子林正亨先是加入中國遠徵軍打擊日本侵略者,後加入中共地下黨爭取臺灣解放,1950年英勇就義。

  從林朝棟到嫡孫林正亨,林家祖孫三代放棄萬貫家財,捨生忘死,前赴後繼,奔赴國難。臺灣抗日誌士丘念臺評價道:「革命不難,舍富貴而革命為難;舍富貴而革命不難,能審國族,辨忠節,而舍富貴以革命為難。」

  1999年的「9·21大地震」讓林宅受損嚴重,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宅子已逐漸得到修復。「身處絕境也要保持希望,你看它都能成活,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林光輝指著門口的一棵樹說道。據說是100多年前「倒栽」的榕樹,而今根深葉茂。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23日 19 版)

(責編:曹昆、常紅)

相關焦點

  • 百年臺灣世家 中國心恆不變——訪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臺北8月28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 王愛華)日落時分,夕陽透過古厝屋角,射出一道道金色光芒,照亮了歷經百年滄桑的霧峰林家古宅。風雲變幻,青山不改,林家幾代人心向祖國的赤誠之愛薪火相傳。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於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又因家族幾代人保臺衛國、接續抗日而歷史留名。
  • 臺灣林家風雲史:追隨孫中山、拒絕「日化」、任第一屆臺灣省議員
    日本佔領臺灣期間,臺灣漢人有所謂「五大家族」之說,分別是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他們都是來自於福建泉州、漳州一帶,在臺灣由工商業起家,逐漸富甲一方,並在日佔時期被樹立為本地人的標杆,獲得參與政治和特許經營的權力。其中,霧峰林家的歷史最為獨特。
  • 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臺灣光復後,我們又做回祖國子民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消息,「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
  • 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
    林光輝(中)在霧峰林家大院介紹林家歷史。  新華社 發「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家族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 臺灣高校之臺灣史研究博碩士論文目錄
    吳欽賢 日據時期高雄市都市發展與計劃歷程分析 臺大土木所 碩士 1988 卓淑娟 清代臺灣中部漢番關係之研究--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之比較 東海歷史所 碩士 1988 孟祥瀚 臺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 師大歷史所 碩士 1988 塗一卿 清代臺灣社會變遷與地方領導菁英 東海社會所 碩士 1988 塗一卿 清代臺灣社會變遷與地方領導精英
  • 平和有個古村落埔坪村 是臺灣霧峰林家之本源
    埔坪村地處漳州市平和縣五寨鄉西部,與雲霄縣一山之隔,原是重點扶貧村、省定老區基點村、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現有5個自然村,11個村小組,645戶2329人,耕地面積1578畝,山地面積3700畝,林地2650畝。
  • ——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題: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祁星「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
  • 臺北動物園 一頁臺灣史
    臺北動物園,一頁臺灣史  趙悠然  「團團」、「圓圓」讓臺北動物園名聲大噪,成為兩岸交流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員。但臺北動物園的明星,並不止這兩隻可愛的熊貓。臺北動物園及它園內的動物,將臺灣近代的故事,一頁一頁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 受東北季風影響 臺灣北部、東半部地區雨勢明顯
    華夏經緯網11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北部氣溫遽降,小心感冒!臺灣「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受到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的影響,天氣會比較不穩定,尤其北部、東半部雨勢會越來越明顯,甚至會出現局部性大雨,中南部也會有局部短暫陣雨。前「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提醒,周六(4日)晚間到周日(5日)清晨氣溫降至最低,嘉義以北最低溫約在16、17度。
  • 【行走臺灣】寶島森林聽鳥音
    和臺灣朋友約好了在日月潭一起賞鳥,家住南投埔裡的蔡老師夫婦準時來接我。  臺灣有一些鳥類,因為島嶼形成的地理隔絕,逐漸演化為特有物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觀鳥愛好者來追尋、觀賞。蔡牧起老師業餘研究鳥類20多年,是《臺灣鳥類志》的編者之一,他經常帶外國旅行團在臺灣賞鳥,分辨鳥鳴是一絕。  還沒有看見鳥影,林間鳥鳴一起,蔡老師馬上說:「冠羽畫眉!」
  • 《異人茶跡》:漂洋過海品茶香,臺灣烏龍茶漫畫史
    漂洋過海品茶香,臺灣烏龍茶漫畫史茶跟臺灣出口產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並且根據史料記載,臺灣早期中南部地方的山地,就有野生的茶樹林,當地的居民也採取茶葉,製作飲用茶。也是臺灣最早期的高山茶種。《異人茶跡》敘述了簡單的清領治臺時期臺灣茶葉史,以「臺灣烏龍茶之父」蘇格蘭商人陶德;和臺灣當時少見的基督徒買辦李春生,兩人開墾臺灣烏龍茶外銷全世界的故事,讓人一窺臺灣茶葉發跡的過程。臺灣雖然自古有茶,中南部地區有天然的茶樹林,當地居民有取來飲用。不過有趣的是當時原住民同胞並不好這口,他們覺得這茶葉生寒苦口,不敢喝。所以在原民文化中茶葉的發展較為後期。
  • 臺灣師範大學
    >月與中等學校教師研習中心合併為進修推广部。嗣因所系擴充,學生人數激增,為配合教學需要,乃不斷籌措經費、徵購土地 、規劃發展,五十年來先後增建校舍 ,連同公館分部理學院校舍為三十九棟建築,面積共約三○三、○一五平方公尺。原來學生宿舍經改建後,計師大路再建學生宿舍兩棟,分部又建之學生宿舍三棟,共五棟。可一併容納學生四、七九五人住宿。教職員宿舍共一四八戶,全部面積九、二三六平方公尺。
  • 探訪寶島臺灣國學之旅精彩圖片(八):行走北回歸線
    附錄:漢風先生2014年臺灣紀行隨筆之五                 站在北回歸線上                     文/漢 風   我對世界的整體認識始於中學地理課上老師教桌上的地球儀。北回歸線穿過我國的臺灣、廣東、廣西和雲南4個省。每個省都有紀念性標誌物。在臺灣共有三座北回歸線標誌物,一座在西半部的嘉義縣水上鄉,另外兩座在東半部的花蓮瑞穗鄉和海線豐濱鄉。我們的大巴車一直沿著臺灣島的東部海岸線從南向北行駛,太平洋的天際線在車窗外蠕動。中午時分,到達了花蓮縣豐濱鄉北回歸線紀念碑前。
  • 基隆顏家 - 中國臺灣網
    基隆顏家是臺灣五大知名家族之一,發跡於臺灣北部的基隆地區,是臺灣早期少數以企業家身份發跡的地方望族。顏家在日據時期以開採金礦、煤礦起家,被稱為「炭王金霸」,之後更多維化開展事業,成為臺灣的富商巨賈。
  • 臺灣公布最常見名字:家豪和淑芬 姓氏陳、林為主
    【環球時報記者 林風】臺灣「內政部」29日公布最新全臺姓名統計,家豪和淑芬蟬聯冠軍,分別為男性和女性最常見的名字。臺「中央社」報導稱,全臺前五大常見名字排行榜,男性依序為家豪、志明、俊傑、建宏和俊宏;女性依序為淑芬、淑惠、美玲、雅婷和美惠,叫「家豪」的男性有1.4萬人,名「淑芬」的女性有3.2萬人。
  • 臺灣那時地理課題,匪夷所思!
    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這是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主要講述了過去30年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臺灣學生背大陸地理背得比自己住的臺灣地理還熟,這也不意外,因為從小唱的歌曲裡,幾乎都是歌頌神州壯美,想念大陸家鄉的歌曲,比如《長城謠》:「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又香,遍地黃金少災殃……」在臺灣唱過這首歌的人,有90%以上故鄉明明就是臺灣,越唱越虛幻,反而是臺灣民謠硬生生被禁止了。
  • 臺灣集集大地震
    集集大地震為20世紀末期臺灣傷亡損失最大的天災,發生時間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2.6秒,震中在北緯23.87度、東經120.78度、位於臺灣南投縣集集鎮,震源深度8公裡,芮氏規模達7.3。此次地震是因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在地表造成了長約100公裡的破裂帶。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
  • 吳明益:《複眼人》與臺灣的環保話題
    吳明益不認為它是環保題材,他說臺灣在上世紀90年代便拋棄了「環保」這個詞,因為它非常的人類中心主義。如今,大家都要翻山越嶺,去到東部海岸,觀賞那裡壯闊的海洋、高聳的群山,及臺灣最多樣的族群文化。因為中央山脈阻隔的關係,那裡曾是遙遠又難以抵達的美麗之地。吳明益新作《複眼人》的開篇,便是敘述「雪山隧道」崩塌的災難場景。這部多次獲獎、融環保與科幻於一體的小說,很難用一個準確的定義去概括。
  • 桃園機場捷運是奇蹟還是奇葩(行走臺灣)
    此前安排了一個月的試運營期,前兩周為團體試乘,後兩周為民眾自由試乘,愛「搶頭香」的臺灣民眾試乘相當踴躍,媒體的鏡頭記錄下了無數在捷運列車前興奮拍照的笑臉。   桃園機場位於桃園市大原區,是臺灣地區最大最繁忙的機場,與臺北市區相距約40公裡。過往,從臺北市區到機場,只能乘坐客運大巴或是計程車。
  • 臺灣旅遊景點介紹:七大美景推薦!
    寶島臺灣,物產豐富,風光怡人。島上的許多特色景點都值得一去,尤其是七處最具代表性的旅遊勝地,一定不能錯過。野柳奇巖最旖旎野柳是一個狹長的海岬角,遠望如一隻海龜蹣跚離岸。野柳奇巖是世界奇觀之一,它是波浪侵蝕、巖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乃生成罕見的地形、地質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