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臺灣光復後,我們又做回祖國子民

2020-11-28 西部網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消息,「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

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

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家族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林家幾代人接續保臺衛國、抵禦外侮,在兩岸留下歷史美名。

如今,霧峰林家是全臺保存面積最大的古建築群,每年吸引眾多旅客前來參訪。

在霧峰林家的大院裡,看著曾祖父林朝棟、祖父林祖密、五伯父林正亨等先人的畫像和照片,林光輝充滿自豪,對林家和臺灣人民的抗日事跡如數家珍。

「和很多臺灣先民一樣,我們家祖先也是從福建過來開墾的,好不容易在這塊土地上安身立命。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以後,日本人來了,臺灣百姓突然要接受異族統治,這對臺灣人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他說,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人只是二等公民。不管是上學、工作,甚至被日本人拉去當軍夫,臺灣人地位都低日本人一等。日本人的種種作為就是壓榨臺灣、欺壓臺灣人。

「作為在臺灣有代表性的家族,霧峰林家必然要站出來和臺灣人民一起抗日。日據時期整整50年,我們家族和臺灣人民沒有停止過抗日,包括武裝抗日和非武裝抗日。」林光輝激動地說,祖父林祖密常常教育子女「有國才有家,愛家先愛國」。霧峰林家就是要想盡辦法趕走日本人,想盡辦法和臺灣人民一起再回到祖國懷抱。

「臺灣人想念自己的祖國,只有在自己的祖國才不會被當做二等公民。」他說。

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1945年終於迎來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當時,林光輝的母親正好高中畢業。他小時候,母親給他講過臺灣光復時的心情。

「她說,當時突然體會到了歡欣鼓舞的那種愉悅的心情。不知怎麼的,大家突然就都笑了。」林光輝說,光復前,媽媽讀書時,臺灣男生被日本人叫「清國奴」,女生被稱呼的名詞也很難聽,完全受歧視。「光復後,我媽媽和臺灣同學們突然都笑了,感覺身上的壓力沒有了。這是她當時的感受。」他說。

臺灣光復時,霧峰林家和臺灣百姓家家張燈結彩,以各種形式慶祝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小時候,10月25日光復節這天,我們一定要唱光復歌,還會遊行慶祝。我這個年紀的人,還有比我小一些歲數的人,都有過這種經歷。」林光輝說,後來慢慢的,這個節日在臺灣變得淡了。

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很快出臺規定取消光復節假期。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不斷推行「去中國化」,妄圖切斷臺灣與大陸的聯結,淡化日據時期日本對臺灣各方面的壓迫,甚至美化日本殖民統治。臺灣光復這個彰顯了臺灣同胞可歌可泣的民族氣節和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懷的重要日子,被刻意淡化。

「因為教育等原因,一些人的國家認同亂掉了。所以,我們今天更要紀念臺灣光復!」林光輝說,紀念這個日子的特別意義,是要讓大家知道我是哪裡人,明白什麼叫光復——「光復就是把侵略者趕走了,我們又回家了,回到了祖國懷抱」。

(原題為《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題: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祁星「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
  • 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
    新華社 發「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家族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 百年臺灣世家 中國心恆不變——訪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臺北8月28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 王愛華)日落時分,夕陽透過古厝屋角,射出一道道金色光芒,照亮了歷經百年滄桑的霧峰林家古宅。風雲變幻,青山不改,林家幾代人心向祖國的赤誠之愛薪火相傳。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於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又因家族幾代人保臺衛國、接續抗日而歷史留名。
  • 林光輝:霧峰林家的愛國主義永遠長存 圖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60周年,在這個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日子裡,有幸與兩岸鄉親一起緬懷為抗戰而犧牲的先烈,紀念臺灣回歸祖國的光輝節日,無比興奮和感慨。臺灣同胞具有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為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作出過重大貢獻,付出過巨大的代價。我們霧峰林家的歷史可以說是臺灣同胞反侵略,愛國家的縮影。
  • 一棟林家宅 半部臺灣史(行走臺灣)
    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向記者介紹家族史。陪同參觀的霧峰林家後人、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首任會長林光輝先生不無自豪地說。   進入宅第,首先看到的「大花廳」是林宅最有特色的景致之一,也是林家鼎盛時期的象徵。「大花廳」前端是臺灣目前僅存的福州式戲臺,戲臺下擺著用來擴音的9口大缸,兩邊是設計精巧的長廊,與戲臺構成回字形的劇場。林光輝介紹,當年建造房屋所用的木材、石料全部從大陸渡海運抵,精細部位也大都出自大陸的能工巧匠。有多精細呢?
  • 林光輝:臺灣民眾抗日是浸血的事實
    ,臺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的言論,在我們這些全家堅決反抗日本統治的人看來,實在是刺眼無比。自1895年臺灣被清朝割讓給日本直到1915年,20年間臺灣人沒有一天不從事武裝抗日活動。據統計,被日本人殺害的臺灣人數目達到40萬人之多,足足佔當時臺灣人口的1/5,臺灣與日本不僅根本不是一國,而且有血海深仇。  我們「霧峰林家」是當年臺灣最積極的抗日家族,我曾祖父林棟梁為武裝抗日出人、出錢,領導臺灣民眾流血流汗的抗日。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臺南
    新華社臺北10月15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15日在臺南烏樹林糖廠舉辦開幕式。活動由辜金良文教基金會、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李蒼降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擔任策展。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在臺北開幕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在臺北開幕來源:新華社作者:吳濟海 劉歡責任編輯:李豔偉2017-02-15 23:47展覽以珍貴豐富的史料圖文展示了1895至1945年的50年間臺灣人民一波又一波反抗日本殖民統治、投身國家統一的歷史。眾多校園師生以及日據時期抗日誌士後人一同出席開幕式。策展人藍博洲為現場師生說明展覽內容,從1895年臺灣被迫割日、臺人反佔領、武裝抗日、文化抗日、參加全民族抗戰到臺灣光復,詳細地介紹了臺灣人民50年的抗日史。
  • 平和有個古村落埔坪村 是臺灣霧峰林家之本源
    村監委主任林永傑同志2014年11月被五寨鄉授予「種植經濟帶頭人」榮譽稱號;武舉人練功石  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是臺灣霧峰林家之本源 林氏家廟洋溢著海峽兩岸一家親的濃濃深情。霧峰林家的開臺始祖林石,是埔坪開基祖林子慕的第十四裔孫。自林石渡臺後,臺灣林氏族親與五寨埔坪宗親就經常往來,世世代代不曾中斷。林祖密之後,由於歷史原因,兩岸林氏交往不那麼頻繁。
  • 臺灣林家風雲史:追隨孫中山、拒絕「日化」、任第一屆臺灣省議員
    日本佔領臺灣期間,臺灣漢人有所謂「五大家族」之說,分別是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他們都是來自於福建泉州、漳州一帶,在臺灣由工商業起家,逐漸富甲一方,並在日佔時期被樹立為本地人的標杆,獲得參與政治和特許經營的權力。其中,霧峰林家的歷史最為獨特。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12月22日,「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22日北京訊 (記者 李寧)12月22日,「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首都各界五十餘位嘉賓出席並參觀展覽。
  • 蔣介石日記裡的早期臺灣:贊日月潭平生理想風景
    《蔣介石日記裡的早期臺灣》,文中介紹了蔣介石1945年8月和1946年10月的一些日記內容,日記中提到了蔣介石當年看到的早期臺灣的狀況。  10月22日下午,蔣先生往圓山忠烈致祭後,經北投往淡水港,巡視舊炮臺故址。「營舍猶存,榕樹未衰,見劉銘傳手書『北門鎖鑰』額,不勝感慨。即在球場俱樂部左側,與夫人各手植樟樹一棵。回抵草山,已七時。」  10月23日,上午10時半,蔣先生由臺北起飛,經新竹上空,11時半,抵達臺中市長官舍。下午一時半,乘車往霧峰、草屯、埔裡,沿途受 民眾和學生歡迎。
  • 臺灣高校之臺灣史研究博碩士論文目錄
    碩士 1981 陳三郎 日據時期臺灣留日學生之研究 東海歷史所 碩士 1981 陳美妃 日據時期臺灣漢語文學析論 輔仁中文所 碩士 1982 李良熙 臺灣光復後推行國語教育問題之研究 師大教育所 碩士 1982 周婉窈 日據時代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析論(一九二一~一九三四) 臺大歷史所 碩士 1982 許雪姬 清代臺灣武備制度的研究
  • 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啟示與思考
    由在祖國大陸臺胞組織的臺灣各革命團體聯合組成的臺灣革命同盟會,以「為保衛祖國,為收復臺灣而奮鬥」為宗旨,為「推翻日本帝國主義在臺灣之統治,爭取臺胞之自由解放」,積極進行收復臺灣、復興中國的活動;抗戰期間唯一由臺胞組成的具有正規軍編制的臺灣義勇隊和臺灣少年團,高舉「保衛祖國,收復臺灣」大旗,奮戰在江浙閩,在對敵策反宣傳、醫療救護、生產建設、巡迴慰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蔣介石夢碎西南曾想自殺 為何最終選擇去臺灣?
    1949年,蔣介石決定將國民黨及政府機構遷移臺灣,自此,臺灣歷史開啟了一個新的階段。蔣介石作出這一決定,有一個逐漸醞釀並成熟的過程。【蔣介石與臺灣的因緣】1894年,清政府在與日本的戰爭中失敗。次年訂立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當年,蔣介石9歲。
  • 75年前的今天,臺灣回家
    75年前的今天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遭受日本殖民統治半世紀的臺灣終於復歸祖國版圖回到母親懷抱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內憂外患、山河破碎1895年日本強佔我寶島臺灣從乙未割臺至臺灣光復50年間臺灣同胞拒不臣倭,抗爭不止犧牲逾
  • 臺灣的這群人祝福祖國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報導,10月1日上午9時許,臺灣統派團體「愛國同心會」成員在其臺北市總部前集結,準備升旗儀式,並在總部頂樓懸掛寫有「我愛您中國」 紅色條幅。報導稱,有臺北警方一度要求他們將旗幟以及條幅收起來,但「愛國同心會」成員反嗆,「現在不是言論自由嗎?
  • 基隆顏家 - 中國臺灣網
    基隆顏家是臺灣五大知名家族之一,發跡於臺灣北部的基隆地區,是臺灣早期少數以企業家身份發跡的地方望族。顏家在日據時期以開採金礦、煤礦起家,被稱為「炭王金霸」,之後更多維化開展事業,成為臺灣的富商巨賈。
  • 《臺灣食堂》高清紀錄片:探秘臺灣美食文化 講述臺菜故事
    臺灣美食劇照 鳳梨酥的故事  第十四集.梅之饗宴  信義柳家梅園/ 柳慶祥/ 南投縣信義鄉自強村牛稠坑陽和巷87號/ (049) 283-1191 各種梅花賞梅  梅子博物館/ 王國欽/ 南投縣水裡鄉頂崁村頂巷34-6號/ (049) 277-4198 梅子農特產  喜覺之梅園梅宴工作室/ 古信維/ 南投縣信義鄉自強村陽和巷2號/ (049) 279-1115 道地梅花餐
  • 中國最大的大學,臺灣大學
    中國臺灣省的臺灣大學,總面積510000畝(約340平方公裡),約佔臺灣省面積的百分之一。臺灣大學成立於1928年,前身是日殖時期的臺北帝國大學,1945年臺灣光復後,更名為臺灣大學,是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性大學,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在亞洲排名大約6—15位之間(不同機構排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