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臺灣世家 中國心恆不變——訪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8月28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 王愛華)日落時分,夕陽透過古厝屋角,射出一道道金色光芒,照亮了歷經百年滄桑的霧峰林家古宅。風雲變幻,青山不改,林家幾代人心向祖國的赤誠之愛薪火相傳。

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於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又因家族幾代人保臺衛國、接續抗日而歷史留名。

林朝棟、林祖密、林幼春、林正亨、林岡……盤點家族史上的一個個抗日先輩,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感到無上榮耀。他說:「霧峰林家三代人,前赴後繼抗日五十年,從未屈服。作為林家子孫,我們為先人的犧牲奉獻感到驕傲。」

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林家開臺祖林石從福建漳州渡海來臺。此後,幾代林家人勤耕不輟,進取拼搏,人才輩出,在不同領域嶄露頭角。鹹豐、同治年間,林家來臺第五代林文察受名將左宗棠重用,因戰功卓著而官至福建陸路提督,亡故後被朝廷追封為太子少保,霧峰林家宅邸因此得冠「宮保第」之名。

如今,霧峰林家保存全臺最龐大、最精緻的古建築群,從南到北寬300米,總面積達1.1萬多平方米。「宮保第」是該建築群重要組成部分,保有五進十一開間格局,正門朝西,主屋採穿鬥式構架,第一進及第五進屋頂採用閩南式建築燕尾屋脊。「根據祖訓,霧峰林家所有建築正房一律坐東朝西,朝向大陸,以此告誡後人:不要忘記祖宗和故鄉。」林光輝說。

自林文察之後,林家數代都為保臺衛國作出重要貢獻。林文察之子、林光輝曾祖父林朝棟深受父親影響,自幼熟讀兵書,喜練武。他曾參與中法戰爭臺灣基隆之戰,為擊敗法軍立下戰功。甲午中日戰爭後,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林朝棟欲率「棟軍」固守抗日,卻被調回臺中。臺北失守後大勢已去,他迫不得已奉詔舉家內渡福建,從此再未踏入臺灣一步,在大陸抑鬱而終。

林朝棟之子林祖密後又潛回臺灣,變賣家產,資助島內各義勇軍抗日。當時,武裝抗日已勢不可為。基於「有國才有臺,愛臺先愛國」的信念,林祖密又回到祖國大陸,並於1913年放棄日籍,成為臺灣人中申請恢復中國籍第一人。後來,他出資支持孫中山革命事業,由孫中山親自委任為閩南軍司令。1925年,林祖密遭軍閥襲擊殺害,壯烈成仁。

「放棄日籍導致在臺絕大部分產業被日本沒收或低價收購,祖父卻在所不惜。他曾說:大漢民族豈能受倭奴之辱。」祖父的民族大義讓林光輝引以為傲。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林祖密之子、林光輝五伯父林正亨毅然投筆從戎,從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參加廣西崑侖關戰役,後隨中國遠徵軍赴緬甸作戰,身負重傷。林正亨妹妹林岡(原名林雙盼),受父親愛國信念驅使,18歲隻身奔赴祖國大陸,後投身抗戰……

一代代霧峰林家人前赴後繼,投入抵禦外侮、保臺衛國的事業。除武裝抗日,還有林獻堂、林朝崧、林幼春等通過非武裝抗日形式,持續與日本殖民統治作鬥爭。

「近代以來,影響臺灣的重大歷史事件中,霧峰林家從未缺席。家族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家族史可謂臺灣和中華民族歷史的縮影。霧峰林家的愛國之心、民族之情,是先輩用生命鑄就的。」在林光輝看來,霧峰林家聯結兩岸,傳承祖輩的愛國精神、繼續扮演好聯結作用、為兩岸交流多做貢獻是後輩應盡責任。

「講述家族故事是我的使命,如果不講,歷史就會被埋沒。」20多年來,林光輝頻繁奔走兩岸,忙於整理家族抗日史料,不厭其煩地對外分享。

林家古宅林光輝兒時住的房間裡存滿抗日史料,牆上掛了多幅林祖密頭像及其恢復國籍的證書,與孫中山的通信函件等。一張攝於日本殖民統治臺灣30多年後的家族合影中,全體成員仍穿著漢服。「從這張照片就可見霧峰林家從未向日本屈服,始終心向祖國。」林光輝說,當年林家古宅成為抗日中心,島內抗日人士常聚集於此,商討如何與日本殖民統治作鬥爭。

臺灣光復後的1946年,林光輝曾叔祖父林獻堂率「臺灣光復致敬團」前往西安謁黃陵,途中遇大雨阻隔未能抵達,只好改在陝西耀縣遙祭。60年後,林光輝與「致敬團」後人等完成了先輩未實現的夙願,隨後每隔五年再祭一次。「兩岸同胞同祖同宗,都是中國人,我們都用行動表達回歸祖國的心。」林光輝說。

為讓更多人銘記臺灣同胞五十年不屈的抗日史,2007年林光輝將抗日誌士後人組織起來,成立「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並擔任首任理事長。這些年,協會常去大陸交流,分享臺灣同胞抗日歷史,持續為兩岸歷史聯結奉獻心力。

談起家族史和臺灣史,年近七旬的林光輝活力十足,神採奕奕。他說,「臺獨」最忌憚他講歷史,因其家族史證明兩岸同屬中國,這段歷史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兩岸聯結任何人都斬不斷。

20年前,霧峰林家古宅遭遇「9·21」大地震而嚴重受損。經修繕後,「宮保第」「大花廳」等部分現已向公眾開放。他們希望通過活化利用古蹟,讓更多人了解這個臺灣百年世家的風雲歷史。

相關焦點

  • ——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題: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祁星「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
  • 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臺灣光復後,我們又做回祖國子民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消息,「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
  • 一棟林家宅 半部臺灣史(行走臺灣)
    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向記者介紹家族史。   本報記者 馮學知攝   建築是活著的歷史,若要在臺灣找一處近代臺灣歷史的見證,位於臺中霧峰的林家宮保第園區應該再合適不過了。作為昔日臺灣第一望族,林家的興衰與近代臺灣緊密相連,讓這座全臺最龐大、最精緻的私家建築群成為臺灣近代史的「活化石」。
  • 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
    林光輝(中)在霧峰林家大院介紹林家歷史。  新華社 發「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家族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 平和有個古村落埔坪村 是臺灣霧峰林家之本源
    村監委主任林永傑同志2014年11月被五寨鄉授予「種植經濟帶頭人」榮譽稱號;武舉人練功石  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是臺灣霧峰林家之本源 林氏家廟洋溢著海峽兩岸一家親的濃濃深情。霧峰林家的開臺始祖林石,是埔坪開基祖林子慕的第十四裔孫。自林石渡臺後,臺灣林氏族親與五寨埔坪宗親就經常往來,世世代代不曾中斷。林祖密之後,由於歷史原因,兩岸林氏交往不那麼頻繁。
  • 林光輝:霧峰林家的愛國主義永遠長存 圖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60周年,在這個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日子裡,有幸與兩岸鄉親一起緬懷為抗戰而犧牲的先烈,紀念臺灣回歸祖國的光輝節日,無比興奮和感慨。臺灣同胞具有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為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作出過重大貢獻,付出過巨大的代價。我們霧峰林家的歷史可以說是臺灣同胞反侵略,愛國家的縮影。
  • 臺灣林家風雲史:追隨孫中山、拒絕「日化」、任第一屆臺灣省議員
    日本佔領臺灣期間,臺灣漢人有所謂「五大家族」之說,分別是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他們都是來自於福建泉州、漳州一帶,在臺灣由工商業起家,逐漸富甲一方,並在日佔時期被樹立為本地人的標杆,獲得參與政治和特許經營的權力。其中,霧峰林家的歷史最為獨特。
  • 郭金龍談訪臺印象:親切、深刻、秀美、精細、廣闊
    中新社臺北2月20日電 (記者 黃少華)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20日談到他此次臺灣之行的印象時,用了「親切、深刻、秀美、精細、廣闊」5個詞來概括。  郭金龍20日下午在臺北接受媒體採訪時,以及傍晚時分出席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夫婦為他舉辦的餞行晚宴時,都表達了上述看法。
  • 林光輝:臺灣民眾抗日是浸血的事實
    ,臺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的言論,在我們這些全家堅決反抗日本統治的人看來,實在是刺眼無比。自1895年臺灣被清朝割讓給日本直到1915年,20年間臺灣人沒有一天不從事武裝抗日活動。據統計,被日本人殺害的臺灣人數目達到40萬人之多,足足佔當時臺灣人口的1/5,臺灣與日本不僅根本不是一國,而且有血海深仇。  我們「霧峰林家」是當年臺灣最積極的抗日家族,我曾祖父林棟梁為武裝抗日出人、出錢,領導臺灣民眾流血流汗的抗日。
  • 林光輝榮獲楊凌示範區「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其中,最美退役軍人林光輝被親切的贊為養老院裡的一束』光輝『 最美退役軍人 穿上軍裝 他們是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
  • 三鋼集團工匠風採之林光輝 : 就是喜歡挑戰!
    三鋼集團工匠風採之林光輝 : 就是喜歡挑戰! 2020-11-03 17:07:00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網站實習1
  • 山東省經濟合作交流團到臺北、臺中、高雄參訪
    (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6月29日臺北訊 6月23日至25日,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於曉明率山東省經濟合作交流團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地,實地考察汽車電子、漁業、環保產業和社區等,就推動魯臺經濟、文化合作與臺灣各界人士深入座談交流。
  • 臺灣公布最常見名字:家豪和淑芬 姓氏陳、林為主
    【環球時報記者 林風】臺灣「內政部」29日公布最新全臺姓名統計,家豪和淑芬蟬聯冠軍,分別為男性和女性最常見的名字。臺「中央社」報導稱,全臺前五大常見名字排行榜,男性依序為家豪、志明、俊傑、建宏和俊宏;女性依序為淑芬、淑惠、美玲、雅婷和美惠,叫「家豪」的男性有1.4萬人,名「淑芬」的女性有3.2萬人。
  • 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辭世(圖)|哥德巴赫猜想|林為幹|微波_網易新聞
    15歲考入清華大學  76歲攻克世界微波難題  培養200多名碩士博士  96歲駕鶴西去  「以前每次上他家,如果送花或者水果,他都會告訴我們扔出去,拿文章來!」學生說,林為幹常告誡他們「要做一輩子的研究生」。他還拿錢資助了許多學生出國留學。
  • 傳奇將軍林遵與收復南海諸島始末
    1939年3月,日本帝國主義為推行南進戰略,出兵大舉南侵,相繼佔領西沙、南沙群島,插上太陽旗,修築鋼筋水泥堡塢,派駐海軍陸戰隊、氣象情報組和通信分隊,並將其命名為新南列島,隸屬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高雄管轄。 抗戰勝利後,侵佔西沙、南沙群島的日軍撤到海南榆林港向中國軍隊投降。
  • 「人類文明起源在臺灣」,那無知的起源呢?
    南島語族擴散設想圖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近日,臺中市長林佳龍在參加活動時表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就在臺灣」,並稱「很多人對這塊土地都沒有感受,腦袋裡反而都裝著『大中國思想』」,甚至叫囂臺中孔廟不是古蹟,批國民黨把以前的日本神社拆掉
  • 訪臺中「彩虹眷村」:一位老兵繪出的「彩虹世界」
    原標題:訪臺中「彩虹眷村」:一位老兵繪出的「彩虹世界」 像這樣充滿童趣的彩繪在「彩虹眷村」隨處可見。曹恩惠攝   2009年9月,一位老人拿起畫筆,以地為輔,以牆為畫,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把一座孤寂的眷村勾勒成色彩斑斕的「彩虹世界」。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臺南
    新華社臺北10月15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15日在臺南烏樹林糖廠舉辦開幕式。活動由辜金良文教基金會、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李蒼降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擔任策展。
  • 當不了總召就不爽 林為洲翻臉稱「對江啟臣失望」
    過去隸屬江在立院透明新連線成員的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今天受訪時坦言,對總召改選「不爽當然有一點」,也對江失望。林為洲也表示,7月黨主席改選,他支持理念、支持改革,不論是要爭取連任的江啟臣,或是有意挑戰江的前主席朱立倫,都要提出令人信服的改革願景,他才可能支持。
  • 「中國微波之父」 林為幹逝世 70歲時攻下「電磁學哥德巴赫猜想」
    2015年1月23日9:30,國際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林為幹曾解開電磁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 1980年,林為幹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曾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是新中國培養博士生最多的導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