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微波之父」 林為幹逝世 70歲時攻下「電磁學哥德巴赫猜想」
2015年1月23日9:30,國際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林為幹曾解開電磁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 1980年,林為幹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曾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是新中國培養博士生最多的導師之一。
-
「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逝世 70歲時攻下「電磁學哥德巴赫猜想」
2015年1月23日9:30,國際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林為幹曾解開電磁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 1980年,林為幹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曾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是新中國培養博士生最多的導師之一。
-
林為幹:解開電磁學的「哥德巴赫猜想」
如果說一腔多模的理論讓林為幹在微波理論與技術研究領域初露頭角的話,「林—鍾方法」則讓林為幹成為世界微波學術界一顆耀眼的明星。此後的七八年時間裡,林為幹發表了130餘篇學術論文,獨著或為第一作者的近30篇。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林為幹解開了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1995年12月,林為幹的學術論文《一個介質球的靜電鏡像群》在美國《靜電學》學報上發表。該文攻克了一個百年難題。
-
【光明日報】林為幹:解開電磁學的「哥德巴赫猜想」
如果說一腔多模的理論讓林為幹在微波理論與技術研究領域初露頭角的話,「林—鍾方法」則讓林為幹成為世界微波學術界一顆耀眼的明星。大展身手文革中,林為幹受到了衝擊,被批鬥、關牛棚,修下水道,下放到幹校進行勞動改造。
-
難題不會永遠是難題,76歲時他解開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紀念林為幹院士
10月20日是國際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為幹的101歲誕辰紀念日。林為幹是中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他在76歲時解開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這個難題被譽為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解開這個百年未解的難題是很多電磁學家的夢想。抗日戰爭勝利後,林為幹獲得了去美國學習的機會,並順利入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電磁學家J.R.Whinnery教授,開始與他從事了一生的微波理論和技術研究工作結緣。
-
「三好教授」林為幹:我國電磁場與微波科技的一面旗幟
在近代中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領域,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為幹。兩次跳級的數學天才1919年10月,林為幹出生於中國華僑之鄉廣東臺山縣。父親林本偉曾任中學教員,後開了律師事務所。母親鄺桃蘭農家婦女,支持丈夫,承擔家務。林為幹是家中排行第三個兒子,小名福佑。
-
知否|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解?
世人所稱的哥德巴赫猜想,一般都是指歐拉提出的強猜想。所以哥德巴赫猜想就形容為每一個「2」都可以表示成兩個「1」之和。2是代表大偶數,1是代表質數。其實也可以表述為,假設N是偶數,雖不能證明N是兩個素數之和,但足以證明它能夠寫成兩個殆素數的和,即N=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個數都不太多。用「a+b」來表示如下命題:每個大偶數N都可表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個數分別不超過a和b。
-
哥德巴赫猜想被證明了
前幾天,知乎上突然搞出了個爆炸性新聞:一個高中生宣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啥是哥德巴赫猜想?我們先從差不多是所有碰到數學系的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說起:你們學數學的為什麼要證明1+1=2?這不是吃飽了撐得麼?哭笑不得。事實上,哥德巴赫猜想作為最古老的懸而未決的數學猜想之一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200多年。
-
何為微波介質陶瓷 微波介質陶瓷的製備方法
何為微波介質陶瓷 微波介質陶瓷的製備方法 艾邦高分子 發表於 2020-04-06 10:30:00 (本文來源自艾邦智造,在此鳴謝!)
-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2020-02-13 1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為什麼不能為質數?「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會讓「數學」尷尬
那麼問題來了:哥德巴赫猜想現在還沒有被證實那麼是否會有:有且唯一的質數分解是只包含了1與一個大質數的。如果有,算「哥德巴赫猜想錯誤」還是「咱們現代質數定義錯誤,其實1還是應該為質數的」。哥德巴赫猜想能否讓當代數學「尷尬」。
-
網易新聞《一起去火星》科普來了
浩瀚無垠的宇宙星河吸引著數輩中國航天人前赴後繼,也激勵著無數中國人的航天夢想。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25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行星探測的裡程碑事件。網易新聞將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等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
哥德巴赫猜想:還要「猜」多久?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李斌 張景勇 鄒聲文) 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曾喚起許多中國人的科學意識,也使這一「猜想」成為當代中國最出名的一道數學題。從頂尖數學家到普通的數學愛好者,摘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成為成千上萬中國人的夢想。 那麼,近年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有何進展?
-
數學大家閔嗣鶴:生死哥德巴赫猜想—新聞—科學網
在他的幫助下,這部書稿終於變得可以為世人接受。 ■薩蘇 在中國數學界,談起哥德巴赫猜想,人們總會想起陳景潤先生。然而,很多人會忽略掉一位在這個領域研究中作出了極大貢獻的數學大家——中國科學院數學所的締造者之一閔嗣鶴先生。 甚至有一種說法,說為了歌德巴赫猜想,閔先生至少折了三年壽數。
-
網易新聞攜手歐陽自遠院士等八大知識官,科普火星知識
浩瀚無垠的宇宙星河吸引著數輩中國航天人前赴後繼,也激勵著無數中國人的航天夢想。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25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行星探測的裡程碑事件。網易新聞將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等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
宇宙微波背景,回望嬰兒時期的宇宙
這些光就好比化石,記錄了宇宙過去的情況,從而為我們提供了一條了解宇宙歷史的絕佳途徑。而宇宙微波背景正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展現的是宇宙誕生之後僅38萬年的樣子。它很好地解釋了宇宙早期發展所遺留下來的輻射,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論。
-
數學史上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
誰也沒有想到,甚至是哥德巴赫本人也沒想到,自己無意間提出的一個問題,竟然困擾整個科學界超過200年,迄今為止,都無人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確性。哥德巴赫提出的猜想舉例:10=1+2+7, 101=3+7+91。然而,歐拉經過反覆的思考,即不能給出證明,也不能舉出反例,只能在給哥德巴赫的回信中說明自己無法證明,但相信哥德巴赫提出的命題是正確的。同時,歐拉對哥德巴赫猜想給出了另一種等價陳述: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如10=3+7,100=3+97。此即為歐拉版本的哥德巴赫猜想。
-
微波輻射計產品應用展示實例
▲ 圖為NASA朱諾號探測器在飛躍期間拍攝到的木星赤道區域雲層那麼,什麼是微波輻射計,它的用途、產品、實際應用都是怎樣的呢?下面會詳細為大家進行介紹。大夥可要注意,此「微波」非彼「微博」,更不是什麼「微波爐」(工作原理不一樣的餵
-
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在兩個半世紀以前,德國一位中學數學教師基利斯當·哥德巴赫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就是很多整數差不多都能表示為三個素數的和。他作了大量的試驗,哪怕是一些大得出奇的數也具有這一特性。因此,他估計任意不低於5的自然數,很可能都能表為三個素數之和。儘管他猜想到這一點,但始終在理論上找不到證明。
-
微波及微波的應用
磁場最大時電流也最大,可是因為電流一直在流,無法一下子降為零,於是又有電荷流到電容處,然後磁場能量又逐漸變回電場能量,最後全部變成電場能量。下半個周期又開始相同的循環,這是一種電磁振蕩的現象,赫茲就是用這方法產生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