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輝:臺灣民眾抗日是浸血的事實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林光輝:臺灣民眾抗日是浸血的事實
2015-08-24 10:19:46來源:環球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2015年08月24日 10:19 來源:環球時報 

參與互動

(

)

  李登輝最近發表所謂「臺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臺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的言論,在我們這些全家堅決反抗日本統治的人看來,實在是刺眼無比。

  李登輝說的完全是謊言。自1895年臺灣被清朝割讓給日本直到1915年,20年間臺灣人沒有一天不從事武裝抗日活動。據統計,被日本人殺害的臺灣人數目達到40萬人之多,足足佔當時臺灣人口的1/5,臺灣與日本不僅根本不是一國,而且有血海深仇。

  我們「霧峰林家」是當年臺灣最積極的抗日家族,我曾祖父林棟梁為武裝抗日出人、出錢,領導臺灣民眾流血流汗的抗日。武裝反日行動失利後,我曾祖父回到大陸,派我祖父林祖密來臺,接續曾祖父的武裝抗日事業,直到1915年臺灣已不具備武裝抗日行動的條件後,我祖父才不得不退回大陸。臺灣雖然無法繼續武裝抗日,卻有千千萬萬的臺灣子弟到北京、南京、廣州、福建參與抗日活動。我林家兒女,如伯父林正亨、姑媽林雙盼都回到大陸抗日。臺灣民眾抗日的血從來不曾停止流淌,誰會把臺灣當成「與日本一國」?那只是李登輝這樣的獨夫民賊口中的謬論罷了。

  當然,當年確實也有臺民當日本兵的實際例子,但這些人絕不是日本所宣傳的「志願兵」,實際上都是「拉夫及逼迫所致」。臺民在日本軍隊中根本是次等公民,形同炮灰或軍奴。我敢說,現在臺灣七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家,99%以上都痛恨日本,而像李登輝這樣無恥媚日的人,則可能連萬分之一都沒有。

  沒錯,目前臺灣還是有極少數如李登輝這樣認日本作父的人,這批人在日據時期,大多是漢奸及皇民出身,因為他們當年在日本人底下獲得富貴,被日本人豢養如奴,當然會忘不了日本人的好處,直到現在還是說日本的好話,把日本當「祖國」般的孝敬。

  這些人數目極少,只不過臺灣媒體有時會擴大極少數人的聲音,扭曲或混淆了視聽,使大家誤以為媚日的人很多。其實30歲以上的臺灣民眾,其中對日本有高度好感的不到1%。

  事實上,在李登輝、陳水扁20年執政下,臺灣教科書被更改得一塌糊塗,使得許多26歲以下的青年被洗腦,對日本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形成了不符合史實的觀念,這也是為何最近國民黨只是「微調課綱」,把「慰安婦」這一類歷史稍稍還原,就有一些高中生在別有用心者的蠱惑下去「反課綱」的原因。這裡除了要指責李、扁對歷史的歪曲與篡改外,還要怪國民黨在光復臺灣後未能給日據時代的漢奸、皇民以正義的懲處,反而讓一些皇民的後代在政府中得據高位,使得社會上也有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現象。李登輝之流能掀起如此波瀾,也就不足為奇。因此未來如何讓臺灣民眾得到正確的歷史教育,實在是非常重要。(作者是臺灣「霧峰林家」後人,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原會長,本文由蕭師言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臺南
    新華社臺北10月15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15日在臺南烏樹林糖廠舉辦開幕式。活動由辜金良文教基金會、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李蒼降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擔任策展。
  • 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臺灣光復後,我們又做回祖國子民
    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家族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林家幾代人接續保臺衛國、抵禦外侮,在兩岸留下歷史美名。如今,霧峰林家是全臺保存面積最大的古建築群,每年吸引眾多旅客前來參訪。在霧峰林家的大院裡,看著曾祖父林朝棟、祖父林祖密、五伯父林正亨等先人的畫像和照片,林光輝充滿自豪,對林家和臺灣人民的抗日事跡如數家珍。
  • 林光輝:霧峰林家的愛國主義永遠長存 圖
    林獻堂先生的侄孫林光輝在座談會上發言。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60周年,在這個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日子裡,有幸與兩岸鄉親一起緬懷為抗戰而犧牲的先烈,紀念臺灣回歸祖國的光輝節日,無比興奮和感慨。臺灣同胞具有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為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作出過重大貢獻,付出過巨大的代價。我們霧峰林家的歷史可以說是臺灣同胞反侵略,愛國家的縮影。
  • 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啟示與思考
    (陳孔立主編:《臺灣歷史綱要》,第330頁,九州圖書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由於日本殖民者的殘酷鎮壓,20世紀20年代以後,臺灣同胞的反日運動更多地轉向了非武裝鬥爭,先後有新民會、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等抗日愛國團體或人士提出爭取臺灣地方自治、進而達到「民族解放」的運動;有臺灣人民在思想文化乃至生活等各個領域反對皇民化的鬥爭等等。
  • ——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家族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林家幾代人接續保臺衛國、抵禦外侮,在兩岸留下歷史美名。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在霧峰林家大院介紹林家歷史。
  • 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
    在霧峰林家的大院裡,看著曾祖父林朝棟、祖父林祖密、五伯父林正亨等先人的畫像和照片,林光輝充滿自豪,對林家和臺灣人民的抗日事跡如數家珍。「和很多臺灣先民一樣,我們家祖先也是從福建過來開墾的,好不容易在這塊土地上安身立命。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以後,日本人來了,臺灣百姓要接受殖民統治,這對臺灣人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他說,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人只是二等公民。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在臺北開幕
    展覽以珍貴豐富的史料圖文展示了1895至1945年的50年間臺灣人民一波又一波反抗日本殖民統治、投身國家統一的歷史。眾多校園師生以及日據時期抗日誌士後人一同出席開幕式。策展人藍博洲為現場師生說明展覽內容,從1895年臺灣被迫割日、臺人反佔領、武裝抗日、文化抗日、參加全民族抗戰到臺灣光復,詳細地介紹了臺灣人民50年的抗日史。
  • 一棟林家宅 半部臺灣史(行走臺灣)
    本報記者 馮學知攝   建築是活著的歷史,若要在臺灣找一處近代臺灣歷史的見證,位於臺中霧峰的林家宮保第園區應該再合適不過了。作為昔日臺灣第一望族,林家的興衰與近代臺灣緊密相連,讓這座全臺最龐大、最精緻的私家建築群成為臺灣近代史的「活化石」。
  • 百年臺灣世家 中國心恆不變——訪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於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又因家族幾代人保臺衛國、接續抗日而歷史留名。林朝棟、林祖密、林幼春、林正亨、林岡……盤點家族史上的一個個抗日先輩,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感到無上榮耀。他說:「霧峰林家三代人,前赴後繼抗日五十年,從未屈服。作為林家子孫,我們為先人的犧牲奉獻感到驕傲。」
  • 浴血抗日臺灣沒有缺席:從1895算起扎紮實實50年
    數年前採訪一個在北京舉辦的臺灣少數民族抗日展覽,一位北京觀眾十分驚訝:「臺灣那時不是日本的嗎?他們也抗日啊?」  在臺北,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邱淑女告訴記者:「人稱中國抗戰8年,其實對臺灣來說,從1895年算起,扎紮實實抗日50年。」
  • 霧社事件,日據臺灣時期最大規模的原住民抗日起義
    自從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為由提出「番地無主」的強盜主張,公然發兵侵略臺灣,清王朝在抵抗之後同日本人籤訂條約賠款使日本人退軍,日本這次侵略雖然以失敗而告終,可他們對臺灣的覬覦卻一日未曾消逝,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籤訂《馬關條約》,舉國大譁,而臺灣更是全島悲慟,因為在《馬關條約》中臺灣被割讓了,整島居民成了「棄民」,萬裡神州皆泣淚,肯為日寇做馬牛
  • 75年前的今天,臺灣回家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內憂外患、山河破碎1895年日本強佔我寶島臺灣從乙未割臺至臺灣光復50年間臺灣同胞拒不臣倭,抗爭不止犧牲逾65萬人之巨全民族抗戰爆發後數萬臺灣同胞奔赴大陸抗日救亡先賢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證明臺灣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分離的成員1945年
  • 多數臺灣民眾已認清蔡英文的「臺獨訊號」
    中評網7日發表評論文章說,近日,由《美麗島電子報》委託民調機構所做的一份民調引發臺灣輿論的廣泛熱議。值得注意的是,該民調顯示,有54.7%認為蔡英文未實踐「維持現狀」,有高達54.4%的臺灣民眾,認為蔡英文的「統獨」立場是傾向追求「臺獨」。
  • 民進黨當局出賣臺灣民眾,金門議員高喊「靠向大陸」
    金門縣議員、農會理事長蔡水遊怒斥民進黨當局無法無天,出賣民眾利益,不如金門縣乾脆「靠向大陸」。1月1日,含瘦肉精的美豬正式進口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說得好聽,一邊講與美國的「貿易協定」,另一邊又講所謂國際空間。但事實是,為了謀求其政治私利,臺灣民眾的健康已經被民進黨當局出賣。
  • 這次,讓蔡英文失望了,美國和臺灣民眾都不理她了!
    導讀:臺灣民進黨當局採納進口美國萊豬的方案不得不說是其最大的敗筆,島內民眾紛紛義憤填膺,抨擊民進黨罔顧民眾唯重政治利益。 民進黨「大選」兩桿槍,無一例外全部失敗 此前在「臺灣大選」期間民進黨便主打親美政策,以此當作「競選」的首要方針,忽悠臺灣民眾只要跟隨美國大哥的腳步便能夠創造新的輝煌
  • 抗日第二戰區正副司令,一個狼狽逃臺灣,一個光榮成新中國元帥?
    抗日第二戰區正副司令,一個狼狽逃臺灣,一個光榮成新中國元帥?抗日時期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為閻錫山,閻百川,人稱閻老西,第二次國共合作時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二戰區司令員,抗日戰爭時期率領山西子弟兵為名族抗日確實也做出了不少貢獻,但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兵敗逃亡到了臺灣他也一同前去而第二戰區副司令員卻是朱德元帥,國共合作時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員兼東路軍總指揮,在解放戰爭之後1955年被任命為元帥,軍委主席等職位,為我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抗日第二戰區正副司令
  • 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民眾與政府感受天差地別
    民眾與政府感受天差地別 2017-06-15 11:01:19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中國臺灣網6月15日訊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似乎成為一個沒有交集的議題。
  • 民進黨不肯告訴民眾的真相,蔡英文給這代臺灣人留下怎樣的傷痕?
    編輯:晨星在李登輝時期,將臺灣歷史教科書徹底攥改,這也使得新的一代臺灣人成長的過程中徹底將臺灣和大陸分開看待,甚至有不少臺灣青年認為臺灣是臺灣,大陸則是大陸。可蔡英文以及民進黨根本沒有看到的是,臺灣不可能「獨立」,臺灣永遠都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如果臺灣在「獨立」的道路上走得離大陸越來越遠,那就是逼著大陸對臺進行「武統」,屆時只會讓臺灣民眾接受時更痛苦。
  • 蔡英文妄想得到臺灣民眾「體諒」?
    點擊播放 GIF 0.0M作者:滕飛審稿:淺夢儘管有7成以上臺灣民眾反對,蔡英文還是在2021年伊始就兌現了讓美國「萊豬」入臺的承諾據悉,蔡英文在新年講話中表示,她要以「最為謙卑的心情」來請求臺灣民眾體諒她的決定。可即便是蔡英文表面上把姿態放得這麼低,但臺灣民眾並沒有想要體諒她,相反地,蔡英文讓美國「萊豬」入臺,卻引來了臺灣豬肉市場的一片混亂。在美國「萊豬」入臺的第二天,新北市的一家便當店就公開張貼告示稱,店內使用的是「臺灣豬」,所以有關食品也從5元新臺幣漲到了10元新臺幣。
  • 臺灣一周侃:一個患了「失憶症」的臺當局
    都說面對「失憶症」病人,最苦的是家屬,今天當臺當局「失憶」時,最苦的是民眾 。  許日本人祭拜不許自己人立碑 誰才是「鬧事的野蠻人」  由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的影片《賽德克·巴萊》,講述了在日本殖民時期賽德克族備受壓迫,最終為尊嚴、信仰奮起反擊的驍勇抗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