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採訪一個在北京舉辦的臺灣少數民族抗日展覽,一位北京觀眾十分驚訝:「臺灣那時不是日本的嗎?他們也抗日啊?」
在臺北,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邱淑女告訴記者:「人稱中國抗戰8年,其實對臺灣來說,從1895年算起,扎紮實實抗日50年。」
臺灣民意代表、泰雅族人高金素梅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如果從1874年日本攻打牡丹社算起,我們原住民族抗日71年。」
遠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侵略擴張的觸角已伸向臺灣……「當我們把那個時期的一些老照片拿到部落裡去展出的時候,老人家們淚流滿面,多少年過去了,那些個痛還在他們的心裡,雖然他們平時不說。那有多痛啊!」高金素梅說到此處眼泛淚光。
臺灣在日本殖民統治下50年的抗日歷史,分武裝抗日、非武裝抗日、赴大陸與軍民並肩作戰三個階段。——摘自臺北舉辦的抗戰勝利特展
「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特展」今年7月7日至8月31日在臺北舉行,展覽設在臺北市中山堂。這座日本人為紀念裕仁天皇登基而建的「公會堂」,在落成9年後便成為日本殖民統治的終結地。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在其二樓的「大宴會場」舉行,此廳從此被稱為「籤字廳」,後改名為「光復廳」,「公會堂」改名「中山堂」,10月25日也成為臺灣的光復節。
為了這一天,臺灣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展覽顯示,從1894年到1915年,臺灣人民武裝抗日期間,日軍動用大炮、毒氣彈實行「三光」政策,並瘋狂抓捕抗日民眾。僅「噍吧哖事件」,日本殖民者就處死臺灣民眾866人。
武裝抗日遭到殘酷鎮壓後,臺灣文化界號召「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通過辦刊、組黨、請願、向國際聯盟控告日本殖民政府等途徑,維護中華傳統文化,反抗日本強力推動的皇民化運動。其間蔣渭水、蔡惠如、林幼春、蔡培火、王敏川等一大批文化精英相繼被捕入獄,王敏川獄中留下「莫笑書生受奇禍,民權振起義堪尊」的詩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臺灣同胞奔赴大陸戰場,李友邦組建臺灣義勇隊,丘念臺領導東區服務隊,臺灣抗日團體「臺灣革命同盟會」1941年在重慶成立,蕭道存、蔣碧玉、鍾浩東、李南鋒等臺灣的「好男好女(侯孝賢根據他們的故事拍成電影《好男好女》 ——記者注)」歷盡險難到大陸作戰,直至迎來1945年的抗戰勝利。
日本殖民統治期間凝聚起來的一代抗日愛國主義者,不少人因為對國民黨當局的失望而嚮往「紅色祖國」,在上世紀50年代遭到白色恐怖的殘酷肅清,他們的名字連同那段抗日歷史長時間沉入無聲之中。——臺灣作家藍博洲
「有一回和鳴(鍾浩東,1940年攜妻從臺灣到大陸參加抗戰。——記者注)在課堂上偷閱大陸作家的作品,被老師當場抓到而遭到辱罵,但和鳴不甘示弱地替自己辯護道:『做一個中國人,為什麼不能讀中文書?』日籍老師惱羞成怒,舉鞭抽打和鳴,大罵道:『無禮!清國奴!』」這是臺灣作家藍博洲所著《幌馬車之歌》中的一段回憶。鍾浩東,這位充滿理想主義和犧牲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歷經抗戰鋒火迎來勝利回到家鄉,卻倒在國民黨當局白色恐怖的槍口之下,他的名字長時間隱去。
記者在採訪時聽到一位大學教授的「遺憾」:「民進黨執政時期當然不會紀念抗戰,他們去中國化還來不及。可是現在官方仍有種種顧慮,對這段歷史著力不夠,以致臺灣的年輕人不了解甚至漠然。」
好在還有民間的力量推動著歷史的還原與反思。鍾浩東的名字就是經作家藍博洲之手重見天日。他出版的記實文學《幌馬車之歌》,以訪談的形式、記實的筆法,披露了鍾浩東等一批青年的真實人生。侯孝賢把書中的一些情節放到了電影《悲情城市》中,後來又專為鍾浩東拍了《好男好女》,令更多臺灣人了解到自己曾有這樣的前輩。《幌馬車之歌》後來也在大陸出版,藍博洲說:「希望這本書可以讓大陸人更多了解臺灣的歷史。」
歷史是需要學習的,否則會被遺忘和扭曲。高金素梅在她的辦公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了這樣一件事:「我們把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老照片拿到各部落去巡展,有一張照片是日本人的長刀之下,一位族人的頭連著一點皮肉垂下來,一位小朋友問:這是劇照嗎?我告訴他,這不是劇照,這就是曾發生在我們部落裡的事情。」
高金素梅告訴記者,每次赴日本抗議靖國神社,她都會請日本朋友安排走進社區演講,還為此做了一段影片現場播放。她發現日本人也不了解那段歷史,不知道南京大屠殺。但她觀察到她演講時不少日本聽眾眼中含淚,一次,一位中年人聽完演講後過來擁抱她,跟她說:「對不起,我爸爸就是那時的軍人,我要跟你說一聲對不起。」
抗戰已成歷史,當下的臺灣仍有人為了記錄那段歷史而戰。「只有了解歷史,我們才會清楚現在站在哪裡,臺灣未來的走向在哪裡。」藍博洲對記者說。
「我現在很想告訴日本的年輕朋友,你們如果再不阻止安倍的行為,靖國神社就在那裡,告訴你們以後你們就會被放進靖國神社。靖國神社不僅是軍國主義的象徵,同時還提醒著,那麼多的人因為戰爭死亡,這樣的教訓還不夠嗎?」——高金素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從2002年起,高金素梅幾次帶領臺灣「高砂義勇隊」遺屬遠徵日本,要求靖國神社歸還他們族人的靈位,抗議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婦道歉,並向法院遞交訴狀。從1941年開始,日本兵力吃緊,他們在剿滅部落的過程中發現原住民族擅於叢林作戰,便徵召他們成立「高砂義勇隊」,把他們推到最殘酷的戰爭前線。高金素梅說:「他們都是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平民,不少人是作為挑夫去的,結果一大半死在外面,剩下的傷殘著回來。他們的長輩被日本人的大炮、毒氣彈滅族,他們又被洗腦去為日本人打仗,死後作為日本人進到靖國神社,這是又一次的滅族行為。沒有加害者和受害者合祀的道理!」因此,高金素梅在靖國神社前高舉起這樣的字牌:「臺灣原住民不是日本人」。
「有人指責我破壞日本和臺灣的友誼,其實我到日本去就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讓日本年輕人和臺灣年輕人都了解那段歷史,不要戰爭。要日本政府負起歷史責任,不再重蹈覆轍,這才能真正建立起理解與友誼。現在安倍不僅繼續參拜靖國神社,還解禁了集體自衛權,我們很清楚他下一步要做什麼事情,就是要修和平憲法,我很憂心日本又要走回軍國主義的道路。身為了解歷史的我們,現在更應該把歷史真相講出來,我們不做的話,下一代更不清楚了。」高金素梅說。
在8月份臺北舉辦的反思甲午之戰的一場研討會上,臺灣世新大學王曉波教授指出,美國為「重返亞洲」一再姑息日本,但日本應該認識到,美國只是為了以日制中而不是要日本獨霸太平洋地區,日本不要重蹈「以日制中」後而落得無條件投降的覆轍!(記者陳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