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衝擊。在10天內就會有其它生物開始填上蚊子留下的空位。其實現在就有許多昆蟲和蚊子非常相似,就差個吸血的嘴,例如搖蚊——它和蚊子其實都不是一個科的,在談淨化水質之類東西的時候卻時常被人把它的功勞交給蚊子,成蟲也經常被人當做蚊子拍死,真冤呀。
沒有只能靠蚊科生物傳粉的植物,只有極少數花的傳粉對蚊子的依賴超過5%。
沒有只能吃蚊科生物而無法消化其它東西的動物,大部分夜行食蟲動物的食物裡只有2%是蚊子。
北極圈的哺乳類數量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不會因為北極的大蚊群消失就泛濫成災,也不會說沒蚊子就不用遷徙了——它們得先問問自己的肚子,然後看看人類手中的槍。
食蚊魚不吃蚊子可以吃別的東西,而且它們本來就不是多擅長吃蚊子。按照人類實測,放養食蚊魚去對付蚊子的效果還不如放養泥鰍去吃孑孓。
如果你懷念吸血昆蟲,世界上還有許多雙翅目物種[1]在做這事,它們會增加數量來讓你看到的。它們和蚊子一樣可以傳播單細胞病原體和一些多細胞寄生蟲,控制各種生物的數量。還有一些其它目的昆蟲會吸血[2],在沒蚊子的情況下也許更多的昆蟲會加入這個領域。
但蚊子的離開對人類會有影響。蚊子通過傳播疾病每年擊斃約72.5萬~75萬人,超過了人類通過犯罪每年擊斃的約47.5萬人,是最擅長擊斃人類的動物。蚊子在非洲傳播的各種疾病造成的損害足有一些國家GDP的1.3%。在蚊子告別之後,世上會有更多的黑人,更少的青蒿素等抗瘧藥需求,更多的敞開式化糞池,更貴的湖畔樓盤,還會有很多的滅蚊用品工廠被迫轉型、裁員或關門大吉,這些工廠主要在中國——這對我國的左派和右派來說都不算什麼好消息。
更多的黑人可以預料會給非洲的生物圈造成更大的壓力,但這談不上什麼衝擊。
有些黑人會去吃的「蚊子漢堡」其實是拿蠓做的,蚊子沒了也還是能吃到。
其實現實中人類會想要去滅絕的蚊子也就是吸人血的庫蚊、按蚊、伊蚊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