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敲窗喚人起床 「報曉使者」堅持近兩個月

2020-11-25 搜狐網

  信報訊(記者郭安)每天早上6時,一名特殊的「報曉使者」會準時來到楊大爺的窗前,敲打著玻璃,而且這名「報曉使者」已經堅持近兩個月了。

轉自搜狐

  其實每天喚醒楊大爺的「報曉使者」是一隻麻雀。記者在房山區高嶺村楊大爺居住的小院看到,有四五隻小麻雀正嬉鬧著,其中一隻麻雀見有人來,馬上飛到一邊使勁地叫。楊大爺指著它告訴記者:「就是這隻麻雀每天早上催我起床鍛鍊的。」他還說,今年4月初的一天,剛早上6點,他聽見窗戶「咚!咚!」響個不停,起來一看是只小麻雀,也就沒放在心上。可從那天起,這隻麻雀天天都會準時來敲玻璃,轟都轟不走。「不過這也好,給了我準時起床鍛鍊的機會。因為時間長了,也就產生了感情,有時還會餵它一點東西。看!我還給它錄像了。」楊大爺得意揚揚地拿攝像機給記者看。

轉自搜狐

  北京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尹先生告訴記者,麻雀每天敲楊先生窗戶,很可能是它對窗戶存有好奇心,希望市民不要傷害它,況且時間久了麻雀就不會敲窗戶了。

轉自搜狐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屋簷下的麻雀
    霜葉飄零,冷雨敲窗 ,即便樂觀如我,也難免委頓彷徨,傷感不已。盼著真正的冬日能早日來臨,天降瑞雪,萬樹梨花;銀裝素裹,玉宇瓊樓,掩去萬木搖落的悲涼,遮蓋衰草連天的悽殤。果然,天公作美,才十月小陽春的天氣,便善解人意地卷下一場溫潤酣暢的大雪。
  • 居民天天餵養麻雀 數百隻麻雀準時飛到進餐
    不一會兒,數百隻麻雀飛到窗臺上吃了起來。沒有想到一餵就是兩年多。據鄰居胡先生介紹,我每天一早起床烤山芋,看見幾戶人家天天給麻雀餵小米。也許是吃出了甜頭,第二天,麻雀們又飛了過來。他們又抓出了一把米。就這樣,他們開始天天給麻雀們餵食,餵食的時間是早上七點鐘,傍晚5點多鐘,他們準時餵上一些米。
  • 我國麻雀大多是從蘇聯進口的?研究發現純種中華麻雀幾近絕種
    麻雀應該是我們最常見的小鳥了,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能聽到麻雀在外面嘰嘰喳喳的叫聲,在野外,麻雀也是分布最多的,特別是農村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麻雀的身影。然而,如今我們常見的麻雀卻大多都不是我國的原有種類,絕大部分都是從蘇聯進口的麻雀的後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曾經麻雀也有過一段浩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麻雀。
  • 神秘獨居女半夜猛敲盆 鄰居勸阻挨臭罵遭吐痰
    平平半夜起床敲牆朱銀華趴在欄杆上往下一看,樓下79號新搬來的女鄰居平平正用竹竿狠命敲窗。  以為夫妻鬧矛盾,朱銀華沒在意。沒想到,這聲音從此再沒斷過。「咚咚」、「啪啪」……棍棒敲門窗、拐杖敲地板(女鄰居有腿病),幾乎每個深夜和凌晨都響起。朱銀華試著問過平平,為啥半夜東敲西敲?平平稱,沒啥理由,就是喜歡。最近兩個月,平平改成了敲盆,「哐哐」聲猶如敲鑼,老遠也能聽見。
  • 棗莊:麻雀空調管道裡築巢 與市民當起「鄰居」
    原標題:棗莊:麻雀空調管道裡築巢 與市民當起「鄰居」   棗莊齊魯網6月12日訊(棗莊臺:李冬雷 通訊員: 張喬陽)近一段時間,家住青檀南路的吳先生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走自己的新鄰居。這些新鄰居,五六隻麻雀,每天早晨天不亮,它們便嘰嘰喳喳的在吳先生屋內環繞一圈,著實有些讓人不勝其擾。
  • 麻雀在這裡做了窩
    這兩天隔壁老太太從外地回來了,黎明又恢復了原有的熱鬧,麻雀圍著房前屋後,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老太太是個信教徒,以前每個禮拜天都去教堂做禮拜,現在走不動了,依偎在窗前,經常的在窗臺、空調外機上撒小米粒,惹得小鳥們一片鶯歌燕舞,熱鬧極了。我喜歡這樣的場景,經常的和老太太一樣,躲在房間裡,隔窗相望,分享這一快樂的時光。
  • 歸來吧,麻雀
    喜歡天一亮麻雀就來喚他起床,那嘰嘰喳喳的啼啾就像一支動聽的歌;喜歡在讀書做作業時,麻雀飛到窗臺上來陪他,骨碌碌的小眼裡全是柔情。  可現在,麻雀都飛走了。  也許,是人們的肆意捕殺,讓麻雀逃離了生養它們的故鄉?  村子裡有那麼一些人,一有空就四處獵取麻雀。
  • 1958年:全國開始捕殺麻雀
    麻雀,又名老家賊、家雀兒,也叫北國鳥,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 ,雌雄相似。麻雀屬晚成鳥,以吃糧食為主。中央政府得知此消息後首次提出了滅「四害」的概念——「四害」即蚊子,蒼蠅,老鼠和麻雀。為了響應反對美帝的細菌戰爭,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的偉大號召,全國掀起以除害來病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破舊立新,消滅「四害」,鍛鍊了人民,粉碎了敵人的細菌戰爭。
  • 屬麻雀的小班長
    看到題目,你可能會疑惑,十二生肖裡頭並沒有麻雀呀?為什麼這個人屬麻雀呢?這個人是我們書法班的班長,因為嘴不管什麼時候都閒不下來,就讓我們認為他是屬麻雀的了。  上課的時候,他的嘴幫了老師的大忙。
  • 西安一村民蓋房時牆上留洞 就為幫助麻雀安家
    邱峰指著房子外牆上一個個小小的洞說,「東邊這面牆上這些洞,是2009年我第一次蓋房時留的,因為我們村附近鳥很少,我覺得很可能是它們找不到能築巢的地方,就給牆裡留出了兩塊磚的空間,又在牆面上開了麻雀能隨時進出的洞,希望它們來築巢。沒想到真引來了麻雀,當年就有多隻麻雀來築巢,我們經常能看見麻雀順著洞口進進出出的。」
  • 兩個月甩肉40斤 胖仔減肥過猛「冷休克」倒地
    兩個月「甩肉」40斤!19歲的陳明(化名)還沒來得及跟同學分享「瘦身經」,就因減得太猛出現「冷休克」而躺進醫院,一查竟是糖尿病患者才會有的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足足搶救了3天才脫險,日前已出院回家。兩個月「抽條」40斤食慾變差出現「冷休克」陳明正讀大二,1.75米的個頭卻有210斤重,尤其是肚子,大得恨不得看不到腳。
  • 麻雀·彈弓·燕子窩
    仔細算來,我與麻雀的恩恩怨怨,至今已有半個世紀之多,就像日久月深的老朋友,難以釋懷......       小尖嘴小眼睛小翅膀小尾巴小身板,麻雀是我家鄉所能看到的較小的鳥類。從我記事那會兒起,遇見最多的鳥是麻雀,吃得最多的鳥肉也是麻雀,傷害最多的還是麻雀,連最「討厭」的仍然是麻雀。
  • 我多想聽到麻雀的叫聲
    隨著慢慢地走近,不禁啞然失笑,原來是麻雀,沒辦法由於汙染太嚴重,原本土黃色的小麻雀也被燻成黑色的了,一會兒或許它們吃飽喝足了,便高興地飛上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這正常不過的鳥叫聲,居然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童年時代,是啊,我有多長時間沒有聽到它們的叫聲了?
  • 千隻麻雀安家永陵路兩樟樹 居民稱它們生活很安逸
    每天早上5時許,樹上的千餘只麻雀在嘰嘰喳喳的呼喚聲中,開始一天的生活。到了晚上7時左右,它們又成群結隊地陸續回到「家中」,在樹幹上排列成整齊隊伍,與城市一同「入眠」。  在昨日的調查中,麻雀們嘰嘰喳喳地說了很多,經它們的老鄰居、年近六旬的王熙運大爺「翻譯」:麻雀們說它們生活得很好,實踐了人類對綠色生活的倡議,遠比瑞典近日開張的「樹上酒店」要低碳,因為它們沒有動用任何合成材料,除了正常的排洩,已經將碳排放降到最低。  王大爺說:「5年來,它們就像是一個鬧鐘,準時叫我起床。」低碳生活,不僅健康而且規律。
  • 胖仔水果代正餐兩個月瘦身40斤 致「冷休克」
    兩個月「甩肉」40斤!19歲的陳明(化名)還沒來得及跟同學分享「瘦身經」,就因減得太猛出現「冷休克」而躺進醫院,一查竟是糖尿病患者才會有的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足足搶救了3天才脫險,日前已出院回家。
  • 北京人年食麻雀逾百萬 昔日「害鳥」待拯救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電(馬曉春)今天早上,北京市林政稽查大隊在京郊森林公園放生了五百多隻麻雀。這些鳥兒成群結隊飛到柏楊樹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解放了。  這些麻雀是昨日北京市林政稽查大隊在鳥市專項稽查之後救回的。放生人員說,現在適值小蝗蟲繁殖季節,鳥兒放生到郊區有水有草的林子裡,只要吃上一兩條小蟲就能恢復體力,開始活蹦亂跳了。
  • 胖男水果代正餐兩個月瘦身40斤 致「冷休克」
    兩個月「甩肉」40斤!19歲的陳明(化名)還沒來得及跟同學分享「瘦身經」,就因減得太猛出現「冷休克」而躺進醫院,一查竟是糖尿病患者才會有的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足足搶救了3天才脫險,日前已出院回家。
  • 殘忍的「小吃」——油炸麻雀,是否能永遠退出歷史舞臺?
    2013年11月,瀋陽男子孟某設網捕獲了3隻麻雀,構成非法狩獵罪,處罰金5000元。2016年7月,四名青年在浙江台州某地用工具捕獲54隻麻雀,分別被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和6個月拘役,緩刑一年。2017年,王某和常某因非法獵捕收購麻雀進800隻被判刑。
  • 大學生減肥兩個月暴瘦40斤致"冷休克"
    兩個月「甩肉」40斤!19歲的陳明(化名)還沒來得及跟同學分享「瘦身經」,就因減得太猛出現「冷休克」而躺進醫院,一查竟是糖尿病患者才會有的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足足搶救了3天才脫險,日前已出院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