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被美國總統歐巴馬稱為「美國史無前例的重大生態災難」的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已經演變成為世界性難題。有專家預測,在現有技術的幫助下,其生態完全恢復可能需要數十年。近日,經過中美學者共同研究,發現的一種「吃」油細菌,有望推進墨西哥灣油汙治理進程。
這一重大消息是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近日正式發布的。該發現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並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美國近日出版的學術刊物《生物技術前沿》上。
據論文第一作者、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教授聶麥茜介紹,這一被命名為NY3的細菌是從陝北石油汙染環境中分離篩選出來的。通過她與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博士Xihou Yin和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沈其榮等一年多的合作研究,發現了該菌株能以C5-C16烷為碳源生長,可快速降解石油烴和多環芳烴,在特殊條件下能產表面活性劑。
聶麥茜介紹,他們共同完成發表的論文主要涉及4類科研實驗事實:其一,NY3能夠在石油烴上生長;其二,NY3在水體中能夠快速降解石油烴和實驗研究中涉及的至少5種多環芳香烴;其三,菌株NY3能夠產表面活性劑,所產的表面活性劑對石油烴的分解有明顯促進作用;其四,NY3所產表面活性劑為鼠李糖脂類物質。鼠李糖脂是一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它對微生物、植物、動物和人類均不會構成危害,但可以促進類似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中釋放出來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的生物降解。
「在洩漏的原油中,對海洋生物和人類毒害嚴重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可以誘發癌症、破壞免疫系統、引發繁殖系統病變以及損害神經系統。」聶麥茜說,菌株NY3能夠有效分解這類具有致癌、致突變和致畸的物質,並且由NY3產生的鼠李糖脂在不同的溫度、酸鹼度以及鹽度的環境中相對穩定,可以有效促進原油中至少5種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的降解。
在接下來的合作研究中,3家合作單位旨在通過研究,最大限度地發揮NY3在清理油汙中的作用、其所產表面活性劑的作用等。隨著研究的深入進行,期望NY3在石油烴、烴衍生物及其他持久性有機物汙染環境的修復中、油汙堵塞管道的清油工作中、農用或動物用的特殊含氧藥品合成中發揮作用。
目前,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正為上述合作研究成果申請專利。(王繼武 張行勇)
《科學時報》 (2010-7-5 A1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