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秘墨西哥灣漏油消失:被細菌吞食(圖)

2020-12-04 搜狐網

  國際在線專稿:據《每日郵報》報導,不久前美國政府宣布74%的墨西哥灣漏油已經被清理乾淨,許多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稱其誇大事實。近日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原來是一種嗜油菌「吞食」了大量漏油,幫助人類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自從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深水地平線」號油井爆炸以來,87天裡共有約500萬桶原油被洩漏進海水裡。

  6月份,科學家在距離漏油處6英裡的一個漏油密集區域發現一種嗜油菌正在大量繁殖。這種細菌會降解並「吃掉」油汙中的碳元素,它們的食油速度非常快,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消滅海水樣本中的石油。8月初,研究人員再次對該區域的海水進行分析,發現漏油已經消失,只剩下大量的嗜油菌。

  科學家稱,墨西哥灣大量漏油神秘消失都要歸功於嗜油菌,這些小小的細菌完成了清油工作中最艱難的一部分任務。

  然而,仍有一些專家對「細菌清理漏油」表示懷疑,認為這些漏油只是在海水裡擴散了。

(責任編輯:news9)

相關焦點

  • 揭開墨西哥灣漏油消失之謎:被細菌「吞食」
    正在分解石油的嗜油菌  據《每日郵報》報導,不久前美國政府宣布74%的墨西哥灣漏油已經被清理乾淨,許多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稱其誇大事實。近日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原來是一種嗜油菌「吞食」了大量漏油,幫助人類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 [多圖]揭秘嗜油菌:戰勝海灣漏油生態災難的活武器
    核心提示: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由於美國墨西哥灣Macondo252油井發生原油洩漏事故,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被人看到的嗜油菌展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時也成為對抗墨西哥漏油過程中的關注焦點。形象地說,它們就是戰勝這場生態災難的「活武器」。
  • 揭秘嗜油菌:戰勝海灣漏油生態災難的活武器
    雖然一直以來數量不多,但在墨西哥灣發生漏油事故之後,這種細菌卻也一片旺盛。它們能夠分解構成石油的鏈烷,同時也能傳播一種生物分散劑,幫助其他細菌「飽餐」石油中的其他成分。目前,科學家正試圖通過基因改造,讓這種嗜油菌加快吃油步伐,使其成為戰勝漏油的超級細菌。但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取得進展。
  • 墨西哥灣漏油災難波及深海 大量稀有物種恐滅絕
    最近,科學家在墨西哥灣發現了兩種珍稀的新物種。這些隸屬於蝙蝠魚科的怪魚生活在深海450多米處,樣貌十分奇特,它們可以用胸鰭和腹鰭支撐身體,在水底「行走」。可是,科學家擔心這些深海生命還未被人類所認識,就要遭遇滅頂之災,原因就是它們恰好生活在原油洩漏的事故現場。
  • 超級細菌解救環境災難
    2010年4月發生的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引發了環境災難,肇事方英國石油公司投入巨資,想盡各種辦法清除油汙。據稱,目前墨西哥灣已有近80%的漏油被清理乾淨。不過,這份勝利背後有一種神奇的「吃油細菌」的功勞。美國《大眾科學》雜誌日前載文稱,科學家們最近在墨西哥灣找到了幾種細菌,它們能清理從氣態碳氫化合物到液態油汙在內的一系列汙染物。
  • 國際資訊 | 「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漏油事件10周年後的首次墨西哥灣石油汙染調查
    自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BP)漏油事件以來,南佛羅裡達大學(USF)的海洋科學家從墨西哥灣的359處不同地點採集了2,500多條91種魚類種群的樣本,並且在這些個體樣本中都發現了接觸石油的證據。這些樣本中包括一些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海鮮,其中,黃鰭金槍魚、金線魚和紅鼓魚體內檢測到的石油含量最高。
  • 墨西哥灣「生態噩夢」數年難醒 漁業破壞不可避免
    4月21日,墨西哥灣,爆炸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在燃燒。油井爆炸火光沖天,但是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一開始並未得到足夠重視。雷德曼無奈地說,「過去30年我都在墨西哥灣打魚謀生,現在它被油汙覆蓋了。」漏油發生後,美國海洋大氣局關閉了超過17600平方公裡的聯邦捕魚區,使得捕魚業受到重創。儘管禁令只有10天,但汙染的規模卻可能殃及整個捕魚季,多數漁民將在5月到9月這段捕魚黃金期無事可做。
  • 美國墨西哥灣270多隻海豚死亡 BP石油洩漏或是最大原因
    據英國《衛報》6月15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表示,自2月初以來,至少有279隻海豚被困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其中約98%已經死亡。NOAA漁業海洋哺乳動物健康和擱淺反應計劃協調員Teri Rowles表示,科學家們將調查是否是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BP)漏油事件的持續影響以及由於高河流和路易斯安那州溢洪道流出的淡水引起的低鹽度造成的海豚死亡。
  • 科學家發現吞食電子的細菌 堪稱世上最怪食客
    科學家發現吞食電子的細菌 堪稱世上最怪食客 P迪 | 2014-05-28 9:30:05 | 科技資訊
  • 神通廣大的細菌
    人類一直很討厭細菌,因為它們會引發各種疾病。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腸胃裡都藏著數萬億個有益細菌,它們能趕走有害細菌,合成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現在,科學家甚至開始研究如何利用細菌幫助人類抵抗疾病、改善地球環境。
  • 漏油事件發酵 歐巴馬力圖「變危為機」
    國際在線報導(駐美國站記者 韓曙):在花費兩天時間對墨西哥灣漏油災區進行第4次視察之後,美國總統歐巴馬15號晚在白宮發表全國講話,表示美國政府將動用一切力量應對漏油事件,並從中吸取教訓。漏油事件持續惡化正在考驗歐巴馬處理危機的能力,歐巴馬能否採取有效措施,將災難變為契機,從而推動一場能源方面的改革呢?
  • 中美學者發現一種「吃」油細菌
    中美學者發現一種「吃」油細菌 有望幫助治理墨西哥灣油汙     本報西安7月3日電(王繼武 記者黃博)被美國總統歐巴馬稱為「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重大生態災難」的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已演變成世界性難題
  • 英媒:全球海洋最深處發現「吃油」細菌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導 英媒稱,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是地球上海洋的最深處,科學家們在這裡發現了獨特的「吃油」細菌。據英國《獨立報》網站4月12日報導,類似的細菌以前就已經被發現,甚至曾被用來幫助處理洩漏的石油,比如2010年「深水地平線」災難留下的浮油。但此次的新研究顯示,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這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
  • 海洋的最深處有一種會吃油的細菌
    科學家們在對海溝進行最全面的微生物分析之後,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菌,它的食物是一種與石油成分相似的化合物。以前人們也發現過能吃掉石油的微生物,但其棲息地卻從未有馬裡亞納海溝這麼深。於海溝底部發現的這種浮遊生物的密集程度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這可能為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探究生命是如何在這樣的深度完成繁衍的。
  • 科學家稱:鯨魚每天吞食171件人類垃圾,已經被人類逼到滅絕邊緣
    所以每年流進的650萬噸不會馬塑料垃圾上消失,會一直漂浮在海洋中。在海水潮汐力的作用下塑料垃圾會變成幾毫米至幾釐米大小的碎片,並隨洋流運動到達地球上的每一片海域。在墨西哥灣和地中海這片海域中,科學家發現這裡的情況非常糟糕,每立方米的海水中竟含有0.7個塑料製品。
  • 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中發現了獨特的食油細菌
    科學家最近在地球海洋最深處發現了一種獨特的食用油的細菌 - 馬裡亞納海溝。中國和東英吉利大學的科學家還有俄羅斯的研究人員一起對溝內的微生物種群進行了最全面的分析。馬裡亞納海溝位於西太平洋,深度約為11,000米。相比之下,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8,848米。
  • 細菌們怎樣吃吃吃才能幫助人類?
    舉個例子,大腸桿菌這種細菌一般情況下都寄生於體內,基本沒有特別大的害處,而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我們對它早就有了充分的了解,所以科學家利用手段能夠把它變成一個可以編程的微型生物電腦來治療各種疾病,比如有些益生菌品種的大腸桿菌,可以搜尋癌變的腫瘤,並且在腫瘤內進行繁殖,最後起到吞噬腫瘤的目的。
  • 「吃貨」細菌們怎樣吃吃吃才能最大程度幫助人類?
    舉個例子,大腸桿菌這種細菌一般情況下都寄生於體內,基本沒有特別大的害處,而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我們對它早就有了充分的了解,所以科學家利用手段能夠把它變成一個可以編程的微型生物電腦來治療各種疾病,比如有些益生菌品種的大腸桿菌,可以搜尋癌變的腫瘤,並且在腫瘤內進行繁殖,最後起到吞噬腫瘤的目的。
  • 「吃」油細菌或推進原油洩漏治理進程
    本報訊 被美國總統歐巴馬稱為「美國史無前例的重大生態災難」的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已經演變成為世界性難題。有專家預測,在現有技術的幫助下,其生態完全恢復可能需要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