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淺議微博評論的狂歡化傾向

2020-11-26 人民網

摘要:微博評論改變了傳統新聞評論的話語模式,拓寬了新聞評論的表達形式,呈現出全民「狂歡」的傾向。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歡理論為依據,分別從參與形式、言語表達和思想內容三個層面揭示微博評論的狂歡化傾向。

關鍵詞:微博 新聞評論 大眾狂歡 巴赫金

微博評論是新聞評論在微博平臺上的延伸和發展,微博評論極大地拓展了新聞評論的概念,改變了傳統新聞評論的固定範式,並且呈現出一種大眾「狂歡」的傾向。

微博構建了一個集合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的交叉型信息傳播網,傳播效果兼具人際傳播的可信性和大眾傳播的廣泛性。在微博平臺的技術支持下,網民一方面可以對新近發生的,甚至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作出評價並即時發布更新,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評論或轉發已發布的微博,以示贊同或反對某一觀點。上述兩種參與形式都是個體針對新聞事件客體作出的價值判斷和意見表達。無論是發布、評論還是轉發,網民都參與到了網絡評論的內容生產和消費中來。

微博評論區別於傳統新聞評論最大的特徵在於其大眾「狂歡」傾向:熱門事件發生時,網民用不超過140字的語言簡短評價,全民參與、眾聲喧譁、嬉笑怒罵,極其幽默惡搞之所能,參與評論的人數之多,捲入度之高和娛樂化之徹底是傳統新聞評論不能企及的,這也正是本文要闡述的「狂歡化」傾向。

「狂歡」本是一個文藝理論,由前蘇聯哲學家、文藝理論家米哈伊爾?巴赫金獨創性地提出。巴赫金在其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中首次提到「狂歡化詩學」概念,在《拉伯雷的創作與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文化》進行了進一步闡述。「巴赫金把包括一切狂歡節的慶賀、儀式、形式統稱為『狂歡』」 狂歡理論是在文藝研究、詩學研究語境下提出來的,但是由於巴赫金「透過文學作品中狂歡化的描寫,通過文學中狂歡體裁的研究,看到了隱藏在作品背後的和文學體裁背後的人類的狂歡精神,人類對生活的一種獨特的世界感受。」 狂歡理論已經超越詩學,成為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傳播學的研究範式。在當今精神消費主義的社會語境下,娛樂至死的媒體環境中,大眾在精神層面的狂歡隨處可見。本文將以微博評論為研究主體,分別從參與形式、語言表達和思想內容三個層面來揭示其狂歡化傾向。

一、參與形式的狂歡

「全民性是狂歡節的本質特徵」 。狂歡的前提條件就是廣大人民的全體參與,並且這種參與是一種積極地參與,而不是消極地觀看。人們確實享受其中,在狂歡中放浪形骸地表演,而不是事不關己的旁觀。「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底中國網際網路微博累計活躍註冊帳戶數突破6500萬個,2011年初將突破1億,2011、2012、2013年底,這一數字將分別有望突破1.5億、2.8億、4.6億。」

微博評論參與的全民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微博準入門檻低,普通網民也可以參與評論。傳統新聞評論的作者往往是媒體工作人員、社會意見領袖或權威專家學者,普通民眾很難通過媒體發表評論。而微博將「草根」的特性發揮極致,為全民參與創造了可能。另一方面,微博對字數的嚴格限制(不超過140字),可謂是「將莎士比亞拉到老百姓的水平」,創造了更適合普羅大眾發言的媒介話語體系,這更激發了全體網民參與的熱情。字數的限制對邏輯嚴密、結構複雜的大篇幅評論不利,網民們角度選取精妙或語言使用幽默的短評常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

微博也一直致力於鼓勵全民參與評論,不斷地增加信息服務。微博依據新聞事件的即時熱門程度排名,並將迅速升溫的新聞事件的碎片化信息整理成「微話題」,「推送」(push)至每個用戶的界面,讓更多的網民參與到討論中來;此外微博還會組織策劃微博評論,針對某一新聞事件,微博平臺提供投票服務,簡化網民表達態度、意見的形式,處於淺閱讀的網民不需要組織語言、整理思路來發表評論,投上一票即可。

二、語言表達的狂歡

巴赫金將狂歡式的世界感受規定為4種特殊範疇:第一,「人們之間隨便而又親暱的接觸」;第二,「插科打諢」,意指狂歡節上的互開玩笑,玩鬧戲謔;第三,「俯就。隨便而親暱的態度」使神聖變粗俗,崇高變卑下;第四,「粗鄙,即冒瀆不敬,一整套降低格調、轉向平實的作法,與世上和人體生殖能力相關聯的不潔穢語,對神聖文字和箴言的仿諷等等」

在微博上轉發量較大、形成輿論影響的微博大多是調侃、惡搞類的。如網民預測莫言獲獎後會有一系列事情得以實現:「將莫言所在的城市封為中國文學之都,開發旅遊。修復其老家,弄成莫言故居,最後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市中心大街命名為:莫言大道,在市中心建立莫言雕像。將其作品放入小初高語文課本,並增設考試題目。各種大師為莫言創作肖像油畫,出現各種莫言傳記。」這條略帶調侃的評論在新浪微博上被轉發了2萬多次,當莫言家鄉山東高密縣計劃斥資6.7億打造紅高粱文化地時,網民大呼此預言準確。

再如,有網民替莫言概括了什麼是幸福:「莫言認為在《紅高粱》地上,靠著《豐乳肥臀》,放《四十一炮》,而不會《生死疲勞》,也不會招來《檀香刑》的生活就是幸福。」這條微博串聯了莫言的重要作品,獲得了上萬次轉發。其語言表達恰如巴赫金描述的「插科打諢」、「不潔穢語」,營造了一個低俗卻狂歡的世界感受。

微博評論受字數所限,有邏輯關係或深刻內涵的傳統評論只能通過長微博或連結得以實現,其傳播效果大打折扣,微博評論的重點不在思想性、論證性,而僅僅以博人會心一笑為目的,因此微博評論往往語言表達粗鄙庸俗,戲謔調侃,這跟巴赫金所描述的插科打諢、粗鄙、冒瀆和仿諷的狂歡世界感受十分契合。

三、思想內容的狂歡

狂歡理論最核心的內容不是語言、儀式和行為上的狂歡,而是到對現實的批判和對現實的離經叛道。狂歡的本質和最終目的是反抗霸權力量、反抗主流價值觀,建立普天同慶的自由民主的理想世界。思想層面上的狂歡傾向才是狂歡的實質。

「巴赫金在『有一定保留的基礎上』,認為『中世紀的人可以說過著兩種生活』:一種是常規的生活,服從於嚴格的等級秩序生活,充滿了恐懼、教條、崇敬、虔誠;另一種則是『狂歡廣場式生活』……充滿了對一切神聖物的褻瀆和歪曲,充滿了不敬和猥褻,充滿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隨意不拘的交往。」 人們在狂歡節上放浪形骸地慶祝、喧鬧是一種情緒發洩,而這種情緒是由於對現實世界有諸多不滿、在現實社會受到的壓迫限制而形成的。巴赫金描述了這樣一例:狂歡中的人會戴上象徵著權力的皇冠、戒指等裝飾,扮演國王,其他人則會揪下「國王」的服飾,狠狠踐踏在腳下,並起鬨著把「國王」從權勢地位上驅逐下來,人們重複著這樣的儀式,樂在其中,就是為了享受嘲諷現實世界的虛擬快感。中世紀人們受到的壓迫主要來自於宗教和王權,狂歡所顛覆的是宗教的、王權的世界。反觀當今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利益多元化、各階層矛盾突出,人們在轉型過渡中感到焦躁不安,社會壓力空前,現實社會中人們積攢了不少壓力和情緒,都在微博平臺上通過大眾狂歡得以宣洩出來,微博從某種程度而言充當了「社會減壓閥」。

再次以莫言獲諾獎事件為例,莫言獲獎事件只是一個引子和由頭,人們通過對此事件的評價,調侃、仿諷現實世界種種不盡人意的現象才是網民狂歡的真正目的。獲獎後,莫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打算用獎金在北京購房,網民隨即調侃,即使是諾獎500萬的獎金在北京市中心購房也不過120平。「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金不夠在北京買一套大房子」的諷刺迅速風靡微博。在微博上較為活躍的慈善家、企業家陳光標獲得此消息後宣稱要贈送莫言一套別墅,可謂為原本已經火熱的事件添了一把火,網民眾說紛紜,或肯定陳光標的大方,或感慨作家的一舉成名。一片喧囂和狂歡的面紗背後藏匿著網民對現實生活房價過高,政府調控不力的抱怨情緒。微博構建的虛擬世界中意外走紅的事件往往都是現實問題的濃縮和寫照,熱鬧的狂歡其實是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發洩,這才是狂歡的本質和目的。

網絡新聞評論早已有之,但是微博評論這樣規模化、娛樂化、狂歡化的媒介奇觀並不多見。狂歡傾向在微博平臺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微博的態度表達形式多種多樣,除了發布信息之外,網民還可以通過轉發、評論微博參與到新聞事件的討論和評價中來;這種轉發和評論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反饋,傳受之間的互動,大幅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果。諾貝爾文學獎開獎前一天,新浪微博上,用戶「作業本」發表微博「明天就要頒諾貝爾獎了,怎麼到現在還沒人通知我去瑞典?」,這條微博得到的評論數和轉發數分別超過7000條。細看回復會發現,網民簡短的評論往往映射著對現實的嘲諷和對社會的不滿,這些回復可以獨立構成一個內涵深刻意見表達,它們構成網民大眾狂歡的重要組成部分。微博用戶「李-小繁」回復到:「你的邀請函被新浪小秘書刪掉了。」這句評論表達了對國內言論限制過多,不夠自由的不滿;微博用戶「小松鼠的世界Lisa」說「在Facebook和Twitter上通知你了,你上不了不怪我們。」這是對國內網際網路不夠開放,登陸國外網站受限制的現狀的調侃;還有網民「肖恆2011」調侃地說「因為你的理論準備不足。」「理論準備不足」源於今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新政治觀,創新點與突破口》,文章論及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遲遲未進行,不是因為懼怕民主,而是緣於理論準備不足。網民的這句評價是對我國政體改革步伐緩慢的嘲諷。這些形式上詼諧調侃的微博評論,其實質是諷刺現實,關照現實。

可以說網民通過微博評論,將莫言實實在在地消費了一把,網民借莫言獲獎的事件進行了一場全民狂歡,狂歡已經無關莫言獲獎事件本身了,而演變成一場反抗現實世界,反抗主流價值,反抗官方社會體系的大眾狂歡。

微博激發了網民對新聞事件評論的熱情,鼓勵網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國內諸多學者對微博平臺寄與厚望,將其視為我國「公共領域」的雛形。微博所構建的新型話語體系,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現實世界的階層等級,掙脫了社會的條條約束限制,賦予每個網民同等的發聲權利,但是縱觀微博評論,意見表達的非理性化、情緒化、衝動化特徵明顯。說微博為大眾提供了一個狂歡廣場是無可厚非的,網民也確實通過狂歡,有效地排解和發洩了長期積累的負面情緒。但是這種非理性的表達、狂歡式的評論是否有建設性,是否對公共事務的解決具有實際的推動意義還是有待商榷的。微博評論的狂歡化傾向排解了大眾情緒,激發大眾參與公共事物討論的熱情,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大眾狂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狂歡製造出來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將有用的信息、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淹沒。眾聲喧譁的結果往往是聽不見任何聲音。(作者系南京師範大學2012級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生)

相關焦點

  • 分析30萬條微博評論,看畢業生與翟天臨的愛恨情仇
    為了探索這個有趣的現象和背後的問題,我們爬取了翟天臨2月道歉微博下的30萬餘條評論。▍畢業季來臨,多角度開噴3月2日到5月26日,隨著查重標準的發布,開題、初稿等任務的進行,開始陸陸續續有學生來到他的微博下發洩怒火。5月27日,隨著「翟天臨」熱搜詞條的出現和畢業論文壓力的增加,學生們都想起了這個「罪魁禍首」,從那天起,翟天臨微博評論迎來新一輪的激增。
  • [學子論文]微博「蝴蝶效應」的勃發與流變
    微博具有強大的即時性傳播優勢,其碎片化特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微博之人的表達,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不斷地發布(更新)微博造成一種累積效應,從而獲得更多人的關注。截至2011年底,「免費午餐」新浪微博擁有粉絲35000餘人,鄧飛新浪微博的粉絲更是達150餘萬人之眾。當粉絲的裂變式、交互式傳播就某一個話題逐漸聚合時,很容易形成網絡焦點乃至社會關注的話題。
  • [學子論文]「擬社會互動」與科學傳播
    該條微博轉發數達6156條,通過北京大學PKUVIS 微博可視分析工具 對該條微博進行追蹤分析得出,在所有轉發評論中分析出的出現次數最多的關鍵詞見截圖2。 可見,對於第一條微博內容,它引發了微博用戶與其進行「擬社會互動」中最基本的刺激反應,即存在一種感情傾向,並且從關鍵詞的性質來看,大多屬於正面情緒的表達。
  • [學子論文]微博中的「粉都」:一個準社會交往的視角
    文章認為,微博中的粉絲團在對偶像的關注程度、關注的事務類別等方面與其他粉絲團存在共同點,而學習粉絲團在後期的內容關注度上從「偶像指向」向「關注者指向」轉變,開始重視與粉絲之間的交往。同時,本文還分析了學習粉絲團與偶像和關注者之間準社會交往的話語方式,從而總結出微博粉都文化的相關特點。
  • 55開微博網友評論為什麼帶(括號 評論(是什麼梗內涵意思介紹
    最近五五開吃雞的事件很多人都在討論,不過他的微博中的一條評論也上了熱搜,那就是帶了一個左括號,難道是暗藏了什麼玄機嗎?下面就由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介紹哦。  五五開微博評論中帶(:  其實很簡單這個括號就是反向洗白的意思。目前盧本偉被重錘也是錘到地心了,怕是很難洗白了。
  • 交大學子榮獲國際橋梁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
    交大學子榮獲國際橋梁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 2019-09-02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框架理論視野下的微博輿論場要素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討微博輿論場的要素,實質上也就是探討微博平臺上輿論的形成環境。為此,本文選取了發生於2011年10月的「小悅悅事件」,運用框架分析的方法,對事件中樣本微博用戶的微博類型框架、傾向框架、主題框架以及轉發量、評論量進行實證研究,結合微博特殊的傳播機制,分析微博輿論場的形成要素,並進一步研究其與傳統輿論場的異同之處。
  • 微博評論gkd是什麼意思 gkd是什麼縮寫含義解釋
    微博和貼吧評論gkd是搞快點的縮寫,微博上gkd出處是有人發美女圖片網友都會求速度上圖,最近說的gkd就是這個含義啦!微博評論gkd是什麼意思  gkd就是催快一點,發出處的意思,如果有人在微博下面評論gkd的話,要麼是催博主快更,要麼是催圖快放的。
  • 論文抽檢鞭策學子踏實求學
    近日,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啟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試點工作,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
  • 我在微博熱搜第一下發評論,賺了1.5元
    在某營銷號微博數據維護群中,醞釀著微博熱搜話題,為了不讓評論內容重複,運營人員會放出評論文案,文案中不僅會有讚美之詞,也有偽裝成路人的吃瓜群眾或者帶著黑粉的嘲諷語氣,儘可能保持評論區的平衡,數據負責專人會發送紅包。參與兩次評論,便能拿到1.5元的紅包獎勵。
  • 以「微博評論」為指標的傳播效果測量模型初探——基於「@人民網...
    本文藉助社會網絡分析的方法、概念,以「微博評論」的具體內容為研究對象,構建了以網絡「規模」、「密度」、「相對度數中心度」為指標的傳播效果測量模型,並使用該模型對人民網發布的四條宣傳類微博的傳播效果加以測量,驗證了模型的科學性、可操作性。
  • 微博使用習慣與自我意識及動機的相關性研究
    」獲獎名單揭曉 2012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10月30日揭曉,清華大學陳琴同學的論文《微博使用習慣與自我意識及動機的相關性研究》獲得三等獎,以下是論文全文: 摘 要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微博使用習慣與受眾對「自我」的意識及動機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進行的量化研究。
  • 碩士論文稱董明珠自戀:冒險決策,固執己見,網友:你沒資格評論
    近日,一篇關於《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以格力電器為例》的論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文中指出,格力電器CEO董明珠傾向於採取冒險決策和固執己見的「自戀人格」的表現,導致格力電器多元化失敗,使得該公司至今未找到新的增長點,文中多次提到了董明珠自戀,這也是導致格力電器多元化失敗,至今未找到新的增長點的重要原因。
  • 意見領袖的缺席與兩種民意(「微博民意」和現實民意)差異的相關性
    2012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10月30日揭曉,中國人民大學何林璘、陶永燚、趙文彬同學的論文《意見領袖的缺席與兩種民意(「微博民意」和現實民意)差異的相關性》獲得二等獎,以下是論文全文: 摘  要:近年來,微博作為一種新媒體平臺在信息傳播和輿論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日益顯現
  • 綠毛微博發文帶貨,粉絲評論太過熱情,綠毛緊急刪除微博
    JDG戰隊也是由京東公司贊助了,而JDG戰隊最近也開始了他們的帶貨環節,綠毛先是在微博上發布直播消息,但是一經發布,粉絲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表示對JDG戰隊的支持,但是這些評論似乎嚇壞了綠毛,綠毛緊急就把微博刪了,粉絲隨後便表示:「打壓粉絲實錘了」。那麼大家喜歡的戰隊加入直播帶貨大家會買麼?
  • 一己之力抬高論文查重線,全中國畢業生最討厭的人是不是他?
    真•順藤摸瓜▼反正翟天臨的微博至今為止停留在2月14號的道歉信▼有媒體統計翟天臨道歉微博底下的幾十萬條評論:發布道歉那幾天,要麼是粉絲支持自家哥哥東山再起的控評,要麼是吃瓜群眾的道德譴責▼直到畢業季的到來,畢業生們發現論文查重的標準比往年嚴格不是半點
  • 歡樂頌安哥拉樹皮是什麼 曲筱綃評論趙醫生微博什麼意思
    《歡樂頌》的最新劇情裡,曲筱綃在趙啟平微博評論安哥拉樹皮,那麼安哥拉樹皮是什麼呢,為什麼醫院的人都在笑趙醫生呢,下面小編就來為你詳細解答安哥拉樹皮究竟是什麼   趙啟平態度堅決地表示要和曲筱綃分手,心有不滿的曲筱綃除了在家狂摔枕頭套,還去趙啟平的微博下邊搗亂,瘋狂留言。   第二天,不知內情的趙啟平被同事嘲笑,他打開微博才知道是曲筱綃在惡搞,對曲筱綃避之不及的他把曲筱綃拉黑了。
  • 30位華人學子論文獲第三屆新世界數學獎
    共有來自全球的30名年輕華裔的數學論文獲獎。 來自哈佛大學的齊震宇、巴黎南大學的胡永泉、史丹福大學的曾於容、普林斯頓大學的尹駿獲得博士論文金獎,來自浙江大學的劉偉華、國立臺灣大學的王賜聖獲得碩士論文金獎,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許向山、林嘉傑和來自清華大學的趙亮獲得學士論文金獎。
  • 陳斌:賈平凹陳彥小說異質性淺議
    #紀錄片中國#賈平凹陳彥小說異質性淺議文/豐陽玢子著名作家賈平凹早期小說的異質性是缺乏的,隨著他創作經驗的日趨成熟,他小說裡的異質性也非常突出的表現出來。《兵娃》是賈平凹的早期小說,作品裡圍繞荷塘展開,異質性缺乏。
  • 張藝興微博維權: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評論炸了:努力努力白努力
    張藝興微博維權: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評論炸了:努力努力白努力!作為中國新生代全方位發展的藝人,張藝興一直在音樂、影視各領域不斷突破自我,為大眾帶來好的音樂和影視作品。他《老九門》中飾演的二月紅愛到痴纏重情重義,有著多重身份和複雜的性格,在外形和氣質上,張藝興的二月紅就已入木三分,形神兼備,溫潤氣質突顯民國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