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就已經放棄了談及夢想,夢想的輪廓漸行漸遠, 淹沒在繁雜的生活工作之中。
夢想不僅僅屬於年輕人,夢想也不僅僅在青春裡曇花一現。俞敏洪說:青春跟年齡沒有任何關係,有的人在16歲、20歲的時候,青春已經死亡,他對生命已經沒有任何期待,也不再具有奮鬥精神。有的人到了80歲以後,依然具有青春的色彩。
褚時健,71歲時因經濟問題被判有期徒刑17年,但84歲卻再次躋身億萬富翁的行列,如此觸底反彈的能力不得不說是一個傳奇。
對未來的憧憬是人的一種本能,對成功和實現自身價值的渴望,應該超越年齡。
每天觀想一下夢想,是多麼的重要。為自己描繪一下理想的生活的圖畫吧,或許只是一棟房子,一輛汽車,或許只是一個寧靜的午後喝著咖啡,一次彩霞滿天的黃昏和家人的海邊散步。
想像這個目標已經完全實現了,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渴望的內在成果上,這是一種技能。在《第五項修煉》中,作者認為,想像目標完全實現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潛意識對於清晰而集中的注意力有著敏銳的反應。我們在階段性目標和更本質的內在目標迷惑不清的時候,潛意識就無法進行優先排序和集中注意力。
簡單來說就是夢想皆有神助。
《身心合一的奇蹟力量》中,也提倡把期待的結果轉化為清晰的視覺圖像。 每次擊球前想像一下,隨意揮球拍的動作,就能夠讓自己達到非常好的競技水平。
通過觀想和想像,讓頭腦中展現出一幅畫面,以超然的心態去欣賞他們,這也頗具禪意思想。在很多冥想靜坐的課程中都有很多觀想的內容。
《心經》中第一句,「觀自在菩薩」, 告訴我們很多事情要想活在當下,體會生命的美好,包括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一個「觀」字就足夠了。
有多少人不是屬於忙忙碌碌呢?身心分離,所做非所想,所想非所做。
所以,學會觀想,學會把自己的未來描繪出清晰的圖畫,不失為實現理想的一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