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念咒語的時候如何觀想才能夠利益眾生?

2021-01-09 明月天心

在佛教裡有許多咒語和真言,比如楞嚴咒、大悲咒、準提神咒、往生淨土神咒、觀音靈感真言等等。許多不懂佛法的信眾對咒語的真實利益不明就裡,甚至因為缺乏智慧而將其視為一種迷信,覺得咒語就是能夠得到佛菩薩感應的一種神秘力量。小編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任何事,如果你執著於從中獲利,那就走偏了。

念咒語的真實作用是讓我們眾生能夠發心,發什麼心?發大菩提心、大悲心、清淨心。咒語是一種善巧方便,通過咒語的力量和加持,讓我們感受到佛菩薩的大願力、大慈悲,讓大家放下我執,放下自私和狹隘,放下那些恩怨情仇、人我是非,真正懂得活著的究竟意義。

小編我曾經在寺院裡住過一段時間,每天也會跟著出家法師們上早晚課。特別是上晚課或者是進行超度法會的時候,師父們會放蒙山施食。會灑出去一些大悲水和七粒米,施捨給餓鬼道無量眾生。為什麼是七粒米?佛教裡有個經典的故事,叫七粒米遍十方,大家可以上網了解一下。也就是說,施食的時候撒七粒米,就可以令餓鬼道眾生離開饑渴而升天。可見其功德有多大!

施食除了出家師父可以做,我們皈依三寶的佛弟子在家也可以做。只是,關鍵的是我們在施食的時候除了要有相應的手勢和念咒語外,最重要的是要進行觀想,這一步特別關鍵。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進行觀想,就無法切實利益無量眾生。因為你觀想的時候,心起了作用。佛門裡講,一切唯心造。你在施食的時候觀想千百億餓鬼道眾生聞味來此解決饑渴,他們聽到你念咒語,從而能得到超度和真正的解脫。

師父曾經給我說過,這是一件利益眾生的好事,但是這些咒語是不能隨意念的。不論你在何處,只要你念咒語,比如說變食真言吧,你一念,餓鬼道冤親債主就會來找你,倘若你沒有進行施食,沒有讓他們得到超度,那不是無緣無故結了個惡緣,給自己造業,自找麻煩嗎?所以一旦念了咒語,就要進行施食,和他們結個善緣,他們就會感恩你,成為護法神保護著你。

如果你要真正念咒語,必須做到身口意三業清淨。念咒最主要的就是觀想,觀想咒語的力量。你念大悲咒就要觀想觀音菩薩現前,以觀音菩薩的悲心度化眾生。你念藥師咒,要觀想所有生病的眾生好起來。你念阿彌陀佛,就要觀想輪迴的眾生得生淨土。這就是悲心,觀想離不開悲心,以大悲心來念咒,力量才比較大,才能真正利益無量眾生。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施藥觀音,以佛法為眾生消除苦痛
    佛教中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應身相」最受民間推崇,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施藥觀音,首先請看這施藥觀音顯靈的歷史故事:寂靜施藥觀世音,尋聲救苦難思議;諦觀圓照三千界,楊枝淨水洗凡塵。〝施藥觀音〞代表著菩薩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又常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兩面病苦。施藥觀音因能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病苦而得名。施藥觀音是施與良藥除治眾生〝身〞〝心〞兩面病苦的觀音。施藥觀音又名施樂觀音,。「施藥觀音」本來稱為「施樂觀音」,因其為眾生消除苦痛,謀取快樂而得名,後來才演變成為「施藥觀音」,某些書籍上還是用「施樂觀音」這個名字。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並勸我們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念佛方法其實有很多,但是主要有四種: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想念佛簡單的來講,觀想念佛就是心裡觀想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要用我們的意念去想,當然不是亂想,你要依經文。《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就教我們怎麼觀想,你也可以用《無量壽經》的經文,裡頭講到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你可以去想。
  • 分享佛教最秘密最靈驗、威猛迅速的大黑天財神法——滿願求財富
    使人領悟得到財富之後,物質之外,還有很多需要的東西,如身體健康,對家人的愛,對眾生的慈悲等等。大黑天又現身為打鐵匠,肩扛布袋象徵囤金儲銀,手執大金槌代表一搖生萬寶,腳踏財箱主衣食豐足,他是佛教中的護法財神菩薩。大黑天靈力極高,較易與人溝通,被尊之為財富之君。經典裡記載:「常奉此令衣食不缺,常人供之,即來其家令富貴官位爵祿,商人供之利益如大江。」
  • 佛教:眾生平等的含義其實是這個,不要曲解了!
    點擊關注阿宣說事兒,持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呀「眾生平等」的認知!眾所周知,佛教講求的士眾生皆苦且眾生平等,但是為什麼還要分佛陀菩薩?這個問題士當今所熱議的話題,若是想討論何為「眾生平等」,那就得看你如何定義的。
  • 明白了宇宙事實真相的人一定會利益眾生利益社會
    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很多人總是會認為佛教是迷信,認為信佛和學佛只是那些消極不求上進的人對自我的一種安慰罷了!有這種思想的人我相信在當今社會上有很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凡事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修行人也有一定的責任。
  • 弘新開示:造福眾生實際做法
    造福眾生實際做法利益眾生方方面,切實利行在面前。不用多財和多智,盡力而為心意全。造福眾生的實際做法,你想造福眾生,首先你得修正個人。個人的這種正語正行,它的這種法正道六度你要落實。首先你個人是一個有正知正見的人,能夠給別人傳遞正能量,能夠教給別人一種正思維,能夠把別人從煩惱中解脫出來,你這樣的話才能造福別人,才能夠說幫助別人解決現實的問題。
  • 後藏近萬藏傳佛教僧俗信眾接受長壽灌頂
    後藏近萬藏傳佛教僧俗信眾接受長壽灌頂 2014-09-18 18:07:06,以此淨化身口意,斷除罪業礙障,增長善緣,積聚福德資糧,堅定利益眾生的信念。  灌頂,是修習藏傳佛教密法所必需的宗教儀式,藏語為「旺古兒」,意為「授予力量」。密宗是通過皈依金剛上師,按師所傳真言密咒以及嚴格的程序、儀軌,觀修佛我一體,以求即身成佛的一種最高法門。  當日,扎寺藏香氤氳,寶幢高懸,吉祥幡迎風飄動。一大早,信教群眾便扶老攜幼,手捧哈達,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寺廟東側樹影搖曳的「吉吉納卡」大院,虔誠迎候灌頂上師。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發心」的區別
    自己得利益了,同時也讓大家得利益。大小乘的法門,不存在高下,就是發心不同。小乘佛教的發心就是:我要把自己修行清淨,我要自己得利益,我要自己得解脫,我要走,我不要再來啦,娑婆世界不好。《楞嚴經》第三卷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弟子與佛陀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佛陀問他:「你現在這麼修,是為了什麼呢?」 他說「為了解脫。」
  • 悟恆法師:佛教的管理智慧
    ,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等,為大眾的修學與生活提供指引,也為管理者提供佛教的智慧經驗。因此,佛教以般若智能來引導愚痴,懂得觀察因緣,痴心則減少,頭腦自然冷靜理智,條理清楚,處理事情才能圓滿順利。 第四、用虛心來管理慢心:與人相處,自恃聰明而驕傲自滿,這是我慢心;自己事事不如人,卻不願向他人請益、學習,甚而暗地誹謗對方,這是卑劣慢。有位哲人說︰「宇宙只有五尺高,六尺之軀的人要生活其中,必須低頭才能順利。」
  • 佛教:金剛力士,金剛怒目顛撲不破,以逆法警惕眾生不可起妄念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具有諸多救苦救難的佛菩薩,同樣也有許多威嚴的護法守衛佛學真諦,然而很多人卻只對菩薩眾生的諸佛菩薩虔誠信奉,卻忽視了諸多護法在佛教中的意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金剛力士,金剛怒目顛撲不破,以逆法警惕眾生不可起妄念:金剛力士
  • 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  唐寧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羅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
  • 佛教的和諧思想及其服務於和諧社會的途徑
    一個團體或社會,雖然其成員的思想各有差異,從事不同的社會活動,但是必須有基本的倫理價值觀和團體精神,才能保證團體的生命力與社會的動態的穩定性。所以,道德、宗教、人文等精神所提供的超越性價值,可以引導人們在物質利益之外尋求生活的價值、生命的意義,超越個人私利的局限,認同社會普遍的道德規範,形成最基本的公共精神。
  • 柯博拉|2018.4.16和平冥想【讓它發生】(附觀想畫面)
    2.用意念宣告:我要用這次冥想讓地球和地球上的所有眾生儘早獲得和平的生活。3.3.觀想銀河中央太陽發出一道光柱。光柱穿過太陽系內所有的光之存有;穿過自己的身體然後進入地球的中心。觀想地心發出另一道光柱。光柱穿過自己的身體,往上連結太陽系乃至於銀河系內所有的光之存有。觀想自己坐在這兩道上下同時流動的光柱中。花幾分鐘觀想光柱的上下流動。
  • 佛教:持誦準提神咒的功德與利益
    準提菩薩,又稱「準胝觀音」、「準提佛母」、「七俱胝佛母」,意為清淨,其聖誕日為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六,在我國佛教裡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出家人每天都要念準提咒。僧人每天用完齋,感謝施主,願施主滿願有福報,會念準提咒。那麼準提咒的由來是什麼呢?
  • 實現夢想的一個小小技巧——觀想
    不知從什麼時候就已經放棄了談及夢想,夢想的輪廓漸行漸遠, 淹沒在繁雜的生活工作之中。夢想不僅僅屬於年輕人,夢想也不僅僅在青春裡曇花一現。俞敏洪說:青春跟年齡沒有任何關係,有的人在16歲、20歲的時候,青春已經死亡,他對生命已經沒有任何期待,也不再具有奮鬥精神。
  • 佛教「智慧」的內涵和現實意義的探討
    佛教經典裡的《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經》又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兩部經典講的都是眾生如何放下「我執」,得到智慧,了悟生死,得以從生死煩惱的苦海中,渡到不生不滅、清淨安樂的境地,也就是到達佛陀開示給我們的「彼岸」。實際上,《金剛經》和《心經》都是講如何得到智慧的重要佛學經典。淨空法師說, 「佛法所求的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教育」 ,「佛法自始至終講的是高度智慧」 。
  • 他們如何用法力幫助眾生?
    佛陀,是自己開悟成了佛,斷淨了一切煩惱,還要幫助全世界的眾生都開悟成佛、斷淨一切煩惱的人。羅漢、菩薩都是通過學習佛法,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羅漢和菩薩都是佛的學生。那麼,羅漢、菩薩和佛到底有沒有法力?如果有法力,他們又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法力來幫助眾生?羅漢、菩薩、佛,肯定都是有法力的人,而且他們幫助眾生也是在作用自己的法力。
  • 何謂「佛教的七珍八寶」?
    佛教以此輪象徵佛法象輪子一樣旋轉不停,永不停息的度化眾生,其意義有三,摧破之意,輾輪之意,圓滿之意。法輪代表佛足,表示佛廣度眾生,常轉法輪。佛教中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視為名聲遠揚三千世界之象徵。海螺代表佛陀之語,象徵佛的法音廣為流傳,生生世世永不停止的度化眾生,一切眾生都懂得佛的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