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算什麼,這種傳染病每年都流行,全球死亡人數幾十萬

2020-11-30 和訊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哥說錢(ID:FundCat)

  鼠疫真的那麼可怕嗎?最近北京發現了兩例輸入型鼠疫病例後,很多人幻想著一些科幻災難劇情,越看網上解讀的文章越害怕,其實真有些多餘,當然貓哥不是醫學權威,還需要專業人說話,昨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消息稱,此次疫情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市民可正常工作、生活和去醫療機構就醫,不用擔心感染風險。

  很明顯,有常識的都知道,鼠疫在現代很難大規模流行,因為並非不治之症。過去因為沒有發明抗生素,所以在歐洲被稱為黑死病,傳染上幾乎就是必死無疑,但隨著各種抗生素的發明,只要是由細菌引起的,一般都有特效藥,比如針對鼠疫的鏈黴素,其次是廣譜抗生素,都比較有效。只要及時治療,在細菌浸入到肺部之前,治癒率是相當高的。

  並且北京不是疫源地,主要的疫源地都遠離大城市,只要你不主動去疫區親密接觸帶病動物,在大城市還是很安全的。

  其實相對於甲類級別的鼠疫,最低的丙類的殺傷力更大,但大家越來越忽視他們,比如流感。根據世衛組織(WHO)所說,每年流感季節全球有重症病例300-500萬,流感相關死亡人數達25-50萬,比鼠疫要高出無數倍,中國每年因為鼠疫病死的數量不超過個位數,是不是出乎意料?

  為什麼威力更小的流感反而死亡數量這麼高呢?第一,大家重視不夠,成年人抵抗力高,感染機率小,即使發燒了,一般吃幾天藥就能自己好,所以大家都當作了普通感冒。再加上每年流行的都不一樣,即使打了流感疫苗也效果不好,所以認為打不打都無所謂了,還有人認為副作用很大。

  其實有一定道理,青壯年的確不怕流感,但流感的真正的威脅在於高危人群,往往兒童,老人,孕婦和體弱的人死亡率會更高,因為一旦發生嚴重併發症,比如心梗,肝腎衰竭,腦中風等,老人搶救成功率很低。

  而他們卻很容被交叉感染,小孩上學後互相傳染,回家後又傳染了老人。所以對於容易併發症的高危人群,每年的流感季之前接種疫苗還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目前北方氣溫快速下降,基本晚上都在0度以下,老人小孩的抵抗力會更低,從現在到春節後,都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季。

  可是最近兩年大家會發現疫苗預約有點困難,很多地方甚至出現短缺,主要因為生產疫苗的廠家越來越少,原因來自長生生物的黑天鵝,導致一些廠家沒有取得批籤發。根據數據看,2018年以及19年前三季度國內具有批籤發記錄的疫苗企業數量分別減少至39家(外資4家、本土35家)、29家(外資4家、本土25家)。

  所以未來行業集中度還會逐漸提升,並且未來四價流感疫苗取代三價苗是必然趨勢。隨著未來最近幾年快速放量,有實力布局四價疫苗的龍頭企業,會形成強者恆強局面。從今年很多疫苗股的走勢就可見一斑,長春高新(000661,股吧),沃森生物(300142,股吧),華蘭生物(002007,股吧)不斷創出歷史新高,越是有能力生產優質疫苗,市場佔有率越高。

  那麼現在適不適合布局相關生物醫藥基金呢?

  暫時需要觀望,好的企業需要好的價格。從估值角度看,目前中證生物醫藥指數的市盈率為58倍,指數相對年初底部上漲近30%,對比全指醫藥來說,估值雖然偏低,但也屬於中等合理估值水平,並不便宜。

  根據貓哥自己總結的醫藥ETF超買超賣圖顯示,和生物醫藥相關度很高的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 (512010)目前已經處於相對高估區,當然可能繼續向上,但目前並不是性價比很好的位置。

  如果咱們要中長期定投的話,在黃色正常區定投的話,未來回調的風險會更小,並且可以積累更多便宜籌碼,尤其是最近因為鼠疫和流感季的預期刺激,很多概念股出現了脈衝,但這個時候短線投機生物醫藥基金風險就偏大了,就像2003年「非典」期間,出現了搶購風,6元多一包的板藍根最後賣到了50元。當時生產板藍根的很多上市公司股價都漲瘋了一樣,比如廣藥白雲山(600332,股吧),同仁堂(600085,股吧)等。最後隨著非典過後,股價又恢復了平穩。

  所以最終影響藥企走勢的還是業績持續性。短期的疫情刺激比較短促,如果大家跟風炒作,或者因為短期因素快進快出醫藥類基金,風險釋放後,股價回落概率比較大,因為疫苗股行情往往提前3個月至6個月開始啟動,你進的時候已經是相對高點了。所以這個時候短線進醫藥基金就容易被套。

  但貓哥還是長期看好生物醫藥主題基金的走勢,雖然被套,從歷史上看,沒準被動持有還賺錢了,因為從長期來看,老齡化和國際化估值回歸是長期主線,其中還有不少小插曲,比如每年的流感季和常見的流行病突然出現,會階段性刺激股價衝高。

  但真正的利好在於剛需的爆發,未來各種疫苗的需求會不斷增加,比如國家今年計劃供應流感疫苗2800萬劑次,已經供應的流感疫苗1700萬劑次,已經是去年同期供應量的三倍,可能才剛剛滿足大家的正常接種,隨著未來疫苗不斷升級換代和放量,生物醫藥公司業績穩健持續增長的確定性很強。貓哥會長期保持關注最近板塊業績表現前列的國泰中證生物醫藥ETF(512290)和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 (512010),等待價值低估的定投機會。

  撰文| 金不可失頭圖| Ritomm排版| Seagull

  跟貓哥學基金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大貓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第4個被稱為「全球死亡人數最多傳染病」
    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註:發生在20世紀,堪稱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因戰爭而死去的總人數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這場瘟疫給歐洲人民帶來的災難。這場瘟疫在很多文獻中被記作「黑死病」。後來人們知道,造成這次大瘟疫的是蒙古大軍帶來的鼠疫桿菌。
  • 世界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
    人類是在重大災病面前向前發展的,歷史上許多重大傳染病的發生都導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它導致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的死亡人數。讓我們看一看人類歷史上的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
  • 鼠疫,改變歷史進程的傳染病
    慶幸的是7月12日烏拉特中旗鼠疫防控工作指揮部宣布15名密切接觸者均無異常其實鼠疫從沒有消失作為曾經在歷史上讓人聞風喪膽的傳染病鼠疫曾經多次推動了歷史進程改變了世界格局城 市文化範第一次鼠疫:羅馬帝國再次崛起之夢的破碎
  • 我國近日確認2例鼠疫死亡病例,鼠疫有藥可救嗎?家裡有老鼠會有傳播...
    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8月6日,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判定1例腸型鼠疫死亡病例。8月7日凌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一例腺鼠疫病例死亡。  鼠疫經歷了從過去的全球大流行,到如今的個例發生。歷史上,鼠疫引起過大範圍的死亡,如今,人類醫學有什麼防控和治療的手段?它還像網絡上流傳的一些信息一樣「無藥可治」嗎?
  • 世界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分別用了多久才平定?中國僅用了四個月
    據史料記載,在鼠疫傳播的高峰期,君士坦丁堡(當時叫拜佔庭)每天有大約五千到一萬人染病死亡,總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當時已經找不到足夠的墓地,所以屍體不得不堆在大街上,整個城市都散發著屍臭味。這次鼠疫致使君士坦丁堡超過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死亡,幾乎摧毀了君士坦丁堡。隨後這場鼠疫又開始向外傳播,一路抵達了西歐地區,此後又在地中海地區剽掠肆虐長達兩個世紀之久。
  • 北京確認接診鼠疫病例,這些科學知識了解下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對鼠疫的介紹,鼠疫為甲類傳染病,是鼠疫桿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廣泛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曾在2017年發布《鼠疫離我們很遠,也很近》的文章,對鼠疫的防治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 去年我國愛滋病死亡人數為18780人,佔傳染病死亡總人數80%
    記者 | 陳鑫愛滋病繼續成為我國致死人數最多的傳染病。國家衛健委日前公布的2018年傳染病疫情數據顯示,愛滋病去年死亡人數為18780人,在納入統計的傳染病病種中排在第一位,死亡病例數較2017年上升了23%。
  • 鼠疫又露苗頭!去草原要注意了
    由於牧區具有特色的風土人情,近些年來,赴牧區遊玩的人數越來越多。而就像歌中所唱的一樣,牧區,不光有藍天白雲,還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馬兒等或野生或家養的動物交織在一起。因為人們的生活和這些動物密不可分,所以牧區的傳染病一直是困擾人們的重要健康問題。比如鼠疫。
  • 內蒙古發現腺鼠疫,曾致300萬中國人死亡的黑死病是否會捲土重來
    鼠疫是一種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的烈性傳染病,鼠疫的第一次大規模爆發是在公元542年,在瘟疫傳播的高峰期,每天有5000人到10000人染病死亡,總死亡人數在20萬人以上,幾乎摧毀了君士坦丁堡,並從那裡傳播到西歐,此後又在地中海地區飄掠肆虐兩個世紀之久。
  • 盤點: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傳染病TOP5,第一名已經被人類根除
    TOP 3:流感 病原體類型:病毒 要問歷史致死人數最多的疾病是哪一種,不是天花或者鼠疫,而是:流感。而2019-2020年的美國流感季,已經導致至少1900萬人感染流感,至少1萬人死亡。可見,流感絕對是一種被我們嚴重低估的傳染病。 TOP 2:鼠疫 病原體類型:細菌 鼠疫,分為肺鼠疫、腺鼠疫、膿毒血症型鼠疫等類型,在人類歷史上有過三次大流行。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肆虐歐洲的第二次鼠疫——黑死病。
  • 內蒙古確診一例鼠疫,這些防範知識您一定要掌握
    而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每年都會有鼠疫的確診病例報導。隨著人類對鼠疫等烈性傳染病的認識不斷深入,防範措施不斷加強,鼠疫等在全球甚至局部地區已經很少發生大流行了。大約1350年在歐洲又發生第二次大流行,死亡了2500多萬人。到了18世紀歐洲又發生第三次大流行,死亡了大約1500萬人,佔當時人口的四分之一,隨後又傳播到了亞洲,又死亡4000多萬人。近年來,在印度的恆河流域,曾經爆發過數次鼠疫疫情流行。我國也是深受鼠疫影響的國家之一。
  • 一例死亡,內蒙古包頭鼠疫三級預警背後說明什麼
    8月2日,包頭市接到達茂旗衛生健康委報告,達茂旗石寶鎮溫都不令村委蘇吉新村發生一例死亡病例,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疾控中心鼻咽拭子PCR核酸檢測呈陽性,內蒙古自治區綜合疾控中心鼻咽拭子基因測序檢測符合鼠疫目標基因序列,8月6日,包頭市、達茂旗兩級醫療專家組依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電話詢問密接人員和實驗室檢測結果,會診判定患者為腸型鼠疫,死亡原因為循環系統衰竭。
  • 歷史上三次黑死病大流行:因戰爭帶來的死亡在它面前只能算過家家
    鼠疫在歷史上因引起大規模疾病和破壞而臭名昭著。儘管這種疾病造成了許多悲劇,但它也幫助推動了重要的科學和社會進步。 鼠疫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氏菌引起的傳染病。
  • 內蒙古現鼠疫!當年瀰漫歐洲的黑死病居然也是蒙古帶去的?
    最近,內蒙古出現了一例鼠疫症狀感染者,一時引得大眾恐慌不已,甚至有人稱:鼠年的老鼠太狂了!為什麼鼠疫,也就是黑死病這麼可怕呢?下面讓我來告訴大家答案。什麼是鼠疫?鼠疫是一種存在於嚙齒類動物和跳蚤之間的人畜傳染病,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在古時候沒有優越醫療條件之時,鼠疫致死率在50%左右,即便是在今天,鼠疫的致死率也有10%,不愧是法定傳染病中排名第一的大魔王啊。
  • 2019年全國因愛滋病死亡20999人,佔傳染病死亡總人數的83%
    2019年全國因愛滋病死亡20999人,佔傳染病死亡總人數的83%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0 13:57
  • 張文宏:鼠疫——黑死病離我們並不遙遠
    八月初,內蒙古出現數例鼠疫死亡病例,當地緊急拉響預警。如今應急響應終止,但防疫演練仍在部分地區進行…… 鼠疫有什麼危害?人類感染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其新書《張文宏說傳染》中為我們介紹了鼠疫的前世今生。
  • 黑死病、天花、流感……歷史上的傳染病都啥水平?
    人類社會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一直飽受傳染病的困擾,可以說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作鬥爭的歷史。 雖然,隨著醫療水平和防疫手段的大幅提升,很多昔日令人聞風色變的傳染病,如天花、小兒麻痺症,都已被徹底消滅。即便是鼠疫這樣的冷血殺手,我們也已將感染後的死亡率控制在 10%以下。
  • 鼠疫、麻風、天花——面對這些疾病新冠病毒在古代算小弟嗎?
    1910年東北發生鼠疫,6個月的時間內死亡6萬多人。這次疫情的發生也是由於吃野生動物引起的,傳播方式也一樣。一種穴居在中俄邊境草甸、被瘋狂捕殺的一種叫旱獺的嚙齒類小動物。因旱獺皮毛製品風靡歐美,被視為堪與貂皮媲美的服飾,在暴利的驅動下,千萬滿洲流民以捕獵旱獺為生,同時以旱獺肉為食。
  • 一百多年前的「全球鼠疫大流行」,竟持續了半個多世紀才結束
    由於,耶爾森早於北裡柴三郎確認了鼠疫和鼠疫桿菌之間的關聯,所以,一般都認為耶爾森就是鼠疫桿菌的發現者,並以他的名字命名該細菌,鼠疫耶爾森氏桿菌(Yersinia pestis)。不過,跳蚤在其中的病媒作用,卻是到了1903年才被李斯頓發現的。
  • 那些千百年來的疫情,最後人類都勝利了
    從全球範圍看,疫情在人類歷史長河的不同階段,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點爆發過,不同程度的衝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社會經濟,以及文明進程。隨著人類醫學、科技、經濟、社會治理能力越來越強,疫情的危害也在被有力控制和不斷減弱。但隨著人類文化、經濟、旅遊在全球的交流發展,人們在全球流動的越來越頻繁,疫情傳播也常常帶有了全球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