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內蒙古巴彥淖爾衛生健康委員會
7月5日晚發布通告稱,
烏拉特中旗確診一例鼠疫病例。
自7月5日起,
全市已進入鼠疫防控Ⅲ級預警期,
預警時間持續到2020年底。
7月6日下午,
北京疾控發出重要提醒,
去草原不接近、不食用野生動物,
不在草原露營過夜。
病例詳情
7月5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溫更鎮1名牧民,在烏拉特中旗人民醫院就診期間,經專家組確診為腺鼠疫病例。患者發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內活動。
目前,該患者已在當地醫院隔離治療,病情平穩。市旗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疫情防控,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
專家提醒
嚴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報」的要求,切實做好個人防護,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
1、「三不」: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
2、「三報」:發現病(死)旱獺及其他動物要報告、發現疑似鼠疫病人要報告、發現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要報告。
3、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就診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
4、若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巴彥淖爾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年7月5日
北京地壇醫院
感染性疾病診治中心
主任醫師 蔣榮猛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每當想起這首悠揚渾厚的草原之歌,一望無際的牧區形象就會躍然於腦海。
由於牧區具有特色的風土人情,近些年來,赴牧區遊玩的人數越來越多。而就像歌中所唱的一樣,牧區,不光有藍天白雲,還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馬兒等或野生或家養的動物交織在一起。
因為人們的生活和這些動物密不可分,所以牧區的傳染病一直是困擾人們的重要健康問題。比如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菌(又名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屬於國境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法定管理的甲類傳染病,又名1號病。
鼠疫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傳染病,曾經在人類歷史上有過三次大流行,造成的死亡總人數接近1.7億。鼠疫的英文單詞「Plague」,即瘟疫,指的便是鼠疫。直到20世紀70年代之後,鼠疫流行才得到控制,呈散發流行狀態。全球每年報告鼠疫病例1000多例。我國曾經深受鼠疫的危害,新中國成立後,鼠疫得到有效控制。近十幾年,全國累計報告鼠疫病例不到40例。由於鼠疫病例稀少,使人們認為鼠疫離我們非常遙遠。
實際上,我國有近100萬平方公裡土地為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人們多數處在牧區,和野生動物接觸機會多,存在感染風險。近年來,由於經濟開發,人類進入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地區的活動不斷增加,人類和自然疫源地的動物接觸機會隨之增加,人類感染鼠疫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
鼠疫的傳染源主要是嚙齒類動物,如鼠類、旱獺等。人通過被帶菌的鼠蚤叮咬、破損皮膚黏膜接觸染疫動物或經呼吸道飛沫傳播而感染。人感染鼠疫後,根據部位不同而分為不同的臨床類型,如腺鼠疫、肺鼠疫、皮膚鼠疫等,其中具有傳染性的主要是肺鼠疫患者,而且在疾病早期即具有傳染性。
鼠疫的危害很大,一旦感染鼠疫,病程進展非常快,尤其感染肺鼠疫,會出現咳嗽、咯痰、痰中帶血等,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在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而且,肺鼠疫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因此,生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和進入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外來人員,如果出現突發乏力、咳嗽、發熱、寒戰、淋巴結腫大、疼痛明顯、呼吸急促、咳嗽或血痰時,同時有野生動物接觸史,應立即就診,並向醫生告知自己是否接觸過野生動物。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微信公眾號
文: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治中心主任醫師 蔣榮猛
原標題:《鼠疫又露苗頭!去草原要注意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