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改變歐洲歷史

2021-01-09 大河網

  

  □劉坤

  

  1348年,一場鼠疫大流行,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也改變了人類的衛生保健史。這個時候是中國的元朝末年。

  這次鼠疫最早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奧的義大利佛羅倫斯人記錄下來:最初症狀是腹股溝或腋下的淋巴有腫塊,然後皮膚會出現青黑色的斑塊,因此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染病後,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在3天內死去。

  疫病皆有傳染源,黑死病的源頭是老鼠及其攜帶的跳蚤。最早感染黑死病的是蒙古人,蒙古人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草原上的老鼠把瘟疫傳染給了他們。蒙古人居於中國北方,從成吉思汗起向西擴張,橫掃中亞和歐洲。1345年,佔領中亞、西亞的蒙古人進攻黑海之濱一個叫加法的城邦,加法向東羅馬帝國稱臣。面對驍勇善戰的蒙古人,加法人堅壁清野,閉城不戰。蒙古人圍城一年,久攻不下,而瘟疫在軍中蔓延。蒙古人知道這種瘟疫會傳染,於是用拋石機將染病身亡的士兵的屍體拋入城內。加法人不了解這種瘟疫,對拋進來的屍體置之不理,亦莫名其妙。屍體腐爛後,恐怖的瘟疫便隨之爆發。現在看來,是腐爛的屍體釋放出病菌,汙染了空氣,毒化了水源,導致了瘟疫。這是最早的細菌戰。加法人大批死亡,全城恐怖,打開城門,紛紛倉皇逃竄。而城外的蒙古大軍也不戰而退,鼠疫同樣沒有放過他們,他們也沒有免疫力。

  劫後餘生的加法人乘船逃往他們的宗主國——東羅馬帝國。然而,加法城爆發瘟疫的消息已經傳遍歐洲,所有的港口都拒絕他們登陸。義大利威尼斯讓他們的船隻在海上隔離40天後才準許上岸,意在阻止瘟疫傳入。但船上攜帶細菌的老鼠會遊泳,它們早已泅渡到岸上,可怕的黑死病因此開始在整個歐洲蔓延。

  當時,歐洲教會不知道老鼠是傳染源,認為貓是幽靈和邪惡的化身,鼓動人們捕殺貓。貓幾乎瀕臨滅絕,沒有了天敵的老鼠肆意繁殖,加劇了黑死病的流行。那時歐洲的醫學也非常落後,不論得了什麼病,都是千篇一律地實行放血療法,放血不奏效,又使用通便劑、催吐劑。仍不奏效,就用火燒灼淋巴腫塊。這都是西方醫學鼻祖、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傳下來的方法,不過也超越了希波克拉底,新療法是把幹蛤蟆放在皮膚上,或者用尿洗澡。這些療法自然也無效。於是人們只好相信上帝,把瘟疫歸結為人類自身的罪孽惹得上帝憤怒。要贖罪,一些人手執帶著鐵尖的鞭子彼此鞭打,一邊被打一邊哼唱著「我有罪」。

  這場黑死病使歐洲人死亡約2500萬,佔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所造成的恐怖只有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才可比擬。  

  義大利人薄伽丘的《十日談》寫作背景就是黑死病流行時期。當時佛羅倫斯十室九空,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為避難躲到郊外的一座別墅中。為消耗時間,他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一共講了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十日談》書名由此而來。 

  米蘭人無意中找到了一種阻擋瘟疫蔓延的有效辦法:隔離。當瘟疫快要蔓延到米蘭時,大主教下令,對最先發現瘟疫的三所房屋進行隔離,在周圍建起圍牆,圍牆內的所有人不許邁出半步,結果米蘭避免了瘟疫。這是人類對傳染病第一次建立隔離制度,並一直沿用至今。

  黑死病在客觀上促進了醫學的進步。一個名叫希利亞克的醫生在教皇支持下開始解剖死者的屍體,而在此之前解剖屍體被教會視為大逆不道。希利亞克正確判斷出鼠疫的兩種類型,即肺鼠疫和淋巴腺鼠疫,前者通過空氣傳播,後者通過血液傳播,前者的感染性更強。解剖學由此開始發展,西方醫學逐漸認識了人體生理,進而促進了外科學的發展。 

  歐洲人由此改善了衛生習慣。在此之前,在巴黎、羅馬、佛羅倫斯等城市的街道上,汙水橫流,垃圾遍地。人們終年不洗一次澡,為遮掩體味,法國人才發明了香水。鼠疫流行後,歐洲各國積極加強基礎衛生設施的建設,如挖掘寬敞的下水道,並且重視對垃圾的處理,加上普遍進行殺蟲和消毒,使鼠疫等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國際上把對鼠疫的防治稱為「第一次衛生革命」。

  從14世紀一直到17世紀中葉,黑死病每隔幾十年都會在歐洲重現,但再也沒有造成像第一次爆發時那樣慘烈的疫情,這應歸功於公共衛生的改善。到20世紀中葉,抗菌素的發明使鼠疫成了容易治癒的疾病,如今鼠疫僅在非洲貧窮落後地區偶爾發生。

  歐洲鼠疫流行使人口大量死亡,勞動力極其短缺,農奴地位因此提高,於是要求更多的權利和自由,歐洲封建貴族由此開始逐步衰落,新興的資產階級逐步走上歷史舞臺,直至出現資產階級革命。一場傳染病,就這樣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相關焦點

  • 鼠疫,改變歷史進程的傳染病
    慶幸的是7月12日烏拉特中旗鼠疫防控工作指揮部宣布15名密切接觸者均無異常其實鼠疫從沒有消失作為曾經在歷史上讓人聞風喪膽的傳染病鼠疫曾經多次推動了歷史進程改變了世界格局城 市文化範第一次鼠疫:羅馬帝國再次崛起之夢的破碎
  • 瘟疫歷史大盤點:黑死病、鼠疫、天花是如何改變歷史進程
    一場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對整個人類社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經濟、教育、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了不小的變化。疫情原因導致歷史進程的改變,這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不勝枚舉,今天Da視界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天花、黑死病、鼠疫在歷史上的一些罪孽。
  • 有誰知道,歷史上一場傳染的「鼠疫」,竟然使世界格局發生改變
    2018-12-13 03:03:59 來源: 滄海歷史春秋 舉報
  • 鼠疫大歷史
    前二天,我聽小區的一個阿姨說,北京鬧鼠疫了。她問我知道不?我說報紙上不是講控制住了嗎。內蒙古傳來的,什麼老鼠身上的跳蚤,病毒易傳染。 鼠疫與天花病、霍亂曾經在人類歷史上為禍一時,使歐洲某個時期人類數目巨減。現在隨著醫學的發達,鼠疫可以控治了。報紙媒體一夜間的報導本想穩定人心,網友多少有些恐慌。
  • 歷史|鼠疫:千年黑死病陰霾
    二、鼠疫流行史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每次大流行的菌種在代謝特點和傳播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別。又分別命名為三種生物型,即古典型、中世紀型和東方型[4,5]。古典型對應公元六世紀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查士丁尼瘟疫」。
  • 鼠疫是什麼?死了多少人?黑死病對歐洲的影響
    美媒稱,推動鼠疫快速傳播的物理機制是蝨子和跳蚤,而不是齧齒動物。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16日報導,14世紀,鼠疫來到歐洲,並很快徵服了這個大洲。這種人類史上最嚴重的疫病之一導致數千萬人死亡。在鼠疫反覆暴髮長達500年的時間裡,歐洲60%的人口感染了「鼠疫耶爾森菌」。
  • 數千萬人死亡,教會自身難保,黑死病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的歷史走向
    七個世紀前的歐洲,一場大瘟疫肆虐在人類誕生直至不斷繁衍生息的歷史長河中,疾病和死亡無疑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遭遇的經歷,而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早期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的局限,使得人們對於疾病的認識始終處於一個非常有限的地步。
  • 重塑人類歷史的鼠疫,到底來自哪裡
    對於鼠疫如此,對於其他疾病也是如此。文|麥笛有史以來,哪種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最深遠?答案很可能是鼠疫。歷史上的鼠疫大流行有三次:第一次即通常所說的「查士丁尼瘟疫」。公元 541 年,瘟疫在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暴發,直接擊碎了查士丁尼大帝的羅馬帝國復興之夢。
  • 內蒙古現鼠疫!當年瀰漫歐洲的黑死病居然也是蒙古帶去的?
    鼠疫桿菌歷史上的鼠疫大流行很多人對鼠疫不太了解,但一定聽說過當年讓全歐洲乃至全世界恐慌不已的黑死病實際上,根據科學家研究,黑死病的致病因和鼠疫是一樣的,也即是說,黑死病就是鼠疫。一般相信歷史上鼠疫有四次大流行,第一次就是在東漢末年,死亡人數約為帝國人口的三分之二;第二次大流行發生在公元6世紀,起源於埃及,最後波及整個歐洲,造成近2500萬人死亡;第三次發生在14世紀,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黑死病,僅歐洲就有2500萬死亡,全世界更是不可計數,中國也有大量人口死亡,這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第四次發生在離我們很近的19世紀末期,
  • 肆虐歐洲的鼠疫為何在中國鎩羽而歸?此人力挽狂瀾,經驗至今受用
    鼠疫,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直到今天,歐洲人提起鼠疫依然不寒而慄。在中世紀時期,鼠疫曾肆虐歐洲,三年內奪走2500萬人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恐懼的歐洲人給它起了一個可怕的名字:黑死病。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10年10月,鼠疫會突然來到中國東北。
  • 揭秘1910年中國東北發生的人類歷史上第三次大鼠疫
    內容提示: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縱橫歐、亞、非200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數超過1億,第二次就是導致歐洲人口減少三分之一的「黑死病」。而1910年,人類歷史上第三次鼠疫大流行選擇了中國的東北。「防疫不亞於一場戰爭」伍連德後來在自傳中如是說。
  • 內蒙古歷史上的鼠疫‖正確認識鼠疫
    伍連德 鼠疫在中國流行的歷史也很悠久,早期的中醫經典中就有類似鼠疫病狀的記述。 人間鼠疫傳播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從動物跳蚤人的傳播;二是通過人人的空氣飛沫傳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過剝食染疫動物時,鼠疫菌直接進入創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敗血症。
  • 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近代醫學歷史鉤沉
    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 ——近代醫學歷史鉤沉 伍連德博士的記憶,展現了近代醫學歷史鉤沉,使我們有幸了解到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 草根出生的不世之才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廣東臺山,1879年出生在英屬海峽殖民地檳榔嶼。17歲獲女王獎學金赴英國讀書,在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遊學歐洲6年,伍連德1903年返回檳榔嶼行醫,1907年應袁世凱之邀回國。
  • 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
    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 文/黃嚴忠 進入14世紀,歐洲社會邁入中世紀後期的門檻。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氣溫下降,植物生長季節變短,糧食產量受到影響。
  • 鼠疫,歷史上的「黑死病」又來了
    鼠疫,歷史上的「黑死病」又來了。7月4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人民醫院報告了1例疑似腺鼠疫病例,是烏拉特中旗溫更鎮一名牧民。經專家確診為鼠疫病例後,巴彥淖爾市就發布了鼠疫防控Ⅲ級預警:自2020年7月5日起預警持續到2020年底。
  • 歐洲曾因鼠疫減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如今的美國是否會重蹈覆轍?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爆發了一場席捲整個歐陸的大瘟疫,一種名為"黑死病"的鼠疫,奪走了當時高達歐洲總人口三分之一的2500多萬人的生命,黑死病帶來的恐懼,超過了人類史上任何一場戰爭,就連堪稱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因戰爭而減少的人口也僅有5%感染黑死病的患者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
  • 內蒙古出現兩起鼠疫疫情,鼠疫還是以前那個「奪命瘟神」嗎?
    世界衛生組織並未將敗血性鼠疫和皮膚鼠疫列入鼠疫的主要分型中,這主要是考慮到二者可以包含到腺鼠疫或者肺鼠疫的病程中。除此之外,還有腸鼠疫、腦膜炎型鼠疫甚至眼鼠疫等更加罕見的鼠疫類型。在有效的抗菌藥物誕生之前,人類應對鼠疫的方式只能是粗暴的隔離,一旦染病便極難逃出生天。據統計,數次大流行間,鼠疫在全球造成了超過2億人以上的死亡,堪稱人類歷史上的頭號傳染病。
  • 中世紀夢魘——鼠疫「黑死病」竟然對歐洲文明發展產生如此大影響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發生了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此次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其不僅是歐洲的災難,更是人類文明的一次重大災難。黑死病不僅對歐洲文明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還從另一方面直接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 特別報導: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
    原標題:特別報導 | 「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人類無數次經歷過因瘟疫或流行病而招致的「突如其來」「措手不及」「徹底改變」,我們已經吸取了很多經驗,卻很難保證不犯相同的錯誤。記者 | 許詩雨假如很多年後,在線教育在中國成為一種非常普及的授課形式,人們會如何記述這段起源?
  • 歷史上三次肆虐歐洲的黑死病,超越二戰,究竟禍害了多少人命?
    歷史上造成歐洲差點團滅的疾病中就包含有大名鼎鼎的黑死病,真正的歷史事實就是黑死病按幾百年一個周期,總共爆發過三次。這三次黑死病給歐洲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這場加起來總共造成接近1.3億人口死亡,幾乎造成歐洲人口團滅的災難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之前的文章總是在寫中國歷史,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回到幾百年前的歐洲,去盤點一下這幾次幾近造成歐洲團滅,讓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