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歐洲的鼠疫為何在中國鎩羽而歸?此人力挽狂瀾,經驗至今受用

2021-01-09 近代人物周刊

鼠疫,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直到今天,歐洲人提起鼠疫依然不寒而慄。

在中世紀時期,鼠疫曾肆虐歐洲,三年內奪走2500萬人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恐懼的歐洲人給它起了一個可怕的名字:黑死病。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10年10月,鼠疫會突然來到中國東北。

當年現場照片

1910年10月25日,滿洲裡發現第一例感染鼠疫的患者。在隨後兩個月時間裡,疫情沿著當時的中東鐵路肆意蔓延,從海拉爾、齊齊哈爾到哈爾濱、長春、奉天(今瀋陽),一路南下,大有席捲全國之勢。

感染鼠疫的患者成批死亡,舉家離世,整個東北地區都籠罩在鼠疫的陰影中。

這場可怕的鼠疫實際上與東北無關。當時爆發的鼠疫,是鼠疫中最兇殘的一種:肺鼠疫。主要存在於西伯利亞的旱獺身上,俗稱旱獺鼠疫菌株。

1910年10月,沙俄西伯利亞地區爆發了這種鼠疫,但沙俄的做法卻極其不負責任,甚至有故意傳播之嫌。沙俄政府選擇嚴密封鎖消息,焚燒掉疫情區的房屋,最後把不明真相的染病勞工,主要是來自中國東北的勞工們攆走,鼠疫就這樣傳播到了東北大地!

當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但是在抗擊鼠疫的鬥爭中,頭腦還算清醒,在外交部右丞施肇基的推薦下,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並獲得醫學博士的伍連德臨危受命,火速趕往東北,對鼠疫宣戰。

伍連德

伍連德來到了東北最嚴重的疫區傅家甸,在來此之前,伍連德知道此次迎接他的將是艱苦卓絕的戰鬥,早有心理準備,但是他沒想到形勢卻是那麼嚴重,不僅疫情嚴重,而且處處掣肘。

不僅當地官員對疫情毫無認識,而且醫療資源都掌握在俄國人和日本人手裡,但即使如此,伍連德依然毫無畏懼。

他偷偷解剖了鼠疫死者的屍體,終於弄清楚了這是可以通過唾液傳播的肺鼠疫!

接下來伍連德開始行動了,他向清政府要來了指揮權,果斷撤職了一些無能的醫官和隔離區官員,全權負責鼠疫防範工作。他帶領防疫人員挨家挨戶檢查疫情,一旦發現感染病例,立即將患者送到防疫醫院進行隔離,並對其家人進行觀察,

同時,伍連德派1000多名士兵對中東鐵路中方管理沿線進行交通管制,所有途徑旅客都要觀察5天後才能放行。

當時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沙俄(沙俄雖敗於日本,但在東北仍然有大量俄國人)也採取了同樣的方式對自己的國人進行管制。如此一來就有效阻止了患病人員在旅途中擴散病情。

當年現場照片

為了保護醫護人員,伍連德還發明了用棉紗做成的簡易口罩,並調動大量人力物力,確保口罩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市民。這種口罩,被後人稱為「伍氏口罩」。

然而,即便伍連德採取了如此嚴格的防疫措施,鼠疫卻依然肆虐猖獗,哈爾濱、長春、瀋陽……各地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依然上升。

當時,疫情最嚴重的傅家甸地區已經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亡,在這樣下去,不僅東北,乃至整個中國都可能成為疫區。

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終於,伍連德將目光轉向了墳場,並找到了答案。

當時正值隆冬時節,死亡人數甚多,土葬極其不便,而且日本醫生宣稱鼠疫在嚴寒下無法存活,不用埋,正是在這樣錯誤的論調下,被鼠疫的感染的死者屍體都集體堆積在荒郊野外,如此多的屍體堆積在一起,這就是巨大的傳染源啊。

伍連德認識道,唯有將屍體焚燒才是上策,可是在當時,入土為安是傳統,伍連德也不敢擅自作主,他將情況和建議迅速奏請朝廷,請朝廷批准。

同時,哈爾濱的官商紳士們也聯名向吉林總督(當時哈爾濱屬吉林境內)陳情,希望批准火葬。

好在清政府中雖然多是迂腐官員,但這次朝廷支持了伍連德,3天後,伍連德收到外務部發來的電報:準許伍醫生之請。

當年現場照片

1911年1月31日,2200多具屍體在哈爾濱城北的公共墓地進行集體焚燒,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集體火葬。緊接著,各地相繼對鼠疫死者火葬,甚至不少已下葬屍體也從墳墓中挖掘出來,進行焚燒。

當時很多人們對伍連德的作法不理解,民眾中對其詛罵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不管怎樣,通過這種近乎鐵腕的方式,伍連德團隊終於控制住了傳染源。

在集體火葬後,鼠疫的感染人數第一次破天荒的下降,完成了火葬的一個月後,哈爾濱防疫總部收到了最後一例死亡報告。接下來,各地捷報頻傳,死亡報告均為零。

至1911年4月,橫行東北,奪6萬人生命的大鼠疫,終於被消滅。當然,我在文章中寫的看似簡單,實際伍連德在工作中所面對的困難和艱辛,根本無法用文字言表。

當年現場照片

伍連德當年控制疫情的手段在今天仍同樣適用,即傳染病防治三大原則: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未被感染人群。

伍連德的名字也隨著抗擊鼠疫的勝利,迅速傳遍世界。當時西方人都不敢相信,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竟然打贏了鼠疫這場戰爭。

英國《The Times》駐北京的著名記者給伍連德寫信,「由於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績,您的名字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家喻戶曉」

英國《醫學周刊》對這次事件的頭號功臣伍連德的評價:他的畢生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無以為報,我們永遠感激他。

歐洲人對伍連德的敬佩是發自肺腑的,因為鼠疫在歐洲人心裡永遠是最深的痛,在對鼠疫的戰爭中,歐洲人敗得體無完膚,而中國人卻取得了巨大勝利。

梁啓超曾讚譽伍連德:「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即伍連德)博士一人而已!」

伍連德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史記·淮陰侯列傳》

伍連德,臨危受命,救千萬人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國士無雙,實至名歸。

1911 年 4 月 3 日,伍連德邀請 11 國專家,於瀋陽召開了「萬國鼠疫大會」,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召開國際學術會議。年僅 32 歲的伍連德被推選為大會主席,會議上,伍連德主持,與各國專家共同完成了 500 頁的《1911 年國際鼠疫研究會會議報告書》。

兩年後,也就是1913 年,伍連德整理的相關文章發布在了醫學頂級雜誌柳葉刀 Lancet 上,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

歐洲人為何敗給鼠疫,因為他們沒有伍連德這樣的國士。

1960年1月21日,伍連德在馬來亞的檳榔嶼逝世,享年82歲。

在《鼠疫鬥士:一個中國醫生的自傳》一書中,伍連德在序言中寫道:我曾經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歷史的偉大文明古國,歷經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永遠幸福繁榮

參考資料:《鼠疫鬥士:一個中國醫生的自傳》

相關焦點

  • 黑死病在歐洲殺死2500萬人,在中國卻沒有爆發,我們要感謝此人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一場關乎民族興亡的危機隨著西伯利亞的寒流竄入中國東北三省,行將就木的大清朝廷處理好了,還能苟延殘喘一段時間;處理不好,中華民族就將面臨亡種的危險。這危機在歐洲有個臭名昭著的名字:黑死病。 黑死病,曾經席捲歐洲的大鼠疫,整整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歐洲人口因此銳減三分之一。
  • 黑死病導致歐洲2500萬人死亡,為何中國沒爆發?我們需要感謝此人
    其中就有一種讓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都聞風喪膽的傳染病——黑死病,但是如此來勢兇猛的黑死病為何在中國沒有爆發呢?然而此時由政府派去調查指揮的官吏們,有的專業知識不足,有的能力不夠腐朽不堪,都沒有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疫情仍然十分嚴峻,清朝的官員和百姓都害怕重演中世紀歐洲的災難,就連侵略壓榨中國的帝國主義列強也害怕黑死病在中國大地不受控制而在歐洲卷土從來
  • 黑死病在歐洲殺死2500萬人,在中國卻沒有爆發,我們要感謝一個人
    黑死病,曾經席捲歐洲的大鼠疫,整整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歐洲人口因此銳減三分之一。即便是經歷過戰場慘烈程度堪稱「絞肉機」的世界第二次大戰,歐洲人口也才失去5%,可見當時黑死病的感染率和致死率有多麼恐怖。  鼠疫在東北肆虐6個月,捲走了6萬人的性命。風雨飄搖的清廷已經到了極限,再面對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一旦鼠疫從東北三省擴散出去,中國將無可禦敵之兵,大明的悲劇幾乎就要重演。  要知道一旦感染黑死病,長則五六日,短則半日,患者就一命嗚呼。
  • 在歐洲殺死2500萬人的黑死病,為何沒有在中國爆發?我們要感謝一個人
    1910年10月25日,在我國東北地區爆發了一場令世人聽了都害怕的鼠疫,這個鼠疫就是曾席捲了整個歐洲,奪走了歐洲近2500萬人生命的「黑死病」,在當時,人一旦患有鼠疫,致死率幾乎達到了恐怖的99%!
  • 鼠疫改變歐洲歷史
    □劉坤    1348年,一場鼠疫大流行,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也改變了人類的衛生保健史。這個時候是中國的元朝末年。  這次鼠疫最早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奧的義大利佛羅倫斯人記錄下來:最初症狀是腹股溝或腋下的淋巴有腫塊,然後皮膚會出現青黑色的斑塊,因此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染病後,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在3天內死去。
  • 1910年,還剩一口氣的清政府滅掉了肆虐東北的鼠疫
    歷史上,鼠疫的名頭說起來可謂是令人膽寒。公元542年,東羅馬帝國鼠疫爆發,這樣一場瘟疫持續了兩個世紀之久,因此而亡者更是數以億計;1348年開始,橫掃歐洲的黑死病爆發,這一次持續時間更長,直到17世紀末才有所緩解,死亡人數更是難以估量。 在我們中國的大地上,鼠疫也並不少見。
  • 曾經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後來為什麼式微了?
    黑死病主要是腺鼠疫,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災難之一。從14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早期,黑死病都是肆虐歐洲的傳染病主角。據歷史學家赫克估計,歐洲全部人口的大約四分之一,即至少兩千五百萬人死於黑死病。此外,黑死病還造成了道德、宗教以及政治方面的瓦解。
  • 黑死病肆虐中世紀的歐洲,當時的人們想到了哪些方法對付它?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正如其名,鼠疫病菌的攜帶與傳播者是隨處可見的老鼠和其身上的跳蚤。 在有著先進抗菌手段的現代,鼠疫是難掀起什麼風浪的!但在幾個世紀之前,鼠疫曾經肆虐歐洲。在當時,鼠疫還有一個令人談之色變的名字—黑死病。
  • 肆虐歐洲1400多年的黑死病,這位中國科學家僅用4個月撲滅
    黑死病是歐洲人不願意提起的夢靨,從6世紀到20世紀的1400年間,黑死病奪去了地球2億多人的生命,差點讓整個歐洲覆滅。黑死病就是我們所說的鼠疫。鼠疫是是由攜帶病菌的跳蚤作為中間宿主,叮咬人類引起,鼠疫一共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肺炎鼠疫,Y.pestis細菌被吸入,停留在肺部,就引起了肺炎鼠疫。
  • 肆虐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差點毀滅整個歐洲
    當歷史學家討論「鼠疫」時,他們通常是指由鼠疫耶爾森氏菌引起的鼠疫流行。OleJrgenBenedictow在他的著作《 1346-1353年的黑死病:完整的歷史》(Boydell出版社,2018年)中估計,歐洲人口中有50-60%死於黑死病,這一比例甚至比黑死病還要高。人們經常提到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死於這種疾病。
  • 奪走2500萬人生命,歐洲中世紀爆發鼠疫的原因是什麼?
    缺少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 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 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 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發生在20世紀,堪稱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歐洲因戰爭而死去的總人數為其人口的5%
  • 歐洲曾因鼠疫減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如今的美國是否會重蹈覆轍?
    ,不管卡法之戰的真相如何,大規模鼠疫在歐洲的爆發都無可避免。鼠疫病源的第一站是商人們來到的義大利的港口城市墨西拿,在此停留後,經水路傳到義大利北部的熱那亞,另外就是法國的地中海港口城市馬賽,1348年1月,疫病攻破了義大利繁華的商業城市威尼斯,通過威尼斯這個樞紐,這裡的商人經商的觸角遍布歐洲各地,於是就由他們將鼠疫病菌,通過陸路和水路,輻射到歐洲的四面八方,歐洲因此爆發了大瘟疫,而蒙古也沒好到哪裡去,大流行始於蒙古帝國,並摧毀了四個汗國的人民,
  • 中國首位諾獎提名人:若不是他力挽狂瀾,中國將面臨滅族的危險
    但你知道中國第一個獲得諾獎提名的人是誰嗎?2007年,諾貝爾委員會官網披露了1901年至1951年生理學或醫學系候選人名單。在這份名單中,伍連德的名字赫然在列。吳連德雖然是馬來西亞華僑,但在候選人的國家一欄中卻是「中國」。這是迄今為止公開信息中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華人。為什麼會選中胡連德?
  • 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文/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老鼠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生活中隨處可見。流傳過一句話: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 黑死病導致歐洲2500萬人死亡,為何在中國東北,死亡人數為6萬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又稱黑死病(其實是鼠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而到了1910年,中國東北也曾爆發鼠疫,但是因為處理措施得當,死亡人數停在了6萬。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
  • 新冠疫情的plus「黑死病」為何沒有到達中國?
    2500萬,相當於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這樣的數據說他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最可怕的傳染病都不為過。14世紀後半期,歐洲還出現過數次嚴重的黑死病。直到15世紀末,歐洲每10年就遭受一次黑死病襲擊。16世紀和17世紀,黑死病仍對歐洲人的生命構成極大威脅。1664~1665年流行於倫敦的黑死病為害不小,被人們稱為倫敦大瘟疫。1894年,我國廣東、香港一帶出現的黑死病,傳播範圍也很廣。1898~1928年間,黑死病在印度奪去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直到20世紀60年代,黑死病還曾在越南流行。
  • 黑死病在歐洲曾殺死2500萬人,為何在中國沒有爆發?要感謝一個人
    這場危機在歐洲有個這樣的名字——黑死病。黑死病籠罩整個歐洲之時,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戰爭時期都沒有這麼多人喪命。由此可見,黑死病非常恐怖。02在我國,黑死病就叫做鼠疫,整整奪走了6萬人的生命。當時清廷已經是被列強盯上了,如果鼠疫再在東北地區傳播到其他地區,那麼根本不用列強入侵,直接被鼠疫就擊垮了。在那個年代,一旦人們感染黑死病,最快半天就會死亡。歐洲地區最嚴重的時候,前一秒看著一個人還在大街上行走,下一秒這個人就倒地了。面對如此兇險的疫情,清廷也是派了很多官員去調查了解,但是這些官員基本都死在了疫區。
  • 歷史上三次肆虐歐洲的黑死病,超越二戰,究竟禍害了多少人命?
    第三次黑死病再次肆虐,時間已經來到了十九世紀的末期,這一次黑死病疫情延續到了二十世紀的三十年代。這一次更加離譜和誇張,因為全球各大洲60多個國家都被列入疫情區,又是上千萬人死於疾病。以上三次黑死病的疫情,不完全統計總共奪去了1.35億人的生命,在黑死病疫情面前,人類顯得不堪一擊。三、 黑死病從哪裡來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黑死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鼠疫桿菌。
  • 內蒙古發現腺鼠疫,曾致300萬中國人死亡的黑死病是否會捲土重來
    鼠疫是一種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的烈性傳染病,鼠疫的第一次大規模爆發是在公元542年,在瘟疫傳播的高峰期,每天有5000人到10000人染病死亡,總死亡人數在20萬人以上,幾乎摧毀了君士坦丁堡,並從那裡傳播到西歐,此後又在地中海地區飄掠肆虐兩個世紀之久。
  • 鼠疫,改變歷史進程的傳染病
    六世紀是中國南北朝輪換交替戰火紛紛的時候當時有鼠疫記載嗎?」導致了瘟疫很有可能就是鼠疫城 市文化範第二次鼠疫:歐洲黑死病,文藝復興的助產士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都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