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件乃是人類心靈活動的表現。……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事件時,則必須研究人們是在怎麼想的。——科林伍德(英)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906,閱讀約2分鐘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人獲得了不少諾貝爾獎,比如諾貝爾作家莫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等。但你知道中國第一個獲得諾獎提名的人是誰嗎?2007年,諾貝爾委員會官網披露了1901年至1951年生理學或醫學系候選人名單。
在這份名單中,伍連德的名字赫然在列。吳連德雖然是馬來西亞華僑,但在候選人的國家一欄中卻是「中國」。這是迄今為止公開信息中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華人。為什麼會選中胡連德?
原因很簡單。要不是吳連德力挽狂瀾,中國將面臨種族滅絕的危險。1910年10月至1911年4月,中國東北爆發鼠疫,被稱為20世紀世界上最嚴重的鼠疫,造成6萬多人死亡。
瘟疫來勢之猛,危害之惡劣,世所罕見。諸如「城北六十裡徐夏家屯十餘戶被瘟疫傳開,全村男女老少無一倖存」,「哈爾濱瘟疫致死數千人,屍體被澆油燒了三天三夜」等新聞,在當時的報紙上不斷見諸報端。
更糟的還在後面。瘟疫開始向華北平原蔓延。我該怎麼辦?情急之下,清政府任命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校監伍連德為全總醫官,赴哈爾濱開展大規模的鼠疫防治工作。
吳連德因在醫學上的成就,臨危受命。吳連德出生於馬來西亞。17歲來到劍橋大學學醫,24歲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從此,他開始了自己的醫學生涯。
到達東北後,伍連德很快發現瘟疫的源頭來自旱獺。一方面,伍連德下令在整個東北地區撲殺土撥鼠;另一方面,他採取了隔離措施。關鍵時刻,吳連德身兼數職,「扮演一個大機構的總指揮角色,對醫生,警察,士兵,甚至地方官員發號施令。」。
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苦努力,這場災難性的瘟疫得到了控制。這一年伍連德只有31歲。鼠疫戰爭結束後,伍連德在哈爾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鼠疫研究所,並於當年4月在這裡舉辦了萬國鼠疫研究所。
伍連德在大會上作了抗擊東北鼠疫的經驗,得到各國醫學專家的評價,後被冠以「鼠疫鬥士」的稱號。伍連德也一戰成名。梁啓超曾評價說,「科學輸入五十年,吳興連(吳連德)博士,僅一人,能以初中學者的身份遇天下。」
參考資料:清末東北鼠疫,連德武與東北鼠疫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