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諾獎提名人:若不是他力挽狂瀾,中國將面臨滅族的危險

2020-12-04 知識帶來的快樂

歷史事件乃是人類心靈活動的表現。……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事件時,則必須研究人們是在怎麼想的。——科林伍德(英)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906,閱讀約2分鐘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人獲得了不少諾貝爾獎,比如諾貝爾作家莫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等。但你知道中國第一個獲得諾獎提名的人是誰嗎?2007年,諾貝爾委員會官網披露了1901年至1951年生理學或醫學系候選人名單

在這份名單中,伍連德的名字赫然在列。吳連德雖然是馬來西亞華僑,但在候選人的國家一欄中卻是「中國」。這是迄今為止公開信息中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華人。為什麼會選中胡連德?

原因很簡單。要不是吳連德力挽狂瀾,中國將面臨種族滅絕的危險。1910年10月至1911年4月,中國東北爆發鼠疫,被稱為20世紀世界上最嚴重的鼠疫,造成6萬多人死亡。

瘟疫來勢之猛,危害之惡劣,世所罕見。諸如「城北六十裡徐夏家屯十餘戶被瘟疫傳開,全村男女老少無一倖存」,「哈爾濱瘟疫致死數千人,屍體被澆油燒了三天三夜」等新聞,在當時的報紙上不斷見諸報端。

更糟的還在後面。瘟疫開始向華北平原蔓延。我該怎麼辦?情急之下,清政府任命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校監伍連德為全總醫官,赴哈爾濱開展大規模的鼠疫防治工作。

吳連德因在醫學上的成就,臨危受命。吳連德出生於馬來西亞。17歲來到劍橋大學學醫,24歲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從此,他開始了自己的醫學生涯。

到達東北後,伍連德很快發現瘟疫的源頭來自旱獺。一方面,伍連德下令在整個東北地區撲殺土撥鼠;另一方面,他採取了隔離措施。關鍵時刻,吳連德身兼數職,「扮演一個大機構的總指揮角色,對醫生,警察,士兵,甚至地方官員發號施令。」。

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苦努力,這場災難性的瘟疫得到了控制。這一年伍連德只有31歲。鼠疫戰爭結束後,伍連德在哈爾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鼠疫研究所,並於當年4月在這裡舉辦了萬國鼠疫研究所。

伍連德在大會上作了抗擊東北鼠疫的經驗,得到各國醫學專家的評價,後被冠以「鼠疫鬥士」的稱號。伍連德也一戰成名。梁啓超曾評價說,「科學輸入五十年,吳興連(吳連德)博士,僅一人,能以初中學者的身份遇天下。」

參考資料:清末東北鼠疫,連德武與東北鼠疫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研究黑洞貌似沒有什麼用,但拿獎仍然眾望所歸。化學獎沒有給華裔科學家張鋒,因為諾獎更重視「元發現」,CRISPR技術是更重要的從0到1,而不是從1到10。中國在這方面被卡得死死的,作為資訊時代核心基石,離開晶片世界將無法運轉。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的諾獎,中國再次落空。中國在這方面被卡得死死的,作為資訊時代核心基石,離開晶片世界將無法運轉。有人說,中國其實造不好一個螺絲釘,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中國是製造大國,但一旦涉及頂尖領域就大打折扣。
  • 解密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作家:胡適、林語堂、魯迅、老舍和沈從文
    諾獎與中國作家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臺灣作家李敖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把他被提名諾獎的新聞炒作得沸沸揚揚,《北京法源寺》賣了個洛陽紙貴。李敖留下的不少破綻沒有立即被人識破,表明李敖本人和許多讀者都不了解諾獎提名的時間、評選機構及其評選機制。
  • 諾貝爾獎歧視中國?那些年,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
    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由此成為諾貝爾文學獎100多年歷史上,首位獲獎的中國作家。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的頒獎詞是: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
  • 首位被諾獎提名的中國人,曾成功遏制一場世界性的滅亡災難
    首位被諾獎提名的中國人,曾成功遏制一場世界性的滅亡災難國人歷來有對諾貝爾獎的情結。魯迅當年曾拒絕了諾獎的提名,認為中國人得了這個獎會驕傲,這成了國人的一個遺憾,直到多年後,莫言、屠呦呦相繼獲得諾貝爾獎,才讓這個遺憾圓滿。
  • 這位中國老人不但辦了中國諾獎,還搶先給今年的諾獎頒了獎
    文/華商韜略 吳蘇這一次「中國諾獎」,領先了諾貝爾獎有一個「中國版諾貝爾獎」眼光獨到,其去年的一位獲獎者,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他本人更是著名的石礦大王與酒店巨頭,也成為香港從滿目瘡痍走向世界都會的全程參與者與開創者。2015年,他捐出20億港元作為第一期資金,創辦呂志和獎有限公司,設立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
  • 他是諾獎被竊的愛國教授,在川普叔叔的幫助下,開啟了中國核事業
    但是他足夠難就是了,因為趙先生在攻克這道題目時的一項發現足以得到諾獎。借著這道題,趙忠堯成為了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觀測到正反物質湮沒的人」。在做實驗解題過程中,他發現:「硬γ射線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過重金屬鉛時,會出現『反常吸收』現象,產生一種特殊輻射。」
  • 川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因「震懾伊朗中國」
    2月1日是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截止日期,在隨後披露的獲提名人名單中,赫然出現了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幾個大字。法新社援引的推薦信中寫著,川普擁有「強有力的以實力求和平的意識形態,這是一種有威脅性的武器,震懾了伊斯蘭激進勢力、『伊斯蘭國』、核伊朗和共產主義中國。」
  • 馬光遠:中國和諾獎的距離,更遠了
    對於諾獎,國人的感情比較複雜,一方面表示並不在乎諾獎,另一方面又特別渴望,仍然忍不住的關心。特別是在今年美國在科技領域對中國開始卡脖子的情況下,諾獎無疑又會成為反思中國創新體系,加快在關鍵領域突破的一個躲不開的話題。
  •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其實這句語法表述有誤,應該是中國怎麼總是無緣諾獎?2020年諾獎陸續公布,已經衰落幾年的美國獲獎人數又佔據多席。我就奇了怪了,咱們不是有新四大發明嗎,怎麼全部名落孫山了?
  • 聚焦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
    201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將在北京時間10月8日晚間6點左右揭曉。儘管目前為止,中國乃至亞洲的經濟學家尚無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的經歷,但這並不妨礙諾貝爾經濟學獎引發國人的熱議。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哪些層面影響著中國?諾獎得主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
  • 中國3大黑科技,是中國諾獎搖籃,正在悄悄向諾獎發起衝刺
    世界上研究中微子的大神很多的,其中因為中微子而獲得諾獎的也不少,比如日本人就曾憑藉發現中微子的兩種振蕩模式而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而我們中國對於中微子的研究的投入也非常大,為了探測中微子,我們中國在大亞灣核電站修建了一個實驗室,並打造了一個中微子探測器——大亞灣的中微子探測器。
  • 大半中國核科學家的老師,同學受他啟發獲得諾獎,有2位諾獎學生
    這位老人就是國內核物理的鼻祖趙忠堯先生,或許即使是現在,提起他的名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比較陌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評價趙忠堯先生時候說道:&34;密立根先生,密立根先生想著讓趙忠堯儘快拿到博士的學位,因此打算安排趙忠堯做一個很簡單的光學研究課題,可以趙忠堯認為自己來美國的目的是深度學習前沿科學,回去以後更好的報效祖國,並不是來拿一個學位,所以趙忠堯果斷拒絕了,當時全校師生聽聞此事都很震驚,覺得這個中國學生也太任性了竟然拒絕自己的導師,但是密立根並沒有介意,又給他換了一個課題&34;, 趙忠堯覺得這個課題的難度還是不夠
  •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2020-11-06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31歲獲華人首個諾獎,他舌戰「四人幫」,改變一代中國精英的命運
    當時他以製作紐扣售賣為生,業餘在當地進行傳教。 這位李子義不會想到,從他開始,這個「東吳李家」將名人輩出,有人掌管過中國紅十字會,有人成為江南名醫,有為抗戰而犧牲的敢言報人,有華爾街的股票大亨,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為華人首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諾獎嗎?看看頒獎詞,網友黑他有道理嗎
    然而,有人則是這個例外,2011年莫言憑藉著他的作品《蛙》獲得了國內文學的最高獎項,2012年又憑藉同樣的作品獲得了諾獎,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比;不過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作家也是這樣。得獎後的莫言頻頻的出現在了大眾眼前,這讓大眾了解了他和他的作品,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爭議和謾罵。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不到諾獎揭曉的一刻,沒有人敢拍胸脯說:我的名單一定準確,因為諾獎預測真的很難。 預測諾獎的難點之一在於:諾貝爾基金會有嚴格的規定,所有諾貝爾獎的提名信息,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在50年都不能公開。圖|nobelprize.org以2019年的諾獎得主為例,大眾想得知諾獎背後的邏輯,到底這些得主打敗了哪些人,又是誰將所有人送到了諾獎的擂臺上,只能靜待到2069年。
  • 給科學家官員頒「中國諾獎」,需要多大的勇氣?公眾有5個疑問
    「中國諾獎」第五次頒獎,估計很少有人預料到在短短在幾個小時內上了各大平臺熱搜,特別是關於「副省長拿下中國諾獎」的消息,一度上升至頭條榜首,格外受到關注。為何?因為這次評獎打破了人們傳統的認識。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大獎是不頒給現職官員的,沒有先例,極易引起爭議,評委會敢於作出這樣的決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 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自然科學類的諾獎離中國並不遙遠
    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閉幕,5位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16位中美院士、國內30多名知名醫院院長,會聚京津兩地,共同探討「中西醫優勢互補與融合發展」「腫瘤研究的前沿與方向」「中國諾獎之路」等話題。   本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由「院士醫學論壇」和「國際腫瘤研究高峰論壇」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