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到底有多可怕?我們該如何預防?

2021-01-11 瀟湘名醫

7月5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衛健委發布通報,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發現1名牧民確診為腺鼠疫病例,而患者發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內活動。

7月5日,巴彥淖爾市衛健委發布鼠疫疫情III級預警通告

此次鼠疫源頭從何而來?在這個不足5000人的小鎮,鼠疫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平時草原上看不到老鼠,很多年沒聽說過有鼠疫了。」溫更塔拉度假村一位工作人員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那名鼠疫患者是牧民,目前沒有多大事,他的家人暫未被查出感染」。

烏拉特中旗溫更鎮的溫根塔拉草原。受訪者提供

事實上,溫更鎮所屬的烏拉特中旗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歷史疫源地。根據今年5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發布的《關於調整內蒙古自治區57個鼠疫監測旗縣鼠疫疫情風險級別的請示》顯示,烏拉特中旗為鼠疫高風險區。

溫更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溫更鎮本身就位於鼠疫自然疫源地,但很多年沒有發生鼠疫了,牧區牧民有一定暴露風險,非牧區居民感染風險小,這段時間居家不要出門走動。

烏拉特中旗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是長爪沙鼠。長爪沙鼠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為主要食物,不冬眠,繁殖力極強,其體外寄生禿病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

在雨水充沛的夏季,長爪沙鼠及體外寄生蚤數量就會急劇增加,當鼠密度達到一定程度鼠疫開始流行。當鼠密度低於一定值時,就會進入間歇期。

鼠疫,到底有多可怕?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人畜共患病。人類歷史上共有 3 次鼠疫大流行——公元 6 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公元 14 世紀的「黑死病」、公元 19 世紀末在中國的大流行。

公元 6 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對於這場瘟疫的記載,是歐洲史上對鼠疫瘟疫最早的記錄。

僅君士坦丁堡一個城市就死亡了20萬人,整個東羅馬帝國近三分之一人口喪生,其死亡率突破33%,與14世紀歐洲的「黑死病」大體一致。

後來有史學家甚至認為,正是這場瘟疫的發生動搖了拜佔庭帝國長達數千年的統治,成為查士丁尼統治晚期帝國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14世紀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同樣直接奪走了歐洲近1/3人口的生命,在一些文獻記載中,黑死病被稱為難以治癒的新型瘟疫。

在《黑死病1348~1349:大災難、大死亡與大蕭條》一書中,作者這樣描述黑死病——

「有人突然得病,幾小時內便命赴黃泉;有人則沉睡不醒,喊也喊不起來;有人則因發熱而無法入睡,口渴難耐。這種疾病剛出現時,病期一般為三至五天,但到疫情末期,那些生腫塊病人的恢復期則長達數月。」

黑死病時期的全套防護服,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鼠疫的恐懼

我國也是深受鼠疫影響的國家之一,19世紀末到新中國成立,我國一共發生過6次鼠疫大流行,波及20多個省(區),發病人數約115萬,死亡約100萬人。

當時清府全權欽差總醫官伍連德治理1911年春節前後發生在我國東北地區鼠疫

三次流行瘟疫之後,鼠疫至少造成了全球超過1.7億人的死亡,一度被認為是最恐怖的傳染性疾病。

目前我國多個省區仍然存在不同類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因此對鼠疫防控工作一直沒有放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21世紀仍存在鼠疫的流行和暴發風險。

我們該怎麼防鼠疫?鼠疫最常見的有腺鼠疫(80%-95%) 、敗血症型鼠疫(10%-20%)、肺鼠疫(60%-100%)三種類型。

本次在內蒙古地區確診的鼠疫病例就屬於腺鼠疫。

腺鼠疫的主要感染途徑是跳蚤叮咬、飛沫傳播(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 、吸入感染患者的飛沫)。

可防可治?怎麼防?如何治?

2019年中國疾控中心官網發布了《鼠疫可防可治》的科普文章,證明鼠疫的確可以進行科學防控,不需要過分擔心。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應該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免受鼠疫侵害呢?

疾控部門提醒:

面對鼠疫疫情,需要做到「三不三報」——

「三不」: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三報」:發現病(死)旱獺及其他動物要報告、發現疑似鼠疫病人要報告、發現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要報告。2019年,《中國臨床醫學》雜誌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科金文婷醫生的一篇文章,詳細論述了鼠疫的預防:

提前了解自己所需要前往或已經定居的地區是否存在人畜共患鼠疫。在野外注意採取措施防止跳蚤叮咬。不要隨意處置來路不明的動物屍體、不吃野味。對於懷疑有肺鼠疫的患者應進行隔離治療,採取防止飛沫傳播的措施,直至排除肺炎或至有效抗菌治療後 48小時。抗菌藥物出現前 ,鼠疫主要的感染風險是處於疾病末期 、咳痰中有大量血液和(或)膿液的患者。此時外科口罩即可起到保護作用 ,不需要使用特別防護顆粒物的口罩(如 N95 或更高級的口罩)。

【來源:健康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鼠疫到底有多可怕?這些一定要知道!
    鼠疫為何這樣恐怖?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什麼是鼠疫?鼠疫為什麼這麼可怕?如何預防鼠疫?不規則低熱,全身症狀輕微,多見於流行初期或末期、以及曾預防接種者。鼠疫為何如此可怕很多小夥伴對鼠疫可能無感,但提起它的另外一個名字「黑死病」,大家就能比較直觀的感受它的可怕
  • 鼠疫究竟多可怕?聽聽佑安醫院專家怎麼說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根據最新的官方消息,目前來京就診的兩鼠疫患者正在朝陽區相關醫療機構進行救治,一名病情穩定,另一名經專家會診,病情仍然危重,略有好轉,正在進行對症治療。「鼠疫」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老鼠身上的傳染病怎麼會跑到人體呢?它對人的健康傷害究竟有多大?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預防鼠疫呢?
  • 鼠疫到底多可怕,哈爾濱曾一天死一百多人,多虧了伍先生的三板斧
    鼠疫是一種可怕的傳病,有多可怕呢?它是甲類傳染病,我們談之色變的愛滋、非典、狂犬病等,不過是乙類傳染病。鼠疫在歷史上曾經有三次大流行:第一次是541年-542年的查士丁尼鼠疫,此次瘟疫約造成2500萬人死亡,改寫整個歐洲的歷史格局。
  • 內蒙古出現鼠疫,我們會有危險嗎?今天幫你搞懂鼠疫的防疫知識
    7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確診一例鼠疫病例,該市同時發布鼠疫防控Ⅲ級預警。鼠疫一詞相信對於大部分城市中長大的孩子來說,應該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詞語,對它的了解大多數來自書本、影視作品中。那鼠疫究竟有多可怕呢?
  • 張文宏:鼠疫——黑死病離我們並不遙遠
    八月初,內蒙古出現數例鼠疫死亡病例,當地緊急拉響預警。如今應急響應終止,但防疫演練仍在部分地區進行…… 鼠疫有什麼危害?人類感染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其新書《張文宏說傳染》中為我們介紹了鼠疫的前世今生。
  • 鼠疫離我們有多遠,家有老鼠會感染嗎?
    鼠疫離我們並不遙遠——2019年11月北京就曾確診過2例肺鼠疫病例,而鼠疫在我國被列為甲類傳染病,值得警惕!鼠疫,有多可怕?早期治療不及時即可形成傳染源鼠疫是一種危害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
  • 傳播鼠疫的不止有老鼠,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感染?
    草原老鼠由於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多次鼠疫大劫難,所以很多人聞之色變。事實上,在今天,通過有效的預防隔離措施和治療手段,鼠疫早已沒有那麼可怕。本期我們就請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二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種疾病的傳播特點與防治方法。不同鼠疫傳染性有高有低鼠疫常見的類型有三種,即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症型鼠疫。
  • 鼠疫早已沒有那麼可怕!專家解讀其傳播特點與防治方法
    由於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多次鼠疫大劫難,所以很多人聞之色變。事實上,在今天,通過有效的預防隔離措施和治療手段,鼠疫早已沒有那麼可怕。本期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種疾病的傳播特點與防治方法。  1  不同鼠疫傳染性有高有低  鼠疫常見的類型有三種,即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症型鼠疫。
  • 蒙古國新增1例疑似鼠疫病例,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感染?
    目前該少年病情嚴重,戈壁阿爾泰省已派防疫工作小組前往額爾德尼縣。此前,蒙古國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戈壁阿爾泰省已報告發現鼠疫病例,其中一名感染鼠疫的15歲少年死亡。延伸閱讀傳播鼠疫的不止有老鼠,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感染?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確診一例腺鼠疫病例。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那麼,「超級細菌」到底是什麼?它是自然突變的結果還是人類濫用藥品的惡果?我們對它真的束手無策嗎?一篇學術論文掀起軒然大波一篇學術論文,把「超級細菌」推進了大眾的視野。8月11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報告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具有超級抗藥性的細菌。
  • 廣東人間鼠疫已靜息66年,省疾控:鼠疫可防可治,無需恐慌……
    11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兩人在北京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該消息迅速引來各界關注。目前,兩名患者情況怎麼樣?鼠疫到底是什麼?我們需要擔心嗎?趕緊一起了解。
  • 蒙古鼠疫又要來了?現在已經確診鼠疫患者了……
    新冠尚未退去,鼠疫將要來襲!2020年是病了的一年,這一年不像往常那樣歡聲笑語,繼春節前後新冠病毒爆發,春節也失去了它該有的氣息,這一年到底怎麼了?也許更應該去反思的是我們自己!據報導,截至2020年7月5日,鼠疫確診共39例,這是距離上次1910年10月,東北大部分地區爆發鼠疫後,在一次疑似病例較為嚴重的,據蒙古國報導一名15歲的男孩因食用了帶有病毒的鼠科類動物後,從感染到病發死亡僅僅用了兩周不到,而據研究以現在醫療水平來說,一但感染沒有及時發現,死亡率竟達到可怕的76%,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如果不注意,影響程度不比新冠病毒差一分半毫
  • 北京確認接診鼠疫病例!別慌!
    到底什麼是鼠疫?鼠疫,英文名稱plague(最初指鼠疫,後來引申為「瘟疫、疫情」),是由鼠疫耶爾森桿菌(即鼠疫菌)引起的危害人類最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之一,被WHO(世衛組織)規定為國境檢疫傳染病,在我國被列為法定的甲類傳染病。
  • 新中國成立之初是如何迅速平息鼠疫的?
    寶源、多倫亦有疫情發生,不久便傳遍寶源縣境內,繼而向張北等地擴散。10月25日,鼠疫再由張北傳至張垣附近;11月初,傳至綏遠省的集寧。僅半個多月,鼠疫從察北專區察哈爾盟前音口村發現後,蔓延至察漢崩崩村、康保直至張家口東南的姬家房村附近,波及10個村子,蔓延300餘裡,發現鼠疫患者69人,死亡66人,給當地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生命威脅。
  •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
    甚為遺憾的是,在東三省,已經有4萬多人失去了生命,特別包括幾位外國醫生,他們為中國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表現出的無私犧牲精神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毫無疑問,天花、霍亂、腹股溝腺炎型鼠疫以及相類似的傳染病都有很高的死亡率,但是肺炎型鼠疫和敗血型鼠疫要比它們高得多。如果死亡率不是百分之百,接近百分之百應該是正確的。
  • 內蒙古確診一例鼠疫,這些防範知識您一定要掌握
    各大媒體報導出來之後,引起了許多人的恐慌,覺得在當前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又出現了可怕的鼠疫,咱普通人又該如何面對?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上鼠疫大流行曾經對人類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進一步說明把鼠疫和霍亂一起排在甲類傳染病的行列是有根據的。
  • 《鼠疫》,這一次我們不是局外人
    作家『我』以『局外人』的視角嘗試客觀公正地記錄20世紀中期發生在法國小城的鼠疫災難,主要人物有醫生裡厄、本地公務員格朗、來自外地的記者朗貝爾和一位名為塔魯的外地人。 本期開卷廣州,麥小麥老師帶大家一起解讀經典之作《鼠疫》,瘟疫與人類現代文明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聯繫?疫情之後,人類應該反思什麼…… 或許我們能夠從阿爾貝.加繆《鼠疫》中找到思緒。 7月18日(周六)下午14:30,《開卷廣州》第四期,作家麥小麥帶大家解讀經典之作《鼠疫》。
  • 我國近日確認2例鼠疫死亡病例,鼠疫有藥可救嗎?家裡有老鼠會有傳播...
    鼠疫離我們有多遠,家裡鬧耗子會感染嗎?寵物逮耗子,有傳播風險嗎?鼠疫是老鼠、旱獺等齧齒動物的病。偶然的一些情況下,動物鼠疫會感染到人。都有哪些偶然呢?比如,人接觸到或者剝食染疫動物被感染。感染了鼠疫的老鼠或旱獺等動物死亡後,寄生在這些動物身上的跳蚤,因為失去了合適的吸血動物,有時就會開始叮咬進入疫源地的人群。
  • 鼠疫大歷史
    鼠疫與天花病、霍亂曾經在人類歷史上為禍一時,使歐洲某個時期人類數目巨減。現在隨著醫學的發達,鼠疫可以控治了。報紙媒體一夜間的報導本想穩定人心,網友多少有些恐慌。 非典歷歷在目,當非典來時人們不以為重,非典走後,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一道傷痛。這次鼠疫網友普遍關心的是感染的那倆人,到底是隔離來的,還是他們自己坐交通工具來的北京?
  • 啪啪一次,終身繁衍的蟑螂,到底有多可怕?
    而且更可怕的是,假如你在家裡發現了一隻蟑螂,那麼就會有成百上千隻蟑螂藏在哪個角力!這是真的?看起來很漂亮?其實蟑螂並不是所有的蟑螂都那麼噁心,我們得為它正個名!蟑螂在地球上演化的時間超過1億年,目前在地球上大概發現了4100種,這中雜食性的昆蟲和人類食譜部分重疊,所以你家裡才會有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