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用黑科技為長三角生態護航

2020-10-17 二三裡資訊連雲港

新華網南京10月17日電(龐雪汀)通過對水中環境DNA的檢測,就能了解到水中的生物類型構成;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前15分鐘預報極端災害天氣……近日「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主題網絡傳播活動採訪團來到南京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在這裡,科學技術從書架走上了貨架,被廣泛運用到長三角生態環境的保護中。

智慧氣象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苗春生介紹長江危險天氣保障系統

長江水域的生物構成是什麼樣的?如何實現生物檢測的規模化運用?揚子江生態健康技術創新研究院致力於形成以環境DNA科技為特色的生態健康監測、評估與診斷的全套方案。

據該研究院項目部項目負責人王志浩介紹,傳統生物監測主要依賴形態學監測,這就需要捕獲到生物個體,並邀請多位專家進行鑑定,很難實現生物監測的規模化運用。而環境DNA技術可以規避這些局限,只需要採集河流中的一瓶水,通過對水中環境DNA的檢測,就能了解到水中的生物類型構成。

「目前,我們已經在淮河流域進行了應用示範,通過環境DNA技術與傳統方式的對比,我們發現工作效率提升了1倍,物種識別度提高了5倍,整體成本縮減了80%。」王志浩說。

智慧氣象科學技術研究所,則通過精密的數學計算對極端災害天氣進行預報、預警。

「氣候趨勢的變化,對長江生態環境的變化直觀重要,人的力量無法與自然力量抗衡,所以我們要了解自然、順應自然,我們要預測未來自然氣象的變化趨勢是什麼。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制定好長三角,或者是更廣領域長江大保護的規劃。」智慧氣象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苗春生闡釋了智慧氣象預報的重要性。

自成立以來,該研究所重點研發專業化氣象預報預警關鍵技術,研發氣象、水文、海洋新型探測設備,開展氣象科研成果工程化和集成創新,為航空、水利、水務、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農業種植得諸多領域和行業應用提供豐富的氣象和水文監測、預報和預警產品。

「氣象科學建立在精密的數據獲取基礎上,目前我們的預報預警可以達到空間100米之內,時間提前到15分鐘,這樣的時間和空間的精度足以用來解決一些防災、減災的問題。」苗春生說。

據了解,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由江蘇省政府、南京市政府與南京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中心面向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需求,構建「政-產-學-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助力解決重化圍江、長江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等關鍵問題。

來源:新華網江蘇頻道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長三角議事廳|文化與生態資源價值實現路徑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 熊豐 圖陳雯:生態優勢如何轉化為增長新動能位於滬蘇浙交界處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河湖密布,水域佔比高,但地勢低洼,水流緩慢,流向多變,這也意味著生態敏感、水環境容量小。過去三四十年,在這片區域發展,特別是建設用地的擴張並不快。針對這種狀況,要麼為保護水環境選擇不發展,要麼選擇先發展,先汙染後治理。
  • 蘇創| 戴上「生態眼」裝上「強健芯」,江蘇吹響水科技創新集結號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建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重要指示精神,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積極重視水科技創新,促進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岸線水資源科學利用,用科技力量做好「水文章」。
  • 長三角雙創生態地圖小程序發布
    新華社上海6月15日電(記者杜康)「找園區」「找融資」「找產業」「找研發」,長三角543家創業服務機構的信息全部匯聚在一張圖上。2019年全國「雙創周」上海分會場上,長三角雙創生態地圖小程序1.0版正式發布。
  • 法院支持嚴查電捕魚:司法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法院支持嚴查電捕魚:司法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2020-12-02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印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堅持一體化發展導向,著力制度創新和協同合作,建設一體化示範區生態環境「三統一」體系。
  • 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 《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為加強長三角區域創新一體化,科技部近日印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    《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將長三角區域定位為「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原始創新動力源、融合創新示範區、開放創新引領區」,力爭到2025年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共同體,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規劃》從"協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環境、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共同推進開放創新"等方面提出了詳細發展目標。
  • 遙感「生態眼」為長三角生態環保提供智慧支撐
    協議約定,南大傳感院將與浙江省環科院共同研發浙江「生態眼」系統,構建天空地一體化、跨部門數據全聯通的新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高光譜成像、超高清成像等先進技術,實現對生態系統的全面感知,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智慧支撐。這也是南京新型研發機構在長三角生態環境科技一體化進程中的一次創新探索。
  • 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印發《關於科技創新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和打好...
    為深入貫徹第八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日前印發《關於科技創新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 長三角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日前正式印發,標誌著示範區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實施跨區域生態環境一體化管理的制度創新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根本是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 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具有標誌性、創新性、戰略性的重大理論成果,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論升華,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互惠互利 合作共贏 義烏市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
    2019-03-30 08:13 | 義烏商報資料圖為進一步提升區域水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義烏生態文明建設,昨日(3月29日),義烏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義烏長三角中心共建協議
  • 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在相城區揭牌
    今天(12月1日),「產業賦能 共贏合作」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揭牌儀式在蘇州市相城區舉行。來自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清華x-lab和優秀科技項目的近百位嘉賓出席活動,共話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
  • 寶安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市生態環境局籤約!規劃建設國際...
    ,同時規劃建設國際生態城市創新研究院,優先以寶安為試點,創新發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宜居環境建設,為其他城市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深圳範例。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是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的頂級科研機構,以「國家生態環境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為戰略主題,充分發揮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三大學科的綜合優勢,實現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長期致力於研究和解決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作出了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貢獻。
  • 多地黨政一把手交發展作業 「創新」「生態」成高頻詞
    北京日報記者 武亦彬 攝 陳吉寧:在創新要素上加強聚焦,形成人才厚度 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北京團舉行開放團組全體會議。在回答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記者關於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問題時,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提出,北京是全國科技人才資源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城市。
  • 推進綠色科技創新 確立健康的生態倫理觀
    早在1962年,雷切爾·卡森就在《寂靜的春天》中對人類使用農藥等科技創新成果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出警示,要求我們審慎思考「控制自然」和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倫理觀,以負責任的方式將科技創新導向對人類有益的發展軌道,形成人類和自然關係的合理協調。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暴發,再次讓人類警醒,要求我們審慎考慮人類與自然的新關係,將健康的生態倫理觀確立為我們未來發展的基本遵循。
  • 打造生態之洲綻放自然之美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東營市推進生態...
    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就推進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調研時強調,做好黃河三角洲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十分重要,要加強工作力度,用科學方法促進黃河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不把歷史問題留給歷史,不把包袱留給後人。為答好生態文明建設這道時代考題,東營市委主要領導密集開展考察調研,查找問題,分析根源,徵求意見,綜合施治。
  • 長三角生態環境管理實現「三統一」
    2020-11-23 10:59:49 來源: 江蘇經濟報 舉報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
  • 協同創新 開放共享 長三角科技合作凝聚共贏「向心力」
    日前,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分論壇暨長三角科技合作交流洽談會在連雲港市召開,本次會議以「長三角城市合作:新動能、新格局、新作為」為主題,長三角區域內眾多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齊聚一堂,圍繞進一步推動長三角科技合作與交流的相關議題展開討論。
  • 省科技廳與省生態環境廳籤署科技創新戰略合作協議
    原創 王雯 浙江生態環境《浙江新聞聯播》1月7日報導:《浙江啟動生態環境科技三年行動計劃》為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切實發揮科技創新在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努力建設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窗口
  • ​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揭牌
    12月1日,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落戶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首個央地合作投資促進實體化平臺。據悉,該平臺將通過各方力量的協同合作,努力實現高精尖產業轉移和人才、資本等產業要素的整合落地,推動長三角地區新舊動能轉換與產業轉型升級,並形成在相關區域乃至全國範圍內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模式,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