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生態環境管理實現「三統一」

2020-11-24 網易新聞

2020-11-23 10:59:49 來源: 江蘇經濟報

舉報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日前正式印發,標誌著示範區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實施跨區域生態環境一體化管理的制度創新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介紹,該行動方案明確到2022年基本形成「三統一」制度體系,主要內容包括生態環境標準統一、環境監測統一和環境監管執法統一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及制度保障,並明確了三方面56項具體工作清單。

  在標準統一方面,突出以「一套標準」規範示範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推進「三個同步」。一是同步落實示範區重點行業全面實施大氣特別排放限值,在先行啟動區內新進產業項目汙染物排放執行已發布的國家、滬蘇浙行業及特定區域最嚴格的排放標準。二是同步推進標準階段性研究發布。三是同步研究標準制定修訂工作流程,建立符合示範區特點、便於操作的標準制定修訂統一發布模式。

  在監測統一方面,完善以「一張網」統一生態環境科學監測和評估,重點建設「三個體系」,包括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強化汙染源監測監控體系、建設環境預警應急監測體系。

  在執法統一方面,強化用「一把尺」實施生態環境有效監管,將組建一支生態環境聯合執法隊,率先實現跨界執法協作互認,形成示範區執法人員異地執法工作機制;建立一套執法規程,統一示範區執法事項、執法程序和裁量標準,建立健全案件證據互認、處罰結果互認機制。

  柏國強表示,在聯合研究編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的同時,相關部門共同加快推進,創新制度落地已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例如,確定了6+1生態環境標準清單,製藥行業、汽車維修行業、固定式內燃機、建築施工顆粒物控制標準等多個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已於近期分別公開徵求意見,大氣監測超級站質控質保、設備洩漏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等技術規範已進入專家審查階段。

  據介紹,為築牢示範區生態基底提供制度保障和管理支撐,各牽頭部門將分別細化各項任務的工作安排和時間節點,持續推進示範區的「三統一」制度創新。

  來源:新華網

  作者 李治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長三角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日前正式印發,標誌著示範區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實施跨區域生態環境一體化管理的制度創新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 ...印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發〔2019〕21號)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發改地區〔2019〕1686號)的有關要求以及兩省一市政府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一體化示範區」)理事會有關部署,加快建立一體化示範區生態環境標準統一、監測統一、執法統一的「三統一
  • 長三角議事廳|文化與生態資源價值實現路徑
    除了跨區域的協調機制,包括規劃管理、土地管理、財稅分享機制等,更要試驗如何將生態優勢轉換成經濟價值。這裡面有三個概念需要釐清。一是生態價值,它指自然物之間以及自然物對自然系統整體所具有的系統「功能價值」;二是生態優勢,它指相對稀缺且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所需求的資源而形成的相對比較優勢;三是生態產品,它指能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資源和生態環境服務。
  • 「三統一」後首亮劍 「青吳嘉」執法再攜手
    12月14日,按照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安排和年度執法計劃,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會同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組成三地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對嘉善縣的10家重點排汙企業實施現場聯合執法檢查
  • 2300平方公裡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如何建?政協委員建言三圈層格局
    在國務院原則同意《總體方案》後,涵蓋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蘇吳江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下稱「示範區」),將加快建設。10月30日,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十三次常委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常委、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和城市建設委員會主任陸月星表示,示範區建設應形成啟動區、示範區、協同區三個圈層的空間發展格局。
  • 生態環境部就《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答記者問
    要加快推進高汙染高排放高風險產業轉型升級和布局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強「三線一單」協調,推動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二是緊扣關鍵環節,解決突出問題。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既與各省市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進程緊密相關,也與區域相互影響密切相連。要站在區域一體化的角度,統籌解決這些系統性、區域性、跨界性生態環境重點問題。
  • 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生態環境標準,是指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需要統一的各項技術要求。第四條生態環境標準分為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和地方生態環境標準。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包括國家生態環境質量標準、國家生態環境風險管控標準、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國家生態環境基礎標準和國家生態環境管理技術規範。
  • 小切口看長三角|長三角一體化大戰略的「小門縫」:蘇浙學生到上海...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發自上海統一招生、學分互認、畢業互通……8月6日上午,上海西郊,青浦區朱家角鎮,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當地,一場規模不大的通氣會吸引了幾十家媒體到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陳建忠介紹,今年職教一體化工作將重點聚焦「三統一」,即到年底實現示範區內職業院校招生錄取、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標準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管理平臺的統一。具體來說,示範區兩區一縣(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將如何實現招生、教學、學籍三統一?
  • 青浦區檢察院課題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檢察協作工作...
    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 檢察協作 路徑依賴 強制性 分合有度區域協作機制是服務和保障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關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在於滬、浙、蘇三地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區域一體的原則,在不斷優化開發區域發展,走出一條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的協同發展路子,其實質上包括長三角區城市場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態環境優良化和社會高度融合化。
  • 長三角地區近海汙染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借海洋之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然而,對海洋資源的長期過度開發和利用,也使長三角地區的近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逐漸成為限制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加強對近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對長三角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指導意見》從戰略規劃、政策法規、制度體系、試點示範、國際合作等5個方面,建立健全統籌融合、協同高效的工作體系,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一謀劃、統一布置,統一實施、統一檢查,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為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實現提供支撐保障。
  • 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協同推動制度創新長三角 探路...
    原標題: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協同推動制度創新長三角 探路一體化更多可能(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核心閱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設立一年以來,緊緊圍繞一體化制度創新,形成了32項具有開創性的成果。
  • 「最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何推進?聽聽他們怎麼說!
    今天下午,市第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多場專題審議,小布對其中的「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場進行了微直播。長三角的未來將會有怎樣的藍圖?一體化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李幹傑表示,組建生態環境部,整合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尤其是體現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整體系統觀,實現了所有者和監管者分開,相互獨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的要求。
  • 各方共話長三角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拍友 寧文武 攝  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世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底色是綠色,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加強生態空間共保,推動環境協同治理。  建設綠色長三角,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是重要手段。《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中提出,完善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築牢生態環境管理「頂梁柱」基石。2018年、2019年,我部檢查了長三角、汾渭平原、珠三角和環渤海等重點區域的1099家企業自行監測情況。將檢查發現的問題移交地方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調查核實,對涉嫌違法行為依法立案查處;向社會公布比對不合格的在線監測設備運維單位名單,提升自行監測數據質量,倒逼企業實現汙染物達標排放。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三)問題挑戰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服務供給總體不足、支撐水平有待提高兩大方面,具體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尚未形成。海洋環境保護、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汙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監督防止地下水汙染、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等職責劃轉我部,但相關監測支撐能力較為薄弱。
  •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文 | 王琳 傅軼 David Weaver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准設立並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長三角如何作出表率?
    以上海、浙江及江蘇三省交界處設置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為例,示範區將生態環境保護置於優先地位,強化跨省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不搞集中連片式開發,大力保護水生態,統籌好生態、生產和生活三大空間,開闢了「兩核、兩軸、三組團」功能布局區。目前,堅持區域綠色一體化發展的成效已初步顯現。
  • 「16+10」稅收支持體系 讓長三角稅收一體化跑出加速度
    自今年7月1日起,跨省涉稅事項報驗業務辦理功能已在三省兩市電子稅務局上線,支持長三角區域外出經營納稅人通過經營地電子稅務局實現開戶、報驗管理、預繳申報、稅款扣繳、信息反饋全流程線上辦理,且辦理時限從5至10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據測算,長三角區域每年約有20餘萬戶次跨省報驗業務,預計可減少納稅人往返稅務機關40餘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