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市第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多場專題審議,小布對其中的「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場進行了微直播。長三角的未來將會有怎樣的藍圖?一體化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市人大代表們的部分精彩觀點詳見下文↓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市發改委介紹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和成效:
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跨區域合作提質增速。
②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穩步推進,成立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協同創新網絡體系加快構建,開通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金融領域進一步開放創新,截至2019年12月底,科創板上市企業中長三角企業佔比達到47.1%。
③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長三角高鐵網絡覆蓋區域內90%以上的設區市。
④生態環境和公共供給持續優化,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覆蓋長三角41個地級市。
⑤長三角一網通辦正式開通,實現51個服務事項在41個城市跨省市的通辦。
進一步發揮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中的
龍頭作用
王振代表認為,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建議上海:
①強功能,增強城市服務功能能級,與蘇浙皖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②暢通道,包括平臺、網絡、信息、要素流動等,讓對外服務合作網絡、人才流動、利益共享分配機制通暢起來。
③增活力,激發政府部門在科技創新服務、生態環境治理、公共服務共享等公共領域的引領帶動力。
④創載體,包括城際軌道交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杭州灣大通道建設等。
強化江海河聯運、鐵路與航運岸線對接
嚴偉代表提出3個建議:
①強化江海河聯運,優化區域貨運樞紐和貨運通道的規劃,加快港口鐵路專用線和進港支線建設。
②強化鐵路班列與航運岸線對接,實現多式聯運標準一體化,優化區域內鐵路班列路線班次,提高鐵路班次和海運岸線匹配程度,並統一各類票據。
③強化多式聯運經營人的培育,實現多式聯運服務的一體化。
完善長三角地區學分銀行管理和標準統一
孫慧代表說,學分銀行是長三角地區教育一體化三年發展規劃重點協作項目之一,目前已完成調研,制定了管理制度。針對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完善學分銀行的管理機構,推進學分認定和轉化標準的統一。
打造高端人才的資源中心
劉民鋼代表建議:
①上海在重視人才引進的同時,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創新培養模式,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高端人才的資源中心。
②借鑑納斯達克的模式,分層次設立入市門檻,有利於為小微科創型企業提供金融資本支持。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法治建設先行
吳堅代表建議:
①建立協調機制,各省市共同出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條例。
②以上海為法律服務中心,輻射整個長三角區域。
③司法部門完善協同機制。
建議建立長三角區域高校聯盟
張潤斌代表建議:
①設立長三角一體化區域飛地經濟的合作模式,設立跨區域產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產業飛地管理機構,打破區域合作的壁壘。
②探索建立長三角科技創新成果的受益分配機制,建立創新行政管理機制和產業政策。
③由上海牽頭,建立區域高校聯盟,整合長三角區域內高校科研力量,通過構建開放式的創新實驗室,校企聯合技術的成果轉化平臺等方式,完善產學研用一體的協同創新模式。
推進長三角地區健康管理和醫療一體化
錢菊英代表建議:
①設立長三角區域醫療合作辦公室,負責制定長三角醫療一體化的規劃。
②探索長三角區域內醫保政策的聯動機制。
③加強區域專科醫療中心和專科聯盟建設,帶動和輻射區域內不同醫院專科疾病診治質量的同步提升。
④加強區域內健康信息的互聯互通互認,逐步使健康信息能互聯互通。
⑤探索公立醫療機構參與遠程醫療和網際網路醫療的機制,降低醫療成本。
⑥長三角區域內醫療機構加強在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方面的互動,為學科的發展儲備合格的優秀人才。
⑦利用區域內的資源優勢,探索疑難、罕見、危重急症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聯合研究和創新試驗,互相協作促進臨床醫學研究的實施。
探索更多模式共同推進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建設
石小強代表建議:
①在推進示範區生態領域重大項目建設中,依法合規引入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藉助社會資本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促進社會投資增長,切實增加有效投資。
②加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兩個國家戰略的融合,指導示範區生態綠色發展。
③強化地企合作,推進共建共享共贏,加強龍頭企業與示範區合作力度,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新機制,帶動本地區創新發展。
促進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一體化發展
姚薇代表建議:
①技術上,打造共性技術創新聯盟,整體統籌布局,實現科技計劃、創新平臺、創新活動三聯動。
②政策上,打造四鏈融合服務體系,構建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③投資上,建立健全機制,對重大投資布局做好戰略協同。
④人才上,打造互聯互通共用通道。
讓高速公路兩側成為長三角發展紅利的承載區
張斌代表說,長三角一體化的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加速要素的流動、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城市間的聯繫。建議:
①注重交通要道兩側的發展,G60、G42、G50等幾條高速公路兩側的發展可以聯動起來,成為長三角發展紅利的承載區。
②大力發展服務平臺,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打造長三角技術轉移的服務平臺等。
充分重視長三角核心區域的生態和承載力評估
李麟學代表提出3點建議:
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生態發展、綠色發展,需要對長三角核心區域的生態和承載力評估給予充分重視;
②充分關注城市總體框架,將低投入高水平的規劃與高技術相結合,城市裡要做到水生態、風綠色;
③充分發揮城市文化遺產的作用,打造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城市的引領區。
編輯:林欣、孔祥如、吳文俊、顧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