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原則同意《總體方案》後,涵蓋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蘇吳江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下稱「示範區」),將加快建設。
10月30日,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十三次常委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常委、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和城市建設委員會主任陸月星表示,示範區建設應形成啟動區、示範區、協同區三個圈層的空間發展格局。
據記者了解,近日青浦區將與吳江區、嘉善縣將聯合舉行示範區誓師大會暨產業項目啟動儀式。
三圈層發展
在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中,示範區成為先手棋、突破口。
今年初,上海市政協組成課題組,推進「以制度創新為突破,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重點調研課題。
陸月星介紹說,課題組赴示範區所在地的兩區一縣進行了實地調研和情況摸底,又先後赴蘇州工業園區、北京通州區、天津濱海新區、河北雄安新區、福建自貿區和深圳等地學習調研,此外還召開30場次的專題座談會和專家諮詢會,並與長三辦作了多次對接。
經調研分析,課題組認為,示範區有三個獨特的區位特徵和優勢:最江南、金三角、大節點。
從區位而言,示範區位於上海、蘇州和嘉興的交界處,距三市市中心均約60公裡左右。區域內路網相通、水道相連、文化相融,具有一體化發展的天然優勢,是長三角區域的一個黃金小三角。
與此同時,兩區一縣處於長三角腹地,是上海、杭州、蘇錫常三大都市圈的節點城市,也是G50與G60兩條創新走廊的交叉點,更是「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兩大戰略的交匯點。
陸月星說,調研中也發現,對標「四個新高地」(改革開放新高地、生態價值新高地、創新經濟新高地、人居品質新高地)的戰略定位,示範區在推進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中仍面臨不少瓶頸制約,主要是:綠色發展共識不足,城鄉二元結構明顯,行政區劃分割嚴重,市場機制發育不全,市場主體作用發揮不力,各類要素流動整合存在不少制度障礙。
也因此,陸月星表示,示範區需要著力解決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城市與鄉村、示範區與周邊區域、政府與市場等四大關係問題。
要解決好示範區與周邊區域的關係問題,課題組的建議是——形成啟動區、示範區、協同區三個圈層的空間發展格局。
其中,啟動區涉及五個鎮。陸月星表示,要做精啟動區。在示範區管理體系下,建立啟動區五鎮的協同機制,通過高效的扁平化管理和多級聯通的「一網通辦」政務服務等管理手段,打造特別行政服務區。
而在2300平方公裡的示範區,則是要做實,推動一批改革創新成果落實。
與此同時,也要加強示範區與周邊區域的聯動發展,拓展示範區的外延空間,向東協同大虹橋,向北、向西延伸到蘇州市、嘉興市全域,形成協同區。
而在示範區的管理體制上,課題組建議,借鑑蘇州工業園區的經驗,構建「上有中央親自謀劃推動、中有兩省一市通力合作、下有專業機構市場運作」的一體化示範區管理體制。
這其中,包括兩省一市共同組建的示範區理事會、專業執行機構以及開發公司。
「開發公司要注重多元化。以國有品牌開發公司為主吸引有影響力的民企、外資組建多元、專業、開放的投資開發機構。」陸月星說。
建設世界著名湖區
以生態綠色為定位的示範區,該如何發展?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根據國務院批覆,示範區要實現綠色經濟、高品質生活、可持續發展有機統一,走出一條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對於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課題組提出,示範區要把生態保護的重點放在水環境上,將生態環境優勢的勢能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能,建設世界著名湖區,構建環境友好型的湖區經濟。
同時需要調整產業布局。「編制示範區產業地圖,優化城鄉產業布局,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陸月星說。
生態綠色的示範區應該構建怎樣的產業體系?
青浦區政協主席李華桂認為,示範區要加快構建「綠色經濟」產業體系,打造生態友好型發展標杆。同時加快構建「創新經濟」產業體系,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杆。
10月9日下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市青浦區調研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推進情況時指出,努力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打造成為改革開放新高地、生態價值新高地、創新經濟新高地、人居品質新高地。
打造生態價值新高地,重點要突出「特」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相得益彰、互相促進。挖掘文化特色,凸顯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打造產業特色,著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大力吸引高能級總部經濟、高水平服務經濟、融合型數字經濟、生態型湖區經濟。
打造創新經濟新高地,重點要突出「增」字。千方百計做大增量、做強增量,以增量帶動存量,以增量優化存量,以增量改造存量。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技術、新業態帶動提升現有產業。
上海市政協常委、麥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麥德銓也建議,籌劃部署長三角示範區的5G、人工智慧等基礎設施和應用場景,協同推動應用場景的創新與優化,將應用場景在長三角區域內複製推廣,打造世界一流應用場景典範。
為了加快產業落地,李華桂建議說,示範區要建立統一的產業準入門檻。加快制定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產業項目準入標準、產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三張清單」。
同時也要建立統一的環境保護標準、統一的公共信用評價體系,以及統一的產業用地出讓制度、產業用地管理政策和產業用地計劃指標,以及財稅分享機制。建設「一網通辦」的投資項目信息平臺,建立統一的資源信息資料庫。
「建議相關政策在示範區先行先試,形成集成效應,以項目化推進加快提升示範區的顯示度。」 李華桂說。
上海市政協常委汪勝洋也表示,示範區的示範有三個重點:示範新發展理念、示範新發展格局、示範新發展模式。這其中,示範新發展模式,核心是破解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模式,真正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汪勝洋說,當前國內有些地區在依靠生態優勢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有了一些點上的突破,但還沒有成片的大區域的成功案例。
「建議首先從華為入駐青浦的案例研究入手,找出其中的規律,在不斷地探索中逐步找到模式和路徑,在全國率先走出一條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和豐富『兩山理論』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