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矮的基因突變找到了

2020-12-08 騰訊網

(IC photo/圖)

眾所周知,決定身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和後天因素。僅以遺傳因素而言,迄今就發現了不少基因與身高有關。然而美國科學家在2020年5月13日的《自然》雜誌上報告,他們發現了一個對決定身高具有巨大影響的基因突變。

美國哈佛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Broad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稱,他們確定了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決定身高的遺傳因素,一個先前未知的特定人群的基因突變——FBN1基因的E1297G變體。這一結果是基於對來自不同種族的秘魯人樣本的分析得出的,而秘魯人是世界上身材最矮的人。

FBN1基因對於身高的重要作用超出了此前的大多數基因,這些基因對身高的影響範圍約為1毫米。然而FBN1基因的E1297G變體每多一個拷貝(副本),人的平均高度就會降低2.2釐米;如果具有該基因變異的兩個副本或兩個等位基因的人,其身高平均會矮4.4釐米。從毫米到釐米,基因對身高的影響擴大了一個數量級,說明E1297G變體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矮基因」。

高與矮是一片樹葉的兩面,在影響人類身高的基因上,是否還有決定人長得高的基因呢?也許問題也出在FBN1上。此前的研究表明,FBN1基因也會以突變的方式讓人長得高,當然這是另一種突變,這種突變會引起馬凡氏症候群,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其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正常人,但也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

與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朗平同時代的美國著名女子排球運動員海曼於1986年1月24日在賽場上猝死於馬凡氏症候群,時年31歲。原國家男排隊員朱剛於2001年1月4日因馬凡氏症候群導致血管瘤發病而死亡,年僅30歲。2016年10月31日,中國女排前國手霍萱也因馬凡氏症候群突發心梗去世,年僅28歲。

此次研究發現的E1297G變體表明,這是秘魯人適應環境的結果。

與秘魯安第斯山脈或亞馬遜河地區的人口相比,秘魯沿海地區人群的基因新變種特別頻繁,這表明身材矮小可能是對秘魯沿海環境相關因素適應的結果。而且,E1297G變體在秘魯人口和整個美洲原住民中的分布表明,該變體實際上可能具有進化優勢。只不過,此前對影響身高的基因進行研究時較少關注秘魯人的基因,才忽略了E1297G變體影響身高的巨大作用。

此前的大量研究證明,基因對身高的決定作用或許達到80%左右,有研究人員甚至認定,身高几乎全部是由遺傳即基因決定的,如主持和參與人類身高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項目的Broad研究所的約珥•希爾施霍恩博士(Joel Hirschhorn)就持這一觀點。

現在公布發現E1297G變體只是此前國際人類性狀遺傳研究協會(GIANT)主持的GWAS擴大的深入的結果。2014年公布的GWAS是對25萬人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的身高與697個基因相關,它們分布在424個基因區域。

此後GIANT擴大研究,招募的志願者擴大到711428名,對他們的基因組信息進行了深入分析,在2017年發表的階段性研究結果中,公布了83個與身高有關聯、罕見的基因變異。在這些遺傳變異中,當時就估計有的基因突變對身高的影響程度能夠達到2釐米,是常見遺傳變異對身高影響程度的10-100倍。

同樣是希爾施霍恩博士等人主持的這項大規模研究改進了技術,利用外顯子晶片技術篩查了這些志願者基因組中近20萬種已知卻罕見的基因變異,最終把與身高相關的基因縮小到83個罕見的遺傳變異,它們會直接影響蛋白質表達,從而顯著影響人類身高。

在這83個罕見基因突變中,有51個遺傳變異出現的頻率相對較低,僅僅存在於5%的人類基因組中;另外32種遺傳變異更為罕見,出現的概率僅為0.5%。比較明顯的是,有24個基因變異對身高的影響超過1釐米。其中E1297G變體對身高的影響就達到了2.2釐米。另外,此次研究也發現了幾十個對骨骼生長至關重要的基因,其中一些基因是已知的,但許多基因,包括SUSD5、GLT8D2、LOXL4、FIBIN和SFRP4等是以前並未認識到的與骨骼生長相關的基因。

對於基因影響身高的研究也不只是GWAS,日本綜合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對日本生物銀行項目收集的全國近20萬人的臨床遺傳數據進行研究,發現有573種基因變異與身高相關,其中影響日本人身高的基因變異有22種罕見變異和42種低頻變異。這些變異似乎是東亞人群所特有的,也可能解釋為何東亞人身高矮於歐美人。

下一步,GIANT計劃招募200萬人進行GWAS研究,以探尋更多的對身高有決定作用的基因,有關測序數據的其他研究也在進行中。GWAS的研究不僅探索與身高相關的基因奧秘,還能通過身高的複雜遺傳來理解一些疾病的病因,如糖尿病和心臟病等。

張田勘

相關焦點

  • 一個基因突變,讓人變矮4釐米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從最矮的人群之一——秘魯人體內,找到了一個對身高影響深遠的基因變體。攜帶一個基因變體時,身高平均會下降2.2釐米;一對等位基因均突變時,對身高的影響更會疊加至4.4釐米。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已知的對身高影響最為顯著的基因。
  • 這個基因突變會讓人變矮4釐米
    基因是影響身高的主要因素,但這樣的影響出自多個基因複雜的共同作用,單個基因對身高的影響往往十分有限。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從最矮的人群之一——秘魯人體內,找到了一個對身高影響深遠的基因變體。
  • 這個基因突變會讓人變矮4釐米
    基因是影響身高的主要因素,但這樣的影響出自多個基因複雜的共同作用,單個基因對身高的影響往往十分有限。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從最矮的人群之一——秘魯人體內,找到了一個對身高影響深遠的基因變體。攜帶一個基因變體時,身高平均會下降2.2釐米;一對等位基因均突變時,對身高的影響更會疊加至4.4釐米。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已知的對身高影響最為顯著的基因。
  • 這個基因突變會讓人變矮4釐米,或與環境有關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從最矮的人群之一——秘魯人體內,找到了一個對身高影響深遠的基因變體。攜帶一個基因變體時,身高平均會下降2.2釐米;一對等位基因均突變時,對身高的影響更會疊加至4.4釐米。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已知的對身高影響最為顯著的基因。發現對身高影響最大的基因變體從幼年到青春期,人類的身高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 研究者發現矮杆小麥Rht12的突變基因
    矮杆小麥突變體的出現帶來了產量的增加。
  • 這個基因突變會讓孩子矮4.4釐米!
    北京時間5月14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重磅論文發現,有一種特殊基因,可能會拉低孩子身高4.4釐米!論文由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科學家們發表,他們鑑定出了一個與身高偏矮有關的特殊基因突變——FBN1基因,擁有該突變的一個拷貝,身高平均降低2.2釐米;如果從父母雙方各遺傳一個拷貝,身高平均會降低4.4釐米!
  • 小麥矮杆基因Rht18不完全解讀
    蛋白,參與到赤黴素(GA)信號的傳導過程,該類基因突變之後對GA信號不敏感而導致株高變矮。而小麥中新鑑定的矮杆基因Rht18則對GA信號敏感,外施GA能顯著增加胚芽鞘或苗期葉片的長度,該基因影響植株高度的機制與DELLA基因明顯不同。研究發現,Rht18編碼一個GA2氧化酶,能夠催化GA合成過程中的前體物質(GA12)轉變為無活性的GA110,該基因突變之後導致GA含量上升從而導致株高變高。
  • 測序技術找到對抗「超級細菌」耐藥性的基因突變
    科技日報倫敦6月24日電 (記者田學科)由英國、丹麥等多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通過基因測序技術,發現了針對一種已經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超級細菌」的治療方法,為解決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以劍橋大學和維康桑格研究所為首的國際研究團隊,使用基因組測序技術來確定哪些基因使MRSA受到這種藥物組合的影響,結果發現了一系列圍繞一個被稱為青黴素結合蛋白2a(或PBP2a)的基因突變。PBP2a對MRSA菌株至關重要,使它們在青黴素和青黴素衍生物等其他抗生素的存在下繼續生長。而這些突變使青黴素和克拉維酸的組合可以克服部分MRSA菌株對青黴素的耐藥性。
  • 三大絕招幫你從外顯子組中找到疾病基因突變
    ,突變類型和突變造成的破壞,以及參與特定疾病或臨床病症的相關基因,來生成一個候選突變列表。由於這一工具依賴於提交數據,因此Rehm也鼓勵實驗室共享數據,提交數據嚮導可以在 ClinVar 網站上找到。他們目前在GeneMatcher網站,找到世界各地的其他醫生和研究人員,其患者或動物模型有著相同基因的突變。通過GeneMatcher交換項目提供的應用程式界面,提交者還可以查詢PhenomeCentral和Decipher資料庫。
  • 最受歡迎的寵物貓之一,曼基康矮腳貓!
    最近這幾年最受歡迎的寵物貓,曼基康矮腳貓當之無愧的排到前三。然而,矮腳貓的價格也是直線上升,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曼基康矮腳貓。矮腳貓是一種基因突變導致的品種,和折耳貓有些類似,矮腳貓在繁育過程中會在個別貓身上出現胸腔過窄的情況。
  • 科學家找到了41處與左撇子關聯的基因突變
    *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好幾層含義到底是基因,還是環境的影響?就連最近針對170萬人口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也未給出所有答案,但它確定了與手性相關的基因。研究人員聲稱,這是迄今為止有關手性的最大規模的研究,發現了41處單個DNA鹼基對的突變與左撇子相關,而另外7處突變則與靈活性有關。不幸的是,那絕對不是全部。研究小組發現,這些鹼基對僅佔「利手性」因子的12%,這意味著還有更多其他(或多方面)因素構成了我們左右手偏好的形成條件。
  •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 大數據找到基因突變位點 後代身高或可基因測算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基因突變位點,意味著懷上雙胞胎的「關鍵」被找到,後代的真實身高也可能通過基因測算。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只要找到突變基因,遺傳性眼病就可以進行阻斷
    已有293種罕見病(337個基因)可通過技術實現健康生育「遺傳性眼病病種多,總的發病率高。目前已知遺傳性眼病包括單基因眼病、多基因遺傳性眼病病、以及全身性或其他系統遺傳病的眼部表現,病種已超過600餘種,其中單純遺傳性眼病約200種。」
  • 上海每天新增23個肺癌 突變基因首次被找到
    來自滬廣兩地的知名胸外科專家以「傾聽『肺腑』之言」為主題,首次向公眾發布了發現肺腺癌13個突變基因,並為市民推薦了早診早治手段和微創手術的最新理念。  基因:亞洲肺腺癌基因突變特點首次發現  肺癌發病的增加與人口老齡化、城市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環境汙染化以及生活方式不良化有關。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受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共同影響。
  •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
    MEK突變有曲美替尼和卡比替尼,CDK4突變有帕博西尼,mTOR突變有依維莫司,PARP突變有奧拉帕尼、諾瓦帕尼和魯卡帕尼。。。。。。KRAS是最常見的腫瘤變異基因之一,所有的腫瘤中,約30%有這個蛋白變異,某些特定腫瘤中,比例高得驚人:近90%的胰腺癌,30%的結腸癌,30%的肺腺癌,都有KRAS突變。
  • 一切罪惡根源於基因差異 性別起源於基因突變?
    幾天後,警方在市郊的荒野找到了整齊排列的八具女屍。高溫下屍體已經開始腐爛,落滿了蚊蠅,現場慘不忍睹。屍檢結果顯示,其中兩個最漂亮的護士被強姦過;受害人的每一部分肢體都被匕首深戳了數十刀,致命傷在頸部:受害人的脖子顯然被一遍遍地切割過。最讓人側目的是,八個人的內臟都被挖走了。  兇手很快被抓獲,這個令人既憎惡又恐怖的兇手名叫理察·斯帕克,被當時的報章稱為最具暴力的「超級男性」。
  • 進化史上最幸運的8項基因突變
    人類進化到現在就是由無數的有益突變促成的。突變是隨機的,正常情況下突變頻率很低,但在如放射性輻射、致癌化學製品等不利條件刺激下,突變頻率會大大提升。有研究發現:對Y染色體的DNA序列分析透露,人類基因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每次會累積100到200個新的突變。這一數字是人類基因突變率的首次直接測量——它相當於每3千萬鹼基對中有一個突變。
  • 國內首個小麥近飽和突變基因庫在煙臺建立
    「這裡有各種性狀的小麥,高矮胖瘦,抗病抗旱搞倒伏……這些不同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樓下倉庫裡還有20000多份小麥種子樣本。」8月20日,記者見到宋建成的時候,他正在實驗室樓頂整理小麥樣本,各種各樣的小麥植株擺滿了架子。「像這個樣本從原來的80釐米變成15~20釐米高,說明它的『長高基因』被『關閉』了,據此可以解析這個基因,並用它培育矮杆抗倒伏的小麥品種。」
  • 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
    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時間:2017-07-31 22:39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近日,江蘇省血液中心輸血研究室陳青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報導了ABO血型系統中由於新等位基因突變導致的新的A3亞型的等位基因,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並公布。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一位準媽媽  原標題: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
  • 科學網—找到突變與疾病中間的「那座橋」
    突變和疾病中間應該有座橋 既往研究利用二代測序的方法已發現,MDS患者中存在40~60種MDS相關的基因突變,涉及到染色質修飾酶、RNA剪切、粘連蛋白複合體、代謝酶等基因,與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生存、分化相關。由這些基因突變導致的分子學改變差異大,如何致使MDS發生,目前機制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