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態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紅塵方為上岸。
在古裝電視劇裡經常能看到,古人看破紅塵,剃度出家為僧為尼這一經典畫面。其實真實的歷史上,看破紅塵只是古人選擇出家的原因之一,還存在著很多其他原因,有人由於無家可歸,在世俗中已然毫無立錐之地,出家修行只為給自己找個容身之所罷了。
而在亂世之中,古人的生存變的更加困難,出家成為了一種躲避戰禍,避免徭役及兵役的途徑,根據古代律法,出家人不用納稅,不用服役,而且少數民族入侵之時也不會屠殺方外之人。
到了現如今,世人生活已經沒有了這些煩惱,不需要再被迫走向出家修行的道路。不過依然有一些名人選擇出家修行,例如我們熟悉的歌手——李娜,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
當這些新聞發布之時,皆引得各界人士爭相討論,或疑惑,或好奇,結論基本是經歷過人世間的繁華,功名利祿之後看破紅塵,選擇遠離世俗,到廟宇之中修行參悟,開啟人生全新的階段。
這些名人明星距離我們的生活都很遙遠,他們選擇出家,對於我們來講只不過是各種新聞而已。
不過現實中確實也有這麼一位貼近世人生活的985女大學生,因為得到了佛祖託夢,毅然決然選擇斷髮出家,至今31歲的她,仍然不想還俗。
結緣佛法
釋正孝同的人生經歷被世人發現實屬偶然,在湖北紅安天台寺舉辦的一次法會上,一名面目清秀的年輕比丘尼引起了遊人們的關注,更有大膽的遊客拿出手機,拍下了釋正孝同的照片,並且發到網絡上面。
隨後釋正孝同一度在網上走紅,網友稱其為「最美尼姑」,同時也對她成為比丘尼的原因以及過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究竟是何種原因,使得這位985名校女大學生選擇出家為尼。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又,慈悲為萬善之基本、眾德之伏藏。
1989年釋正孝同出生在河南的一個小鄉村,她的母親是一位極其虔誠的佛教徒,一日不落的潛心禮佛,對待他人寬容大度,盡己所能,幫助他人。
釋正孝同從小就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開始接觸以及研習佛法,懷有佛心的她,深知慈悲是萬善之本,使得釋正孝同小小年紀便比同齡人成熟懂事,對待他人善良寬和,成績更是名列前茅,日常生活中樂於助人,經常在學習中幫助其他同學。不僅在老師家長眼中成績優秀,品德優良,也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和喜愛。
可以說釋正孝同自幼就區別於其他孩子,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母親已經早早的為她結下了佛緣,而且釋正孝同對於研習佛法很是熱愛,最終決定出家修行,之所以造成網絡上大面積討論的原因,就與很多人並沒有走上自由選擇的人生道路,有極大的關係。
佛祖啟示
品學兼優的釋正孝同,不負眾望考上了歷史悠久且屬於國家985工程的山東大學,要知道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與之前的純粹校園環境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
大學中的同學來自祖國的天南海北,什麼樣的品行道德都會存在,成年之後的生活變得越加複雜,這給單純善良的釋正孝同帶來了很大的困惑和不解。
這個小社會裡的捧高踩低,互相攀比,浮躁的生活方式令此時只有19歲的她格格不入,無所適從。
而就在她迷茫,不知所措之時,突然有一天釋正孝同做了一個改變她日後生活的夢,她夢見了心心念念嚮往的佛祖,夢中她端坐於佛祖腳下,手裡捧著一枚金燦燦的蛋,每日都侍奉在佛祖左右,聆聽梵音,心境平和。
如此美好令人嚮往的生活,讓釋正孝同沉浸其中,久久回不過神來,至此她更是篤定自己與佛祖有深切的緣分,發願要終身侍奉佛祖,並將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喜出望外,十分贊同她的決定。
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不過老師同學們得到消息後,紛紛規勸釋正孝同不要放棄世人夢寐以求的高校生活,以及未來美好的前程,她卻認為世俗中並沒有什麼是真正屬於你的,更何談放棄一說,最終來到湖北紅安天台寺,毅然決然斷髮出家。
修行生活
遠離世俗的喧囂,社會的複雜,釋正孝同走進了深山開始修行佛法,每日的生活變得簡單輕鬆,生活起居非常規律,每日清晨4時左右,天不亮起床開始早課,然後五體投地,叩拜禮佛,消除我慢、我執。
再配合木魚、鍾、鼓等樂器念誦經文一個小時,起到淨化心靈的作用。七點準時進行分餐式早食,期間不得喧譁,不得浪費,紀律嚴明。之後還要坐禪,開靜,行香等各項修行。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釋正孝同迎來了適合自己的生活,做完每日的禮佛功課,閒時還會打掃院子,同時感悟山中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有各自的禪意。
天台寺還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全僧人進行演奏的交響樂團——廣玄藝術團。釋正孝同也加入其中,為了學會演奏小提琴,她每日利用業餘生活往返在寺廟與山下城鎮之間,刻苦學習,最終可以熟練自如的演奏各種佛歌,她自學了朗誦以及表演情景劇,還是藝術團的主持人,可謂是多才多藝。
世人都覺得寺廟生活清苦,並不理解釋正孝同的選擇,殊不知這才是她夢想中嚮往的生活,她在這裡就如魚兒得了水,還有志同道合的一眾同伴。
小結:
每個人都有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大多數人都走在按部就班的道路上,這就造成了對其他人夢想的不理解。
現如今社會的風氣日漸現實複雜,功利非常,世人都在爭權奪利,一切向錢看。導致更加不可能去理解,釋正孝同這樣能夠放棄世俗中物質帶來的享受,背離未來的前程似錦,遁入空門,進入深山,進行枯燥乏味又清苦的修行生活。
其實只要加入同理心,用自己的信仰、愛好,去共情釋正孝同對於佛法的嚮往,就很好理解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並且都擁有自由追求生活的權力,誰不喜歡未來都在自由歡喜中度過,誰又真的願意走所謂正確的路哪?釋正孝同便是如此,社會的世俗生活反而讓她並不快樂。
放下紅塵之事得人間大道!好淬鍊舍利子得正菩提!渾忘世間一切煩惱。
對於釋正孝同而言,這樣的生活正是她所想要擁有的,有信仰相伴,和周圍的同伴互相理解彼此的夢想,共同研習佛法,遇到難以理解的佛經句子,還可以互相指引。
每日陪伴在佛祖身邊,嫻靜平淡,世人認為的清苦,在釋正孝同眼中卻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修行對於她而言是滿心歡喜,並不覺得辛苦乏味。
如今釋正孝同已經31歲了,擁有足夠成熟的思想,但她依然沒有後悔19歲時做出的選擇,更沒有想過還俗,終身禮佛就是她的自由生活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