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穿透迷霧的曙光!《瘟疫與人》全新視角看待新冠狀病毒

2020-09-04 李秉真


現在有的人似乎陷入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恐慌之中。這種恐慌一方面來自於冠狀病毒本身的殺傷力。傳染源基數不可小視,人傳人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的傳播途徑,而且人類是這種病毒的易感人群。所以使這種病毒入侵演化成為一種傳播途徑方便且死亡率較高的災難疫情,這是客觀事實造成的「理性恐慌」。

而另一方面,我想更多是由於國人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陌生,或者說是對傳染病相關知識的匱乏而造成的恐慌。恐懼來源於未知。不良自媒體的不實報導,微信群的肆意傳播,各類謠言在手機端的轉發。無形中都放大了人類對瘟疫的恐懼。

所以說在這種全民恐慌的大背景下,警示人們加強防範,當然是必需的。但我認為,某些通過誇大事實,以博人眼球的過分宣傳有些過猶不及。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客觀公正的播報實時疫情,進而分享關於傳染病的常識。人們通過對相關傳染病知識的學習,以便在滿屏幕飛的消息中分辨出真偽,讓我們以一種自信的心態,理性的觀念去偽君存真,撥雲見霧。而不是以恐慌未知的心態去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造成的災害。

當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在武漢被確診報導出來。我便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了麥克尼爾的《瘟疫與人》這本書。

這是人類關於自身傳染病史的裡程碑著作,觀點大膽而新穎,為人類研究傳染病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課題。

書中提到,瘟疫是由細菌或病毒這類微生物引起的帶有傳染性的疾病,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和這種疾病出於一種動態平衡的微生態之中。特別是城市出現之後,人口密度增加到疾病傳播途徑所需的最小限度,某種傳染源一旦出現,病毒從自然宿主身上轉移到人類,瘟疫便爆發了。一段時間後,致病微生物毒性逐代減小,疫後人口密度減小,以及人類免疫系統的升級,社會疾病防控系統的完善,致病病毒和人類重新「和平相處」,這就是一次完整的人類瘟疫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病毒或細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目標並不是殺死人類,而是延續自己的繁殖和傳播。人類充當的是病毒的宿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宿主死亡,病毒自身也會隨之消亡。所以當毫無抵抗力的人類遇上瘋狂的病毒,當人類出現極高死亡率時,最先作出反應的往往不是免疫系統,而是病毒本身的進化,也就是DNA的變異,生成二代病毒甚至三代病毒。毒性當然是越來越弱。依此來保護宿主,直到能和宿主共生共存,重新達到一種微平衡。天花,水痘,腮腺炎這些病毒其實從來都沒離開我們的身體,只是我們和平相處,才沒表現出病態。

據現在的消息得知,如今的這種冠狀病毒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這個消息從網上的不良渠道被爆出。很多人認為病毒毒性更強了,更難於治療了,其實這隻為謠言推波助瀾起作用,製造了恐慌。而實際情況卻可能是個好消息。

另外關於預防瘟疫傳播的好消息,其實也只是疫病常識: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項是形成傳染鏈的必備條件,三者缺一不可。我們在預防自己被感染方面,只要針對這三個條件。做出適當的防護。三管齊下,就一定能確保自己免受感染,安全渡過難關。


首先,遠離傳染源以及疑似傳染源,這是必須要做的。我們依靠國家的力量,已經最大限度的隔離了傳染源。而我們個人要做的就是,小心駛得萬年船,減少甚至杜絕與不明來歷人的接觸(這裡及以下不再細述具體預防辦法,相關國家媒體都有正規教程)。


其次,斷絕傳播途徑。即使是空氣傳播,但脫離了宿主體液的病毒是無法在空氣中單獨存活的,所以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病毒純粹是一種假想。在家要保持清潔,勤通風。出門佩戴口罩,護目鏡。不要去封閉人多嘈雜的環境。如果必須要與別人接觸時,儘量保持一定距離。


最後我希望大家能夠保持規律生活。積極鍛鍊身體。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能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在這次災難的漩渦中。不要讓恐懼成為你的主旋律。更不要做謠言的傳播者。保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別做易感人群。

最後的最後,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抓住這個宅在家裡也能為社會做貢獻的大好時機,關注疫情之餘,我推薦大家讀一讀麥克尼爾的這本《瘟疫與人》,也建議祖國同胞多轉發正能量的知識,對於任何能製造恐慌的視頻消息理性看待,為中華民族打贏這場病毒之戰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穿透人生迷霧 ——以科學的眼光
    如果潛下心來認真想一想,我們是不是生活在迷霧中?有時我們糾結於毫不重要的瑣事,有時我們會為一點困難而覺得天塌下來了……如何解決我們人生的迷霧,許多人認為科學在這個方面幫不了什麼忙,但事實上,只有科學才能真正幫助我們穿過迷霧,給出人生的答案。下面,將是一場源自科學的哲學沉思。
  • 從歷史的瘟疫到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究竟能學到些什麼?
    常:有些人會將之前經歷疫情看作是抵抗疫病的資本,當他們面對新的疫病時會有一種不太在意的態度,您如何看待?辛: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人們會認為自己的經驗就是資本,其中有一些人大家會看到可能經歷過三年災害或者戰爭,經歷過十幾年前的疫病,所謂見過大風大浪,這些疫病對他們來說不在話下。
  •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哀鴻遍野,比冠狀病毒更可怕!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 哀鴻遍野, 比冠狀病毒更可怕!雅典鼠疫襲擊了整個古希臘和羅馬,是一種毀滅性的傳染病,兩千多年過去了,瘟疫對一個精心設計的文明城邦的破壞仍然令人記憶猶新。這場災難是由一位倖存的學者修昔底德記錄的。從那時起,人類瘟疫的編年史就從這裡開始了。
  • 《黎明殺機》新章預告公布 香爐殺手「瘟疫」、新倖存者、新地圖...
    開發商Behaviour Interactive近日公布了人氣非對抗性恐怖遊戲《黎明殺機(Dead by Daylight)》的新預告【遊俠網】《黎明殺機》新章預告  這次的預告僅短短的50秒,預告了遊戲新章「Demise Of The Faithful(忠誠之消亡)」,以及新章中將加入的拿香爐的新屠夫「The Plague(瘟疫)」,可以看到是一位散發著危險氣息的女性屠夫。
  • 陰謀論者聲稱:病毒就是聖經中所說的瘟疫,我們將迎來世界末日?
    如果關於冠狀病毒和蝗蟲群的奇異的基督教預言是可信的,那麼世界末日就在眼前。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基督教福音傳道者認為我們生活在末世。 自去年11月以來,冠狀病毒病(COVID-19)已經感染了160多萬人,並被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列為全球大流行。
  • 《CF手遊》S2賽季叢林迷霧怎麼樣 叢林迷霧介紹
    導 讀 《穿越火線》手遊(簡稱:CF手遊)「叢林迷霧」全新版本即將於3月重磅發布,排位賽S2賽季「叢林迷霧
  • 首次在蝙蝠體內發現6種全新的冠狀病毒,但與新冠、SARS無密切關係
    史密森學會全球衛生項目的研究人員,在緬甸的蝙蝠體內發現6種全新的冠狀病毒。據悉,這是首次在全球範圍內發現這6種冠狀病毒。在對樣本進行測試並與已知的冠狀病毒進行了比較後,首次發現了上述6種全新的冠狀病毒。不過研究人員認為,新發現的冠狀病毒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CoV-1)、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或COVID-19並無密切關係。儘管如此,但研究人員稱,為了更好地了解它們對人類健康的風險,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評估它們跨物種傳播的可能性。這將有利於預防潛在病毒對公共衛生的威脅。
  • 中國戰勝瘟疫的啟示
    人類歷史上的十大瘟疫,即天花、流感、肺結核、鼠疫、霍亂、瘧疾、斑疹傷寒、黃熱病、愛滋病、SARS流行給人類帶來的,給人類造成了巨大危害。回顧人類十大瘟疫對戰勝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借鑑意義,可以從中取得經驗、教訓和啟發,防患於未然。1、黑死病(1347-1351)。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優勢視角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優勢視角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優勢視角理論   「優勢視角」是一種關注人的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的視角。意味著應當把人們及其環境中的優勢和資源作為社會工作助人過程中所關注的焦點,而非關注其問題和病理。
  • 瘟疫(新冠病毒)是如何摧毀又重塑我們的城市?-從《瘟疫公司》的...
    儘管遊戲在健康問題的媒體傳播方式被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認可,但瘟疫公司開發公司仍然不建議遊戲玩家把遊戲作為對於疫情未來發展的判斷依據,瘟疫公司的創建者詹姆斯·沃恩(James Vaughn)建議人們尋找當地和全球衛生當局以獲取有關冠狀病毒的信息,而不是依賴瘟疫公司作為學習工具。「...請謹記瘟疫公司只是一款遊戲, 並不是科學模型。而現狀冠狀病毒的爆發是影響千千萬萬的真實情況。
  • 新冠狀病毒有可能是從實驗室裡外洩的嗎?
    【沒藥花園】先介紹一點基本知識:冠狀病毒是一類RNA單鏈病毒,由於單鏈RNA的結構特點,冠狀病毒比雙鏈RNA病毒或DNA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冠狀病毒在動物體內很常見,譬如蝙蝠、豬、牛、貓、駱駝、老鼠等多種哺乳動物以及多種鳥類。
  • 人類文明史一直伴隨著瘟疫史,為何說面對疫情恐懼倒是一件好事?
    在聊歐洲這一場黑死病之前,談到我們如何預防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時候,我曾發給菜蟲一篇文章,叫作《帝國對抗瘟疫的最後一戰》,講的是1910年,在中國東北發生肺鼠疫,歸國華僑醫生伍連德主導抗擊鼠疫的故事。伍連德採取了嚴格的隔離、消毒、阻斷交通以及「焚屍斬疫」(屍體深埋和焚燒)的嚴峻手段,有效控制了疫情。菜蟲在看了這麼多信息之後,突然問:為什麼在人類歷史上,瘟疫會這麼多?
  • 一篇文章帶你穿透迷霧
    ▲ 點擊關注   查看更多紫砂知識烏泥、黑泥、焐灰,很多人都分不清,甚至將他們混為一談,今天我們就結合起來講一下烏泥
  • 肖家永2017全新專輯《穿透》首發 與你牽手到永久
    肖家永  搜狐娛樂訊 近日,影視歌多棲藝人肖家永在年關來臨之際攜2017年全新專輯《穿透》震撼來襲,隨著這張專輯的首發,肖家永也再次彰顯出了不俗的音樂功底,與你牽手到永久。  「如你當初開了口/也許跟你走/一起築滿溫暖愛情小宇宙/放不開你手 溫暖到白頭/讓我靠著你的肩膀顯溫柔」,相信每個人都沉浸在了肖家永這首歌優美的旋律之中,在肖家永這首歌中沒有太多的浮華,有的更多的是真情的流露,這首歌由音樂人林偉彬擔任詞曲創作,肖家永擔任編曲,作為一名歌者,肖家永也在朝著音樂製作人方向發展,不斷的充實自己,也希望能夠通過這樣,帶給大家更好的音樂作品。
  • 李紅濤 韓婕:新冠中的非典往事:歷史類比、記憶加冕與瘟疫想像
    它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導致,而『冠狀病毒』一詞,喚醒了人們對16年前另一場影響深遠的『不明原因肺炎』的記憶」。這是《財新周刊》報導《不明原因肺炎忽現》開篇的文字。這篇報導出街的日期——2020年1月20日——堪稱新冠疫情的分水嶺。在此之前的2019年末,網絡上出現武漢重現SARS的傳言,一時間人心惶惶。2020年初,官方闢謠,確認「未知病毒」並非SARS,而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 瘟疫給了歐洲人什麼歷史記憶?
    來源:第一財經瘟疫給了歐洲人什麼歷史記憶?雲也退疫情當前,歐洲人是忘了黑死病的教訓了嗎?怎麼這麼遲遲不當回事?事實正相反,他們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恰是因為沒忘。他們沒忘1346~1353年間,歐洲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被黑死病折磨、害死;但他們也沒有忘記,在瘟疫的背景下,許多人承受的痛苦,並不是來自病毒。
  • 日落與巷陌 《迷霧之夏》的另一頁故事
    從7月中旬《迷霧之夏》PC版發售至今,已然度過了一輪又一輪烈陽的問候,在夏季的尾聲即將結束時,這篇「別致」懸疑推理故事的番外劇情部分,也已經與不少玩家見過面了。在這些番外中,玩家們將有機會從不同角色的角度,來了解他們是怎樣看待鬱金香別墅中所發生的這一系列詭異事件的,並且也會得知在「鬱金香別墅事件」之外,那些與角色身世有關的故事。
  • 張文宏:人類再也回不到新冠疫情流行前的世界了嗎?
    「2020年,一場襲遍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我們不得不再次審視人類自身應對新發傳染病的能力。當我們回首歷史,發現早在1918年那場致命的大流感中,人類已經遭遇了和現在相似的經歷。」在為英國學者馬克·霍尼斯鮑姆的新著《流感大歷史:一部瘟疫啟示錄》寫下的推薦序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如此起筆。
  • 《迷霧之夏》南飛的烏鴉與沉默的冬日
    懸疑推理AVG《迷霧之夏》榮獲MIDC · 2020最佳獨立遊戲獎。移動版遊戲已在各大手遊平臺現開放下載,移動版的角色番外故事預計將於11月中旬與大家見面。迷霧已至,此刻即為推理之時 !Steam平臺的優惠捆綁包也已經推出!
  • 對新冠病毒天然免疫的都是什麼人
    點擊查看 入秋以來,多個國家的新冠疫情又開始了新的一波激增,包括美國和之前淡定的瑞典。我們國家最近也陸陸續續開始有了散發案例。然而,包括新冠病毒在內,歷史上的任何瘟疫,總有一部分人天然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