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的人似乎陷入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恐慌之中。這種恐慌一方面來自於冠狀病毒本身的殺傷力。傳染源基數不可小視,人傳人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的傳播途徑,而且人類是這種病毒的易感人群。所以使這種病毒入侵演化成為一種傳播途徑方便且死亡率較高的災難疫情,這是客觀事實造成的「理性恐慌」。
而另一方面,我想更多是由於國人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陌生,或者說是對傳染病相關知識的匱乏而造成的恐慌。恐懼來源於未知。不良自媒體的不實報導,微信群的肆意傳播,各類謠言在手機端的轉發。無形中都放大了人類對瘟疫的恐懼。
所以說在這種全民恐慌的大背景下,警示人們加強防範,當然是必需的。但我認為,某些通過誇大事實,以博人眼球的過分宣傳有些過猶不及。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客觀公正的播報實時疫情,進而分享關於傳染病的常識。人們通過對相關傳染病知識的學習,以便在滿屏幕飛的消息中分辨出真偽,讓我們以一種自信的心態,理性的觀念去偽君存真,撥雲見霧。而不是以恐慌未知的心態去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造成的災害。
當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在武漢被確診報導出來。我便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了麥克尼爾的《瘟疫與人》這本書。
這是人類關於自身傳染病史的裡程碑著作,觀點大膽而新穎,為人類研究傳染病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課題。
書中提到,瘟疫是由細菌或病毒這類微生物引起的帶有傳染性的疾病,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和這種疾病出於一種動態平衡的微生態之中。特別是城市出現之後,人口密度增加到疾病傳播途徑所需的最小限度,某種傳染源一旦出現,病毒從自然宿主身上轉移到人類,瘟疫便爆發了。一段時間後,致病微生物毒性逐代減小,疫後人口密度減小,以及人類免疫系統的升級,社會疾病防控系統的完善,致病病毒和人類重新「和平相處」,這就是一次完整的人類瘟疫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病毒或細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目標並不是殺死人類,而是延續自己的繁殖和傳播。人類充當的是病毒的宿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宿主死亡,病毒自身也會隨之消亡。所以當毫無抵抗力的人類遇上瘋狂的病毒,當人類出現極高死亡率時,最先作出反應的往往不是免疫系統,而是病毒本身的進化,也就是DNA的變異,生成二代病毒甚至三代病毒。毒性當然是越來越弱。依此來保護宿主,直到能和宿主共生共存,重新達到一種微平衡。天花,水痘,腮腺炎這些病毒其實從來都沒離開我們的身體,只是我們和平相處,才沒表現出病態。
據現在的消息得知,如今的這種冠狀病毒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這個消息從網上的不良渠道被爆出。很多人認為病毒毒性更強了,更難於治療了,其實這隻為謠言推波助瀾起作用,製造了恐慌。而實際情況卻可能是個好消息。
另外關於預防瘟疫傳播的好消息,其實也只是疫病常識: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項是形成傳染鏈的必備條件,三者缺一不可。我們在預防自己被感染方面,只要針對這三個條件。做出適當的防護。三管齊下,就一定能確保自己免受感染,安全渡過難關。
首先,遠離傳染源以及疑似傳染源,這是必須要做的。我們依靠國家的力量,已經最大限度的隔離了傳染源。而我們個人要做的就是,小心駛得萬年船,減少甚至杜絕與不明來歷人的接觸(這裡及以下不再細述具體預防辦法,相關國家媒體都有正規教程)。
其次,斷絕傳播途徑。即使是空氣傳播,但脫離了宿主體液的病毒是無法在空氣中單獨存活的,所以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病毒純粹是一種假想。在家要保持清潔,勤通風。出門佩戴口罩,護目鏡。不要去封閉人多嘈雜的環境。如果必須要與別人接觸時,儘量保持一定距離。
最後我希望大家能夠保持規律生活。積極鍛鍊身體。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能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在這次災難的漩渦中。不要讓恐懼成為你的主旋律。更不要做謠言的傳播者。保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別做易感人群。
最後的最後,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抓住這個宅在家裡也能為社會做貢獻的大好時機,關注疫情之餘,我推薦大家讀一讀麥克尼爾的這本《瘟疫與人》,也建議祖國同胞多轉發正能量的知識,對於任何能製造恐慌的視頻消息理性看待,為中華民族打贏這場病毒之戰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