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無人小行星探測器即將返回地球 能否成功帶回樣本獲關注

2020-12-06 騰訊網

日本的無人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飛往距離地球3億公裡的小行星取樣後,時隔6年返回地球附近,日本正為此狂熱不已。

(想像圖,源自網絡)

隼鳥2號在結束了約52億公裡的飛行後返回地球軌道,裝有從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龍宮」上採集的樣品的太空艙將於6日降落於澳大利亞沙漠。龍宮是與日本商議後決定的名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共派出73名工作人員前往當地,回收裝有龍宮的沙子等樣品的直徑約40釐米的太空艙。

日媒連日來發布特別報導關注從隼鳥2號上分離的太空艙能否被安全回收。上月30日,NHK報導稱,隼鳥2號在距離地球約230萬公裡的地方,正以每秒4公裡的速度接近地球。日本主要電視臺將於6日現場直播太空艙的回收過程。

(太陽系)

2010年,日本的隼鳥號曾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以外的天體上著陸,並成功採集了樣品。2014年發射的隼鳥2號利用機器人採集了小行星的地下物質,意義非凡。

隼鳥2號任務的最大難關是在不知地表情況如何的小行星上安全著陸。JAXA為了尋找隼鳥2號的安全著陸點,對1萬多塊巖石的大小全部進行了測量。從中挑選出表面最為平坦的一塊,在距離預想地點60釐米的地方著陸。隼鳥2號為了完成取樣,引爆了裝有5公斤火藥的衝突裝置在地面炸出了坑。由此採集的樣品有助於太陽系和生命神秘的研究。

從隼鳥2號上分離出的太空艙穿過大氣層後將展開降落傘,在澳大利亞的沙漠降落。JAXA計劃通過太空艙發出的電波對其進行回收。

分離出太空艙的隼鳥2號不會返回地球,而是變更軌道再次向另一顆小行星進行長達10年的旅行。「隼鳥2號的回航」與上月發射的民間宇宙飛船「Crew Dragon」上搭載的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的活躍,大幅提升了日本人對宇宙開發領域的關心。

相關焦點

  • 日本隼鳥二號成功降落 第二次帶回小行星樣本
    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採集的月壤樣品容器轉移至返回器中,隨後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而在離開地球六年後, 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返回艙今天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的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其中攜帶的行星採樣樣本也已被取回。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已成功返回樣本
    JAXA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這是歷史上第二次小行星樣本被送回地球,可能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多地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圖1:日本小行星取樣任務探測器Hayabusa2太空艙降落在地球上的藝術渲染圖自2014年從日本發射以來,Hayabusa2花了四年時間前往名為「龍宮」(Ryugu)的小行星。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將小行星樣品帶回地球
    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投下的一個裝有小行星「龍宮」上塵土樣本的返回艙,已經成功在地球著陸。小行星採樣返回活動日益受到重視。日本通過「隼鳥」和「隼鳥2號」成功完成了對「系川」和「龍宮」兩顆小行星的採樣。美國於2016年9月發射其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並於2020年10月採集了60克~2千克的「貝努」小行星表面風化層樣品,計劃於2023年9月將採樣返回艙送回地球。彗星採樣返回技術獨具特色。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結果令人失望
    12月6日凌晨時分,日本「隼鳥」小行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在等待一周之後傳來了日本宇航局確認其探測任務已經完成,太空巖石樣本帶回了地球。在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沒返回之前,就一直存在能帶回多少樣品的爭論,有人說估計重量大約為100克,因為從技術上來說,隼鳥2號是改進版本,其性能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那麼究竟有多少重量的外太空樣本呢?12月14日,日本工程師們在日本宇航局的一個無塵室裡打開了樣本容器,隨之映入眼帘的是,樣本容器開口處出現一顆黑色顆粒物,日本宇航局稱這些黑色顆粒有證據表明來自於小行星「龍宮」。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
  • 美國探測器首次採集到小行星表面樣本,日本也曾完成採樣返回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奧西裡斯-REx」(OSIRIS-REx)探測器10月20日成功接近近地小行星「貝努」(Bennu)並採集其表面樣本。這是美國首次採集到小行星樣本,此前僅有日本的探測器成功採集到小行星樣本並將其帶回地球。
  • NASA探測器輕觸小行星,成功採集石塊樣本,3年後將返回地球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日公布無人探測器「歐塞瑞斯號」在小行星貝努(Bennu)採集樣本的首批影像,成功搜集到石塊與塵埃。法新社報導,NASA的機器太空船歐塞瑞斯號(Osiris-Rex)航行4年後,昨日短暫輕觸貝努遍布石礫的表面,在距地球3億3000萬公裡處執行精密任務
  • 日本宇航局確認「隼鳥二號」已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
    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據悉,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師們在此次小... 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
  • 日本領先一步,隼鳥2號密封艙即將攜樣本返回,成功後目標轉向另一小行星
    就在我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完成月面樣品採集任務之後,日本也再一次秀出了自己的實力,如今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傳來了好消息,綜合多家日本媒體報導顯示,12月5日當天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即將向地面釋放裝有小行星1999JU3龍宮碎石的密封艙,這一密封艙將會在東京時間12月6日凌晨2點50分被投放到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地帶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 將帶回地球
    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也通過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三個無人探測器,帶回大約324克的月巖與月壤樣品。前蘇聯最後一次月球24號任務是在1976年,此後44年間,人類一直未獲得新的月球樣品。嫦娥五號此次計劃帶回新的月球樣品,為何受到全球廣泛關注?一個原因是,此前收集到的樣品,大部分都「太老了」。
  • 日本探測器將首帶回月球外標本 距地球3億公裡
    來源:鄭州晚報  日本「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即將著陸  首次帶回月球之外、距地球3億公裡的天體樣本  這次「隼鳥」漫長的回歸旅途備受關注。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月球之外的天體巖石樣本帶回地球,首次實現地球與小行星之間的往返旅行。  「隼鳥」觀測到的「絲川」小行星表面被很多的巖石所覆蓋。另外,也有被非常小的石頭所覆蓋的光滑的區域。專家們還通過研究該小行星的引力場確定了其密度——研究結果顯示這顆小行星的密度為1.9g/cm3,也就是說,這顆小行星內部40%是空的。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日本隼鳥探測器搶先回到地球,哪家難度更大?
    ,目前各個系統工作狀態良好,後續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此次我國的「嫦娥五號」的最終極任務就是從月球上取樣並且帶回地球,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另一臺深空探測器,那就是日本的隼鳥二號。日本的「隼鳥二號」同樣是進行地外天體的採樣和探測任務,並返回地球,那麼他們之間,有何區別呢?日本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在2014年發射升空,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飛行之後,於2018年抵達了一顆被命名為「龍宮」的碳制巖石小行星。2019年開始,「隼鳥二號」開始正式對該行星進行探測採樣工作。從任務上看,這兩種探測器的任務相似,她們之間卻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 飛了3億公裡取樣的日本探測器即將返回地球,比嫦娥五號更先進?
    在2014年發射的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取樣返回探測器預計將在12月6日返回地球,降落到澳大利亞草原,飛行了六年來回距離超過6億公裡的「隼鳥二號」在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取回小行星樣本。 日本的小行星取樣工作始於「隼鳥一號「這個命途多舛的探測器。」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年底返回,投放樣本後繼續探測下顆小行星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近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在返回地球時,將在距離地球22萬公裡的高度釋放裝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樣本的密封艙。釋放時間為日本時間12月5日下午,密封艙將於6日凌晨落入澳大利亞南部沙漠。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日本隼鳥探測器搶先一步抵達地球,哪家難度更大?
    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自打發射以來,任務進展十分順利,好消息也是接踵而至,根據我國航天科工局和「嫦娥五號」工作小組的最新消息顯示,目前嫦娥五號的組合體已經完成了分離,目前各個系統工作狀態良好,後續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此次我國的「嫦娥五號」的最終極任務就是從月球上取樣並且帶回地球,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另一臺深空探測器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小行星常被用於專指太陽系內非彗星的小天體,一般被認為是由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是至今發現數量最多的太陽系天體。
  • 日本科學家進入隼鳥2號小行星返回艙,小行星的土壤被帶回地球
    -12-16 08:14:02 來源: 每日互聯圈 舉報   周一,科學家們在打開一個由日本太空探測器帶到地球的太空艙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送回小行星樣本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過6年的長途太空旅行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釋放的返回艙於12月6日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透露,這是人類首次獲得小行星地下物質樣本。「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從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目標小行星「龍宮」附近,並首次通過在小行星上製造人造撞擊坑的方式,採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據稱,小行星「龍宮」直徑約1公裡,它被認為含有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NASA成功登陸小行星,開啟樣本採集,3年後帶回地球
    NASA的小行星探測器,已經成功著陸在小行星Bennu的表面上,探測器的目標是在小行星上採集60克以上的灰塵或碎石,從而幫助科學家了解太陽系早期階段的情況,並幫助科學家找到太陽系生命的線索。10月21日上午,NASA直播了探測器降落到小行星上的過程,之後將舉行新聞發布會,並公布探測器正常工作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