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7日報導 美媒稱,陳鯤傑(音)4歲開始學鋼琴,7歲練跆拳道,10歲上奧數班。這些都是中國孩子常上的課外輔導班。去年11歲時,他開始了一項在同齡人當中很不尋常的學習:編程。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25日報導,他的父親陳宇(音)說:「他的數學很好,又擅長打遊戲,學編程的話就能邊學邊玩。」陳宇是中國東南部城市福州市一所職高的思想品德課老師。他表示,他不介意兒子成為將來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一名遊戲程式設計師。騰訊是全球最大的網路遊戲公司。
報導稱,教孩子學習計算機編程應當會成為風險投資者和教育初創公司的下一個重點。中國政府對此給予支持,認為編程人才對於中國成為技術強國至關重要。
然而它還沒有得到家長們的認可,他們倒是很樂意花錢讓孩子接受數學和英語輔導。
報導稱,風險投資人張麗君說,對學生和整個行業而言,編程大概是唯一有可能變得與英語同樣重要的課程,但沒人知道這一天何時到來。張麗君過去五年都在投資教育初創企業。
她表示,家長對編程的反應比較冷淡。這是可以理解的。
關鍵在於,編程不是中國高考的考試科目,而英語和數學是。在中國,只有通過高考才有機會上大學。中國家庭通常只有一個孩子,他們願意花重金增加子女考入重點大學的機會,那被認為是謀得一份好職業和進入更高社會階層的途徑。
報導稱,北京大學對4萬多個中國家庭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16-2017學年,全國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約為1.9萬億元人民幣(合2983億美元)。調查顯示,其中三分之一的開支花在英語和數學等課外輔導班。
陳宇夫婦不確定兒子的在線編程課能堅持多久。作為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他已經有太多家庭作業,周一到周五大多數時候要寫作業到晚上11點多。明年陳鯤傑要為小升初做準備,家庭作業將更加繁重。
陳宇說:「作為家長,我們很糾結。」
雖然中國在所謂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大學畢業生數量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而且政府中不乏技術專家,但是中國遲遲未把編程列為中小學的必修課。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中國政府自2015年以來發布了一系列指導意見,鼓勵學校試點包括編程在內的STEM教育項目。
但中國教育部的一項計劃指出,制定STEM教育的國家標準以及提供教師培訓、教材和其他工具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育部本月宣布編程將列入高中課程,但沒有設定最後期限。小學也將在未來逐步開設相關課程。
相比之下,英國在2014年通過了一項全國計算機課程大綱,包括讓年齡低至五歲的兒童上編程課。
報導稱,2017年,東部沿海省份浙江在一個試點項目中將信息技術(包含編程)列入高考選考科目。
這在教育技術行業引發了有關該行業即將進入快速發展期的熱議。
報導稱,在深圳一家工廠上班的賴倩倩(音)去年5月份給7歲的兒子報名了一個網上編程課程。她說兒子很喜歡這個課程。不過,她說,她的朋友們還不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參加這種課程,同樣是每小時100元,他們更願意選擇英語或數學補習課。
深圳點貓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長李天馳表示,更多家長應認識到,今天的編程就像過去30年的英語。賴倩倩的兒子和11歲的陳鯤傑上的就是該公司的編程課。
「學編程不是要成為程式設計師,」他說。「它是通往未來的鑰匙。」
2017年11月10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東街小學機器人社團學生在測試工程機器人。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