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高產出 非晶和微晶太陽能電池效率更優

2021-01-12 OFweek維科網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一種方法,使用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和微晶矽串聯電池製造出穩定而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和微晶矽串聯電池已被認為是利用豐富原材料實現低成本、高產出的太陽能電池板工業化生產的可行選擇。

  但是,為了讓這些材料製成的太陽能保持穩定,它們必須非常薄。這就引出了轉換效率低的缺點 ,或者是低於基於晶體晶圓的晶片目前所能提供的能量轉換效率。

  歐瑞康太陽能(Oerlikon Solar)和捷克共和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光伏小組研究人員正在共同努力,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研究團隊的新設計的重點是具有很強吸收性的纖薄細胞,即使是在電極之間的距離非常緊密的情況下。

  「我們太陽能電池的新的三維設計依靠成熟、穩健的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的吸收沉積技術,這種技術已經應用於液晶顯示器生產中的基於無定形矽的電子產品。」光伏小組負責人Milan Vanecek說。

  「我們剛剛為太陽能電池沉積增加了一層新的納米結構基板。」 Vanecek先生說。

  這層納米結構基板包括一個納米氧化鋅納米列陣列,或者是微孔洞或納米級孔蝕刻入透明的導電氧化層的「瑞士奶酪」 蜂窩陣列。

  「這後一種方法的成功由太陽能電池沉積證明,」 Vanecek先生闡述,「目前主導太陽能電池工業化生產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矽片預計到這種能效的潛力。」

  他說,顯著降低成本的微晶矽板,與多晶矽矽板具有相同的能效——12%至16%,可以促進其工業規模生產。

  整體而言,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新設計需要的矽大大減少,並可能提高其效率。

  研究的下一步是進一步優化,繼續提高效率。

  歐瑞康太陽能是瑞士工業公司OC歐瑞康公司的太陽能子機構。

  人們一直在研究無定形矽板提高能效的問題,因為它的製造成本低於結晶矽。

  2010年7月,代爾夫特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Gijs van Elzakker通過用矽烷氣體製成矽層,提高了無定形矽板的效率。其結果是能效達9%的太陽能電池。

相關焦點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進展和展望
    與CdTe和CIGS太陽能電池相比, 矽基太陽能電池不存在毒性汙染 (CdTe中含有鎘) 、原料稀缺 (CIGS需要銦, CdTe需要碲, 均為稀缺元素) 等不足。雖然矽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低, 但是其製造成本低、起步早, 因此目前其產業化程度最高。
  • 葉綠素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將植物裡的葉綠素提取出來,放到人工製備的膜裡,光照時就會產生電。這就是葉綠素電池。目前,全球每年至少要消耗13太瓦(1太瓦=1萬億瓦)能源。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人們必須尋找其替代品。功率達12萬太瓦的太陽便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理論上,只要收集1小時的太陽能,就可滿足人類全年的能源需求。
  • 侯林濤、曹鏞院士等人:高效低成本半透明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導讀:半透明建築的光伏系統(發電外牆,遮擋物,屋頂和窗戶)需要具有柔性,半透明性,環境友好性,高產質量輕等特點的太陽能電池。本文製備出一種新型高效低成本全柔性微孔半透明聚合物太陽能電池,而且能夠在實際應用中滿足色彩要求。
  • 提高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方法
    降低矽太陽能電池成本的方法之一是儘量減少高質量矽材料的使用量,如薄膜太陽能電池。不過這種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只達到了約11-12%。研究人員們正在尋求提升其效率的方法。最近取得突破的技術有通過幹法絨面優化上表面的結構和在外延層/襯底界面處插入一個中間多孔矽反射鏡。
  • 大面積高效率薄膜太陽能電池,讓低成本發電成為可能
    僅在全球太陽能豐沛的戈壁沙漠地區進行鋪設,低成本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發出的電能就可滿足全球能源需要,這一設想很快就有可能變成現實。  上海交大9月11日傳出信息,《自然》在線發表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使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新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實現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跨出重要一步。如果這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功產業化,就無需依賴政府政策資助,便可成為市場主流的發電方式。
  • 弱光環境也可以發電 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高達25%
    弱光環境也可以發電 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高達25%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如果把市面上常見的晶體矽太陽能挪到室內或是弱光環境,人們會發現其發電量大打折扣,不過對於有機太陽能來說,室內或許才是它的主戰場,最近日本與法國團隊攜手研發出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在暗房中更高達
  • 德國研製增強型非晶鍺光伏電池
    導讀:德國科學家已經製造出一種增強型非晶鍺光伏電池,它能將光限制在一個超薄的吸收器中。它有可能將光伏與光合作用結合起來,應用於生物反應器、溫室和農田等新的太陽能領域。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超薄n-i-p吸收層堆疊和薄膜光譜選擇性過濾器的選擇性太陽能電池。他們聲稱它可以用來生產光譜選擇性光伏組件,並有可能應用於農業光伏、溫室和光生物反應器。
  • 技術|科技先鋒:葉綠素太陽能電池
    理論上,只要收集1小時的太陽能,就可滿足人類全年的能源需求。為了有效地收集太陽能,人們嘗試了各種方法,比如開發大面積、高效、低成本的太陽能電池。目前已有產業化的晶體矽(單晶矽、多晶矽)太陽能電池,部分投產的薄膜電池(非晶/微晶矽矽基薄膜、碲化鎘和銅銦鎵硒),以及主要處於研究中的染料敏化電池、有機薄膜電池等。
  • 日本產蹤研開發可低成本製造高效多結太陽能電池技術,轉換效率達24...
    【相關新聞】 理光開發適合室內光線的全固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弗勞恩霍夫IAP成功在柔性玻璃上製作出有機太陽能電池 本田公開試驗中的智能住宅和非接觸充電系統,採用磁共振方式 用半導體高分子挑戰「塗布型」太陽能電池(下)
  • 【前沿】日本研發效率26.33%的太陽能電池
    日本新能源技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與日本太陽能公司KANEKO聯手合作,透過結合異質結與背電極技術,將180平方公分面積的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高到26.33%,為世界新高紀錄。  異質結結合背電極技術的太陽能電池,過去的最高轉換效率紀錄為25.6%;本次由NEDO與KANEKA所達成的新紀錄,較過去紀錄提高了0.7個百分點左右,且是全球首個180平方公分尺寸、轉換效率超過26%的晶矽太陽能電池。NEDO指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太陽能電池尺寸介於148~246平方公分之間。
  • 瑞士開發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據《每日科學》網站11月11日報導,瑞士洛桑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凱文·西沃拉領導的研究小組正致力於利用豐富而廉價的氧化鐵(鐵鏽)和水研發一種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以利用太陽能製備氫氣。雖然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光學》上的這項研究成果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但它代表了科學家在氧化鐵和染料敏化二氧化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 科學家開發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據《每日科學》網站11月11日報導,瑞士洛桑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凱文·西沃拉領導的研究小組正致力於利用豐富而廉價的氧化鐵(鐵鏽)和水研發一種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 韓國研發出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 使用無鉛材料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作為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材料,以鉛為基體的鈣鈦礦已經受到廣泛關注。然而,鉛(Pb)的內在不穩定性和毒性引起了人們對鉛基鈣鈦礦作為太陽能電池材料可行性的嚴重關注,阻礙了太陽能電池和基於這些材料的類似設備的大規模商業化。儘管無鉛鈣鈦礦作為一種替代方案可用來彌補鉛基鈣鈦礦的毒性,但由於效率較低,用途不大。
  • HIT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概況
    日前國際光伏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有晶體矽(包括單晶矽、多晶矽)、非晶/單晶異質結(HIT)、非晶矽薄膜、碲化鎘(CdTe)薄膜及銅銦硒(CIS)薄膜太陽電池等。其中商品化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仍佔主流,其光電轉化效率已達25%,但受到材料純度和製備T藝限制,很難再提高其轉化效率或降低成本;而非晶矽太陽能電池雖然能大面積生產,造價又低廉,但其轉換效率仍比較低,並且穩定性差。  為了降低成本同時保持高轉換效率,近年來HIT電池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種異質結結構的電池是綜合兩者優點充分發揮各自長處的最佳設計。
  •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效率創新紀錄
    採用光化學變頻,使兩個低能紅色光子在電池中結合,形成一個高能黃色光子,這就可以被捕捉,然後轉化為電子。低成本太陽能電池適合用作屋頂電池板,可以達到破紀錄的40%的效率,這是因為一項早期的突破,是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研究人員和他的德國合作夥伴做出的。
  • TopCon電池知識大全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隧穿氧化層鈍化金屬接觸結構由一層超薄的隧穿氧化層和摻雜多晶矽層組成,可以顯著降低金屬接觸區域的複合,同時兼具良好的接觸性能,可以極大地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1]前表面與常規N型太陽能電池或N-PERT太陽能電池沒有本質區別,主要區別在於背面。矽片背面採用硝酸溼法氧化出一層1.4 nm左右的極薄氧化矽層,並利用PECVD在氧化層表面沉積一層20 nm厚的磷摻雜的微晶非晶混合Si薄膜。鈍化性能需通過後續退火過程激活,Si薄膜在該退火過程中結晶性發生變化,由微晶非晶混合相轉變為多晶。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創新高,室內弱光環境下達25%
    經研究發現,在室內或弱光環境下,有機太陽能電池將是最佳選擇。由有機高分子材料作為光敏活性層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無機太陽能電池技術所不具備的許多優良特性,如材料結構多樣性、可大面積低成本印刷製備、柔性、半透明甚至全透明等。除了作為正常的發電裝置外,在其他領域如節能建築一體化、可穿戴設備等方面也都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諸多優勢引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關注。
  • N型高效電池技術路線之TOPCon
    相對P型晶矽電池,N型晶矽電池的少子壽命高,無光致衰減,弱光效應好,溫度係數小,是晶矽太陽能電池邁向理論最高效率的希望。TOPCon是一種基於選擇性載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太陽能電池技術,其電池結構為N型矽襯底電池,在電池背面製備一層超薄氧化矽,然後再沉積一層摻雜矽薄層,二者共同形成了鈍化接觸結構,有效降低表面複合和金屬接觸複合,為N-PERT電池轉換效率進一步提升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 澳大利亞投入1500萬澳元支持開發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項目
    資助詳情如下:1、改進現有商用矽基面板生產工藝該主題領域投入548萬澳元,支持如下技術研究項目:①高效矽基太陽電池用多晶矽鈍化觸點的氣相沉積製造;②通過新型多功能介電層簡化高效矽基太陽電池的工藝;③開發效率超過24%的異質接觸-多晶矽混合交叉背接觸(IBC)太陽電池;④使用低成本消費電子產品作為替代品優化傳統的生產線工具,從而降低太陽能光伏
  • 分層太陽能電池技術可提高效率和價格承受能力
    太陽能的未來越來越光明。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CU Boulder)的研究人員通過層疊電池並使用獨特的元素組合方式,創建了一種低成本太陽能電池,該太陽能電池具有迄今為止最高的功率轉換效率。研究人員採用了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一種旨在收集更高能量的光子的晶體結構),並將其分層放置在矽太陽能電池的頂部,該矽太陽能電池可在光譜的紅外部分捕獲更多的光子,該部分由輻射能組成。我們看不到,但我們可以感覺到像熱一樣。結合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了21%,效率提高到27%,提高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