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創業最前線(ID:chuangyezuiqianxian)作者:小葳
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挑戰。很多行業巨頭都扛不住了,已經宣布裁員或關店的企業名單還在不斷增加:可口可樂、耐克、奔馳、雅詩蘭黛、星巴克……
可想而知,數量更為龐大的中小微企業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根據工信部的數據,到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3000萬家。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的典型特徵: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如果把大型企業比作「巨輪」,中小企業就是「快艇」。當宏觀經濟的風浪襲來,「快艇」的抗風險能力顯然更弱。數據統計,截止2020年6月底,受疫情影響,我國企業註銷數量已超過80萬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
不過,有專家指出,疫情只是加速中小企業倒閉的一個導火索而已,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在3年左右一直都是市場現實。2019年,我國有超過100萬家企業倒閉,其中超過90%是中小型企業。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只有3年,能超過5年的不到7%。
那麼,在如今的全球經濟大環境下,中小企業應該如何生存下去,打破平均壽命3年的魔咒?
「小而強」,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群的啟示
也許「別扯什麼戰略、品牌,有錢就掙,生存第一」代表了不少中小企業和創業者的真實想法。
不過,危中有機,疫情帶來挑戰,也給了所有中小企業者和創業者難得的機會:帶來沉下心思考企業戰略。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放眼全球,有這樣一批中小企業,堪稱全世界中小企業的榜樣,它們就是德國的 「隱形冠軍」企業。所謂「隱形冠軍」企業是指幾乎不為外界所關注,卻在所屬的細分市場佔據著主導性市場份額的企業。
德國著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是最早研究「隱形冠軍」企業的學者,他發現,2018年,世界上大約有2700家「隱形冠軍」企業,其中德國就有1307家。這些中小企業為德國提供了70%以上的就業,創造了40%的GDP,還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了中小企業市場份額的70%—90%。
這些德國「隱形冠軍」企業涉及的行業五花八門,甚至有的市場看起來「微不足道」:有70多年專注做好一顆螺絲,擁有世界上種類最全的螺絲產品線的伍爾特集團,有專門給消防員、飛行員、潛水員等小眾專業人士製作特種手錶的辛恩公司,有專門生產小朋友用來吹肥皂泡的肥皂水的海因公司,還有可伸縮狗牽引繩的發明者和全球領導者福萊希公司等等。
當然,如今從規模上,一些「隱形冠軍」已經不再是小企業,但是他們卻仍然專注在原來的市場,並不盲目擴張。關於這些企業的研究成果,赫爾曼·西蒙專門出了一本書,就叫《隱形冠軍》。
「隱形冠軍」企業是如何煉成的?
「做大做強」是很多中小企業主和創業者腦海中成功的必經之路。然而,「隱形冠軍」企業卻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條思路,繞開大市場,追求「小而強」。那麼,「隱形冠軍」企業在戰略、定位上有哪些值得中小企業借鑑的地方?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赫爾曼·西蒙發現很多「隱形冠軍」企業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有宏大的目標,有高度的專注度,通過深度創造獨特性,有很強的持續性增長等等。
首先,「隱形冠軍」企業都有著大膽的目標和長遠的願景。明確而清晰的目標是企業持續增長的動力,也能讓企業擁有拒絕「掙快錢」誘惑的定力。在赫爾曼·西蒙的研究中,「隱形冠軍」企業壽命的中位數是66年,38%的企業存續了百年以上,可以說是同行業企業中的求生高手。從百年企業來看,「隱形冠軍」企業的存續比例遠高於大型企業。
其次,大多數「隱形冠軍」企業只聚焦在某個很小的領域。如何選擇和定義市場是企業戰略的起點。赫爾曼·西蒙發現,大約26%的德國「隱形冠軍」企業所在的市場容量低於3億歐元。這些市場相對於一些非常龐大的市場,比如汽車市場或是電信市場,容量要小得多。
選定市場之後,他們會在「狹小的市場」做到專家。比如,福萊希佔據了全世界伸縮狗鏈70%的市場份額,全球3/4的晶片使用的都是Delo的黏合劑,每瓶可口可樂中的檸檬酸都是由一個叫Jungbunzlauer的公司提供的。
第三,通過深度創造獨特性。許多「隱形冠軍」企業為客戶提供深度服務,包括解決方案的完整性和價值鏈的覆蓋程度。比如,溫特霍爾特公司為酒店和餐館提供餐具清潔解決方案,他們不僅提供餐具清潔設備、還提供水處理、自有品牌的洗潔精等全方位的服務。此外,「隱形冠軍」企業推崇將非核心業務外包,比如很多「隱形冠軍」企業沒有自己的法務或稅務部門,會外包給專業的公司。
當然,「隱形冠軍」企業成功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數位化能力。普華永道數據顯示,2020年,德國製造業將每年在工業4.0上投入400億歐元。屆時,80%的製造業企業將實現價值鏈數位化。
隨著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逐漸深入各行各業應用場景,數位化管理能力已經成為決定中小微企業生存力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是值得每一個創業者認真思考的。可以肯定的是,誰能更早地利用這些新技術完成數位化轉型,提升整體管理效率,誰就能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為小微企業財務減負,聚焦核心競爭力
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企業首當其衝的痛點就是業務財務一體化、數位化。在中國,很多中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還處在手工填報、人工校對核驗的階段,導致企業在財務管理上花費極大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以高頻的財務發票管理場景為例,傳統的紙質發票開票費時、收票費心,報稅繁瑣,一不小心還會有虛假發票、重複報銷等問題,極易為中小企業招致稅務風險。
尤其是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對外公告——「專用發票電子化」將從江浙滬皖試點正式推廣到全國範圍。不管是對需要開電子專票的企業,還是受票企業,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儘早做好相關系統準備,迎接發票改革大趨勢的到來,完善與提升發票數位化管理成為企業的不二選擇。
「金蝶發票雲」以在財務領域深耕28年的金蝶集團為依託,集結資深稅控專家與稅務資深顧問團隊專業打造的發票+影像檔案綜合管理雲產品,為企業財稅管理排憂解難。
「金蝶發票雲」提供的「開票服務」集成了最新的稅控安全代理服務、傳統稅控設備、稅控UKEY和區塊鏈等全票種開票能力,打通供應鏈管理、應收應付管理與稅務發票之間的數據交互和連接,可以支持全票種發票的開具、列印、紅衝、作廢、上傳、查詢、管理、籤章等功能。掃碼開票、ERP開票、第三方對接均不在話下,讓企業效率加倍。
而「金蝶發票雲」收票報銷服務,則融合了最新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OCR圖像識別技術,為企業提供智能報銷服務,幫中小微企業輕鬆實現智能報銷管理。從此,財務人員可以隨時隨地處理員工報銷單,員工也可以在手機上隨時查看報銷審核進度。
目前,「金蝶發票雲」已經幫助多家企業實現智能發票管理,例如知名西點品牌幸福西餅,在應用了「金蝶發票雲」的開票服務後,消費者在線上商城下單就可以申請獲取電子發票,或者在收到蛋糕後掃描盒子上的二維碼開具電子發票,大大降低了企業用票成本。
又例如珠寶首飾知名品牌周大福通過使用智能報銷服務,報銷發票通過網頁端、移動端輕應用進行採集,系統自動完成一系列發票查驗、查重、抬頭稅號異常識別、填單計算等工作,使每一筆報銷精簡至只需要2個人即可完成3項工作,單筆報銷成本減低大約70%,全面重構了報銷業務及管理流程,確保發票管理風險安全可控,全面提升財務工作質效。
2020年,對於所有行業都是艱難的一年,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挑戰更加艱巨。「隱形冠軍」企業的案例告訴我們,中小企業如何活得久?找準市場聚焦是關鍵。始終關注中小微企業成長的金蝶,希望幫助更多中小微企業財務減負,加速完成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數位化轉型,成為各自領域的「隱形冠軍」!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