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2020即將過去,這一年,零售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考,一部分不適應變化的企業轟然倒塌,同時新的品牌崛地而起;這一年,可謂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眼看他高樓又起...
這一年,英國TESCO樂購超市出售在華全部股份,從中國市場徹底退出。阿里巴巴斥資280億港元,對歐尚所持有的高鑫零售股份進行收購,歐尚超市退出中國市場。家樂福48億賣身蘇寧,曾經的巨頭家樂福敗走中國。19家門店負債6400萬美元,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計劃宣布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
便利店行業兩個消息,壞消息是:全時倒閉、見福接盤,京城便利店代表品牌一命嗚呼;好消息是便利蜂崛起,2021年的門店數量將突破4000家,躋身中國便利店行業前五名。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便利蜂在全國門店超1600家,便利蜂負責人稱,資金充沛,足夠支撐開到1萬家。
社區團購在疫情的催化下,達到了新的高潮。2018年是社區團購元年,公開融資事件達23起,融資金額近17億元;2020年社區團購融資事件19起,融資金額高達171.7億元,同比增長356.3%,創下了歷史新高。
國家層面,《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出臺十四五規劃。堅持擴大內需,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新格局。商務部高度重視零售創新,推進數位化轉型;大力推進小店經濟、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
在全球範圍內,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通過反壟斷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讓市場競爭更加的充分和更加的良性。反壟斷法在西方發達國家頻頻使用,旨在解決整個市場競爭以及資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問題。2020年,反壟斷槍聲打響,國家「鐵拳出擊」管制巨頭公司無序擴張,整個網際網路領域首個反壟斷執法案例不僅說明未來營商環境將進一步向好,也從側面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騰飛。
接下來,筆者將按時間軸序對2020年零售行業發生的大事件做一個總結性盤點。
01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2020年1月1日,新型冠狀病毒統計數據為27例;5日增加至59例;20日,經鍾南山證實「病毒人傳人」;23日,武漢封城,為阻止疫情蔓延。
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之戰打響,零售業成為本次戰「疫」最重要的後勤兵之一,在抗擊疫情期間,全國零售業全面做出回應,商品不漲價,供應不間斷,全面保障人民的生活。
02力保供應,強穩物價
疫情當前,物資供應和物價穩定尤為重要。
零售企業作為連接物資生產和人民群眾的通道,任務艱巨。緊要關頭,各方聯合發力,骨幹企業紛紛請戰,堅守一線,全面開啟了一場保供大作戰。
國家強有力政策的支持,全行業主動作為,以及一些關係民生的行業恢復生產營業,菜價平穩、供應充足,讓守護市民「菜籃子」成為現實。
2月,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業態在維繫生存之際,積極肩負起抗疫保供應的重責。
處於疫情風暴眼的Today便利店,在24小時之內建立了27家逆行者便利店。疫情期間,Today還聯合愛心企業、愛心個人捐贈了120萬份鮮食和補給品。
03社區生鮮,團購接龍
2月26日,湖北省國資委官網發布武漢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保供通知,對國有商超門店「社區套餐供應模式」2月24日—3月10日期間價格提出具體要求,要求所有生鮮商品持續執行1月16日—1月22日平均價格,不得漲價。
在此期間,武漢市武商、中百、中商、沃爾瑪、家樂福五家大型商超企業紛紛推出「10元10斤」的特價蔬菜包。
3月,經歷疫情的催化,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逐漸明晰。社區拼團迅速培養了消費者習慣,成為居民們常用的購物方式之一,也為之後的「百團大戰」埋下了伏筆。
社區團購產品以生鮮、食品、糧油業務為切入點,農產品成為社區團購爭奪的重點。用時間換空間,用執行力彌補經驗短板,是電商企業的打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他們的制勝法寶。
04全面解封,直播帶貨
4月,蓄力已久的直播帶貨異軍突起,不僅為線上平臺開闢了新賽道,也為實體零售企業提供了新舞臺。
1日,羅永浩直播首秀刷遍網絡,首場直播數據相當亮眼,欠下6億債務的老羅為零售企業老闆們樹立了榜樣。在大趨勢的影響下,眾多企業家紛紛下場直播,為直播帶貨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某種程度上,筆者非常不贊同網紅帶貨,他們帶貨沒有信用背書,只有一張嘴。相反,企業家帶貨更有說服力,企業家壓上的是身家性命。
霸道女總裁董明珠6場直播銷售額178億元,飲料之王宗慶後搞出6萬份健康食品免費送,攜程海王梁建章1小時直播帶貨4396萬元,蔚來汽車李斌40分鐘專場帶貨破億元。
這些企業家也是自帶流量的「網紅」,是所屬行業裡的「明星」。據不完全統計,進入直播賽道賣貨的企業家已經有幾十位之多,且數字還在不斷增大。「被迫營業」後,玩得興起的也不在少數。
05退市閉店,地攤經濟
據《贏商網》統計,今年上半年,沃爾瑪共計關閉了4家門店,其中廣州黃石店、南京秦淮店4月14日停止營業,重慶九龍廣場店5月15日停業,廣州番禺分店5月19日停業;重慶店、南京店閉店皆因為租約到期,廣州兩家門店閉店原因並未公告。華潤萬家上半年關閉兩家店;卜蜂蓮花超市上半年關閉兩家門店;歐尚超市關停第二家店……「關店潮」之下,傳統零售業轉型迫在眉睫。
不得不提的還有英國TESCO樂購超市,出售在華全部股份,從中國市場徹底退出。阿里巴巴斥資280億港元,對歐尚所持有的高鑫零售股份進行收購,歐尚超市退出中國市場。家樂福則48億賣身蘇寧,曾經的巨頭家樂福為何敗走中國。負債6400萬美元,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曾經的零售巨頭們,今時不同往日。
6月,隨著國家監管政策放開,「地攤經濟」紅極一時。「地攤」成了恢復國民經濟的良藥,許多在疫情期間經濟受困的人們出來擺攤,網際網路巨頭們也紛紛下場支持。
筆者認為,地攤經濟就是義烏去庫存,百億義烏商品大批量湧出,眾多小商品出現在城市的鬧市區,一來一去看似簡單的一個提議,卻促進了江浙輕工業的正向循環。
06巨頭入場,燒殺劫掠
5月,滴滴就開始組建橙心優選的團隊,滴滴CEO程維在內部會上曾表示,「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在程維眼中,600萬家小店無非600萬輛計程車,按網約車的模式再來一遍,順便拿個第一應該不在話下,畢竟燒錢沒人比滴滴更在行。
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王興表態「這場仗一定要打贏」,並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將堅定在生鮮零售領域投入足夠資源。坐擁百萬騎手大軍的王興,本場陣地戰美團有著主場優勢,本地生活滲透率全國第一,加上完備的數據信息和最後一公裡接力配送,王興志在必得。
8月,拼多多內測「多多買菜」小程序,10月在拼多多APP內首頁開放買菜入口,並砸下10億補貼金額。黃崢表示,拼多多不是社區團購,也沒做什麼優選,志在幫扶百萬農民兄弟和農產品供應鏈建設。
11月,阿里旗下的「盒馬優選」(後更名為「盒馬集市」)在武漢正式上線,消息稱開團近萬個。同時手機淘寶、盒馬鮮生、十薈團,加上此前宣布入局社區團購的「菜鳥驛站+大潤發」組合,加上阿里零售通和哈羅單車的「哈先生」生鮮店三路大軍,阿里在半年間已經悄然圍繞社區團購賽道布下了六路大軍,在12月由盒馬集市領軍,發起全面總攻。
同月,沉默已久的劉強東突然上線,並稱要親自帶隊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緊接著12月,京東宣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後者是社區團購賽道目前的頭部選手。本身供應鏈強大的劉強東和社區團購原住民的興盛優選強強聯合,在劉強東眼中,這一仗似乎早有定論。
生鮮行業本身就有低毛利、高耗損、重供應鏈的特點,再加上平臺混戰中採用的低價策略,導致「賣菜」這件事更加利潤微薄。生鮮本屬農業賽道,不同於快銷品和餐飲服務,巨頭們這種「高舉高打」的做法,顯然低估農產品的非標性以及農業特有的複雜性、長期性和行業變化的緩慢性。
07政策扶持,品牌建設
商務部:力爭到2022年,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達30萬家;並提出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推動相結合,加大併購重組力度,促進結構優化。
全力支持品牌連鎖便利店龍頭企業開展跨區域布局經營,通過兼併重組、特許加盟等方式整合一批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的非連鎖便利店,降低加盟門檻,推動門店規模倍增。打造一批業態高端、功能疊加的便利店,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為織密便民消費網絡,提高便民高質量服務,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各省市紛紛響應《關於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的通知》,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力爭到2022年,完成30萬家便利店建設。
政策發布後,紅旗便利、美宜佳、便利蜂等品牌紛紛響應,開始了品牌深度建設和廣度擴展。紅旗進軍蘭州市場,美宜佳進軍中北部城市,便利蜂全國開花。
08零售行業,數字轉型
10月23日,觀遠數據2020智能決策峰會暨產品發布會在上海舉辦。峰會匯聚了500+來自連鎖零售、快消品牌、購物中心、新經濟消費等各個領域中有代表性的企業高層,分析當前形勢,釋放前沿觀點,解讀疫後企業數位化轉型方法,共同探索通往數據智能的新路徑。
2020開局黑天鵝來襲,零售消費行業面臨巨大挑戰。疫情之後,消費心理和營銷模式迎來新的變革。新零售重塑「人、貨、場」,一批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泛零售服務形態越來越吸引眼球。未來十年,精細運營+快速反應、數據分析+智能決策將成為企業走好數位化道路的通關密鑰。
根據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表現、中國及全球主要國家零售業態佔比變化等數據分析,前三季度零售行業有以下5個新變化:
第一,目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小於我國GDP增長幅度,9月GDP已經回升到4.9,但社銷額才3.3,且前三季度社銷額下降了7.2%;此外,居民可支配收入沒有顯著改善,其中部分中低收入者出現不增反降的情況。因此,擴大內需,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成為重點。
第二,我國網絡零售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佔比已經達到24.3%,相比去年12月底大幅提高了5個百分點,網絡零售態勢較好,亦成為全球趨勢。
第三,零售新用戶快速增長,今年6月增長23.6%, 6月疫情基本穩定以後,生鮮電商、小程序月活用戶分別增長23%、50%,用戶群體集中在19歲-35歲農村客戶。
第四,電商市場進一步下沉。與去年同期對比,一線到三四線月活用戶增加不少;相對而言,五線上下的城市基本上保持不變,但五線以下的城市月人均使用手機時長在增加。
第五,消費者行為變化大。手機使用時長不斷增加,消費者購物渠道更為多樣化,除了線下實體店、線上電商,還能通過抖音、微信連結購物。消費者對品類偏好逐步走向健康化、多樣化、高性價比化。
09新式早餐,領跑全國
9月11日,【零售商業財經】聯繫到上海市商務委,了解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我市早餐工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等文件精神。
上海市委辦公廳已明確:「便利店+早餐服務」「新零售+早餐服務」「流動餐車+早餐服務」「網際網路平臺+早餐服務」為「早餐工程」四大新場景。
市商務委負責人表示,上海要完善以連鎖早餐網點為主體,特色單店、流動餐車、外賣平臺配送等多種形式為補充的早餐供應體系。讓早餐更便捷、更豐富、更健康,不斷提高早餐覆蓋率、增強早餐滿意度是升級「早餐工程」的總體目標。
此前,為了鼓勵企業擴大優質供給、實現資源共享,以滿足老百姓多樣的消費需求,使早餐供應更加豐富,政府支持企業開發特色產品、研發創新早餐,搭建早餐品種共享平臺,大力發展「走一家吃百家」的「共享早餐」。
10社群經濟,全面下沉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競爭與成本逐年攀升,很多生意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階段,二三線城市成本結構和商業模型有著較好的表現,便利店行業以7-ELEVEn為例,分別在下沉市場開出一個又一個驚天首店銷售額,西安39萬,福州41.8萬,長沙50萬,鄭州65萬,煙臺75萬,不斷刷新全球紀錄。
11電商風暴,數據造假
「雙11」直播帶貨涉及負面信息超33萬條,更加怪異的是「雙11」計算日期是從11月1日-11月11日。定金加尾款,造就了今年的熱梗——尾款人。與往年不同的是,數據沒有實時直播,而是跳播。全球購物狂歡節「雙11」如期到來,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等主流電商使出勁渾身解數,掀起一波購物熱潮。
讓阿里高興的是從2009年的5000萬元,到今年4982億元,阿里「雙11」9年翻了900多倍。但讓阿里驚出一身冷汗的是,一路窮追不捨的京東今年的銷售額達到2715億元。從獨佔鰲頭到如今平分秋色,不是阿里做錯了什麼,而是京東選對了賽道。
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不得不說,部分主播們不講武德,不懂商業,憑藉流量,胡作非為。
12反壟大刀,所向披靡
當一隻翱翔的鷹,而非風口的豬。把握風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今在網際網路時代,有些機會看上去很美,但背後邏輯尤為「齷齪」;而有些機會看上去天馬行空,但卻能推進人類文明演進(推薦觀看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視頻)。
作為2020年最大的風口之一,從不溫不火到炙手可熱,再到成為「燙手山芋」,甚囂塵上的社區團購終於要進入冷靜期了,開始新一輪思考和布局。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曾經需要大力宣傳推廣的燒錢生意突然傳遍街頭巷尾,可謂羊毛滿天飛,造成了「環境汙染」。
傳統渠道的流量被瓜分殆盡,而突然間被迅速培養起來的用戶習慣與號稱萬億級別的藍海市場,讓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心動了」。沒過多久,網際網路新貴們攜巨資入局,且無一例外都瞄準了賽道第一的寶座,他們迫不及待地收割如此龐大、誘人的流量紅利。
巨頭們的社區團購「大亂鬥」在歷經了野蠻生長後,也該回歸理性發展。
反壟斷的槍聲已響,監管層的鐵拳終於打向了熱到發燙的社區團購。從「九不得」的整體表述來看,監管層並未禁止發展,而是只允許規範發展。
社區團購是國民數位化「菜籃子」,它凝聚了近場零售、短鏈以及高效,形成了有別於當下的拉力供應鏈。尤其顛覆了以往「貨等人」的模式,開創了「人等貨」的新形式,也是零售領域的一次革新。
社區團購也是目前最快跑通的生鮮電商零售模式,其特色非常鮮明。以低價切入,獲取一部分對價格敏感的群體。其次,模式上主打的是「線上預訂+次日送站+站點自提」,率先把冷鏈鋪進下沉市場。而最重要的產品,卻始終差強人意,除了正常生鮮品,低價的背後也不乏尾貨、臨期商品及滯銷品。
網際網路行業暗流湧動,回首十年間,千團大戰、電商燒錢大戰、OTA燒錢大戰、網約車大戰、2015年外賣/O2O大戰、2017年的共享單車大戰…最終,團滅競爭對手後,頭部玩家獨佔鰲頭。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規執行落地仍待後效。即使明確禁止「價格戰」,企業們潛在競爭的方法也層出不窮。從新規出臺到實施落地,還有一段路要走。可以預想的是,未來將會有更強的監管力度和限制手段,以反壟斷的形式制約行業亂象。
網際網路平臺需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不需要在菜場火拼。
這一年,我們攜手抗擊疫情,守望相助,有著不能忘卻的共同回憶;這一年,面對低端競爭的廝殺與劫掠,我們大喊:「滾蛋吧,行業亂象!」
低頭撿六便士,更要抬頭看月亮,回歸零售本質,做有根的百年零售企業。轉型是蛻蛹成蝶的過程,只有以長周期視野,不斷增強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方能迎接更好的未來。
回看這一年,我們最缺乏的是「冷靜思考」,而這個時代太熱,熱到膨脹...
作者 | 王拓 編輯 | 小京零 審核 | 鶴翔
零售商業財經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