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近年來,三亞精準施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市16個貧困村在2016年全部脫貧出列,建檔立卡貧困戶2255戶10052人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2019年全部摘掉「窮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書寫中國脫貧奇蹟的精彩篇章中,三亞一路艱辛一路歌,不少貧困村摘帽致富,也探索出不少有價值、可複製的扶貧開發模式。
歲末年終,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策劃《這一年「我」挺好》系列報導,以「村莊」為第一人稱的擬人化手法,講述2020年三亞各村脫貧成果、暢想2021年致富計劃。
「我」的名片:
我叫羅蓬村,隸屬三亞市吉陽區,轄13個村小組,共有村民 500戶2371人。2016年在三亞市、吉陽區各級部門的幫扶下,我的85戶347人建檔立卡戶全部「摘帽」,2020年建檔立卡戶人均收入達到17562元。
2020年的春節很不尋常。往年春節村裡熱熱鬧鬧,村民歡歡喜喜,我總是興奮得整夜整夜不想睡覺。今年春節我依舊未眠,不是因為熱鬧,而是異常的安靜擾了我的心緒。
但我時刻謹記當初定下的目標——幸福生活,一個都不能少!在三亞市、吉陽區各級部門的幫扶下,我可愛的村民們奮發圖強、勤勞肯幹,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富,把我裝扮得越來越美。今天,請允許我驕傲地為「他們」代言。
醉美羅蓬村。作者 蒙明珠 攝
「我」的收入:
建檔立卡戶人均收入17562元 收入相比2016年上漲60%
五年前,若提起我,你是什麼印象?
是椰林蔥蘢的寧靜安逸,還是炊煙嫋嫋的黎村風貌?但換個角度看我,美麗風光的背後卻難掩貧困尷尬,作為吉陽區唯一一個貧困村,亟待被扶貧脫困。
提起扶貧,你是什麼反應?
是送錢送物解一時之困,還是「平時不聞節日慰問」的過場戲?這幾年,三亞市吉陽區用實際行動給了我一個靠譜的答案:扶貧政策全面釋放,幹部隊伍紮根一線,通過推行結對幫扶、產業開發、教育扶智、「產業+合作社+醫療」等方式激發致富的內生動力,2016年我實現了「摘帽」,吉陽區也率先在全市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養鴿子勤勞致富的建檔立卡戶對生活充滿希望。記者 劉麗萍 攝
很多人會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靠什麼脫貧?偷偷告訴你,為了念好「扶貧」經,這些年吉陽區為我下了苦功夫:堅持特色產業增收「換窮業」,發展海南黑山羊養殖項目、發展家禽養殖業、發展農業種植產業;促進就業增收「轉窮路」,幫扶貧困戶安排合適就業崗位,用活扶貧資金,創新「政府+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幫扶模式,多部門聯合舉辦「扶貧農產品展銷會」等,幫助建檔立卡戶銷售農產品。
脫貧有出路,收入才有門路。2020年,三亞市吉陽區積極推進產業扶貧,幫助我的建檔立卡戶穩定增收,開展農業種植項目和家禽養殖項目,重點推廣黎鄉壹叫合作社養殖的小腳雞,採取合作社+農戶+政府的合作模式,合作社孵化小腳雞種苗,農戶自主採購雞苗養殖,養殖過程中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和疫病防治。
仔細算算,一年下來還真不錯!到現在,家禽養殖項目已向脫貧戶發放2293包家禽飼料,補貼脫貧戶養殖雞14242隻(其中小腳雞8060隻)、鴨鵝1714隻、鴿子3076隻,算是形成了一定的養殖規模。
針對今年疫情影響,為解決建檔立卡戶農產品滯銷問題,扶貧辦多渠道幫「促銷」:開展消費扶貧專題活動、聯合商會積極收購冬季瓜菜、直播帶貨農產品……有效實現了抗疫情保增收目標。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吉陽區各機關單位黨支部、愛心企業來我這採購了38次農產品,銷售金額近20萬元;收購建檔立卡戶的芒果約16.8萬斤,銷售金額42萬元。
「扶貧要動真感情,用硬措施,下一番『繡花功夫』,才能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吳鴻聰是吉陽區安排給我的駐村第一書記,他給我算了一筆帳:2020年村民的年人均收入為17088元,建檔立卡戶年均收入達17562元,這比2016年的人均收入上漲了60%。
羅蓬村建設中的三月三文化廣場。記者 劉麗萍 攝
「我」的面貌:
一年修20多公裡柏油路 建起文化廣場、農貿市場
深藏的珍珠,一旦發掘就會閃出璀璨光芒。我,就是這樣一顆藏在深山中的珍珠,四面環山、周邊綠樹成蔭、三個水庫碧波相依。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都要在此駐足,感慨這裡「山水相依,綠色相伴,白鷺飛舞,太美了!」
來,看看我的變化!
羅蓬村一年修了20多公裡騎行道。記者 劉麗萍 攝
要想富先修路,政府下了血本為我鋪路,一年修了20多公裡的柏油路騎行道。道路乾淨平整,田間青菜長勢喜人,一棟棟民居高低錯落,井然有序。「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建檔立卡戶吳進平心直口快,忍不住向別人講述我的過去:「以前村裡是泥巴路,一下雨,全是坑,一踩一腳泥。現在修了水泥路、柏油路,不僅方便村民、遊客出行,也能幫我們把農產品賣出大山。」
農貿市場、三月三文化廣場馬上竣工,工人正在做最後的收尾工作,預計春節前後投入使用,將更加方便村民生活,豐富大家的業餘文化生活。建檔立卡戶王兵夫婦「瞄準」商機,今年在農貿市場邊上開起了冷飲店,「很感謝政府的幫扶,但生活靠的是自己,希望以後生意越來越好,擴大店面,供兩個孩子上大學。」
改變的不僅是村容村貌,還有村民的精神面貌。我這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理事會反對攀比「鬥富」、奢侈浪費,提倡村民文明節儉、發展生產,建檔立卡戶藍德說:「以前村裡一場喪事,我到場奏哀樂要忙十多天,現在只需要一兩天了,儉省辦事讓大家騰出了精力、財力致富。」紅白事簡辦成為全村共識,就連在我這的外來務工人員都說好。
羅蓬村新建農貿市場即將投入使用。記者 劉麗萍 攝
「我」的心願:
村民生活越來越富 日子越來越甜
我是革命老區村,戰爭時期村民們英勇抗戰、堅貞不屈,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很多老人的記憶中,我的村民曾傾其所有,為解放軍送米、送飯、送物資。
大家都是從苦日子走過來的,吃過野菜、啃過樹皮,一直渴望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如今,村民依託良好的地理優勢發展種植養殖業,使曾經貧窮落後的我發生蛻變,不僅村容村貌更整潔,村民腰包也鼓起來了,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一年伊始,新春將至,要說還有什麼心願?我想把這裡問題拋給駐村幹部、村民。
「家裡有1000多株檳榔,入股的合作社今年有分紅,生活還是有盼頭。」建檔立卡戶吉文靠「夏賣椰子、冬種瓜菜」脫貧致富,攤開手中的「幸福帳本」,明確列出明年的增收致富計劃:種植5畝線椒、養100隻雞和50隻鵝、再種290株檳榔。
12月是羅蓬村冬季瓜菜種植的旺季。記者 劉麗萍 攝
在村裡駐紮兩年多的吳鴻聰最了解我,「這裡是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故裡,是一個『頭頂吉祥雲、腰纏金腰帶、手捧聚寶盆』的美好家園,希望來年村民生活越來越富,日子越來越甜!」
「我們始終要把群眾的致富目標放在心上,把幫扶的責任扛在肩上,以昂揚向上的工作幹勁,形成強大的戰鬥力。」三亞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吉陽區委書記陳躍希望,努力將好風景變成了「好錢景」,讓村民找到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受益者,讓大家搭上「鄉村振興」的列車,牢牢端穩「致富碗」。
2021年,我將乘著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東風,在鄉村振興的考卷上繼續答題,書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劉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