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文章:維塔斯只是個高音尤物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過度高速的生活節奏和物化過程,使我們對音樂的內涵失去了最基本的熱情。維塔斯為我們的音樂迷失提供了更盲目的方向

  ★ 文/孫孟晉

  說實話,俄羅斯傳奇高音歌手維塔斯(Vitas)的出現,不得不令人想起18世紀閹人歌手法瑞內利(Farinelli),一部《絕代妖姬》的傳記式電影更使世人對這樣的尤物產生好奇心理。

  近日,這個傳言中「能唱5個八度、擁有不可思議的海豚音、鬼魅的眼神、華麗的服飾」的傳奇的俄羅斯當紅歌手,來到中國,舉行一系列的巡迴演唱。據報導,所到之處,門票銷售一空。

  維塔斯在中國的過度火紅已經超出了音樂的範疇,維塔斯顯身的那一刻,舞臺底下的觀眾充滿了一睹神奇尤物的衝動,看得出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不是衝著音樂,而是衝著那5個八度去的。這一晚,他們也許有略微的失落,因為傳說中的魚鰓並未在維塔斯身上驚現。

  在維塔斯中國演唱會的珍藏版節目冊裡,有這樣的描述:「直到維塔斯的出現,才讓我們了解到新俄羅斯青年的生活形態和生活訴求,讓我們從音樂和文化上感受到俄羅斯真正的崛起,維塔斯的音樂作用遠遠超過了音樂本身。」看來,維塔斯真正被引起關注來自於他的特異功能,而不是他的音樂性——這也是恰被許多專業人士質疑的地方。

  看看上海的現場,一支論技術在中國尚不入流的電聲樂隊,很難說承載了多少俄羅斯民族音樂的潛質。甚至連維塔斯身上具備的妖豔明星氣質也被他們的充滿雜質的演奏給敗壞了。

  如果排除了那5個八度的「神話」,還有多少人會對維塔斯的音樂有興趣?不知道在場的觀眾對維塔斯最後唱的經典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如何評價的,給人感覺更像是一個外國人在唱俄羅斯民歌,離我們內心存放過的淳樸和寬厚有多遠!整場音樂會除了高音炫技以外,維塔斯絕對沒有傳達給我們什麼俄羅斯音樂的情懷。觀眾的心臟被不斷地刺破,而不是被融化。在中低音區位置,維塔斯像一個蹩腳的短跑運動員,總時刻在守候著他神奇的假聲,一瞬間他突然又成了跳高運動員,甚至不用助跑就一躍而過。

  當然,對於那些追求魔術效果的觀眾,維塔斯身上散發的光彩實在是精彩的,簡直是高潮不斷,就像一隻宇宙飛碟在幾秒鐘之內,把地球上的美麗與神韻一「拔」(高)帶過。

  挑戰人類極限,這是一句人類長年發昏的名言。體育競技的讀秒器能測試飛人的極限,而嗓子競技的測高儀發明得太晚了,否則,也不會有人傳說瑪麗亞·凱麗能唱到6個八度的離奇說法了。

  在一個還稱得上大師的帕瓦羅蒂逐漸老去的時代,我們又找到了一個並不怎麼夠格的替代品來朝拜,還發明了「海豚音」這樣的詞彙。

  其實細心一點的人會發現,即使是Vitas的官方網站,透露得最多的是:登上克裡姆林宮舞臺最年輕的歌手,得到最高的褒獎是義大利人Lucio Dalla稱他為——俄羅斯的卡羅索。從專業素養與地位來看,Lucio Dalla本人別說是大師,連名聲都還很小。事實上,維塔斯從出道以來在西方並不紅,世界上最主要的音樂網站,都還沒有Vitas這個名字。

  絕大部分歌迷並不了解,俄羅斯流行音樂已經結束了兩個偉大的時代:從維索斯基到維克多·崔。而對俄羅斯的傳統民謠有一定繼承的Lube樂隊更已是無人問津。

  奇蹟是如何製造的?當我們在現場看到嗓音天賦和音樂性如此脫節,我們為什麼不質疑點什麼?維塔斯的疑點不在於他的高音上,恰恰在他對音樂的掌控上。先看看這些年在歐美真的紅過的女子組合——t.A.T.u。可當年被媒體生猛炒作的卻是t.A.T.u兩人間的同性戀傾向,最後,被曝出這只是一種宣傳上的策略。

  謊言並非都是不攻自破的,我們感嘆俄羅斯經紀人大叔在生財心機上的狡詐後,為什麼不多做些聯想呢?我本人懷疑維塔斯真的創作了所有歌曲,從特質來說,他就是一個發聲機器,不過這些歌曲的創作水平也平平,除了閹人般的尖叫以外,別無太多的韻味。

  有人指出,經紀人所說「克裡姆林宮演唱會上震落了水晶吊燈」是假的,因為她在克裡姆林宮裡沒看到那樣的吊燈。不過,當燒過頭的中國歌迷在網絡上把維塔斯奉為「維塔斯教」的教主,我們也不要有太多恐慌,這只是精神空虛的物化拔高而已。

  為什麼在西方紅不起來的音樂/音樂家,常常在中國能特別紅?像理察·克萊德曼、「麥克學搖滾」等等,說明大家對流行音樂的理解長年有偏差,許多人還停留在把「女子十二樂坊」看作是流行與傳統成功嫁接的認知度上。我們對造星的荒謬一點也不忌防,反而已經瘋狂到全體電視精英在為之所動;過度高速的生活節奏和物化過程,使我們對音樂的內涵失去了最基本的熱情;多少人在追求虛浮而不是精神,又有多少人為音樂以外的東西迷失了方向?

  可以說,維塔斯為我們的音樂迷失提供了更盲目的方向,因為在我們的血液裡藏著一種無處發洩的瘋狂。維塔斯的高音、媚眼與身姿足夠加重我們時代在音樂上的貧血,尤其他的尤物美學對社會的「貢獻」不僅是一個文化現象,它還變成一股洪水,再一次衝擊了我們日益薄弱的審美判斷力。 ★


相關焦點

  • —維塔斯(Vitas)高音調查
    廣州演唱會在中山紀念堂舉行,售票處很早就打出了「票已售完」的招牌,但開場1個小時前,你能從黃牛手上花100元買到180元的門票——比起北京880元的門票爆炒到3000元,廣州的黃牛沒有撈到多少好處。  前座大部分是維塔斯年輕漂亮的鐵桿粉絲,他們隨著維塔斯的高音和互動性動作而尖叫。一個從深圳趕來的中年女歌迷激動地說:「維塔斯唱5個8度,我們至少貢獻了兩個8度。」
  • 維塔斯之謎:他的發聲秘訣只有他自己知道
    和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公司的接洽合作讓維塔斯的中國之行邁出的一大步,2006年6 月,在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公司的運作下,維塔斯穿著太空服,首次亮相央視的《正大綜藝》俄羅斯國別年主題晚會,引起人們注意。  這只是個開始,2007年年初,維塔斯歷年來所有專輯和EP 的精選都被引入中國,而隨著宣傳工作的進行,維塔斯在搜尋引擎上的條目也猛增到400多萬條。
  • 維塔斯:我基本不上街因為有可能很危險 很喜歡中國的茶葉
    維塔斯:我保護嗓子主要是通過體能鍛鍊,通過大量的訓練,以及日復一日的吊嗓,喝不喝茶對於聲帶和嗓音沒有任何影響,喝茶是一種享受。許戈輝:那你到中國會喝到很多好的茶。維塔斯:是的,我知道,每次我來中國的時候,都會買很多茶葉帶回莫斯科,每次都夠喝很長時間,我很喜歡中國的茶葉。但是這次呢,我想把您帶回莫斯科去,您願意跟我去嗎?
  • 《中國新聞周刊》文章:字的記憶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公共的話語,歷史的常識,對於某些個人來說,又何嘗不是亂碼  ★ 本刊記者/何曉鵬這就是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邱志傑最新完成的裝置作品——「紀念碑」系列,而展覽則被命名為「記憶考古學」。  8塊水泥墩子,一塊一個主題,每塊有16層。如「歷代革命口號」,16幅80釐米見方的拓片上,記錄著從先秦到現代中國革命口號的綿延,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再到「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 海豚音王子維塔斯慘變衰大爺 還犯流氓罪被拘!
    2000年12月,19歲的維塔斯在克裡姆林宮以自己18歲時創作的《歌劇2》一夜成名,其跨越五個八度的逆天海豚音和雌雄難辨的聲線震驚歌壇,俄媒贊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他被奉為國寶級存在。舞臺上的妖媚勁「迷倒眾生」。紅極一時的維塔斯在2003年遭遇重大打擊:母親去世了。
  • 中國新聞周刊: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中國新聞周刊 圖4月4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運營的網站bioRxiv發表論文稱,普渡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NgAgo的蛋白能切割DNA(脫氧核糖核酸),並可以提高大腸桿菌體內基因同源重組的效率。bioRxiv是免費向生物學家開放的預印本文獻庫,也就是說,發表在上面的文章都是尚未獲得同行評議的作者原始文稿。
  • 【中國新聞周刊】張彌曼:尋找魚化石之美
    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說起研究古生物,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荒漠戈壁、崇山峻岭之間,研究者們風餐露宿的身影。這也正是那時候張彌曼工作的常態。為了尋找化石,她一年裡有3個月時間都是跟著地質勘察隊一起「出野外」。作為隊裡唯一的女性,她和所有人一樣背著幾十斤重的行囊翻山越嶺,一天步行20公裡是家常便飯。為了方便,她從來不留長頭髮,到了某些地方,當地老鄉都沒認出她是女人。
  • 美國有LadyGaga,日本有西野加奈,俄羅斯有維塔斯,中國有他夠了
    在世界上,每一個時代都會出一個傑出的代表,不管是在什麼行業,比如每個國家「國寶級別」的武打巨星,印度阿漢米爾,中國的李小龍,美國的施瓦辛格等等。而在著名歌手行列中美國有LadyGaga,日本有西野加奈,俄羅斯有維塔斯,那我們中國有誰呢?
  •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應該如何控制血吸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並註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   無論在科學家還是血防辦工作人員的眼裡,要成功控制血吸蟲並進一步將其根治,必然要政府工作與科學研究兩手同時抓,兩手都要硬  本刊記者/陳靜  在人們開始關心SARS會否捲土重來的同時,血吸蟲也開始從人們記憶的底層鑽了出來。
  • 《新聞周刊》:天堂真的存在
    於2012年10月15日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雜誌封面 文章內容:作為在現代科學中長大的人和神經外科醫生
  • 英《經濟學人》周刊:中國在行動支付的全球軟硬體競爭中勝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英《經濟學人》周刊:中國在行動支付的全球軟硬體競爭中勝出新華社北京5月12日消息,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指出,在不斷變化的世界經貿格局下,各國都在搭建數字跨境金融基礎設施,中國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
  • 《中國新聞周刊》文章:有一本雜誌叫《今天》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出發:懵懂歲月的文化記憶  我們試圖去尋找30年前最早萌芽的那棵嫩芽  中國新詩的傳統自此開始了。  此後的整個70年代,詩歌都維持在地下潛行。  但真的到了80年代,詩人們都浮出水面來透口氣,而詩歌的熱潮,卻是來得蜂擁,轉瞬即逝。
  • 周深回應高音震碎玻璃杯:這只是魔術道具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在11月6日,11月6日,周深發文回應自己飆高音震碎玻璃杯一事,他表示「必須要說一下!!我昨天自己也被嚇到了!!然後我搞清楚了!!只是一個「魔術」道具!!道具!!!不要誤會!!」
  • 肖戰登上《中國新聞周刊》,粉絲公益組英文名字,讓人感動
    楔子近日,肖戰登上了《中國新聞周刊》,獲得主流媒體肯定,此外,肖戰粉絲公益項目組的英文名字,也格外讓人感動。在此次《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肖戰與4位政商屆大咖同框,表達自己的聲音,他們分別是曾光(流行病學科學家)、董明珠(格力集團董事長)、巴西總統和李在鎔(三星集團掌門人),看上去,肖戰的咖位和他們無法相比,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肖戰發出的聲音,也就是——盡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遵守職業規範和行業底線,我不需要應援。
  • 孫楠、維塔斯首度合作,為人類命運唱響《照亮你...
    視頻:孫楠、維塔斯《照亮你我之光》 拯救生命,敬畏生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它是夜裡的一道光,是寒冬裡的暖陽,正如中國歌手孫楠與俄羅斯歌手維塔斯共同演繹的《照亮你我之光》中所唱——有愛心不再荒涼,讓我們相信未來為愛守望。 孫楠與維塔斯都是人們熟悉的歌手,有著響徹雲霄的天籟之聲。
  • 《新聞周刊》發布最後一期紙質雜誌封面
    在12月31日,著名的《新聞周刊》雜誌將結束它的實物紙質出版生涯,將其內容完全數位化在網上出版。《新聞周刊》今天已經在推特上公布其最後一期紙質發行的封面,即《新聞周刊》在紐約辦公大樓的空拍照片,封面下方有「最後一期印刷」幾個醒目大字,顯然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新聞周刊》也無法抵擋網絡發行大潮和其帶來的好處。
  • 餘勇答《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問
    以下文章來源於瞭望 ,作者《瞭望》新聞周刊 瞭望 7月8日,浙江新安江水庫9個洩洪閘孔全開洩洪,這是自1959年9月該水庫建成以來的首次。
  • 《牛下女高音》這個懸念終於揭開了,只是為何要給白校長發便當?
    相信不少觀眾跟我一樣,剛開始看到TVB臺慶劇《牛下女高音》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劇名頗為特別,很好奇它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開始追劇之後,才知道「牛下」是個地名,而「女高音」則是一個人,整部劇的主線,就是鍾景輝飾演的白校長找「女高音」的過程。
  • 中國新聞周刊:南昌海昏侯墓發掘全記錄
    2015年11月4日,江西召開新聞媒體通氣會,首次公布了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的階段性成果。「這座墓葬具有標本性意義。」站在大墓前,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海昏侯墓發掘專家組組長信立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如果各種證據把身份指向劉賀,應該會嚴格按照列侯等級入葬,不會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