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餘勇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 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
「我國是遭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氣象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說,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強降雨、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趨勢愈加明顯。
-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 原標題: ◆ 地上地下多重因素造成城市極端天氣下排澇難,需多部門合力、軟硬兼施,系統施策 ◆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多位專家,號脈極端天氣下城市「排澇難」,尋找完善城市排洪系統之策 隨著幾場特大強降雨席捲我國部分地區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截至7月11日,連續40天——6月2日至7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此外,據聯合國統計,因極端氣候頻頻襲擊地球,上世紀90年代的10年間,導致20多萬人死亡,財產損失上千億美元。 禍首是全球氣候變暖 「根據科學研究,氣候變暖是造成全球極端氣候事件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副主任徐影教授向《瞭望》新聞周刊道出了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的主因,而這也是科學界比較一致的觀點。
-
地球究竟怎麼了:極端天氣成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孫英蘭去年入秋以來的西南乾旱至今已持續近半年,原本「人間四月芳菲盡」,今年此時卻是「山東四月雪紛飛」。中國氣象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4月以來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10.0℃)偏低1.3℃,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低值。
-
中國出現南凍北旱極端天氣 北京可能冬天無雪
「『千年極寒』的問題,我們已經基本不討論了。」北京市氣象局氣候分析與預測科科長陳大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原中國氣象局局長溫克剛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則明確表示,這一說法並不科學,因為「目前全球測溫度的記錄歷史無法追溯到千年之久。」 儘管如此,「千年極寒」這一略帶神話色彩的概念仍在網絡上持續走紅。
-
世界氣象日 | 極端天氣來臨,我們該如何面對?
頻發的極端天氣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極端天氣的增加將給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人們又應如何應對呢?明天是世界氣象日,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我們知道,地球系統包括五個自然圈層:大氣圈、巖石圈、水(海洋)圈、冰雪圈和生物圈。上述這些圈層的相互作用、反饋過程以及人類活動,對地球天氣和氣候的變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
農村婦女面對極端天氣更脆弱
■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周玉林「氣候變化會對人產生重大影響,而人是分性別的,男女兩性因為角色不同,他們在家庭和社會生產當中,所承擔的工作不一樣,在面對這樣的挑戰和變化時,他們所面臨的脆弱性是不同的。」
-
《瞭望》雜誌揭秘中國核燃料:世界最高等級的「安全生產」
除此之外,據中核集團相關負責人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未來將應用於「華龍一號」核電工程的我國自主產權的CF2、CF3燃料組件,也將於2017年陸續實現工業化應用,能夠滿足國內和國外開工建設的「華龍一號」工程的燃料需求。
-
邊關丨冰點下的瞭望
這個年,我和我的戰友要在瞭望哨度過,我想向祖國人民報告,新疆邊防雪好大好大,鵝毛大雪;新疆哨所很冷很冷,零下33℃。「邊防有我們,請祖國放心!一家不圓換來萬家團圓!」哨所裡的人深情高呼。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一位偉人筆下遼闊曠遠的北疆雪景,成了最真實的寫照。邊防線上的瞭望哨,此時完全成了一座「雪海孤島」,並以最美的姿態出現。
-
瞭望|雜交水稻:讓世界相信飢餓終將退卻消除
從改革開放初期至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7%提高到59.2%,這些貢獻正讓更多的土地發揮出巨大的潛力,最終轉化為大地上的生產力和碗裡的糧食中國成功讓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吃得飽吃得好的同時,還為全世界提供了解決糧食短缺的中國技術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徐歐露2020年11月2日上午,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新聞英語:南方 「極端天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新聞英語:南方 「極端天氣」 2013-03-25 11:3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瞭望東方周刊:中國人的血壓自測革命
王繼光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目前智診通系統已經在上海瑞金醫院門診及病房難治性高血壓患者中使用,主要用於對他們進行隨訪,評估其出院後的治療效果。今後,智診通遠程系統還將引入血糖管理等服務,實現真正的慢性病綜合管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疾病譜的改變、人們健康觀念意識的改變,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診療模式越來越重視以預防為主。
-
面對極端天氣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
中國南部地區將出現強烈季風降雨天氣,這樣的天氣還將延伸到東南亞和印度東部。近來,高溫、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頻頻在世界各地出現,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愈發頻繁和嚴重。世界氣象組織近年來多次發布報告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極不尋常。各國應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
德國新聞| 暴風雪極端天氣周末襲擊德國北部!南北溫差可達20攝氏度
據德國氣象局(DWD)最新消息,德國北部將在本周末迎來極端暴雪天氣,與南部溫暖天氣形成巨大反差,南北部溫度差可高達20攝氏度。
-
面對極端天氣,各國城市準備好了嗎?
儘管紐約市長麥可·布隆伯格要求大家要有耐心並承諾迅速採取行動,但是新聞媒體就布隆伯格市長和市政府對美國紐約市遭遇此次暴雪未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了批評性報導。幾天來,像我這樣的步行者,走在路上或是過馬路就得趟泥涉水。當然,比起紐約其它某些地區居民出行情況要好多了。暴雪過後近一周,他們還沒見過一輛掃雪車。
-
瞭望東方周刊:科學家稱人類起源非洲將成定論
劍橋大學遺傳學系,理論與分子人口遺傳學實驗室的進化人類學家弗朗西絲.巴羅克斯教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人們將很難再對這一事實產生疑義,就是『現代人類的祖先來自非洲,而後他們佔領了全世界』。」 關於人類最早的起源地,學術界一直充滿爭議。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所有現代人的祖先都是來自東非的,他們在大約10萬年前離開了故鄉,衝出了非洲,走向了世界。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天氣有多熱?只能說是「汗如雨下」啊……最近因為高溫出了一件怪事,有一頭斑馬因為天氣太熱,妝都曬花了,熱成了一條驢~這是咋回事呢?原來啊,埃及開羅有家新開業的動物園,遊客去看斑馬,仔細瞧了瞧覺得不對勁啊,斑馬身上的黑色條紋怎麼曬化了?而且越看越像是一頭「驢」,遊客指責動物園「畫驢充斑馬」。
-
【瞭望新聞周刊】「搶」出來的中微子第三種振蕩模式
「這實際上是我們『搶』出來的成果,如果不是各方面夜以繼日地工作,就不會有今天的結果。」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下稱「高能所」)實驗物理中心研究員、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副經理曹俊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這位8年前還在美國費米實驗室工作的「70後」說,在科學研究的舞臺上,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如果沒有挑戰自我的獻身精神,是很難贏得這場比賽的。
-
面對極端氣候災難,我們該如何減少碳排放?
最近,中國氣象局在8月新聞發布會上說,7月以來,中國、南亞、歐洲、北美在今年夏天都出現了嚴重的高溫天氣,而且在8月末高溫還會階段性出現。氣候變化說明在全球變暖的幾年中,極端天氣出現的越來越頻繁。 之前,澳大利亞智庫突破性國家氣候恢復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電影中的末日災難,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