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丨冰點下的瞭望

2021-01-11 原創坊
邊防戰士徒步巡邏 作者 供圖

作者:徐 明

皚皚白雪覆蓋著重巒疊嶂的千裡邊防,遠處的山峰雪亮得咄咄逼人,哨所孤零零地突兀在充滿危險的邊境線上。

天氣預報,新疆北疆地區近日將有暴風雪,氣溫驟降至零下三十度以下。哨樓外,一陣緊似一陣的寒風呼嘯聲中,我的心也跟著緊了。

雪說下就下,果然,山上又一連下了兩天的暴雪,雪片象飛蛾一樣撲擊觀察窗口上的雙層玻璃,山上的積雪厚達60公分,這是入冬以來新疆邊防下的第二場大雪,不管是中國的西北邊境,還是對面鄰國的蘇聯,滿世界的雪,白得那麼耀眼。

瑞雪兆豐年。

中國人民充滿期待的新的一年——1986年新春來到了。

這個年,我和我的戰友要在瞭望哨度過,我想向祖國人民報告,新疆邊防雪好大好大,鵝毛大雪;新疆哨所很冷很冷,零下33℃。

「邊防有我們,請祖國放心!一家不圓換來萬家團圓!」哨所裡的人深情高呼。

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一位偉人筆下遼闊曠遠的北疆雪景,成了最真實的寫照。邊防線上的瞭望哨,此時完全成了一座「雪海孤島」,並以最美的姿態出現。

哨所被寒冷包圍著,我們手裡的槍也是冰冷的。漫長的邊防線,被冰雪,層層疊疊地覆蓋,除了冰雪,你看不見人,看見的只有鄰國的鐵塔式哨樓、營房、鐵絲網、來回巡邏的異國軍人,還有山裡出沒的野生動物。

在山上,我和我的戰友正體驗和經歷著少有的寒冬。冰天雪地裡我們只能咬著牙,憋著氣,將飢餓壓抑著,用尚未完全凍僵的身體抵擋那不可抵擋的嚴寒。哨所裡,你冷,我冷,人人都在挨餓,受凍。

長夜漫漫,我睡在床上,聽著風雪從哨樓頂上掠過的呼嘯聲,半夜裡我被嚴寒凍醒,凍得骨頭像針刺一樣的痛。班長發現我不停地翻身,拽著蓋在身上的軍大衣,便問:「睡不著?」

我回答:「嗯!」

他又問:「冷嗎?」

我說:「零下三十幾度的天氣能不冷嗎?」

班長又說:「在哨所過春節,你會記住一輩子的!」

我愣了一下,問班長:「你不冷嗎?」

班長說:「很冷,凍醒了!」

我們在等待換哨,等返回邊防站後好好睡上一覺!

和平時光浸潤著的每個清晨,是軍人用熱血和青春換來的。上瞭望哨已有半個月了,上哨時帶上哨所的煤和幹牛糞塊已經燒光,吃的麵粉蔬菜也所剩無幾,蓄水池內的水也用完……

上哨的路難走,山道之難,步步驚心。雪很深,有的地方要沒膝呢,走起來實在費力氣。眼看沒有柴燒,哨所就要斷炊,我和另兩位戰士帶著槍走進一片幾百年人類尚未進入的原始森林,去撿回一些被大雪壓了折斷了的枯死的松枝,不想,林中更加陰冷,林中有野豬、棕熊、山狼出沒,我們雪地撿柴還得提防野獸的襲擊。在這個最冰冷的世界裡,我們的精神沒有摧垮,內心也沒有降到零攝氏度以下,反而,又一次重塑了軍人的風骨。

瞭望哨遠離邊防站,那裡不通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書報,完全與世隔絕。

哨所裡的每個人都是了不起的,每個人堅守在哨位,經受著嚴冬寒冷和冰雪的考驗。冰點下的瞭望,是我人生中最難書寫的一段文字。在最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也對西北軍人有了深層的理解。

看過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看過長篇小說《血戰長津湖》的觀眾和讀者都不會忘記朝鮮戰場上,零下三四十度極度寒冷的雪地上,我志願軍的一個連在長津湖被凍成「冰雕連」,每個人犧牲時都保持著戰鬥姿態。

新兵王光格,四川綿陽北川人,第一次在瞭望哨過年,感到很新鮮。然而,僅僅在瞭望哨呆了幾天,那種新鮮感很快就沒了,看到沉寂的雪原,面對少有的寒冷,他開始想家。班長看出了他的心思。

「今天,你上哨,我陪你值班!」班長說,「我們是人民的軍隊,你來邊防很光榮,祖國人民看著我們呢!」

王光格忽然感到一股溫情驀地撞擊著心扉,他就這麼說了一句:「理解萬歲!」

小小的哨所裡,一張張年輕的充滿朝氣的臉,一雙雙熱烈含笑的眼睛,互相觀看著,打量著,目光與目光相遇,心靈與心靈握手,濃濃的戰友情誼。

巡邏路上 軍報記者 攝影

天黑下來,黑鍋一樣倒扣著,山上顯得十分寂靜,只有哨所裡的馬燈是亮著的。

哨所裡開著收音機,傳來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聲音,那是北京的聲音:「現在是全國各地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廣播裡,傳來女播音員熟悉的聲音,我認真地聽著廣播播出的每一條新聞,我從收音機裡了解當天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新聞。邊防上的我,心與祖國的脈搏一起跳動。

瞭望哨上空氣稀薄,含氧量不足,任憑你怎麼添架柴火燒,燒沸的水只有70度,鐵鍋內煮出的「刀削麵」半生不熟,吃了一個個拉肚子。瞭望哨上的春節是孤獨的、苦澀的,吃不到北方的一隻餃子,吃不上一碗團圓,南方人想吃的餛飩也沒有。對邊防線上的軍人來說,每一天都過得不易,一日兩餐,過年如平常。

哨所的電話鈴響了,是邊防站連部打來的,電話那頭是熟悉的聲音,我聽得出這是連長的聲音:「邊防有什麼情況沒有?哨所裡冷不冷?」

「報告連長,邊防無異常!大雪封山,哨所太冷,急需運送給養……」

「好!知道了,你們再堅持幾天,大家注意安全!注意觀察,做好戰備值班!」連長聲音洪亮。

每年的重大節日,邊防都要進入戰備狀態,戍邊戰士把繁重的守邊任務都扛在肩上,軍人錚錚鐵骨,從不叫一聲苦,為了邊境的和平與安寧,為了祖國人民的幸福,甘願作出奉獻犧牲!

世界是喧鬧的。守衛邊防的軍人知道,衛國戍邊,責重如山。我們深處大山,沒有過多的奢望,只需全國人民的理解,理解萬歲!

相關焦點

  • 瞭望丨用詩意構建萬物共生的世界——訪劉亮程
    文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程青   人物小傳: 劉亮程:1962年出生,居新疆,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長篇小說《虛土》《鑿空》《捎話》,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等,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提名獎。現任新疆作協副主席。
  • 瞭望丨舞臺小世界人生大舞臺——訪陳彥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程青  人物小傳:陳彥,作家、劇作家,曾創作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五次獲「五個一工程」獎。著有長篇小說《西京故事》《裝臺》《主角》。
  • 新疆軍區某部:「星雲」電子月刊走俏大漠邊關
    新疆軍區某部依託網絡營造拴心留人環境瞧「星雲」電子月刊走俏大漠邊關本報訊(官兵們留言道,看看邊關「花木蘭」,守衛國門不畏難!
  • 瞭望丨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汪勁松 以「正合奇勝」續報國新章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近日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西工大將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和寬廣的國際視野,守正創新、緊抓機遇、超前布局、勇於變革,續寫新時代人才培養「西工大現象」新篇章,加快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 瞭望丨人類必當不負自然
    文|《瞭望》評論員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再次警示人們,人類歷史與自然歷史從來無法分離,人類與大自然是唇齒相依的命運共同體,是共生關係、夥伴關係  ◇以億萬人綠色生活的點滴小事,匯聚成生態文明的大勢、常勢  ◇建設一個更健康、更綠色、更安全的未來。
  • 生態旅遊「大文章」 文旅融合綻光彩——廣西邊關風情旅遊帶建設...
    新華社南寧4月25日電 題:生態旅遊「大文章」 文旅融合綻光彩——廣西邊關風情旅遊帶建設縱覽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  從鵝泉的秀美山水到德天跨國大瀑布的磅礴氣勢,從左江花山巖畫的「無字天書」到千年雄關友誼關見證歷史滄桑,四月的廣西,如畫風景引人醉
  • 瞭望丨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付子堂:薪火相繼 書寫新時代法治華章
    她坐落於山城重慶,歌樂山下書聲琅琅,紅巖精神無聲浸潤。    她是改革開放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全國法律專業招生729人,其中424人走進這座校園。她就是西南政法大學(下稱西政)。    近日,西南政法大學校長、知名法學家付子堂教授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就西南政法大學的歷史沿革、辦學特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答記者問,並闡述了學校未來發展的「危」與「機」。    他表示,西政70年來的發展始終與法治中國建設同向同行,未來還將為國家培養更多德法兼修的新時代法治人才,薪火相繼,書寫新時代的法治華章。
  • SCP-179星海瞭望,已確定這貨是基金會無法收容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戰爭藝術家,今天我來講一下SCP基金會的SCP-179星海瞭望。SCP-179星海瞭望的外表SCP-179星海瞭望是位於外太空的人形實體。SCP-179星海瞭望停留於距離太陽光圈南極約40000KM的位置,也就是太陽旋轉的中軸線上,SCP-179星海瞭望不會圍繞太陽旋轉,似乎不會受到太陽的引力,後來我們根據調查研究發現SCP-179星海瞭望是在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運行。
  • 冰點檢測儀怎麼用
    【太平洋汽車網】冰點檢測儀用法:取少許防凍液塗於比重計觀測口上;用眼睛直接觀測冰點測試儀,在觀測口中將顯示防凍液冰點;觀測口中有明顯的藍白分界線,上部為藍色,下部為白色,分界線對應的刻度即為測量的結果。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新聞周刊記者李偉    「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瞭望丨吉林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希 心有大我為國育才
    《瞭望》新聞周刊就此採訪了吉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希。    掌舵母校繼往開來    《瞭望》:吉大是你的母校。在母校做校長,你有怎樣的體會?二十多年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支持下,吉大考古系和生物系的老師在國內較早開展了DNA考古研究,使本就蜚聲海內外的考古學科增添了科技考古新方向。令人欣慰的是,年輕一輩在繼承和發揚這些傳統,他們紛紛將化學分析、地學研究等其他學科工具用於考古研究,承擔了為國家找尋丟失的歷史的重大責任。
  • 從「一張白紙」到「一面旗幟」,《瞭望》帶你穿越浦東30年
    一塊佔全國面積1/8000的土地,在時間的見證下,迸發出相當於自身體量100倍的能量。背後魔力何在? 這塊地方是上海市浦東新區,答案則是改革開放。 30年前,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說過一句話:「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 「紅色電波」守邊關
    近年來,為了讓黨的聲音時刻響亮,用「紅色電波」守好邊關,東烏珠穆沁旗732發射結合廣播電視行業及地域特點,以服務地方和農牧民為宗旨,始終有效擴大廣播覆蓋範圍,努力提高著播出和覆蓋的質量。
  • 冰點不同如何實現?同樣的冰點為何價格不同?解讀玻璃水的奧秘
    雖然大家都知道冬季應該更換冰點更低的玻璃水,但是您知道玻璃水是如何實現不同冰點的,同樣冰點的玻璃水為何價格又相差不少呢?今天,牛車實驗室就帶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玻璃水的奧秘。玻璃水只是俗稱,它的學名叫汽車玻璃洗滌液,但為了方便閱讀,文章中我們還是叫做玻璃水。玻璃水主要由水、酒精、乙二醇、緩蝕劑及多種表面活性劑組成。以上圖的成分為例,寫得比較書面,我們帶大家詳細解讀。
  • 每周質量報告丨使用劣質原料、冰點不達標?近三成汽車玻璃水不合格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 郎敏斐: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幾個項目,包括冰點,還有pH、熱穩定性,還有金屬腐蝕性,以及標誌項目等。冰點是玻璃水核心指標之一在承擔此次檢測任務的徐州市質量技術監督綜合檢驗檢測中心記者了解到,冰點是玻璃水的核心指標之一。檢測人員告訴記者,所謂冰點,通俗來說,就是玻璃水開始結冰時的溫度。
  • 海麗氣象吧丨霜凍來了!濰坊最低氣溫將逼近「冰點」
    最低氣溫將逼近「冰點」,直接降至3℃左右。氣溫驟降將給濰坊市民帶來考驗,防寒保暖工作尤為重要。在室外溫度即將降至「冰點」時,建議市民外出時儘量穿著風衣、薄羽絨或毛衫等長袖保暖衣物。在清晨6點之前和夜間8點之後的低溫時段,儘量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
  • 瞭望丨耄耋「牛頭刨床」見證的「湖湘擔當」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蘇曉洲  ◇新中國成立70年間,擁有「心憂天下、敢為人先」湖湘文化精神的湖南人,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血性擔當」「搶挺精神」,大膽創新發展先進位造業,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提供了強勁動力
  • 《瞭望》雜誌揭秘中國核燃料:世界最高等級的「安全生產」
    據中核北方總經理助理、重水堆核燃料元件廠廠長張杰為《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產線包括上料、轉運、加工、下料等多個步驟,原來大部分由人工操作,佔用人員多不說,效率也不高,容易出錯,現在這些任務都由各類機器人承擔了。AGV小車這樣的搬運機器人只是車間裡眾多機器人的一種。
  •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 原標題:   ◆ 地上地下多重因素造成城市極端天氣下排澇難,需多部門合力、軟硬兼施,系統施策  ◆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多位專家,號脈極端天氣下城市「排澇難」,尋找完善城市排洪系統之策  隨著幾場特大強降雨席捲我國部分地區
  • 瞭望丨「穿上雨衣就是晴天」的蘇州人
    文|李廣春    歷史上早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但真正讓人刮目相看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蘇州。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蘇州的一系列動作和明顯成效,更是令人驚羨不已。何以蘇州?2020年11月16日出版的《瞭望》新聞周刊萬字雄文,從歷史與當下、守正與創新、文化與經濟、海外與本土、合作與競爭、人文與環境等多個維度,立體透視蘇州的前世今生,細緻探求蘇州的發展脈絡,科學提煉蘇州的崛起經驗。讀罷之餘,印象深刻,獲益良多。    報導深刻而不生硬,通篇以講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人物、事件、情節、環境、對話勾勒出「何以蘇州」的經驗。